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西域小国献给明朝一只狮子,大臣却天天盼着它死,真相竟然是因为太会吃了!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中国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中原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的关系史。

无论哪个朝代,都会与周边游牧部族与小国,发生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双方关系紧张时,就会出现大军出塞,千里远征的惨烈战争,双方关系缓和时,则会出现公主和亲,万国来朝的盛况。

每当中原王朝强大之时,凭借其强盛的武力与发达的经济,会成为周边众多小国部族的宗主国,诸多都会对中原王朝表示臣服。

表示臣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册封,二是朝贡。

所谓册封,就是每当藩属国发生皇位交接传承时,必须上报朝廷,由朝廷颁布谕旨予以册封认可。

所谓朝贡,就是藩属国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派遣使者,参拜中原,并同时进贡各种礼品,以示恭顺之意。

而中原皇帝也会同时予以丰厚赏赐,价值往往远超贡品,即所谓“厚往薄来”,以显示泱泱大国的实力与大气。

藩属国向中原皇帝进献的贡品,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百出。

从衣食住行日用之物,到穷极奢华的奇珍异宝,几乎无所不备。

在这些贡品中,珍禽异兽是一个重要门类。

因为金银珠宝、珍馐美食这些东西,中原皇帝的皇宫之中,已经应有尽有,唯独来自千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各类珍禽异兽,让中原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着实大开眼界,因此颇受欢迎。

建立之后,以其强大无比的国力称雄亚洲,甚至还进行过七下西洋的壮举,使得明朝声威远播海外,在位时,藩属国达到的一百多个,甚至万里之外的非洲都有明朝的藩属国。

在此背景下,很多珍禽异兽也得以漂洋过海来到中原,以至于永乐十三年,非洲麻林国的长颈鹿都出现在明朝京师,引起轰动。

《明孝宗实录》记载,明弘治三年,明孝宗在位期间,西域小国迤西,派遣贡使满剌土儿等人,千里迢迢来到明朝京师,朝拜明孝宗。

迤西贡使随行还带来丰厚的贡品,其中有一头猛兽格外引人注意。

此猛兽体型庞大,毛色棕黄,吼声震地,脖子上还有着浓密的鬃毛,乃是一头威猛的狮子。

中原内地的猛兽只有虎豹之属,古来不产狮子,正因为其稀有罕见,在古人眼中狮子是真正的百兽之王,所以古代宫殿、陵寝之前,多有石狮子雕像,以示威严。

明孝宗虽贵为天子,对活狮子也是听说过没见过,大感兴奋,引为盛事,特意“召各番使进入大内看戏狮子”,组织各国使节一起进入宫中观赏狮子。

明孝宗对迤西国进贡的狮子非常满意,特意加恩降旨,命令对迤西国使者“宠其使臣,厚加优待”,“临行又差内官伴送”,使者告辞时,还破例让宫中内监一路护送。

明孝宗的行为,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

大学士为此特意上表,认为“迤西国一蕞尔小夷”,皇帝却对其使者厚加赏赐,让他们“大赉御品、夸耀而出”,甚至“又差内官伴送”,违背祖宗旧制,“京城内外,有识之人无不寒心,以为自祖宗朝以来,未尝见有此事”。

不仅如此,刘吉还上纲上线,认为明孝宗此举纯属玩物丧志,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违背祖宗旧制之事,无非就是因为喜欢那头狮子,才导致“屈万乘之尊,为奇兽之玩”。

紧接着,刘吉再次上表,这次他把矛头直接对准狮子。

刘吉在奏章中,对那头狮子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刘吉知道狮子是皇帝心爱之物,明孝宗一向又以恭谨节俭闻名,所以他选取的攻击角度既狠又准。

他在奏章中写道:“闻狮子日用羊二只饲餋”,狮子一天需要吃两只羊,“年计之”,一年之内就要吃掉七百多只羊,要是狮子活十年,就要吃掉七千多只羊。

不仅如此,为了伺候好狮子,皇帝还“常拨校尉五十名看守狮子”,“此皆无益之费,所当省者”。

为了一头野兽浪费如此之多人力财力,完全可以把这笔费用节省下来。

既然这头狮子如此“罪大恶极”,到底该如何处置它?刘吉提出一个解决办法:“绝其羊只,免人饲养,听其自饿死”,一句话,把它饿死算了。

明孝宗一向以善于纳谏著称,也确实躬行节俭,但刘吉这个办法,他却没有采纳,“留中不发”,置之不理。

大概是考虑到这头狮子毕竟是外国贡品,好歹也是人家一片心意,如果就这么给饿死了,怕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

所以这头狮子得以活了下来。

但明孝宗也部分采纳了刘吉的建议,从此下令,停止了各国进贡狮子。

随机文章阿帕奇战斗机杀伤力惊人,海湾战争中摧毁500辆坦克揭秘大脑极限的恐怖,超级天才改变人类发展轨迹/开发大脑获超能力一亿倍光速飞出银河系要多长时间,14个小时横穿银河系(难以实现)宇宙为什么是黑的,宇宙中没有大气看不到亮的(肉眼看不见)为什么鞋踩在岩浆上会弹起来,湿冷鞋子踩踏岩浆会被反弹(二氧化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真实的廉颇:胆小懦弱并非英雄 只敢欺负小国

