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郭待举: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么样的生平经历?

时间:2025-05-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郭待举(生卒年不详),字待举,时期宰相,南阳郡太守郭处范的儿子。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郭待举出身太原。

及第,累迁黄门侍郎。

永淳初年,加任同平章事,位列宰相。

兼任太子右庶子,教导太子。

即位,授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上书营救宰相裴炎,罢相,为太子左庶子、吏部侍郎。

出为岳州刺史。

之后事迹未见记载。

人物生平 郭待举,许州颍川(今河南)人,唐高宗、唐中宗(嗣圣年间)、(文明年间)、称制时,担任高级官员和宰相。

永隆二年(681)闰七月,薛元超、崔知温并迁中书令,裴炎为侍中,郭待举任黄门侍郎。

永淳元年(682)四月,唐高宗任命郭待举与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并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平章事”称号第一次出现),地位相当于宰相。

唐高宗对宰相崔知温说:“郭待举等人资历尚浅,姑且先让他们参预朝堂政事,但不能和你们有同样的官称。

” 永淳二年(683)四月,郭待举改任检校太子右庶子,与中书侍郎郭正一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中宗李显即位(684),改元嗣圣,任命郭待举为左散骑常侍,与岑长倩、黄门侍郎魏玄同三人并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废黜李显为庐陵王,立庐陵王弟为(唐睿宗),并改当年为文明元年。

英国公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很快被朝廷派兵平定。

宰相裴炎事连徐敬业被杀。

十一月二十日,郭待举因参与营救侍中裴炎一事而罢相,出任太子(李成器)左庶子,不久改任吏部侍郎。

十二月,郭待举贬官外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

之后,郭待举事迹再未见史书记载。

史籍记载 《·卷二百三·唐纪十九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下》:永淳元年壬午(682),夏四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丁亥,以黄门侍郎颍川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员外秘书少监、检校中书侍郎鼓城郭正一、吏部侍郎鼓城魏玄同并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

上欲用待举等,谓崔知温曰: 待举等资任尚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

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者,始以平章事为名。

长倩,文本之兄子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郭正一:唐朝时期宰相,最后为什么被坐罪处死?

