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聪慧优秀,为何宁可食言也不立他为太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被废,东宫储位悬空。

令始料不及的是,原本暗流涌动的皇子争储活动,因太子被废而迅速表面化。
更重要的是,关于皇储之人选,群臣与康熙皇帝想法完全不统一,这样的结果属实令康熙皇帝难以接受。
这令康熙难以接受的皇储人选正是八阿哥胤禩,那么究竟因何八阿哥无法得到皇阿玛的肯定呢?康熙皇帝对胤禩的不肯定,对胤禩今后之人生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图1 胤礽的皇太子宝 要搞清楚上述问题,我们从头说起。
首先要说的就是,胤禩十分优秀。
由于生母身份低微,胤禩从小由大阿哥胤禔生母抚养,因此胤禩与胤禔感情比较特别。
胤禩少年时就懂得发愤图强,文武两方面,在其众兄弟之中都属于佼佼者。
胤禩的优秀反映出康熙皇帝对待皇子们教育之重视,同时更可以看出胤禩本人有一颗不甘于人下的心。
此时如此优秀的胤禩,怎能不得到父皇的眷顾?因此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封皇子之时,胤禩被受封多罗贝勒,这一年胤禩17岁,是受封皇子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康熙皇帝对皇子封爵是十分谨慎的,这也基本奠定了大清皇帝对皇子封爵的基调,要知道这次所谓大封皇子爵位,也仅有皇长子和皇三子受封郡王,包括未来的皇帝皇四子在内的,皇五子、皇七子以及皇八是贝勒爵位。
应该说这次受封最“郁闷”的应该是老四胤禛,而对于老八胤禩来说,这个结果绝对不孬。
图2 康熙帝妃 胤禩严于律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生母地位之卑微。
胤禩生母乃出身,可以说十分卑贱。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社会地位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皇二子胤礽之所以能够刚满周岁就成为太子,就因为他的母亲出身高贵,乃是康熙皇帝的结发之妻。
大阿哥胤禔能力平平,却在众兄弟之中依然飞扬跋扈,还不是他的母亲惠妃位居皇妃之首,且娘家家族背景优渥。
这一切对于出生帝王之家,要在夹缝中生存的胤禩来说,再清楚不过了。
没有这么强大家族支持的胤禩明白,想要,唯有付出倍于他人之努力。
图3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即允禩 人往往是这样,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渴望什么。
相比之下,资源匮乏胤禩就愈加渴望获得更多支持。
这正是胤禩在加倍努力打造自我的同时,更是希望通过积极运作,而获得更多可利用资源。
胤禩生母虽然身份低微,但是养母惠妃本家可是大家族,在大阿哥胤禔不够争气失去康熙皇帝信任之后,胤禩就成为和纳兰揆叙父子主要支持对象,这一切难道仅是因为胤禩之“贤”吗?此外,除了取得朝野重臣的支持之外,在诸位阿哥之中,结盟团体人数最多的就是“”,顾名思义党魁就是胤禩。
所以很多朋友唏嘘胤禩不懂韬光养晦,其实以胤禩之学识和智商,怎能不知道韬光养晦之作用,只是他自己没有韬光养晦之资本和自信,他生怕自己一旦沉寂,就再也没人会想起他了,那时可就真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既然选择了“高调”这条路,就得在这条路上发挥自己之极致,只是没想到结果却是弄巧成拙。

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康熙皇帝“别出心裁”地公开表态以群臣推选之皇子为东宫太子。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胤禩本人大肆活动,但结果确实有值得让其他人“大开脑洞”。
原本推选皇太子这种事,大部分人都抱着望风而动之行事心理,在佟佳氏、、等一些满洲豪族都选择胤禩之后,其他朝臣势必成跟风而为之势,胤禩迅速取得了本次“推选”压倒性优势。
图4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1725年) 对于这个与自己设想完全大相径庭的结果,康熙皇帝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惊喜而是惊惧。
康熙皇帝在大脑中立刻画了一个大问号,你胤禩何德何能竟然能够如此取得群臣之信任?在这次群臣推选正式开始之前,胤禩已然因大阿哥胤禔以江湖术士诅咒太子胤礽而吃过瓜烙,虽非主谋但也遭到革爵这样的重大处分,这一切惩罚似乎并没有对胤禩政治资本造成打击。
