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性格决定命运!宣姜和文姜的命运分别是什么?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齐国皇族为姜姓,“宣”与“文”分别为后人为这对姐妹冠的号。这一对美貌公主在当时可以称得上名动天下了,是各国王孙贵族艳羡而欲取之的一对绝代佳人。

image.png

  美人自然是不能够如寻常女子一般地平淡嫁人,相夫教子,雁过无痕的,那是多么浪费天赐尤物。这一对佳人果然在历史舞台各自上演了一幕轰轰烈烈的人生大戏,并且由于个性的不同,这两出大戏呈现出来全然不同的画风,真正是印证了“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千古真理。

  两位公主的人生起点是一样的,出生于春秋时代最强大的齐国。齐僖公有三子二女,男孩玉树临风,女孩艳色倾城。虽算是兄弟姊妹,却是不同的母亲所生。老话说“隔了肚皮是不中用的”,是经验之谈。不同母亲生出来的孩子到底跟一个肚皮里爬出来的感情不同,于是这一窝美男美女就上演起恋爱剧。这下,齐僖公坐不住了,他立马出手把两个不省事的女儿嫁出去。从这时起,一对姐妹就开始了各自的画风迥异的人生。

image.png

  姐姐宣姜被许配给了卫国的皇子公子伋。公主到达卫国之时,公子伋正好奉命出使郑国。老爷子卫宣公一眼见到了这位闻名天下的大美人,他那双昏花的老眼刹那之间就放射出贪婪的光,色欲一攻心,那可就什么也顾不上了,他竟然堂而皇之就将宣姜纳为妾室。

image.png

  卫宣公

  而宣姜自幼就个性柔婉,这时候更想不出法子来周旋应对,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被卫宣公给霸占了,以后安安分分地生下两个儿子。

image.png

  而妹妹文姜嫁的是鲁国桓公,文姜的个性可就不比柔顺的宣姜了。她跟自己的异母皇兄公子诸儿的保持恋情,老爷子齐僖公深知这个女儿是什么事都敢做的,于是连礼法都不顾了,亲自送文姜去鲁国。

  蒙在鼓里的鲁桓公还只当父女情深,丝毫不疑。到了冬天,齐僖公又派文姜的堂叔出访鲁国,探探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儿是不是老实了。文姜心里恨,却明白眼下更要紧的是勾住丈夫的心,这对于天生尤物的她当然是举手之力,她生下了儿子,儿子当上了太子,鲁国夫人的位置她是彻底坐稳了。

image.png

  姐姐宣姜被老头子卫宣公霸占之后,什么法子也没有,日子一过就是许多年,待到两个儿子都初长成了,其中一个为谋太子位,秘派人手诛杀公子伋,也就是宣姜原本要嫁的那位皇子。而派去的人不但杀了公子伋,连自己兄弟也一并给误杀了。

image.png

  杀了两兄弟,气死了病中的老头子,这个儿子即位成了卫惠公。但其他人估计是探出了二人的死因,于是联手把卫惠公打出了卫国。这个小子立马就回到了母亲宣姜的母国齐国,见到了舅舅公子诸儿,就是与文姜相恋的那位皇子,此时他已是齐国国君齐襄公了。外甥来求救齐襄公自然不能袖手,当即就令大军挥师打下了卫国国都,卫惠公再次上台。

image.png

  齐襄公

  但卫国另二位公子一方的势力毕竟不容忽视,为了安抚平衡,齐襄公想出来一个十分有用却也十分尴尬的法子,让宣姜嫁给公子伋的一个弟弟,之前一直在齐国为人质的公子硕。

image.png

  这样一来,就是继母嫁了继子,天性柔顺的宣姜被兄长、儿子、反对儿子的各派势力推了出来,塞给了继子公子硕,之后,又生下了三个儿女,这一家子的辈分可就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了。对于宣姜而言,跟这两个男人的婚姻,她到底过得如何,外人就很难推测了。我们只能看到这么位出身高贵的公主,这一生里竟然就是被各形各色男人推来接去似浪上萍,不免还是让人有些叹息。

