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帆叶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送友人》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要单说这两句,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如果你知道这首诗前两句是什么,你一定会很熟悉的。这首诗就是李白的《送友人》。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辽阔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
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漂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
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诗人巧妙运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是说,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其中,班马指的是离群的马。
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除了这首送别诗以外,李白还有另外两首比较著名的送别诗,分别是《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57岁的时候遭遇了什么?留下一首千古名篇
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文人大多渴望建功立业,李白更是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在李白的诗词中也都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然而事与愿违,李白终其一生都没完成自己的心愿。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安史之乱,又因为唐玄宗听信之言连杀和封常清,又在杨国忠的鼓动下强令出潼关,导致长安死守,随后唐玄宗逃往四川,而太子在灵武登基。 安史之乱中的李白受永王的邀请做了他的幕僚,志在平乱的李白没想到的永王会不听号令,擅自率领水军东巡,攻击多个地方官员,后被唐肃宗派兵击败,永王兵败被杀,乾元元年(758年),57岁李白因受永王事件牵连险些被唐肃宗处死,后在宰相等大臣的求情下免除死罪后发配夜郎,这也是李白人生遇到的最大的危机。 在发配途中,李白途径武昌,在黄鹤楼写下了一首诗,主要抒发自己无辜获罪后内心的愁苦和自己困境下的无奈。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西汉时著名的文臣贾谊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却因为上书指责时政,触怒了权贵,结果受到了诬陷,被贬官长沙。李白的遭际与他有些类似,同为无辜受累之人。“一为迁客去长沙”,正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既有对自身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然而,不幸的遭遇和沉重的打击并没有让诗人就此忘怀国事,即便是在流放的途中,他依然会“西望长安”,这动作里既有对往事的回忆,也包含对朝廷的眷恋和对国运的关切。然而长安远隔千里,又怎么能够看得见呢?对此诗人难免会感到惆怅。 恰好他在黄鹤楼听到有人在吹奏《梅花落》,这凄凉的曲调正于诗人低迷的心情相符,听着听着诗人仿佛真的看到了梅花飘落于这五月天里。 这首诗胜在艺术结构上,它构思独特,诗人写闻笛之感,却并没有按照闻笛而生情那样的顺序去写,而是先写情,后写听到笛声。前半部分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了笛声,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艺术结构独特,曲折有致,成为流传千年的名篇。 随机文章第7节 先许诺后赖账朱元璋23天不给他吃饭看到他傻眼:你怎么还活着外星人绑架男孩做实验,解剖身体消除记忆后送回传闻渔民捕获一条真龙,长3米全身雪白吓呆专家巨型小行星带含太阳系98%小行星,或为第十行星爆炸形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白替妻子给自己写诗?何尝不是另一种思念?
替妻子给自己写诗?何尝不是另一种思念?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的诗人中,李白是处于金字塔尖的,即便唐朝诗人如同过江之鲫,不计其数,却无法动摇他伟大的地位。李白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山川湖泊、离愁别绪、怀古伤今皆可以入诗,点缀了整个盛唐。其中,李白对于自己妻子,也有很多话要说。 我们赞叹于诗仙瑰丽出奇的想象力,却对他的感情生活知之甚少。其实,李白有过四位妻子,第一位是26岁的他,在湖北襄阳迎娶的前宰相许圉师孙女许紫烟,据说还是做媒。只不过生活了十来年后,病逝。 第二位妻子是他在山东泰安时所娶的刘姓寡妇,但这段婚姻十分糟糕。李白被妻子看不起,经常受到欺辱,直到下诏让他当上翰林时,他才抛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从容离开。据说“会稽愚妇轻买臣”中的愚妇指的就是这位女子。 第三位妻子是李白再次来到山东游历时,娶的一位当地妇女。有的说是因为这位妻子五年后去世,有的说两人感情不和婚姻破裂,最终还是没有走到一起。 李白的第四位妻子,名气就非常大,而且还留下了著名的爱情故事。当时李白醉游梁园,在墙壁上挥毫泼墨,被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看到,一掷千金买下墙壁,也开始了这段婚姻生活。 本来,李白此时已经是名满天下,宗氏更是他的小迷妹,两人关系非常好。然而,在时,李白成为了永王的,并为其大唱赞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璘在国难之时,不思为国分忧,考虑的却是割地自立,这也被朝廷定性为叛军。平叛之后,李白受到牵连,差点还送了性命,最后被发配到夜郎。 从此,李白就与宗氏相隔一方,再也没有能够见面。其实,在李白的内心始终对宗氏是思念的。以前,他一方面要外出游历,增长见识,增添诗歌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他在内心之中,始终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在他参加永王李璘的出征时,写给宗氏的《别内赴征三首》其二中就可以看得出: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不下机。 只不过,当时的李白意气风发,是要满怀决心辅佐永王成就一番伟业。此时的他,却沦为阶下囚,去发配到远方。以前对妻子,还有一个的承诺,现在对于妻子,却满满都是愧疚之情。然而,在相思成灾的时候,他也知道妻子一定也在想念自己。于是,诗仙竟然做出惊世骇俗之举,以宗氏的口吻,为自己写下了一首相思诗《自代内赠》: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妾家三作相,失势去。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这是一首古体诗,开篇就是名句“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起笔,这实际上也是李白自己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另一种写法,写出了宗氏对于李白的思念无穷无尽。随后,李白以宗氏的口吻,诉说了两人分别之后,如同一般,尤其反映了乱世之中妻子对于丈夫的关心。 李白利用这首诗,明面上是有些厚着脸皮说妻子思念自己,其实也是以另外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宗氏的爱。只不过在乱世之中,个人,李白自从流放之后,直到去世,再也没有与宗氏见过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