真实的: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大将军廉颇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可谓是战绩赫赫,但是面对主要敌人秦国,就不是这样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问,“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是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同样是“道远险狭”,在赵奢看来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却是不能出兵的理由。在秦军面前,畏惧不前的廉颇与赵奢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 既然是专门为廉颇作传,就不可能掩其战绩而不书的,然而,记廉颇的对秦作战仅仅一次,就是秦赵的第一阶段。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得出来,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无人可以出征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让廉颇出战的。司马迁说的话很实在。结果如何?战斗一开始,“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赵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因首战失利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廉颇的坚壁不出,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英明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长平之战,双方前后参战总人数当以百万计,旷日持久地磨蹭下去,谁都承受不了。如果廉颇能在远道而来的秦军立足未稳部署不定时给以重创,长平之战应该不会是这个结局。可是,由于廉颇初战失利,既而是消极防御,使得秦军有了重新调整部署的时间:一、调担任主帅;二、秦王亲自到前线督战;三、“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至此,赵国败局已定,就是谁也无力回天。坚壁不出,并不是赵国的战略初衷,因此“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撤了廉颇的主帅职务。赵王的怨怒是有根据的,被撤主要是廉颇本人战绩不佳,秦国的反间计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廉颇违背了赵国的作战意图,作战失利。 长平之战,伤了赵国的筋骨,后人皆大骂,其实,败势先已由廉颇铸成了,纵是他们来了,也无可奈何。由此看来,廉颇只能欺负小国,在对强秦的作战中就不行了:第一次是害怕,连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败,并无英雄的样子。 的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就说,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但那时是秦国着力南下,主力在巴蜀荆楚,赵国与周围国家相比尚属强大,廉颇假借着虎威,尚可打一些胜仗。但在秦人来攻时,他与赵奢、、蔺相如等敢打敢碰的人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赵奢、李牧、蔺相如都没有廉颇名气大,这是因为廉颇还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由于负过荆请过罪,仿佛廉颇是个襟怀坦荡、勇于改过的君子。可是,他这个人有了错误就改,改了却再犯。长平战后,赵王曾再次起用廉颇,“以尉文封廉颇为,为假相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比以前更重用了。赵悼襄王立,因燕人乐乘伐燕有功,“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别人比自己功高了官大了,廉颇就犯了老毛病,把人家乐乘撵跑了还不算,竟然弃强秦压城的国家于不顾,为了个人怨愤,再一次耍小孩子脾气,跑到别的国家去了。可能是魏国也看明白了廉颇这个人,“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但没有重用,而且不信任他。后来他从魏国又跳槽到了楚国。在楚国,他也没得到重用,这时,他说出了“我思用赵人”,可惜,为时晚矣。最后,廉颇老先生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客死在异国他乡。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记廉颇、赵奢、李牧、蔺相如四个人,以攻战取胜论,赵奢、李牧、蔺相如三人皆在廉颇之上,司马迁以廉颇为记叙之首,并非是因他功勋最着,而是因为廉颇居赵为官时间最久,以他为主线便于叙述赵史,以补《史记·赵世家》之简约。 作为艺术形象的廉颇,可以保留其光辉,但是对于历史的廉颇,必须要实话实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莎车国为什么不愿意臣服汉朝?莎车国算是西域强国吗

就在历史上的时候,当时的西域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小国家,比如楼兰国,西兰国等。但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的人口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是不高的。很难和那会强大的汉朝相比。但是这些小国家,他们也有不小的野心,想要统一西域,甚至想要与汉朝来抗衡。但是他们不过是罢了。 当时的汉武帝是有一个雄心大略的皇帝。他的功绩除了打败匈奴以外,还特别的注重和别国的交流。就在当时,他还派等人出使西域来交流文化。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 当时丝绸之路,途经莎车楼兰等这些小国家。这也使这些小国家的商业开始昌盛起来。当时的长安更是繁华一世。汉武帝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于是在须臾那片地区设立了护府来,也就是西域常驻的军队,只要哪里发生叛乱,护府的首领就得去管。 在当时的时候,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国家就是莎车国。西域的人去长安做生意,都要经过这个国家的。那会儿的莎车国在西域是相对比较强大的国家。莎车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天山的脚下,塔里木河也会经过此国流向各地。这也就造成了这个国家经济比较发达。也因为莎车国地理位置和经济发达,造成了很多国家想要拿下它。除了汉武帝在盯着这快肥肉在,匈奴也在盯着。 但是莎车国的国王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君主。延在登基了皇位之后,开始将他在长安学习的文化制度但在莎车国传播开来。在莎车国国王的努力下,莎车国很快就成为了西域一带最为强盛的国家。但是要想和汉朝来抗衡,无疑就是以卵击石。莎车国的国王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在他临终前,告诉他的下一代,千万不要和汉朝为敌,否则自己的国家面临危险。 就在昭宣盛世以后,汉朝开始非常的混乱,西域都护府的人数渐渐的减少。所以当时汉朝对西域的管理是越来越疏松了。这也让匈奴有了机会,开始趁机打败了西域都护府。那些归顺汉朝的西域各国,又开始改为归顺匈奴。但是其中莎车国却没有归顺。 就在光武帝继位以后,他开始打开西域的一些匈奴。这个时候的莎车国已经开始非常的强盛,四处征战,相继灭了一些周围的小国家。于是他们开始慢慢的对大汉进行挑衅。但是这个时候的匈奴也开始对西域进行入侵。莎车国只好求助汉朝,联合下,击败了匈奴。但是莎车国转头就不认人,开始和汉朝为敌。 但是就在汉朝出兵讨伐莎车国之后,他们开始投降。但是很快又想动乱,被镇压下去。所以自古西域都是归属于汉朝管辖的,是中国的土地。 随机文章雷暴不过河指的是,一句中国谚语解释热雷暴/过河很危险(切记)比较中西方神话的异同,中国神话歌颂祖先/西方神话表达现实人死后究竟能带走什么,光棍来光棍去/有限的时间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佩特拉古城谁建造的,佩特拉古城是什么地貌/岩石带有珊瑚翡翠色为什么鞋踩在岩浆上会弹起来,湿冷鞋子踩踏岩浆会被反弹(二氧化矽)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