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汉献帝能借他人之手除掉董卓 汉献帝为什么动不了一代奸雄曹操

时间:2025-05-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不了解:不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献帝能杀了,为何不除掉曹操? 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他表面上尊奉汉献帝,然而他无时不刻都在想着夺取汉献帝的权力。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汉献帝依靠和杀了董卓,为何后来却不除掉曹操? 诛董卓 事实上,最开始的东汉并非是汉献帝,而是他哥。

他哥其实还没他聪明,所以让汉献帝做皇帝,更加有利于东汉,只不过他们摊上了董卓这么个权臣,把皇帝的权力都给抢夺干净了,由此引发了天下动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

汉献帝乃是个聪明人,他不愿受制于董卓,想要夺回皇权,于是联合王允、吕布等人诛杀了董卓,并将董卓一伙的高级将领都消灭于长安,自此董卓集团群龙无首! 董卓集团的精英人才都被一网打尽了,按照常理来说,西凉军凉凉了,汉献帝可以独掌大权了,因为按照往常的惯例,只要皇帝清除掉权臣的核心人物,下面的人都会主动改换门庭,主动投降,然而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当汉献帝、王允等人以为西凉军群龙无首,不构成威胁时,李傕郭汜等人竟然起兵叛乱了,而且李傕郭汜等人仅仅是中层将领,他们竟然团结了大部分西凉军,攻下了长安,令众人大惊! 这在东汉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以前都是搞定贼首,下面的人就会乖乖听话,谁了解这一次搞定了董卓,他下面的人还会继续作乱,而且还打进了长安,俘虏了汉献帝!另外,由于李傕郭汜等人是中层将领出身,政治眼光不足,所以汉献帝虽然是活招牌,但是日子并不好过,要不是李傕、郭汜内讧,汉献帝很可能一辈回不了中原了。

可以说,汉献帝虽然诛杀了董卓,但整体来说他还是亏了,把皇帝的权威彻底搞没了,日子越过越差! 杀曹操 汉献帝逃离李傕、郭汜的魔爪后,进入中原,下令各诸侯勤王,结果根本没人鸟他,只有曹操屁颠屁颠跑来,于是汉献帝便跟着曹操来到了许都。

曹操他爷爷本身是宫廷的大宦官,所以汉献帝刚开始对曹操还比较有指望,希望曹操帮助他重整河山。

但时间一长,汉献帝就发现,曹操这家伙太滑了,表面上他非常谦虚尊敬皇帝,但实际的权力,他却一点也没有交出,这让汉献帝意识到,曹操也是一个权臣,他并没想全力辅助汉献帝! 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本来是可以杀了曹操的,因为汉献帝好歹也是皇帝,他手上也有部分卫队,但他害怕当年诛杀董卓的事情重演,害怕曹操手下作乱,于是他只能对曹操敲打一番,劝曹操安心辅助他! 原文:使虎贲执刃扶之也。

魏武为司空,破,入觐天子,亦行此制,汗流浃背,自此不复朝觐也。

曹操要去打张绣,按照的礼法应该先去觐见皇帝,这本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汉献帝却对曹操使用了交戟之礼。

什么意思呢?就是让两名士兵拿长戟叉在曹操的脖子之前,再让另外两名士兵手拿着钢刀夹住曹操的左右手,以此来防止大将对皇帝产生威胁!这种礼法在以前是很正常的,但是最近这十几年早已没有了这种礼法,现在汉献帝突然对曹操使用这种礼法,其中暗示。

