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李忱是如何登基的?励精图治被百姓称为“小太宗”!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中国历史几百位,有的是靠自己打拼当上了皇帝,有的是因为才华出众当上了皇帝,但是今天这一位皇帝,却是因为傻,被别人推上了皇帝宝座! 唐宣宗李忱,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被封为光王。

李忱从小就木讷寡言,行动迟缓,别人私下都称他“小傻子”。

每当节日庆典,宗亲聚会的时候,大家就比赛,谁能让他开口说话。

大家取笑他,谩骂他,甚至往他身上倒酒,他都岿然不动。

有一次他的侄儿武宗,在宴会上宣布,谁能让他的“”说话赏金万两!皇帝一发话,众人更是肆无忌惮了,各种办法层出不穷,可是李忱就像是植物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烫他,用酒洒他,扒他衣服,掌掴他,都不能让他说一句话,最后众人把他扔进了茅坑。

还是一个侍从实在看不过眼,把他从茅坑里救出来,送出了皇宫。

在他登基之前,虽是皇亲贵族,却是受尽了欺辱磨难。

也正是有了比越王还忍辱负重的心性,才让他历经四朝风云诡谲还能够活着。

会昌六年,唐武宗李炎病危,当时朝廷宦官当权,宦官总管马元贽为了能够继续把持朝政,觉得李忱痴傻好摆弄,就册立李忱为皇太叔。

李忱登基后,消消培养自己的亲信侍从,接待朝臣时也慧言明断,大臣们才知道原来他并不傻,只是装傻而已。

李忱的羽翼渐丰,他先是以雷霆手段清除了宦官势力,又在极短的时间内贬斥了武宗时期的重臣李德裕极其党羽,皇权渐渐的回归了皇帝手中。

李忱最爱读的书是《贞观政要》,时时捧在手里专研,他崇拜太宗,也想效仿太宗能够造一个贞观盛世。

李忱继位后,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严于律己。

有一次,他看上一位宫女,为了不让自己沉迷于女色,狠心杀了那个宫女,断了自己的念想。

李忱不止对自己严格,对儿女也是如此。

他最爱的长女万寿公主出嫁时,按照常例应该是银箔饰车,他降为了铜饰,在公主出嫁时更是亲口告诫她,要在夫家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冑轻视夫家。

宣宗李忱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终于让唐朝又迎来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大中之治”,百姓缅怀他,称他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莽的真面目:在汉书中是怎么样歪曲他的?

