首页 > 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位堪称传奇的姑姑!一生历经八位帝王名号不停被加封!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世民有一位堪称传奇的姑姑!一生历经八位帝王名号不停被加封!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李世民家族和独孤氏、宇关系都挺复杂。

在李世民父亲这一边,独孤氏是他的祖母,李昞是他祖父;母亲这边是他的外祖母,是他外祖父。

李世民的兄弟姐妹全部加起来超过40人。

而李世民还有一位姑姑,颇具传奇意味,一生经历了八位,她的名号也是不停在被加封,那李世民的姑姑究竟是谁呢?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个人物的经历,感兴趣的话一起来了解下吧。

唐高祖李渊曾经叫大野渊,七岁时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因此他妹妹的出生时期就是在公元567年到573年之间,当时还是贵族的首先“恢复本姓”,受到了其他贵族的支持,大野渊也就跟着“潮流”,追溯家谱发现本姓氏李,陇西。

后来,建立,皇后独孤氏是李渊的小姨,皇帝是自己的姨夫,李氏一族自然得到了十分的照顾,不仅李渊年纪轻轻就被授予封疆大吏的官职,连妹妹李氏嫁的太原,也是整个国内的望族,富可敌国。

嫁出去之后的李氏和李渊由于距离的原因不常见面,但是兄妹俩的感情没有变淡,后来杨坚驾崩,继位的尽管和李渊是亲戚,但两人关系并不好。

甚至可以说隋炀帝对李氏是看不起的,他直接说李渊像个老太婆,还在李渊生病的时候,问李渊的外甥女王氏:你舅舅是不是快不行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王氏,是隋炀帝的枕边人,也是隋炀帝的表妹,是妹妹李氏的女儿,这种近亲婚姻,在古代是被接受的,不足为奇。

再后来,隋朝接近崩塌,李渊起兵争夺皇位,当时妹妹李氏和丈夫住在黎阳,的指挥者李密尽管和李渊只是表面上的亲近,但直接撕破脸对双方也都没有好处,因此李氏并没有被乱世所累,依然过得悠闲。

李密兵败,徐懋功接管黎阳,投入李氏麾下,但就在李渊派堂弟去接管黎阳,想要保障家人安全的时候,遇上突袭,妹妹和堂弟都成了俘虏。

但窦建德与李渊之间素无积怨,且李渊愿意用大箱的金子换回自己的家人,窦建德也就放人,专心去对付和去了。

最后,天下落入李家人手中,李氏是李渊唯一的妹妹,封长公主,封号同安,驸马王裕被封隋州刺史,风头一时无二。

武德九年,李渊自愿成为太上皇,李世民做了一国之君,同样非常尊敬自己这个唯一的姑姑,有什么最好的都先给姑姑送去,而且还给姑姑的封号加了一个等级——同安大长公主,古时候的封号,字越多,地位越高。

贞观九年,李渊驾崩,同安大长公主失去了陪伴自己六十多年的哥哥,公元六百三十七年,李世民也离世,公主又失去了自己的亲侄子,但这时候的她,精神依然矍铄,身体也很健康。

登基之后,这个公主的位份更高了,因为皇帝可是她的侄孙啊!于是她的位分又被提高了一个档次——被加封了“特进”。

特进虽说是个职位,但基本不做事,是当时散官的最高品阶,一般只有对国家有非常重大的贡献的大功臣才能得到这个职位,而且得到这个职位的女人屈指可数。

这位封号为同安特进大长公主的李氏,见证了八个皇帝的死亡——武帝、帝、北周静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八个皇帝。

而且这些皇帝都和她有亲戚关系——北周宣帝是她表姐的丈夫,北周静帝也就是她的侄子,隋文帝是她的姨父,隋炀帝是她的女婿,唐高祖叫她妹妹,唐太宗也叫她姑姑,唐高宗是她的侄孙兼孙女婿。

这个女人的一生,不可说不是一个传奇。

到她老的时候,给她的那些无比尊贵的封号,其实意义也不大了,见证了那么多亲近之人的死去,却只有自己还活在世上,她其实也很想念那些年轻时候有颜色的日子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外国酋长来到唐朝,自称汉族后裔,要找唐太宗认亲

