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越南皇太子阮福景为什么拒绝跪拜先祖 真相出在什么方面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与东亚其他国家不同,越南是亚洲国家中天主教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目前越南有天主教徒约600万,人数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但其占人口的比重和社会影响力则远高于中国。

同时天主教也是越南仅次于的第二大宗教。

在中国和日本排斥基督教的同时,越南则对基督教的态度十分暧昧。

比如下面这位越南皇太子,更是从小就痴迷于基督教,最终英年早逝,影人唏嘘。

阮福景,越南阮朝皇太子,是阮福映与元配妻子顺元高皇后宋氏兰所生的次子(长子夭折)。

1785年,5岁的阮福景跟随法国籍传教士百多禄前往法国,向法国求援以征讨西山农民起义军,恢复王朝。

其随行人员有两名士大夫、一位堂亲,以及一些士兵、仆人等。

1785年2月,一行人到达本地治里。

他们在当地未获得任何帮助,并于1786年7月离开本地治里;1787年2月到达法国。

阮福景一行于1787年5月会见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同年11月28日,双方签订同盟条约——《法越》。

阮福景的到来导致了路易十六宫廷中的不小轰动。

著名的理发师利奥纳多因此将一种发型命名为交趾支那王子。

Maupérin为阮福景、百多禄各画了一幅肖像画,当前这些肖像画保存在巴黎外方传教会。

阮福景在法国宫廷中格外耀眼,甚至同法国王太子路易·约瑟夫成为了玩伴。

阮福景显现出强烈的亲基督教倾向,他强烈希望接受洗礼,但百多禄为了避免在越南皇室中产生消极的影响,反对他这么做。

1787年12月,阮福景一行乘坐Dryade号离开了法国的港口。

1788年5月至1789年7月之间,一行再次在本地治里做了停留。

阮福景回到越,拒绝在宗庙前行跪拜礼,并且在佛坛前画十字。

他定期出席天主教的弥撒,但他没有正式接受过洗礼。

1793年,阮福景被册立为东宫皇太子,并从1794年起,根据父亲的命令,随百多禄一起参与征伐西山起义军的复国战争。

1794年,阮福景与百多禄一起,在筵庆城遭到了西山军的围攻。

1799年,百多禄在归仁城逝世。

1801年,阮福景因病去世于平定城,官方记载阮福景死于天花。

但传教士认为可能是被毒死的。

阮福景死后,谥号英睿皇太子,追封元帅郡公,葬于苇野,祠于亲勋祠。

按照宗法制度,皇位应由阮福景的儿子阮福美堂继承,但嘉隆帝临终前把皇位传给了庶出的第四子阮福胆。

阮福景在生命结束前可能私下接受过洗礼。

根据越南的一部编年史记载:“当他与百多禄神父生活在一起时,他是和蔼、虔诚、信教的。

在神父逝世之后,他性情大变,沉迷酒色。

他完全抛弃了自己的信仰。

只有当他将要死去的时候,才将思想献给了基督。

他感到非常忏悔,秘密要求一个士大夫为他举行了洗礼,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 因此有人认为如果阮福景即位的话,越南很有可能提前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阮福景于1801年死于天花。

传教士认为他可能是被毒死的。

阮福景是嘉隆帝的太子,而根据当时的规定,阮福景的儿子阮福美堂是继其之后的皇位继承人。

然而最终嘉隆帝在遗诏上改变了继承人,指定庶出的第四子阮福胆为嗣皇,这就是后来的明命帝。

值得一提都是,越南独立运动家强柢就是嘉隆原太子阮福景的直系子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的这位帝王为什么要放弃明成祖打下的越南呢?真相竟是这样