另外,选举前康熙皇帝主动为废太子胤礽造势,极力为其开脱之前乖谬行为乃因他人背后捣鬼所致,康熙皇帝原本想借此次选举给自己找个台阶,再次复立好师出有名。
然而,满朝文武大多不买康熙皇帝的账,康熙皇帝想要的“台阶”没要成。
与人斗了一生的康熙皇帝,此时内心深处已然感觉到胤禩对皇权之威胁。
这时的胤禩仅是一位革了爵位的闲散宗室,竟然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得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倘若真成了东宫太子,会对皇权将会产生何等之威胁,将会至自己于何地?康熙皇帝不可能下了好大决心,废了原太子这个皇权威胁者之后,又立了一个更大的威胁者,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得不偿失? 图5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当即食言,以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为由,否定了这次推选结果。
这样的结果,对于胤禩来说是一次致命打击,原因有二: 其一,胤禩锋芒毕露却得东宫储位而不能,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康熙皇帝一个否定,就已经明白告知满汉大臣,胤禩不是朕中意之人选。
望风之流自然对胤禩敬而远之,政敌们开始针对胤禩,极可能暗箱操作而伺机对其进行致命打击。
其二,也是最关键一点,康熙皇帝对这次推选之结果已经耿耿于怀。
既然自己不打算将皇位传给胤禩,那么胤禩这般强大的政治资本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于将来之君主,都是一个极大威胁。
接下来康熙皇帝的执政任务之一就是打压胤禩,削其锋芒。
图6 清康熙 明黄色缎平金绣龙纹宝座靠背镜心 翌年,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二次大封皇子,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晋封为亲王,皇七子胤祐封为郡王,胤禩仅复贝勒爵位。
如果说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大封皇子之时,胤禩获得贝勒爵位,值得沾沾自喜,那么这一次大封,胤禩已然被他的哥哥们甩在了身后。
而这爵位之吝啬,仅仅是康熙皇帝针对胤禩之开始。
从康熙四十九年开始,康熙皇帝开始拿当年胤禩参与胤禔谋害太子胤礽说事儿,公开场合公开表示对胤禩的厌恶与不屑。
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康熙皇帝太过无情,岂不知帝王之家不同于寻常百姓,既然已经选择放弃胤禩,对于这个有深厚政治底蕴的儿子,康熙皇帝必须给与打压,甚至必要时刻要给与致命打击。
这种“无情”之为古代屡见不鲜,当年选定为世子之后,立刻对来个“大变脸”,其“无情”之程度,恐圣祖康熙皇帝而不及。
图7 九子夺嫡 面对皇阿玛的故意刁难,胤禩并没有放弃对帝王之追求,他和他的团体们依旧不遗余力地运作着,争取最后力挽狂澜之机会。
就在胤禩争取最后一搏之际,发生了一件极其离奇事件——“毙鹰事件”。
对于这一事件,简言之就是为了讨好父皇,胤禩特地准备了两只上等海东青(人称之为神鹰)。

但是离奇的就是,当将两只鹰呈献给皇帝打开笼匣之时,发现两只老鹰已经奄奄一息。
可想而知,康熙皇帝看到两只将死之鹰之时,气血上涌大发雷霆之态,当即表态“与胤禩父子之情,就此恩断义绝”。
转过年就对胤禩处以夺爵停俸之严厉处理,这对于胤禩来说,无疑是最致命之打击。
图8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按理说,胤禩无论如何也不会愚蠢到送父皇死鹰,在如此关键时刻,政敌如林之时,也不应该未做任何防范,那两只鹰怎么就奄奄一息了呢?这个事件并没有做过深追查,就以胤禩“混蛋”行为而盖棺了事。
正因为情节不合常理,结论更难以服众,才会让后人遐想无限。
能让这个决定历史走向事件,如此“轻率”了事儿之人应该只有帝王可为之。
第一怀疑对象自然是之后承袭皇位的四阿哥胤禛,但是在康熙五十三到五十四年之际,雍亲王胤禛果真有这等本事吗?那么当时之帝王康熙皇帝是否也值得被怀疑呢?假如这个怀疑成立的话,不得不说重视迷信的康熙皇帝为了给下一代扫平障碍,也是下了“血本”了。
经过“毙鹰事件”的“毁灭性打击”之后,胤禩确实确实消沉了很多。
曾经那些胤禩的铁杆支持者们,不同程度地受到康熙皇帝之处分,“八爷党”基本被老皇帝粉碎。
然而胤禩那颗“帝王心”一直鬼鬼作祟,不肯就此销声匿迹了此一生。
在自己基本继位无望之前提下,他转而支持十四阿哥。
胤祯原本是“八爷党”之一员,因被老皇帝重用,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替父亲征平定西北叛乱,因战功屡获嘉奖,一时间成为继承人热门人选,这让胤禩绝望的心死灰复燃。