在回鹘的西北地区,也就是当今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岭以北,安加拉河以南地区,有个叫作黠戛斯(xiá jiá sī)的民族。在公元648年,一个黠戛斯的车队,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顺着西域之路来到了大唐首都,和其它只是进贡,希望与大唐达成友好关系的民族不同,黠戛斯的酋长自称是叛将的后裔,还要跟皇帝“认亲”。 一个外族之人,带领着外国的车队,却要与唐朝皇帝认亲,让人疑惑其可信程度,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这得先从李陵这人说起,李陵乃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大将,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将军李广利的手下。而唐朝的开国皇帝乃是李渊,其先祖出自陇西成纪,也自称为李广的后人。由此可见,倘若李陵真的是黠戛斯酋长的先祖,那么与唐朝皇族确实有着血缘关系。 然而,为何李陵会在回鹘的西北地区有后人,这得从他征战匈奴之事说起。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率领三万铁骑出征匈奴,与天山交战。时为骑都尉的李陵自动请缨,率领五千士兵突袭,终究打不过匈奴的八万大军,李陵被俘。 投降后的李陵并未忘记自己是汉人,但却不料被出使匈奴的仇敌诬陷其传授兵法给匈奴军队,导致李陵一家灭门。李陵因此对汉朝,投入了匈奴单于的拥抱,娶了单于的女儿,并得到单于的重用,被封为右校王,最终客死他乡。直到死后多年,汉朝才知道教授兵法给匈奴的,是李绪而非李陵,并为其平反昭雪。 从这里不难发现,李陵虽是汉人,但已经扎根于匈奴地区多年,并与当地人联姻。而李陵被封后,管辖的地区为坚昆一带地区,而黠戛斯一族在汉朝时期又叫作作鬲昆,又作隔昆,或坚昆,与之正好相对应。大多数的黠戛斯人的长相赤发绿瞳,但是自称是李陵后裔的这些人却有所不同,他们为黑发黑瞳,这很有可能是由于混血产生的,因此,这些人自称为李陵后代还是有着一定的可信程度的。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的考虑,唐太宗同意了黠戛斯酋长的“认亲”请求,并设宴款待于他,席上相谈甚欢。由于这份特殊的关系,黠戛斯酋长决定归属唐朝,并与唐朝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帮李渊起兵的功臣唐太宗为什么会不重用?真相是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帮李渊起兵的功臣 唐太宗不予重用 原因不是李世民铲除异己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618年的八月六日,刚当上没有多久的唐高祖李渊,就对十七位臣子进行了奖赏,这十七人大都是参加太原起兵,对李渊当上皇帝有很大帮助的人,除了对这些人加官进爵,李渊还赋予他们一个特权,那就是可免除死刑。 除了李世民、裴寂、刘文静可免除死刑两次之外,其他十四人可免除死刑一次,然而,到了公元619年,刘文静就以谋反的罪名被唐高祖赐死了(事实上刘文静并没有谋反)。另一位功臣赵文恪(特恕一死),由于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弃城而逃,也被李渊给赐死了。 除了被李渊赐死的这两位功臣,其他的如裴寂、刘世龙、柴绍、殷开山等帮助李渊起兵的功臣,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并没有受到重用,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不怪李世民。 武德九年的九月份,当上皇帝的李世民先是下诏宣布参加“”的、、尉迟敬德、、五人为一等功劳,并封为国公。 到了十月份,李世民又分封了四十三位功臣,虽然当初帮助李渊太原起兵的功臣,有八人同样获封,比如裴寂,他虽然位列功臣第一位,有1500多封户,但是,他在武德九年的一月份,就被免去左仆射一职,改任名誉极高,其实是虚职的司空。 这些“太原功臣”,除了驸马柴绍被优待以外,其他人的封户都不多,并且在唐太宗时期再没有受到重用,裴寂更是被李世民流放到静州,最后凄惨的死去。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唐太宗李世民是在铲除异己、扶持亲信,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当初帮助李渊起兵的“太原功臣”,未能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其实一点都怪不得李世民。 裴寂这些“太原功臣”大都是武将,并不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那样具有过人的文才武略,大多数的“太原功臣”本是的低级官员,只因投靠了李渊、参见太原起兵,才成为功臣中的一员。 到了唐太宗时期,天下大局已定,皇帝李世民更需要一些文韬武略过人的臣子来参与朝政,来治理国家,而当初的那些帮助李渊起兵的功臣,早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自身的才华、素质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所以,皇帝李世民才不重用他们。 另外,被唐太宗李世民重用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的确极大的促进了贞观盛世的形成,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李世民识人、用人的过人本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