除了使用这种礼法,汉献帝还跟曹操把话题挑明了,让曹操以后好生辅佐自己,不要瞎搞,如果他真的不愿意真心辅佐自己,干脆两人就一拍两散算了! 不得不说,汉献帝还是有一套的,恩威并施,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当时的天下已经大乱,他手上没有权力,没有大军,说啥都是苍白的!曹操虽然表面答应了汉献帝,表示以后要改邪归正,好好辅佐汉献帝,但自此以后,曹操再也不单独去觐见汉献帝了,他也害怕汉献帝真的对他动刀! 此一阶段,汉献帝是可以杀曹操的,但是他不敢杀,因为杀了曹操后果很严重,会引发动乱!而之后曹操不再单独觐见汉献帝,汉献帝彻底失去了诛杀曹操的机会!虽然汉献帝也通过外臣策划过两次诛杀曹操的行动,但最终未能成功,他已经彻底失去了杀掉曹操的机会! 结语 综合来看,其实汉献帝原本是可以杀掉曹操的,但是他不敢杀,因为有诛杀董卓的先例在前,他害怕杀了曹操后,会引发曹操手下的叛乱,到时候汉献帝自己的生命也将不保。

而自从他威胁过曹操以后,曹操不再单独觐见,他就彻底失去了诛杀曹操的机会,只能眼看着曹操篡夺皇权! (本文主要参考《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和董卓相比 汉献帝中的两人有什么分别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是为了诅咒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一代奸雄曹操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还不了解:嫁女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当真为了诅咒,牺牲三个女儿嫁给? 曹操为什么一下子把三个女儿同时嫁给?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有一个说法,在一些研究文章中经常加以引用:曹操嫁女儿给汉献帝,目的是为了诅咒,为自己将来篡汉提前做准备。 那么这个说法究竟是否能够成立呢?曹操难道真的为了诅咒,一下子牺牲自己的三个女儿?曹操究竟为什么要把三个女儿同时嫁给一个傀儡皇帝?其内心真实动机究竟如何? 下面我为您详细分析这件事,曹操的想法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诅咒说和阴谋说。 建安十八年后,曹操逐、破韩遂,基本平定了北方,上朝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权势已达到巅峰。 汉献帝此时已经三十多岁,在这个时候,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究竟是什么目的呢?真有必要吗? 有人据此认为,曹操居心叵测,用心极为歹毒:曹操嫁出三个女儿,他的内心深处可能已经开始为篡汉做准备,因此复制了“女三为粲”便要亡国的典故。 据《史记·周本纪 》: 共王游於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之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 在泾水游玩时,诸侯国密国的康公带着三个美女跟随共王玩。 密康公的母亲劝他说:你一定要把三个美女献给共王。“三兽为群,三人为众,有三位少女就称为粲(美好、鲜明、灿烂之意)”。君王打猎时,不取成群的野兽,诸侯出行时,也要对众人谦恭有礼,君王娶时,不能娶同族的三姐妹。粲是非常美好的东西。而你,又有什么德行能够享受这三个美女呢?恐怕就是君王都承受不起吧!何况是你这样的小人物!根本你没有福德享受啊!因此,小人物得到不该得到的东西,终究要灭亡呀! 但密康公贪恋美色,不肯把美女献给周共王,不久被周共王灭了密国。 根据这个典故,不少人认为:曹操上过太学,应当非常熟悉这个典故,但他仍然故意这么干,表面是礼节,实际上可能。汉献帝在曹操眼中,也许被认为是德不配位。“小人备物,终必亡”,曹操让汉献帝一下子娶他三个女儿,可能就是想到了“女三为粲,王御不参一族”的典故,达到“王犹不堪”的目的。故意让汉献帝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从而诅咒汉献帝必然会因此而亡国。其亡汉之心昭然若揭。 此外,阴谋论还有:曹操嫁女儿,是为了便于让女儿监视汉献帝,曹操的子女多得很,因此牺牲三个女儿也无所谓。 上述诅咒说、阴谋说,在史书上并找不到任何依据,都是后人的猜测。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真的不太大。曹操想诅咒,完全可以找其他人家的女儿,根本没有必要搭上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哪怕他的子女足够多,也无需如此。