历经元、成、哀、平四个混蛋:将送给匈奴的、让出名的、有着“断袖之癖”的同性恋以及14岁而暴死的汉平帝,可谓“一窝不如一窝”。正像历史上所有王朝的末世一样,这几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一个官场腐败、贫富悬殊的黑暗时期。皇帝们任人唯亲,外戚们骄奢淫逸,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父兄皆英年早逝。家中虽然有贵为皇后的姑母,但也未能够得到皇家的封赏,甚至可以说,王莽的童年生活比穷苦人家的孩子更为可怜。他担当起精心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的家庭责任。当时,他的堂兄弟都过着锦衣玉食、纨绔子弟的生活。虽如此,他没有自暴自弃,发奋苦读,拜当时的名士陈参为师,虚心学习,地苦读经书,成为儒学大家。对外结交贤士,为人谦恭,行为严谨。 公元前23年(汉成帝阳朔三年),王莽的伯父大司马王凤病休在家,王莽前后几个月衣不解带地侍奉左右深深感动了这位独掌朝政的伯父。王凤临死前请求皇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不久,王莽做上了黄门郎,随后又被提升为射声校尉(相当于地方的郡守)。此时,王莽年仅24岁。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请求成帝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同时,很多名士也联名上书,盛赞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封王莽为新都侯,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此时王莽年仅30岁。 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汉成帝任命王莽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国(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期新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 公元1年,汉哀帝死后是9岁的刘衎为汉平帝。太皇太后重新临朝称制,王莽成为大司马再次执政,推出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其中几条可称为前无古人的创举:一、凡上一年多收的赋税一律予以赔偿;二、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备服兵役所需物资;三、对孤寡老人遍济周恤。这几项措施的推出,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一致拥护。从其功绩方面来看,更是不可小觑。从维护统治方面来说,这一措施的出现,扭转了当时人心散乱的局面,平定了天下。公元2年,大旱蝗灾连发,不少地方百姓流亡逃难。王莽带头出钱出地以及住宅救济灾民,230名官员跟随效仿;同时,针对灾区减免租税,设置专门地区安排灾民,在首都建设安置住宅。公元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被当作兼具和一样的圣人。公元6年,汉平帝因病崩。王莽拥立年仅两岁的(孺)为皇太子,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摄皇帝”(代理皇帝),主持政局。公元8年,由众大臣以谶纬之事推举,王莽接受禅让,在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 从23岁进入政界,经过31年“一以贯之”的道德楷模,王莽登上了最高的权位,54岁称帝,并以新圣自居,积极改制西汉末年乱象,意图回到儒家歌颂的夏商周三代盛世。改制的内容上从典章制度、法律与教育,下到人民习俗、经济制度等,十分全面。王莽雄心勃勃,大力推行土地国有、均产、废奴等政策,要重建、官无诉讼、乡无饥民、城中无贼、路不拾遗的儒家经典中的大同盛世。可以说,王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大胆的社会改革家,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以西汉末年社会的实际条件,来衡量王莽的改革措施,王莽企图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是有进步意义的,而且切中时弊。 王莽最终失败了,这一“慕古、拘古、泥古的书生式政治”的失败,让王莽失去了所有。同时,也让一位敢于挑战的饱读经书的大儒贤者和大政治家被所谓正统史学家班固们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这是王莽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公元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17年,各地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6年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身死国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史上的卧龙先生:诸葛亮竟还是个天然气专家

世界上最早开发天然气的是四川的临邛(今邛崃),现有材料证明,其开发天然气的历史能够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天然气开发最早的是四川邛崃,这让人感到骄傲。不过,还有让人振奋的……”昨天,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说,他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揣度,不仅仅是一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并且仍是一名天然气专家。 发现:诸葛亮亲临临邛火井 “说到邛崃的天然气,就不得不说到一位名人——诸葛亮,他其实能够算得上一名天然气专家。”昨天,刘兴诗教授提出了他的这个最新发现。“《华阳国志》里对邛崃火井有记载,‘以竹筒盛其光而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并且,最为重要的是,里面还有诸葛亮到邛崃火井指导工作的记载,他是天然气专家!”刘兴诗翻出《华阳国志》,指着一行文字读道:“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 他说:“现有证明,邛崃火井始于秦汉时期。而到了时期,邛崃的天然气出产现已逐步衰退了。在这种情况下,其时担任镇守成都的诸葛亮前往邛崃观察火井,并用了一个办法,让天然气再次旺盛起来。” 佐证:用竹子做成“输气管” 诸葛亮究竟使用了什么办法?为何他观察以后,天然气出产就“转盛”了?刘兴诗供给了答案:“邛崃地方的《古火井碑序》里就讲得十分具体。”刘兴诗念着《汉代古火井碑序》中的一段文字:“诸葛丞相躬莅观察,改善技法,刳斑竹以导气,引井火以煮盐,置锅灶达数十,更盈利逾万千。”读完,刘兴诗解说说:“上面清清楚楚说了,诸葛亮用当地的竹子做成了天然气运送管道,然后构成规模化出产,使天然气转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这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他具有天然气专业技能。” 刘兴诗口气笃定地下结论说:“从这点看,诸葛亮懂得天然气的出产常识,他教当地人用竹子做天然气管道,也很契合他‘发明家’的身份。所以,说诸葛亮是天然气专家并不新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