郭正一,字正一,时期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郭正一出身中山。唐太宗贞观年间,及第,历任弘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即位,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册封颍川县男。武后称制,授国子祭酒,迁检校陕州刺史。永昌元年(689年),受酷吏周兴诬陷,坐罪处死。 人物生平 郭正一(未知~689年),字不详,定州鼓城县人。勤奋好学,少以文辞称。贞观时,考中进士,历任弘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跟随英国公李勣攻打辽东,担任行军管记。 唐高宗即位,迁中书侍郎。永淳二年,加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册封颍川县男。执政颇久,明习故事,文辞诏敕,多出其手。 武后,罢为国子祭酒,外出检校陕州刺史。永昌元年,为酷吏周兴所诬构,被杀。神龙革命后,恢复官爵。 轶事典故 征辽趣事 《隋唐嘉话》记载:郭正一为李英公(李绩)征辽管记。李绩还曰:“此段行,我录郭正一可笑事。虽满十卷,犹未能尽。” 高丽玉素 《朝野佥载》卷五 [2] 记载:中书舍人郭正一从破平壤,得一高丽婢,名玉素,极姝艳,令专知财物库。正一夜须浆水粥,非玉素煮之不可。玉素乃毒之而进。正一急曰: 此婢药我。 索土浆甘草服之,良久乃解。觅婢不得,并失金银器物余十事。录奏,敕令长安万年捉,不良脊烂,求贼鼎沸,三日不获。不良主帅魏昶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选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衫笼头至街。缚卫士四人,问十日内已来,何人觅舍人家。卫士云: 有投化高丽留书,遣付舍人捉马奴。书见在。 检云:金城坊中有一空宅,更无语。不良往金城坊空宅,并搜之。至一宅,封锁甚密。打锁破开之,婢及高丽并在其中。拷问,乃是投化高丽共捉马奴藏之。奉敕斩于东市。 生吞活剥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 [3] :“唐张狗儿,亦名怀庆,爱偷人文章,与冀州枣强尉,才士制述,多翻用之。时为之语曰:‘活剥龄,生吞郭正一。’谅不诬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玄同: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魏玄同,字和初,,时期宰相,濮阳魏乂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玄同出身巨鹿。出及第,累任长安县令,迁吏部郎中。麟德元年,联合西台侍郎谋废武后,坐罪流放岭外。上元初年,遇见大赦,得到刘审礼推荐,拜岐州长史,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迁、检校纳言、同平章事,册封巨鹿县男。营救宰相、交好宰相裴炎,得罪酷吏周兴。永昌元年(689年),得罪,坐罪赐死,时年七十三。唐神龙元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尚书左仆射。 人物生平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也。举进士。累转司列大夫。坐与上官仪文章属和,配流岭外。上元初赦还。工部尚书刘审礼荐玄同有时务之才,拜岐州长史。累迁至吏部侍郎。 知河催玄同以既委选举,恐未尽得人之术,乃上疏,疏奏不纳。弘道初,转文昌左丞,兼地官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则天临朝,迁太中大夫、鸾台侍郎,依前知政事。垂拱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纳言,封钜鹿男。玄同素与裴炎结交,能保始终,时人呼为“耐久朋”。而与酷吏周兴不协。 永昌初,为周兴所构,云玄同言:“老矣,须复皇嗣。”太后闻之,怒,乃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谓玄同曰:“何不告事,冀得召见,当自陈诉。”玄同叹曰:“人杀鬼杀,有何殊也,岂能为告人事乎!”乃就刑,年七十三。 轶事典故 仪凤三年(678年),太学生魏元忠上书封事,指出“当今朝廷用人,类取将门子弟,亦有死士之家而蒙抽擢者”,认为这样不利于真正地选拔人才,并指出“有志之士,在富贵之与贫贱,皆思立于功名,冀传芳于竹帛”。这就是说,当时各阶层中都有有才能的人,他们都想要建立功名,名垂青史。这一呼声,突出地反映了一般士人的迫切要求。 三大酷吏之一的周兴,是新州长安人。和索元礼、两人比,他是一个在职官吏。他年幼时聪明好学,很有学识和才华,特别熟悉法律知识。开始任职为尚书都事,后来很快升任孟州河阳县令。 周兴很有才干的消息,不久后传到朝廷和高宗耳中。高宗曾召见过他,并且很赏识,准备提拔他。周兴听说后觉得很有把握,就去京城里等待正式任命的消息。没想到竟遭到内流宫中有的人反对,理由是他非内流官出身。 唐朝的制度,官吏大体分内流、外流两种。内流官包括三五品以上的公卿,四五品的大夫,六到九品的任和任官的贵族子弟。在这以下等级的就是外流官了。周兴当时就是属于外流官,由于高宗没有坚持提拔他,所以,这件事就告吹了。但是,也没有谁想告诉他这个消息。 宰相魏玄同出于同情心,看他可怜,可是又不能泄露朝廷的机密,就对他说:“周明府(明府是唐朝时对县令的一种称呼),你该回县里去了。”岂知,好心没有好报。周兴这个官瘾很大,嫉妒心、疑心又很强的人,竟怀疑起魏玄同来,以为是这位宰相从中作梗,反对提拔他。 从此以后,他决心有朝一日,向这位宰相报复,并向那些瞧不起他的内流官进行挑战。这也是不得志、出身贫贱的小官对那些压抑他们的门第高贵的大官一种很容易引起的反感、不满和怨恨心理。不过,对周兴这个心胸狭隘的人来说,就更为突出了,怨恨变成了仇恨,报复转化成残酷。所以,在他成为酷吏以后,就专门把那些享有特权的大官作为他的主要打击目标,而且手段极其残忍。 他加入酷吏的行列与前两人不同,不是白手起家,平步青云,但有一点是和来俊臣一样,就是有“冒死”精神。朝廷明令,官吏是不准投书在铜匦告密的,他受索元礼突然高升的鼓舞,冒着很大的风险,写了一篇有关监狱方面的文章,投了进去。武则天欣赏他这种勇气,不但没降罪于他,反而任用他掌管狱制,后来又由司刑少卿提为秋官侍郎,成为酷吏之首,死前数月,还位居左仆射,是酷吏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之一。 后来魏玄同被周兴诬陷,太后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谓玄同曰:“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见,可以自证!”玄同叹曰:“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作告密人邪!”乃就死。 魏玄同临终前的话“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作告密人邪!”如一颗流星,划破历史黑暗的天幕。尽管是瞬间的明亮,那明亮也是如许的美丽动人。可以说,与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绝笔相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