1369年,颁布了一道《皇明祖训》,在首章中,他提到了15个不征之国,称这些国家“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说白了,就是这些国家离中国太远,又是穷乡僻壤,没啥油水,提供不了什么赋税,就算征服了,朝廷还得倒贴钱去维持。这笔生意太不划算,不如干脆就不要千里迢迢地去攻打他们。 这15个国家中,就有如今称为越南的安南。 越南与中国一衣带水,如果大家都、相安无事,倒也挺好。可后来,越南居然主动来找中国的麻烦。 那是在朱元璋第四子、燕王发起的“”时期,越南改朝换代,的赶走了的皇帝。黎皇帝见发生内乱,,不断骚扰明朝边境。朱棣登基做皇帝后,越南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这让永乐大帝很生气。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朱棣是“马背上的皇帝”,他信奉什么问题都可以用武力解决,于是,就于1405年派兵30万攻打越南。 那时候,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保障的,虽然是在客场作战,不过在经过一番血战后,终于攻克了越南都城。随后,由于黎皇帝逃跑了,以前的陈皇帝家族被,找不到像样的带头大哥,索性就献出版图,投靠明朝。 朱棣对于送上门的版图,还是很乐意“照单全收”。1407年,越南正式列入明朝版图,明朝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15府、36州、180余县,自此,越南与广西、云南等地一样,成为明朝帝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然而,越南民众虽然仰慕中华文化,却不甘成为明朝的一个郡县。在那以后,越南各地不断发生义军,对明朝军队进行小规模袭击。明朝军队虽然强大,但一样被搞得疲于应付、不堪其扰。 在这期间,明朝已经换了两个皇帝。朱棣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又去世了,皇位传给朱棣的,是为。 朱瞻基继位后,面临着一堆的烂事。北方,蒙古势力在蠢蠢欲动,意欲南下;南方,越南又在不断地给帝国惹麻烦。怎么办呢?朱瞻基经过反复权衡,决定放弃越南,将在越南的驻军撤回来,增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1427年,朱瞻基正式将越南驻军撤回来,在越南的行政机关也跟着撤回来了。 我们现在来看,朱瞻基之所以将祖父朱棣辛辛苦苦打回来的越南放弃,并不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而是基于现实考虑。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上的考虑。 越南归属明朝后,明朝在越南有一支驻军,每年至少花费军费300万两银子。而明朝每年从越南收到的税赋,只有区区7万两银子。明显。这对于明朝的财政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如果花这一笔钱,能够换来越南的认可,倒也不算冤枉。可越南人根本就不买账。他们对外来的明朝政权毫无好感。他们在史书里写道:“北寇凶残,南民困屈。”你看,明朝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却得到这么一个不光彩的形象。 其次,明朝无法同时在北方和南方两条战线开战。蒙古人不好惹,越南人也不是善茬。而明朝军队的战斗力,经过洪武、永乐时期的巅峰状态后,已经有所下滑,还真吃不消在两条战线开战。 朱瞻基从越南撤军,结束了对越南的直接统治后,反而赢得了越南的好感。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依然纳贡称臣。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了,朱瞻基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北方的蒙古,稳固了北方边疆,堪称一举多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皇太子李建成有什么?