image.png

  而妹妹文姜却上演了一幕风云大女主的戏码。嫁去鲁国数年后,齐襄公也就是她的旧日情郎向周天子求娶公主。诸侯王的婚礼是需要周公后人来主持的,鲁桓公担下此任去齐国。本来按礼制文姜是不能同去的,但在她的花式招数下,鲁桓公带上了她。十几年的两地相思,让文姜和齐襄公这一对恋人一见面就旧情复燃,文姜又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这事不久就被鲁桓公发现了。

image.png

  文姜横了心,几番怂恿,就下了决心,命齐国第一猛士公子彭生趁鲁桓公大醉之时抱他上车,并断了其肋骨,一路回到驿馆,这人早就断了气。这下两个人再也没了障碍,文姜索性就在齐鲁边境修了宫殿,方便齐襄公常来常往,做一对自在鸳鸯。

image.png

  这样逍遥的日子过了八年,齐襄公死于宫变。失去了情郎的文姜却一反寻常女子的痛苦迷茫,而是返回鲁国助儿子执掌大权。儿子征战四方,母亲就替他稳坐朝堂,母子齐心,将鲁国治理得无比强大。

  一双倾国姐妹花,同样是出身高贵,同样的身不由己,却由于各自截然相反的性格,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宣姜与文姜的这两幕人生大戏,作为看客的我们,从中能品出些什么呢。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郑国的进展史

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国君为,伯爵。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名人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的史诗。 前806年,建国者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同母弟王子友(一说宣王子)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三十三年,西周王室30世任命桓公为司徒,掌握教化国民。他努力使百睦相处,黄河、洛水流域的人民都思念他。次年,因幽王宠幸褒拟,朝政日益荒废,问题,有些诸侯背叛了幽王。桓公见王室日非,他问史伯:"王室多故,余惧及焉。与其何所(处)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只有"济(济水)、洛(洛水)、河(黄河)、颍(颍水)之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指东虢,位于今河南郑州。位于今河南陕县的为西虢;另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虢,春秋初年为秦国所灭)、郐国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对付。 郑恒公听从了太史令的建议,于周幽王十年(前772),将他的族人迁移到洛水东部,居住在虢(今河南密县东南)、郐(今河南荥阳北)献出的10座城邑,也成为了后来郑国的基础。 郑国的东面就是鲁、宋,西北就是成周、卫、晋,西南就是陈、蔡、许和楚,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国,正如《国语·郑语》所说:"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周室东迁时,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由于晋国不久分裂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郑,它们都曾以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郑武公、郑庄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平王很不满意,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庄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周天子的权威已扫地殆尽了。 郑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侵夺许国,干涉宋、卫、鲁等国,还助赶走入侵的。郑庄公之时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国。 郑庄公多宠子,在其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郑昭公即位后不久,权臣祭仲入宋时为公子突岳父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是为郑厉公。郑昭公逃到了卫国。不久,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谋杀祭仲。事泄,祭仲杀雍纠,迎郑昭公复位。但郑昭公与高渠弥有私怨,在一次狩猎时,高渠弥射杀昭公。然高渠弥与祭仲不敢迎郑厉公复位,于是立公子亹为君,是为郑子亹。会诸侯于首止,郑子亹去参加会盟,高渠弥相礼。结果齐襄公杀郑子亹,而后公于陈被立为国君,是为郑子婴。不久,齐国攻郑,郑子婴、祭仲和高渠弥等皆被杀,郑厉公由边邑入郑,复位。 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而起。南方的早已不尊周王室号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为王,并大肆兼并汉水诸姬,直接面对郑国。而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齐国则实行了改革,开始称霸。郑国位置处于,无险可守,且夹于大国之间。因此列强争霸,常把郑国作为战场。在对外政策中,郑时而亲楚,时而亲晋,但大多数时期亲楚。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而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七穆执政时期,只产当国时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郑国得以取得喘息之机,国力稍稍有所恢复。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如旧,国家已势不可为。 前712年,郑、秦、晋伐许,许国战败,退居原许国东偏。前697年,东偏的许国趁郑国内乱,夺回故地,之后郑国于前665年和627年两次伐许,再之后郑国于前588年、前577年和前576年三次伐许,许都以割地请和。前576年,许国长期为郑国所逼,只好远离旧许,迁至楚方城外的叶,寻求楚的保护。之后许虽然在其他各国帮助下复国,但是最终于前504年为郑国所灭。 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韩非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前375年,郑国灭于韩国。 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前375年)韩灭郑 。 随机文章晋朝编年史杨朱生平简介踢猫效应是什么意思 ,想入这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最终全部遭殃)死亡体验馆有什么感觉,体验死去活来的感觉(并非真正死亡)神仙下凡投胎的特征,脚踏七星游历红尘修炼(尝遍酸甜苦辣修大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宰相制度开始于春秋战国,为什么到了明朝就被废掉了