图9 爱新觉罗·胤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 (别称:允禵、胤祯) 天下之事事与愿违者居多,结果继承皇位的却是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
这一令世人略感意外的结果,对于胤禩来说正是其噩运人生之开。
当年影响力极大,而今依旧表现活跃的“八爷党”们,新皇帝自然视其为眼中刺、肉中钉。
在一些列的帝王之术操作之下,雍正四年,当年的“八爷党”被彻底扫除,几位魁首之命运结局多以悲惨收尾,胤禩更不会例外,与囚所中呕血而亡,年仅四十五岁。
对于胤禩失宠到失去皇位再到惨死之悲情人生轨迹,这绝不仅是“行动策略”之失败所致这么简单。
胤禩的致命错误之一,就是没有正确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之才能,岂不知他的众兄弟们各个都非。
他的另一个重大错误就是不懂得康熙皇帝之心思,在康熙皇帝略施小计,胤禩极其朋党便自以为是地崭露锋芒,最终成为众矢之的,成了挨枪子的出头鸟,这充分体现出他缺乏对形势整体分析和正确应对之能力。
总而言之,胤禩的失败怨不得对手太狡猾,只能怪自己太愚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廉亲王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的生平事迹简介
第八子的福晋,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之外孙女,父络。与胤禩于康熙三十一年订婚,康熙三十七年成婚,四年,因圣旨被休。 郭络罗氏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 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因在战事上屡有建树,于十四年晋为安亲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安亲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显贵,因之胤禩与郭络罗氏的结姻,亦在无形中拔高了他的身价,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产生的影响,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广泛的人缘基础。据闻,郭络罗氏自小承欢于岳乐膝下,颇受宠爱,性格泼辣,是胤禩府内的当家人。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也提到胤禩府内的事俱是由福晋掌管的,两相比较,或有出入,但亦可知此言非空穴之风。 据《爱新觉罗宗谱》载,胤禩之子弘旺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之碧之女",那么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责胤禩时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终其一生,膝下单薄,只弘旺一人。 八福晋母亲简介:岳乐第七女和硕格格(庶出的郡主),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三十日巳时生,母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疑为侧福晋乌亮海济尔莫特氏,万且他布囊之女),与第五女同母;选郭络罗氏明尚为婿,康熙十一年二月成婚;二十三年甲子五月卒,年二十六岁(女儿郭络罗氏嫁圣祖第八子廉亲禩为嫡福晋) 八福晋之父明尚康熙二十年(注意就是八爷出生那年)因诈赌孙五福二千余两而被判斩监侯,这是三法司定罪时康熙给的意见。需要说明的是,清初,朝廷对待王公贵族十分苛刻,有《王公处分条例》为证。清初禁赌,且王公贪污三百两即判死刑。明尚死期不详。 康熙二十三年岳乐第七女、明尚妻郁郁而终。至此,郭络罗氏失去依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被接入安亲王府抚养。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下旨,爱新觉罗胤禩与郭络罗氏订婚,作为康熙对于安亲王一派的安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禩与郭络罗氏举办订婚宴。 康熙三十七年冬,胤禩与郭络罗氏成婚。 康熙帝第八子允禩,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生母良妃卫氏,原属内务府辛者库罪籍。