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所谓铁券是指,古代的君王赐予有功之臣的一种免死凭证,因为此免死凭证有“坚久”的意思,所以都用铁来铸造,也是因此,这个可以免死的凭证一般都称其为“丹书铁券”。

铁券制度虽说起源于汉朝,但是它却并不怎么受用,从西汉一直到元朝期间一直处于那种,要么偶尔用用,要么一直不用,要么干脆废掉的状态,与其说它是一种制度,还不如称它为一种从汉朝传下来的礼俗呢,从来就没有形成过严密的、规范的、程序化的典章制度。

就这样一直到明朝,这铁券制度才被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使用起来,渐渐的开始兴起。

浅析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朱元璋 画像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起

朱元璋我们都知道,他从一介布衣到一国之君,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创业历程。

他的创业之路并不容易,经历了数次鬼门关之后才得到的这个一国之君,而其中以鄱阳湖水战时,最为接近死亡。我们看朱元璋一路走来的经历,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说他本人厉害、无敌,而是因为他有着一群出生入死的兄弟,比如运筹帷幄的刘伯温和勇猛善战的徐达。

所以,在朱元璋成功之后,也就是明朝刚建立时期,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封赏这些陪他出生入死的将相大臣。

于是,朱元璋便沿用前朝的铁券制度,以送这块“免死金牌”的方式来缓和他和群臣们之间的关系,本来这次封赏应该在明朝刚建之时进行的,但是由于当时明朝的统一战争还没有完成,所以只能先把此事放下。

后在洪武三年(1370年)统一战争结束之后,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封了公爵十人、侯爵二十八人,除给了爵位之外,朱元璋还赏了他们丹书铁券,可以以此免除死罪。

浅析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明朝大将军徐达

但是当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朱元璋也没见过铁券的样式,也就是说在朱元璋论功行赏之时,铁券还没有制作出来,后来还是通过朝中学士危素的奏折,他才知道了唐朝时期所使用的的铁券的下落。

于是朱元璋便召见当时唐朝铁券的拥有人钱尚德,并派定国公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等人与钱尚德一起去放铁券的地方,按照唐朝铁券的样子重新仿制。

但是朱元璋并不完全模仿唐朝时的铁券制度,而是在它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所以朱元璋当时仿制唐朝铁券后实行铁券制度的原则是:“因其制而损益焉“”,所谓的“损益”便是改革的意思。

朱元璋改革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要以此铁券来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君臣关系和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他改革的范围也是相当广,不仅要对前朝铁券的外貌进行改变,还要在券词的内容、受券者的范围和免罪免死特权的规定上都要有所变更。

浅析明朝铁券制度的兴衰史:因朱元璋而兴,又因朱元璋而衰

唐朝铁券明朝铁券相比于唐朝铁券而言,外形不同

能让明太祖朱元璋都非常忌惮的王保保实力如何 他究竟有多厉害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朱文正到底有没有背叛明太祖朱元璋呢 解析其背叛的真伪

还不知道:朱文正为什么要背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文正,是朱兴隆的儿子。明开国朱元璋的亲侄子。这人是个高干子弟,你猜的没错,他也是一个纨绔子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军事才能。至正23年,率领60万大军进攻朱文正守的洪都,朱文正向朱元璋求援,可是求援的张子明被抓,朱文正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和极其出色的指挥能力抵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昼夜围攻,守住了洪都。 整整85天,将近三个月,一座孤城,60万大军,一个纨绔子弟朱文正,守住了。这是一个奇迹。不得不说,在鄱阳湖大决战之前,的胜利为朱元璋消灭陈友谅积累了非常重要的资本。陈友谅军锐气尽失,朱元璋则从容准备。毫无疑问,这一切的缔造者,是朱文正。 然而,论功行赏的时候,因为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自然要跟叔叔客气客气了,结果这一客气,朱元璋当真了,真以为自己这个侄子不在乎共鸣,自然封赏就少了许多。从此以后,朱文正就觉得满肚子的不忿,整天饮酒,不再上进,后来有人举报他叛变朱元璋,朱元璋就把他抓了。一颗将星就此陨落。 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叛变,这个很难说,但是如果说他叛变,也说得过去,因为一个人遭遇了这种待遇,年纪又轻,一时气不过在道理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总之朱文正这个人,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他是一个天才军事家,但他不懂政治,运气也不好,主子是朱元璋这种几乎算是最难伺候的皇帝。人生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