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作为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霸主,在他的身边却是忠奸并存,既有像管仲这样的贤能之臣,却也有易牙这样的奸佞小人。
易牙应该有不少人都听说过,曾经因为齐桓公说了一句,自己吃遍天下美味,却还没有吃过人肉的味道,就把自己才几岁的儿子杀掉,给齐桓公烹饪了一道菜。
易牙虽然是一位大厨,可是这样为了巴结主君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而管仲看得透彻,建议齐桓公将易牙等几个人赶走,可齐桓公不肯,最终结局悲惨。
那管仲既然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人,为什么不干脆建议杀掉他们呢?
1.管仲帮助齐桓公
齐襄公十二年,齐襄公诸儿被公孙无知弑杀,早年逃亡国外的兄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动身回国,两人都有继承齐侯之位的权力,谁先回国谁就是新的齐国之主。
管仲让自己的主君公子纠往齐国赶,他本人则去阻拦公子小白。
一声“啊”的惨叫传来,公子小白身上插着箭躺在地上,不再动弹。
公子小白的护从怒吼连连,纷纷向管仲冲来。
管仲看任务完成,毫不恋战,立即抽身复命,根本没想到公子小白是炸死。
公子纠收到兄弟的死讯,失了警惕,懈怠下来。
公子纠赶回齐都的时候,等着他的不是众臣的欢呼,而是公子小白的士兵,最后公子纠被杀,而公子小白成为齐侯,他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心有大志,想为这纷乱的天下出分力,于是他不仅饶恕了差点要他命的管仲,更对他予以重任——拜管仲为相国。
管仲则投桃报李,拿出看家的本事来帮助齐桓公。
管仲一面从制度上入手,改组官制、军制,一面发展齐国经济,创造财富。
管仲也是第一个打破“世卿世禄制”的人,他的举措给齐国带来大量的人才,而人才是一国发展壮大的根本。
齐国用管仲之前和之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公子纠有自己的支持势力,其中之一便是鲁国,而齐桓公老想着报复鲁国的“帮弟之恩”。
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齐鲁两军决战于长勺。
齐国这么一个大国,被小小的鲁国打得大败而归。
齐国之败固然有曹刿的因素,却不能忽视齐国战力低下。
有长勺之败的奇耻大辱,齐桓公大力支持管仲改革,而管仲也不负众望,助齐桓公登上霸主宝座,开启齐国霸业。
可以说,没有管仲就没有春秋的第一位霸主。
管仲身为相国,又负责改革齐国弊政,在齐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有些事却管不了。
什么事呢?那就是易牙、竖刁、卫开方三奸的问题。
2.管仲为何不杀掉易牙
三奸做了什么事呢?易牙将自己的儿子做成“美食”,来讨好齐桓公。
卫开方是卫人,为取悦齐桓公,十五年不归家看望父母。
管仲临死前告诫齐桓公:万万不可用此三人,否则后患无穷。
结果“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管仲能革除一国之弊端,既然发现三奸的问题,为何不出手除掉他们?其实不是管仲不想,而是不能,其中涉及的“职场”潜规则连诸葛亮都不得不避让。
我们看看管仲是怎么形容三奸的:易牙“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竖刁“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卫开方“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管仲用三人的“私事”行为套用到齐国的“公事”上,认为他们至亲的家人都不管不顾,怎么能处理好“彼此无关系”的国事呢?但我们以齐桓公的视角来想想,便会豁然开朗。
齐桓公认为,易牙三人为了自己,放弃血脉亲人,难道不是更忠于自己的表现吗?易牙他们侍奉齐桓公是私事,对待自己家人是私事,治理齐国是公事,但在齐桓公眼里:侍奉自己的私事和治理国家的公事,有什么区别?