允禩长大后,以聪敏实干,不务矜夸而受众人夸赞,于诸皇子中较为突出。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他两次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是跟随皇子中最小的一位。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首次分封皇子,18岁的允禩封为多罗贝勒,在受封皇子中年龄最轻。满文档案反映,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康熙帝离京外出时,以允禩和长其4岁的皇三子允祉留守京师,联名向他报告京城情况,处理有关政务,并由两人亲自办理密旨交办事务。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因允禩为众臣保举为皇太子,康熙帝对他的看法骤然改变。然而诸多事实表明,一废太子前,允禩为父所青睐,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与很受器重的一位当朝皇子,喜结良缘。 关于郭络罗氏与允禩成婚的具体时间,史籍中未见记载,须作以下考察。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曾指派内大臣及海喇逊、多壁等,参加允禩与郭络罗氏的定婚宴,明珠等人向康熙帝作了详细汇报,其于三十七年某月月二十日赴八阿哥福晋之初定婚宴,大臣、侍卫、官员等跪称:"我等理应立于阿哥右侧执杯,反让我等入座,赐与克食,主子洪恩断难承领,喜之不尽。"明珠的奏折中还提到,安王福晋恭奉大内戏子所用银四百两,民间戏子所用银二百两。因有阿哥、福晋初定婚宴,不收恭奉戏子物品之先例,故此次亦未收纳。 上述奏折未书具奏日期,但允禩被称之为八阿哥,说明尚未封爵,故该折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之前无疑。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闰七月,多壁始任内务府总管,翌年(31年)离任。这时允禩只有11岁,在此期间举行定婚宴的可能性似应排除。 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初,康熙帝为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踏上征程。当月,他写信给留京办理政务的皇太子,敦促尽快确定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的婚宴日期。允禩两位兄长的婚期,最终定于是年闰三月十五日。然而康熙帝给皇太子的上述信中,并未提及允禩的婚事。综合有关情况看,允禩与郭络罗氏举行定婚宴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康熙帝于三十六年五月结束第三次亲征返京之后。 郭络罗氏与允禩正式举行婚宴时,康熙帝又派内大臣坡尔盆、散佚大臣苏永祚、内务府总管海喇逊等前往。坡尔盆等人参加此次婚宴后的奏折,同样未书日期,而赏赐克食、由大内戏班演戏助兴以及安王福晋叩恩,多罗安郡王玛尔珲、固山贝子吴尔占等率正蓝旗大臣、侍卫、官员等叩恩等情况,皆与定婚宴基本相同。 然而坡尔盆等人的奏折中,允禩不再被称之为"八阿哥",而是"八贝勒"。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内务府总管海喇逊卒于任。故允禩的婚宴,举行于三十七年三月他封为和硕贝勒之后,是年十一月海喇逊病故之前。换言之,允禩18岁,即封为多罗贝勒的当年,与郭络罗氏正式成亲。 这门婚事有着丰富内涵。 不过,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之际,岳乐尚未追降郡王。该事发生后,岳乐家族的地位与实力,亦未受到大的影响。 岳乐"在诸王中,以齿则高,以行则长",且立有军功,有管理部务,参预政事的丰富经验,无论从资历或功绩论,当朝宗室王公皆无人堪比。他共有20子,其中至少有4子,即郭络罗氏的4位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因不同原因成为康熙朝的著名人物。 据说崇德年间阿巴泰率兵伐明时,将很多文学之士延至府中,命教诸子弟,"故康熙间宗室文风以安邸为最盛"。蕴(岳)端自号红兰主人,"喜为西昆体,尝延朱襄、沈方舟为上宾"。编选宗室王公诗作《宸萼集》的玛尔珲,自幼好学,曾受业于阎百诗(阎若璩),"毛西河(龄)、尤西堂()诸前辈皆游宴其邸中"。 享有王爵,根基极深的岳乐家族,在文人内建有一个层次较高的关系网。从某种意义上讲,安王府犹如顺康年间满汉文化交流荟萃的一个特定场所,在清初满汉文化从激烈冲撞走向逐步融合的进程中,起有一定作用。 