把曹操嫁出三女与“女三为粲”这个典故强行联系在一起解释,非常牵强。只能说脑洞开得太大。 此外,把女儿嫁给政治对手,再利用嫁出去的女儿去监视丈夫,想想可以,真正实施起来也十分不靠谱。 “谤书案”,究竟是“曹操诬陷”,还是确有其事?也没有任何记载能证明是曹操诬陷的。 曹操究竟嫁了几个女儿给汉献帝? 据《志·武帝纪》记载: (建安十八年)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汉皇后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曹操),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213年(建安18年)5月,曹操当上魏公。两个月后,也就是213年7月,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过了一年多,到了214年11月,谋诛曹操,因此被曹操幽闭而死(我估计曹操不至于未卜先知,能在嫁女儿的时候提前预见到伏皇后会谋诛自己)。又过了两个月,215年1月,曹操的女儿成为汉献帝的皇后。 曹操的养曾祖父叫曹节,曹操的女儿,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也叫曹节。 曹操的父亲是,曹嵩的养父是,曹腾的父亲是曹节。因此,曹节(男)就是曹操的养曾祖父。同时,曹节(女)也是曹操的女儿。 这总让人感到不太对劲。 但根据更早的史料,曹操嫁给汉献帝的其实只有两个女儿。皇后是曹宪,不是曹节。 《御览》卷一三七注引张璠《汉记》曰:曹操入其二女於宫,为贵人,诬伏氏为乱,使御史大夫郗虑仗节收后。后被发徒跣,走而执上手曰: 不能复相活耶! 上大惊,号哭曰: 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顾谓虑曰: 郗公,天下暴虐,岂有此乎! 左右莫不流涕,遂杀后也。 注引《续汉书》曰:孝献曹后,丞相魏王操女也,名宪。建安十八年,上纳操二女宪、节於后宫,皆以为贵人。明年,伏后薨,宪为皇后。二十年,献帝禅位於魏,宪拜山阳公夫人。 曹操送三女于帝的记载,最早不知出自哪里。成书更晚的《》不知取材何处,采用了嫁三女之说。 我估计:曹操嫁两个女儿给汉献帝的可能性更大。为了弥补曹操可能只有两个女儿嫁给皇帝的矛盾,《后汉书》只好称另一女“待年于国”。同时,为了让曹节的形象高大上,让献帝皇后从曹宪变成了曹节。 曹操究竟怎么想的? 我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有三种可能: 一、出于礼节。 曹操把三个女儿(也可能是两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应该是一种礼节表示。是自己被封为魏公之后,回报汉献帝的一种礼节。毕竟曹操需要做出样子,给大家看,展示自己的形象,曹操当时并没有废除皇帝的想法,也不具备废除皇帝的条件。 所以,曹操献三女,最大的可能是礼节回报,目的可能是继续加强、巩固自己的权臣地位。 二、提升形象,堵住潜在政敌之口。 曹操已经成了魏公,大权在握,朝廷似乎已成了曹操的面子工程。 但曹操为“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朝中有人内心不服,百姓咒骂,同时也受到各方诸侯的厌恶,内外敌人很多。而“洗白”的最佳方法,就是从权臣变为。 为了使自己大权在握具有正当性,堵住悠悠众人之口,曹操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一下子把三个女儿嫁给皇帝。 这么一来,其身份由国贼,一下子变成了外戚专权,代行皇帝诏令。这一来,别人再也不好说什么。 这个举措,直接让曹操专权行为的性质变了,成为了皇帝的家事。 此后,皇权被曹魏集团同化,通过“”,废除了汉献帝,建立。权力平稳交接,就变得很自然。 三、降低可能的不测风险。 历史上的权臣,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职业,大多没有好结局。汉献帝虽然是个摆设,但这个摆设暂时还不能丢,这是曹操权力来源正当性的合法依据。 成为皇帝的老丈人,把三个女儿同时嫁给皇帝,这样,三个女儿在后宫中就能形成强大的势力,并能够互相照应。 这么一来,曹操行为的风险性就大大降低。无论将来是否篡汉成功,都可以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实现。 后来,汉献帝被迫禅位于曹丕,降封山阳公,仍保留天子礼仪,并将两个女儿嫁于曹丕。 亲上加亲,看起来是多么和谐! 之所以能够平稳过渡并且不流血,一切都归功于曹操眼光长远,早早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从而使一场本应该流血的政变,成为曹刘之间的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