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皇太子凭啥与他对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621年,打赢的李世民胜利班师,获得了唐高祖李渊的热烈接待。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允许他在天策府里开府,自置官属。雄心勃勃的李世民,随即组成了一个约50人的精英团队。 这里面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猛将谋士,如、、、尉迟敬德、程知节、、、、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勣、基等。他们对李世民,为李世民成功即位立下了。 那么,既然李世民手下猛将谋士如云,皇太子李建成凭啥与他对抗?事实上,李建成手下也有不少杰出的人才。比如我们熟知的、,以及薛万彻、冯立等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李建成手下的四大文臣武将。 二 魏征的名字早就进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人们所熟知。由于他总是与李世民一起出现,人们误以为他是李世民的老部下。其实不是。魏征先前是李建成的人——当然,如果非要抬杠的话,我们只能说,魏征最初是跟李密混。 617年,魏征在中,屡次向李密献计,但都不被使用。后来,李密被打败,魏征与李密一起又成为窦建德的部下。再后来,李世民在虎牢关打败窦建德,魏征,又成为的臣子。 来到长安后,魏征被李建成安排做。这种职位不需要洗马,而是需要向李建成提供计策。魏征一上任就为李建成献了一计。当时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勾结,侵犯山东。魏征建议李建成主动请缨出战,建立功勋。李建成依言而行,斩杀刘黑闼,平定了山东,给自己的履历增加了光鲜的一笔。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的矛盾愈演愈烈。魏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劝告李建成,想法把李世民调离都城长安,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李世民即位后,责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魏征是个直性子,他回答:“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 李世民哈哈大笑,更加器重魏征。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总之,魏征经常,李世民也从谏如流。君臣亲密无间,合力开创了繁荣盛世“”。 三 王珪在进入李建成世子府之前,一直在终南山过着隐居生活。在丞相司录的推荐下,他来到世子府,担任谘议参军。王珪性情淡雅,志向深沉,得到李建成的欣赏,颇受重用,历任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等职。 李世民即位后,将王珪和魏征一同招为己用。王珪担任的职务是谏议大夫,专门给挑刺的。王珪对李世民说:“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意思是,只要你,听取谏言,我一定竭尽全力! 在唐朝初期,亲王的权力是很大的。朝廷文武百官遇见他们,必须下车行礼。王珪认为这不对,不符合礼仪。李世民不高兴了,说:“你们为彰显尊贵,轻视皇子。”又说:“假如太子不幸死了,亲王就有可能成为皇帝,为何要轻视他们?” 王珪干脆利落地回答:“自周以来,都是子孙相继,不立兄弟!”一席话说得李世民,只好依从王珪所提的建议,减小了亲王的权势。 三 薛万彻出身将门世家,他父亲是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薛万彻投靠唐朝后,成为皇太子李建成的部属,其兄长薛万均则成为李世民的部下。 在时,薛万彻听说李建成已被射杀,随即率领东宫将士攻打玄武门。由于玄武门士兵拼死力守,久攻不下,薛万彻打算攻击防守薄弱的秦王府。就在这危急时刻,尉迟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来到,驱散了东宫将士。薛万彻无奈之下,率数十骑逃到终南山,躲避灾难。 李世民稳定局势后,多次派人安抚薛万彻。薛万彻忐忑不安地来到长安谢罪。李世民并不怪罪,说:“你这是忠于你的职务,是义士!” 李世民即位后,将薛万彻安排在抗击突厥的第一线。薛万彻不负厚望。629年,他被任命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与李勣、李靖、柴绍、李道宗、卫孝杰等六路出击,在李靖的统一节制下,向突厥发起致命打击,最终擒获突厥首领。 其后,薛万彻参与了灭亡吐谷浑、大败薛延陀之役,屡建功勋。 为勉励薛万彻,李世民将妹妹丹阳公主下嫁给他。有趣的是,薛万彻是一个典型的武夫,不懂男女风情,公主也很害羞,两人“不与同席者数月”。李世民知道后哈哈大笑,置办酒宴,将一些驸马招进宫中为薛万彻上课,解决了这个尴尬的问题。 四 冯立与薛万彻一样,武艺高强,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深得李建成重视,被任命为东宫翊卫车骑将军。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建成被杀。东宫一片混乱,李建成的左右部属大多逃散。冯立没有逃,他说:“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当即率部攻打玄武门。当然,这是徒劳的。李世民的胜利已经无法阻挡。 事态平息后,冯立主动向李世民请罪。李世民数落他有“阻我骨肉”“杀伤我将士”两大罪状。冯立不慌不忙地说:“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职之日,无所顾惮。”伏在地上,。李世民反过来,赦免了他的罪行。 冯立回去后,对亲信说:“我受到这样大的恩典,幸免于难,今后一定要以死报答(李世民)!” 没过多久,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率领20万大军,一路打到长安附近的渭水便桥。京师震动。冯立临危上阵,率领与突厥作战,杀死并俘获很多突厥士兵。李世民闻讯,感慨不已,拜授其为广州都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