郭络罗氏的有关情况较为特殊。其生母为岳乐第七女,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为岳乐的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所生。该女受封为郡主,康熙十一年(1672年)下嫁郭络罗氏明尚。额驸事迹不详,但死于康熙二十年(允禩出生那一年),郡主则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26岁时去世。郭络罗氏与允禩的辈分相同,是的第四代孙,一为玄外孙,一为玄孙。由于生母早亡,自幼被外祖父岳乐接至身边,在安王府中长大。她的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等,均为岳乐的第三位继福晋,即索尼之女所生。他们是郭络罗氏之母的同父异母弟,比郭络罗氏年长约十余岁。 郭络罗氏成婚前后,允禩被封在正蓝旗,与岳乐宗支同在一旗。由于郭络罗氏与其母家关系非同一般,允禩成为岳乐的孙婿后,便与这一家族紧紧联在一起,形成休戚与共,互为依恃的关系。安邸与其说是嫁女(外孙女),不如说是招进贵婿。故两次婚宴,皆于安王府中举行,岳乐的继福晋赫舍里氏与其诸子玛尔珲、景熙等,俨然女方长辈,而郭络罗氏之父、额驸明尚始终未曾露面,可能已经故去。康熙帝其他皇子的婚姻个案中,类似情况尚未发现。 康熙帝稔知郭络罗氏与其母家的特殊关系,将她选为允禩的嫡福晋,有重视允禩,故以宗亲之女与之匹配之意。但是,对于当朝皇子与宗藩贵胄之家联姻后所具有的政治实力及其对朝政的影响,康熙帝显然尚未虑及。 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后,一起居住紫禁城内数载,继而迁至康熙帝赐予的八贝勒府。该府邻近柏林寺,与时为四贝勒府的之邸,即后来的雍亲王府毗邻。 康熙朝后期,吴尔占任议政大臣,一度署理,康熙帝去世前数日被任命为镶白旗满洲都统。二废太子后,他被康熙帝选为负责看守废太子允礽的大臣之一,足见很受信任。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以希翼王爵,"复生怨望","无知妄乱,不安本分"为由,将景熙(希)之子、吴尔占父子、色亨图(岳乐之孙)父子发往盛京。 岳乐家族成员之间素来不睦。[81]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一月多罗安郡王玛尔珲故后,子华玘袭封,五十八年(1719年)九月去世。岳乐众子侄为争袭王爵,相互倾陷。康熙帝生前,未使该爵继续袭封,是多种原因使然。 元年十二月,雍正帝斥责允禩因(吴尔占等)未能袭封王爵,"谗害离间宗室,动摇该王属下人等之心",故将袭封安郡王之本章发回,不准承袭。礼亲王之后昭连在《啸亭杂录》中有下述记载:"饶郡王阿巴泰父子,略定河北,征讨吴逆,累功至安亲王。以其后嗣依附廉亲王允禩,故世宗斥其封。 在雍正初年的特定形势下,允禩力图帮助解决安郡王爵位的承袭问题,显然是授人以柄,极不明智,与其平时处事谨慎,所虑周详的作风,有所不符。这是否顺从妻意而为之?待考。 雍正帝继位后,"群臣请升潜邸为宫,廉亲王府不合相并"。二年(1724年)五月,允禩奏请移府,"上以废安亲王空府与之"。安王府位于台吉(基)厂头条东口,允禩与郭络罗氏居住该处,仅一年有余。 随着雍正皇权的逐步稳固与加强,雍正帝对允禩等人的打击不断升级。四年(1726年)二月雍正帝称:"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惧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此言未可全信,但亦反映出郭络罗氏处境日艰,却依然故我。 是年初,雍正帝下令将允禩革去黄带子。他对诸王大臣说,自即位以来,于允禩无恩不施,无事不教,其"终怀异心,并不悛改,未必非伊妻唆使所致"。"朕屡降严旨与允禩之妻,又令皇后面加开导,谕伊劝谏允禩,感激朕恩,实心效力,乃屡次教训,允禩夫妻毫无感激之意"。又因将伊母家治罪,不曾颁示,唆使其夫,以致恶乱已极。故"允禩之妻亦不可留于允禩之家"。雍正帝命诸王大臣将此谕旨当面"降与允禩之妻",令照先世旧例,将她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并"降旨与伊外家人等,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又命将此旨降与允禩,"若因逐回伊妻,愤怒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将伊妻处死,伊子亦必治以重罪。" 郭络罗氏接到该旨,"毫无畏惧,忿然而去"。允禩则以酒浇愁,日在醉乡。一位婢女劝他"于皇上前谢罪奏恳",为郭络罗氏求情,遭到愤然拒绝:"我丈夫也,岂因妻室之故而求人乎!"允禩与郭络罗氏不惧不服的态度,如出一辙,致使雍正帝愈发。