起源于春秋的宰相制度,在我国的一直得到青睐,但是到了,它却覆灭了。在废除了自己封的历任宰相后,让宰相制度随着这些官员的死亡而走向了灭亡,那么为何朱元璋要将这个传承那么久的制度废除呢? 原因之一在于明朝时代的宰相实在是让不满。明朝最初的宰相都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他们为明朝的建立做出来十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手中也握有着重权,若是没有好好安抚这些功臣,那么刚刚建立的王朝在根基还没有立稳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威胁,于是将朝中的部分势力分发给他们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更加忠诚的为朱元璋做事。 而宰相又分左右宰相,明朝时期,左宰相的权力要比右宰相高,同时这个位置对朱元璋所造成的威胁也最大 因此在朱元璋登上皇位的早期,左宰相的官位有一段时间是空闲着的。这些宰相的权力如此大,那么自然容易威胁到朱元璋的地位,那么朱元璋对宰相也就有着忌惮的心里。让当朝对自己有忌惮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连万人之上的君王都害怕自己,但是这背后却有着巨大的威胁。 作为天子的朱元璋自然是不能够容忍有人凌驾于自己之上,再加上他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这从后来的中可以窥见一斑。这些不加收敛的宰相很快就惹得皇帝不满,朱元璋将他们的权力慢慢收回,然后流放或者处死。然而这些行为还是没能让后来的宰相有所收敛,尤其是之流,朱元璋最终意识到,一次又一次的废除实在是治标不治本,倒不如直接废除了这个制度,因此传承多年的制度覆灭了。 当然,朱元璋废除宰相所借的理由是宰相造反,但是这些宰相到底有没有造反呢?我们在史书中并没有发现他们有造反的任何举动,都是被处死后朱元璋才找到了所谓的造反证据,或者说是造出了这些谋反的证据。而朱元璋忌惮宰相权力的不背后,是他结合了历代以来王朝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大多都是宰相分权所导致的,因此在他心中目前宰相不管有没有造反的心思也不能确保以后宰相有没有造反的念头,倒不如现在在他们没有造反念头的时候就将这个制度废除,那么就可以保证自己与后代高枕无忧。 由此可见,宰相制度之所以覆灭,是这个制度侵犯了皇帝专治的权力,为了皇权能够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个制度被选择性的废除了。 随机文章揭秘: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西沙群岛蓝洞夺得世界第一,深度300.89米秒杀各国蓝洞秦始皇地宫被盗过吗,秦始皇地宫藏万吨水银无人敢挖(剧毒)美国NASA探测器升空寻找另一个地球,寻找外星人成为探测的重点巴比伦通天塔有多高,考古测算96米/巴比伦国内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