一国之君(对某些上司、领导一样适用)没有严格的公私之分,下属眼里的公事,也许是君主的公事,反之亦然,管仲便明白这点。
管仲可以革除国家弊端,因为国家是死物,没有“七情六欲”,但君主有喜怒哀乐,管仲怎么革除的了?管仲也不能过分插手,以“公事”之名干扰君主“私事”,这是大忌。
3.诸葛亮与法正
三国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也很明白“职场”的潜规则,哪怕以他的权势、地位,也不得不小心避让,以防陷入“公私不分”的险境。
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成都后大封功臣,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这时候刘备的合法官位是大汉左将军,左将军府便是管理益州的小朝廷,诸葛亮其实相当于丞相。
而此时的法正为蜀郡太守,相当于宋朝的开封府尹。
法正这个人小心眼,“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看不下去,找到诸葛亮,想让他出手管管法正,至少给主公刘备提一提,诸葛亮拒绝了。
京城长官权力虽大,却比不得一国丞相,但诸葛亮为何不敢管法正的事?诸葛亮原话是:“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隐藏的意思是法正正受刘备信任,没法管。
法正“睚眦必报”这是私事,辅佐刘备是公事。
究竟私事重要还是私事重要,不在诸葛亮,而在主公刘备。
刘备认为法正能帮自己平定天下,那所谓的私事便不重要。
若法正只是个占据高位的庸人,也不能讨得刘备欢心,“私事”也许会成为他的催命符。
身为下属,首先要搞明白主君的“私事”、“公事”之分,不能轻易踏入其中,否则会陷入险境。
历史上诸多的小人,不是他们多厉害,而是有个强势的后台,因讨得皇帝欢心而如同坐火箭般上升的人,还少吗?
我们现在常说唐朝之后就是,其实不然,唐朝被灭亡之后进入了一段混乱的时期,这段时期有五十多年,就是历史上的。
五代十国结束是因为的陈桥兵变,因为赵匡胤在陈桥的时候黄袍加身最后取代了后周天下,自此宋朝建立,中国的历史拉开了一段新的序幕。
但是赵匡胤虽然得到了天下却立下了一条家训,历代皇帝都要遵守的,这个家训就是赵家的谁坐上皇位都不得杀害柴世子孙。
这条家训一直到元人攻进皇宫才大白于天下,此话一出大家都纷纷猜测,为何不能够杀害柴氏子孙呢?按理说一个朝代将另一个朝代整灭亡了,为了保证自己政权的安稳不就应该将之前政权留下的子孙后代都斩杀殆尽,这样的话才不会出现能够名正言顺反了自己的人么?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嗷嗷待哺的幼童,只要是跟前朝政权扯上关系的都会成为下一个政权领导人的刀下亡魂,为什么到赵家得到天下的时候却命令自己的后世人要善待柴家之人呢?其实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无利不起早本是人之本性。
赵匡胤之所以不杀柴世子孙,甚至连当时的皇上柴宗训都没杀,而是将其养在了庐陵,有以下三个原因。
我们现在都知道不管是什么恩情,只要是恩情就要报答。
因为柴氏祖先的慧眼,才能够让他掌兵,只有掌兵了才能够有黄袍加身的条件。
第二个原因,赵匡胤想让跟随他的将领们知道他连皇室的后裔都不会杀害,所以他们这些对他登基有帮助的人,一定会得到优待的,让他们放宽心并且稍安勿躁。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就去论功行赏了,但是刘邦只赏了还有跟萧何走到近的人。
有一天刘邦走在路上,看见一堆将军们在那里指指点点,于是刘邦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旁边的人就告诉他他们在商量谋反,原因就是帮刘邦打了天下之后却还是不能得到一个官,那还不如自己当上这个皇帝,得一个官呢。
