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曹雪芹祖父曹寅:给康熙帝王当了20年的密探!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这个名字,我们是耳熟能详的了,他是我国之一《》的作者。

然而关于他的家世,他的祖父曹寅等情况我们是知之甚少的。

在《百家论坛》中,又有了这样一种论断,说曹雪芹的祖父竟然给皇帝当了20年的密探,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难道真有其事吗? 在中国古代,天气、天象等息都与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所以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国家的天气情况,这些情况也都被认为是国家的机密,不允许更多的人掌握。

在康熙年间,我国自然灾害尤为严重,旱灾和蝗灾总是频频发生。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皇帝一定要对各种自然现象了然于心。

在康熙在位的61年之中,他非常重视各地传来的有关天气正常或是异常的报告。

众所周知,康熙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君主,早在康熙初年,他就开始接触到一些西方来的传教士。

他从这些传教士那里学到一些观察天气的常识,并懂得了记录天气情况的重要性,于是他在全国各地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帮他观察与记录各地区的天气情况。

康熙希望能够从记载下来的这些文献中找到气候的变化规律,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预防那些自然灾害。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是康熙安排在南方的一名帮他记录天气情况的密奏使。

他的密奏中有关于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的手段之一。

康熙帝非常重视他赋予曹寅及其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后代曹颙、曹頫頫等人的这项特殊政治任务,允许他们“专折密奏”江南地区的官风民情,并“亲手写奏帖来”, 对于曹家来说,这种待遇可以说是一项特殊的使命。

曹寅将一方写过字的纸熟练地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的“报告”是除了皇上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许看的。

这张纸在康熙的手中打开后,是一张1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密奏。

从江宁到北京,骑马传递这张纸大约要20天左右。

这项在曹寅和之间的秘密传送工作,一直进行了20年之久。

因此,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史景迁称曹寅为“康熙的密探”。

曹寅将他折成六角形的密报,放在一个用封条封好的小信封里,封条的上面写“固”,下面写“封”,信封上写着“奏折”。

他又拿出一只大信封,套住这只小信封,在外面用一根白纸条扎住,他在纸条下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白纸包好,同样在白纸的包装口下方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最后用来封箴的几个字是“臣寅”“叩首谨封”。

这封信康熙皇帝看完后,无论康熙爷怎样批注,最后都会被一个朱红的“封”字封过后,再传到曹寅的手中。

曹寅、李煦等人给康熙的密奏中,有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有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有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贪廉,这些都是远在京城的康熙帝所关心的。

在那个信息匮乏的时代,这些利用秘密渠道传输的情报,可以算是一种内参形式了,通过这些内参,康熙皇帝可以对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心知肚明”,“明察秋毫”。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赫治清在《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课题中说:“康熙年间旱灾尤为突出,在历史的长河中百年不遇的旱情就出现过12次;康熙四年、三十五年的风暴潮灾,风助浪势,冲入沿海一带就是数百里,这样巨大的风暴潮不仅淹了江浙沿海地区,把今天的上海和苏州也淹了。

” 赫治清说,在曹寅密报给康熙的奏折里,就雨雪分寸的测量、雨水入土几分、冰雪凝结几寸都有清楚的记载,这对于位居北国的帝王了解长江流域和沿海农耕情况起着至关重要要的作用。

由此可知,曹寅等康熙皇帝的密探定期或是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情上面为大清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则天的“首席秘书”?她的祖父差点废掉武则天