他先是"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辜",随即又将允禩圈禁,令其改名阿其那。允禩背负罪状40款,是年九月因患呕吐症逝于拘禁地,终年46岁。其独子弘旺将他葬于热河石洞沟左山之阳。被迫自尽后又被散骨的郭络罗氏,唯有以在天之灵继续与夫相伴。 随机文章海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专家称50年后将被水淹没惊人的史前文明的骗局,50亿年的火花塞是为了利益而造假小行星也会有卫星吗?小行星妊神星有两颗月亮揭秘龙转世为人的相貌特点,长相俊美喜爱沾花惹草(极易变渣男)宇宙中黑洞是怎么被发现的,黑洞最早是谁提出的(爱因斯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魏国“八虎骑”与“五子良将”谁的官位更高?八虎骑凌驾于五子良将之上吗
以禆将追随,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建安九年,夏侯惇被任命为伏波将军,最著名的伏波将军即东时期的。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惇官拜前将军,为四方将军之首。一年以后,称帝,加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位居曹魏武将之首,可惜的是,夏侯惇担任大将军仅仅两个月,就因病去世。 虎步关右夏侯渊 夏侯渊以别部司马追随曹操,官渡之战之时被任命为督军校尉,夏侯渊打败昌豨,被任命为典军校尉,这个典军校尉名字上看和督军校尉没有区别,都是低级军官,但是典军校尉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掌管,一般只有亲信才能担任,含金量可是远远高于督军校尉的。曹操平定汉中以后,自率大军北还,任命夏侯渊为征西将军留守汉中,此时,夏侯渊相当于魏国西部军区司令,中的、都受夏侯渊调遣,定军上之战,夏侯渊中之计,被斩杀。 天人之称曹仁 曹仁任别部司马、厉锋校尉追随曹操,曹操平定荆州,曹仁受任征南将军,曹操讨伐关中诸侯,以曹仁为安西将军。后来曹操又任命曹仁为征南将军,镇守樊城。曹丕称帝以后,曹仁官拜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仅次于和大将军。 虎豹骑统曹纯 曹纯是曹操集团最精锐部队虎豹骑的首领,曹纯官位虽然比不上曹仁等人,但是虎豹骑统领还是很重要的。这是独立于一般武将官位体系的,只有曹操最信任又最有能力的才能担任,可惜没有活到曹丕称帝时期,所以位止于虎豹骑统。 精忠救主曹洪 曹洪参与了对吕布的战争,因功被任命为鹰扬校尉,迁为扬武中郎将,打败以后,被任命为厉锋将军。曹丕称帝以后,曹洪官拜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曹仁,后来曹洪和曹丕发生矛盾,被贬为平民。即位以后,又任命曹洪为后将军,此时虽然没有官复原职,但是好歹也是四方将军之一了,不久以后,曹洪官复原职,担任骠骑将军。 千里之驹曹休 曹休经常跟随曹操四处征伐,曾在“天下骁锐”的虎豹骑中担任宿卫之职,汉中之战之时,担任主帅曹洪的参军。曹操说:“曹休名义上只是参军,实际上是统帅”,军中事物都归他负责。汉中之战曹操失败以后,曹休被任命为中领军,曹丕称帝以后,曹休升为领军将军,大将军夏侯惇病逝以后,曹休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接替夏侯惇镇守东线。 曹魏打败以后,曹休升任征东将军,时期,曹休官至大司马,统领天下兵马,其职权甚至在大将军之上。 腹心爪牙夏侯尚 夏侯尚是征西将军夏侯渊之侄,曹操平定袁绍以后,被任命为军司马,曹操病逝以后,总结前功,受任中领军。曹丕称帝以后,夏侯尚被加封为征南将军。 抗蜀名将曹真 曹真在曹操时期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虎豹骑统等职。曹丕称帝后,拜曹真为镇西将军。魏明帝继位以后,曹真被任命为大将军,职权仅次于曹休的大司马,曹仁病逝以后,曹真接替曹休的职务担任大司马。 因此,中职务最高的是曹休、曹真的大司马。反观五子良将,担任过的最高职务是前将军,最高职务是右将军,最高职务是左将军,张郃最高职务是征西车骑将军,徐晃最高职务是右将军,八虎骑中绝大多数人功绩与用兵能力远远不如五子良将,但是由于他们都是属于宗亲,所以在曹魏的官位凌驾于五子良将之上。 随机文章阿尔塞提斯简介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威力惊人,导弹可摧毁120座中型城市美国NASA不敢公布的照片,登月期间惊现外星人宇宙飞船中国掩盖过的黑暗事件,曝光青海湖龙吸水看到了龙(视频为证)太阳内部是聚变还是裂变,氢元素聚变成氦/未来或被木星取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