刘邦一听就封上了他最讨厌但是对他打下的天下有功劳的人,于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都放下心来了。
而赵匡胤此举跟刘邦的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待敌人我都这么仁慈,更不用说是你们这些对我们打下天下有帮助的人了。
赵匡胤推翻了政权成立宋朝坐上皇位之后并不能立刻放下心来,因为当时的整个中国并不是只有宋朝这一个政权了,还有很多其他的政权,赵匡胤这一手等于跟那些政权说你们放心大胆的投降吧,投降之后性命无忧还有荣华富贵,所以大家就麻溜的投降吧。
基于这三个原因,赵匡胤没有将柴世子孙一网打尽,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柴氏也安安稳稳的存活着。
赵匡胤肯定是一个心理学高手,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做出有利于他自己的决定,大家也应该学会审时度势,好好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随机文章8岁小康熙借钱遭拒绝!怒喊:朕日后定要杀你大臣下场曝朱元璋特殊之处、对当代之影响、对后世之影响请问明朝曾和葡萄牙发生战争吗?多地惊现2017年巨大不明飞行物,空中盘旋30分钟后消失缺一不可的安泰效应,没有他人帮助你永远不可能最成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 彭越的不幸遭遇和刘邦的严酷命令,引动一位豪侠人物前来抗命祭奠。
那时,彭越是渔民,栾布是受雇于酒家的伙计,都穷得叮当响,都喜好游侠交往。
往来数年后,栾布被强人劫持,卖到燕国做奴隶,曾经为主人家复仇雪恨,在燕国的游侠社会,名声远扬。
秦末乱起,燕王韩广部下的将军臧荼,看重栾布,推举他做了都尉。
项羽灭秦分封天下,臧荼受封为燕王,栾布成为麾下的重要将领。
汉帝国建立,臧荼举兵谋反,栾布随臧荼与汉军作战,兵败被俘。
当时,彭越领军随同刘邦作战,念及旧情,用重金将栾布赎买出来,任命他为梁国的大夫,甚是亲近信任。
出使结束后,得到彭越被秘密逮捕,送往洛阳的消息。
他前往洛阳,见到的是彭越被枭首城头的惨景。
他放声痛哭,跪伏于彭越头下,将奉命出使的结果一一上奏,宛若彭越在时一样。
奏事完毕,栾布取出准备好的祭祀用品,哭灵祭祀。
刘邦大怒,备下大锅柴火,下令将栾布带上来,劈头就是一通痛骂:“你这王八小子,要与彭越一起谋反?下令不准收尸哭灵,你偏偏要来号哭祭祀,地谋反。
马上给老子煮了!”被提解赴刑的栾布,回过头对刘邦说:“希望说一句话再死。
” 刘邦道:“有什么话?” 栾布说:“当初,陛下败走彭城,困于荥阳、成皋之间,项王之所以不能乘胜一路西进,完全是因为彭王,彭王往来游击于项王身后,在梁国地区为汉攻扰楚国。
当时,彭王一回头,与楚联合则汉败,与汉联合则楚破。
更何况陈下、垓下会战时,若没有彭王的参战,怕就没有项王的灭亡。
” 见刘邦听着,栾布继续说道:“天下已定,彭王领取剖符,接受封王,一心一意守成,指望代代相传。
而如今眼下,陛下紧急征兵于梁,彭王因病不能出征,就被怀疑谋反。
臣下惊恐不安,担心功臣们从此人人自危,天下惴惴不安。
现在彭王已经死去,臣也生不如死,请赴汤就刑。
” 据说,刘邦听了栾布这一番辩白后,下令释放,任命他为汉之都尉。
史书上说,这位豪侠栾布,经此大灾大难后,从此顺风顺水。
不仅仕途上一帆风顺,而且声名远扬于江湖里巷。
栾布死后,在燕国和齐国的民间,出现了不少祭祀栾布的神社,名为“栾公社”,都是景仰栾布的老百姓修建的。
他们敬重栾布的侠行厚义,以为他能有后来的功业富贵,都是因为当年有德于彭越之善行的结果。
这位豪侠栾布,在历史上留下一句有名的话:“穷困的时候不能忍受屈辱,算不得好汉;富贵时不能随心快意,算不得贤人。
”据说,他发达后的为人行事,都以此为准则。
承受过的恩德,必定厚重回馈,遭遇过的仇怨,必定设法报复。
真真是爱憎分明,公私不分,不愧为名重于游侠社会的枭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