我们都知道,是一个野心很大的女人,要不然她也不会从一个小小的才人成长为一代女皇。在她的成名路上踩着多少死去的人是数不胜数,而在她得以坐拥天下之后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据史书记载,光是宰相她就换了七十多位,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宰相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由此可以看出她的心思极其敏锐,疑心还很重。可就是这样一位心思缜密行事小心的女,她的身边有个她一手提拔上来的给她记录文书的臣子,竟是罪臣之女,武则天还对她有灭门之仇。网络配图 她便是上官婉儿,一位才华横溢,有第一才女之称的传奇女子。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本是的宰相,这个人才华出众,是唐朝著名的御用文人,还开创了上官体诗风。当时宦官王伏胜告发皇后武则天在宫内行厌胜之术,也就是找道士做法。当时高宗原本已经对武则天一而再的侵犯他的权利而感到不满了,而如今居然直接触犯到了他的霉头。高宗最厌恶厌胜之术。这时上官仪正好在旁边,他也对女人掌权感到不满,于是就劝谏高宗废了这个皇后。但此时他并不知道此时的皇后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刚进宫时孤立无依的小才人了,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在宫内有众多眼线。坏就坏在在高宗答应废后之后上官仪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派遣军队来制住皇后而是先攥写圣旨,还得慢慢斟酌优美好听的用词,这不就坏事了。武则天很快便得到消息带着一腔怒气来找皇帝,皇帝也被她的气势震撼住,于是皇后也没废成,后来武则天陷害上官仪和李伏胜与前太子勾结不清,杀了上官仪和他的儿子。网络配图 上官婉儿此时还是个婴儿,她的父亲和祖父都被杀害,母亲带着她一起入了深宫。在宫中她度过了黑暗的十多年,按理说罪臣之女在宫中也不会有正经的儒生去教授知识文化,可上官婉儿在十几岁写文章就一气呵成,而且这孩子还有个专长,对朝廷的典章制度极为熟悉,智商跟开了挂一样,我们也只能归结为她们家族的优秀基因和母亲对她的教导。凭借着才华,美名在宫中盛传,自然也就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 武则天这个人极其爱才,曾经徐敬业叛乱,王替徐敬业写了一个著名的讨檄,里面把武则天骂的是,武则天居然看文章看入了迷,最后还感叹这种人才不能为她所用真是宰相的失误。由此可见上官婉儿的才华是深深吸引着她的。于是在上官婉儿十三岁的时候将她提拔到身边做记录文书的工作,可以说,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有着知遇之恩。网络配图 我们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不难看出她内心始终有一种矛盾纠结的状态,她命运坎坷,但她不服,有着强烈的挣扎。而面对既是杀父仇人却又有着知遇之恩的武则天,她的内心也是复杂无比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雍正帝王百般提防曹雪芹家 暗示其别坏朕声名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这首不起眼的小诗,滴泪为墨、研血成字,道不尽千古文章的无尽苍凉,说不完万代文人的际遇辛酸。“文章憎命达”在和莎士比亚的身上得到同样的应验,他们少年家境衰落,中年历尽磨难,晚年痛失爱子,且都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不同的人生经历背后,却是不同的曲折命运。网络配图 曹雪芹终其一生的凄凉落拓,感怆悲零,想必中国的读者早已不陌生了。翻开一部巨笔微雕、沧桑满怀的《红楼梦》,兴衰之速、境遇之奇、人情之薄、悔恨之深,岂止“小说家言”,而是曹雪芹一生心路风霜的大折射。 曹雪芹的曾祖母曾做过的奶妈(即皇家专门的“保母”),祖父曹寅从小就是康熙的“奶兄弟“,又是康熙最亲信的小侍卫和伴读,两人是“明里君臣,暗里兄弟”的关系,曹寅还曾密助康熙铲除权臣,立下。不仅有雄才大略,而且极看重人伦亲情,为了酬报保母的养育之恩,特意派遣她丈夫曹玺到南京去做江南织造监督,曹家先后三代四人担任这一肥缺要职。康熙南巡有四次由曹寅接驾,场面之盛,荣宠之深,借《红楼梦》中赵嬷嬷之口说那真是“千载稀逢”,“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尤其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这一次更值。 这一年康熙帝再次南巡,保母孙夫人已六十八岁,照规矩先叙国礼(君臣主仆),再叙家礼(母子尊幼)。康熙见到孙夫人异常高兴,一把扶住她对周围人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人哪!”其时适逢庭中萱花盛开——在中国这种花是慈母的标记象征,康熙一时感念莫名,亲自为孙夫人手书一巨匾,上书“萱瑞堂”三个大字,表达自己对这位幼年保母终生难忘的感恩之情。皇帝亲自赐书,标志着曹家荣宠已极,一时在江南传为盛事佳话。网络配图 康熙对老保母一家的恩眷还有增无已:不仅将曹寅擢升为通政使——三品大臣,位在“九卿”之列,还特意将曹寅的大女儿指配给了皇家宗室平郡王讷尔苏作为王妃,实际上是将曹家的“包衣(奴隶)”身份提高到了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在,将低级旗的人提升到高级旗,叫做“抬旗”,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特别恩典)。曹家备受皇恩,鸿运当头,随着康熙朝的六十年盛世,享尽了人间富贵繁华。 然而富贵盈室,莫之能守;君恩难恃,兴衰异数。康熙驾崩,雍正继位。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严苛帝王,登基之后立即颁布了数不清的紧急诏令,针对当初与其争位的诸位皇兄及其党羽,展开了骇人听闻的残酷清洗。由于在皇子争位中站错了队跟错了人,曹家受到雍正严酷打击,以“亏空”之罪被交与怡亲王严加看管,这是雍正的一份亲笔朱批奏折:网络配图 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你得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不可用再求一人托(拖)累自己。为甚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账风俗贯(惯)了……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这份杀机隐隐、玄机重重的雍正特谕,至少确切地透露出几条信息:曹頫家已被取消了“密折专奏”的特权,打入受制看管的冷宫;曹家势败如山倒,受到各方百般勒索威吓;最后一条尤其致命,雍正对曹家小心对待,百般提防,深知曹家作为皇家贴身奴仆,熟悉了解其争位夺权钩心斗角的黑暗内幕,故暗示其不要“坏朕声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