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帆叶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晋时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有人说,中国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统一国家,这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还有人说欧洲历史上也缺少一位秦始皇。没错,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但是西欧历史上的贵族政治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同样发生过,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非常时代——“魏晋南北朝”。
说到魏晋南北朝,可能有一些朋友会感到疑惑,说“魏晋南北朝”到底是哪朝什么代呢?发生了什么呢?读完这篇文章,相信有此疑惑的朋友一定会打消这些疑惑的。
我们的古代历史最广为人知的是隋唐宋元明清,魏晋南北朝在教科书或者影视剧中被刻意淡化,以至于有一段时期平台上掀起了一场“隋以前是什么朝代?”的讨论。如果说对于魏晋南北朝大家不甚了解的话,那在他之前的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相信大家一定熟稔于心了吧!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魏晋南北朝这个以混乱为特征的时代。说他混乱,除了东汉末年的天下纷争,还有西晋灭亡后的各路政权,“十六国时期”。我将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两晋的宗族战争以及与皇权的关系。并简单论述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所占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总的来看魏晋南北朝是前继秦汉,后接隋唐的一次长期分裂历史时期。是门阀士族(也可以说是贵族)居于历史舞台中央的特殊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封建典章制度不断变动,孕育新体制的时期。

西晋短暂的统一
在东汉的统一政权瓦解后,地方势力并起,地方军阀混战,最后形成三国并立的稳定局面,后又经过90年的战争动乱,西晋在公元280年统一全国。
由于司马氏是权臣上位,因此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重重。
为了加强统治,同时错误估计曹魏政权的灭亡原因在于没有分封宗室,于是晋朝采取了与曹魏时期截然不同的宗室政策,比如曹魏时期严厉规定宗室权利,除了食邑户若干,任何政治活动都不允许参与,没有官员任免权,没有人身自由权(禁止离开封地),处处受到官员节制,更有形同虚设的护卫“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与之相反,西晋王朝不仅以宗室诸王为藩王辅助皇帝执政,而且多次扩大其权力,使受封的诸王可以自己遴选地方主要官吏,也可以置办军队,甚至西晋允许诸王都督各州军事。

权力不断扩大的西晋宗室诸王野心也日益增长,最终导致了皇位争夺的八王之乱,致使黄河南北生灵涂炭。常理而言,西晋分封的诸王应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得辅佐皇帝,虽然中央集权因此被严重削弱,但地方诸王尽心尽力,不争权夺利的话,国家应当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惜晋武帝的儿子是低能儿,造成了中央的权力真空,对于地方诸王也没有节制的规定,随着朝政的混乱,诸王间大打出手争夺中央权力便容易理解了,晋武帝过于相信宗族的忠心程度了。八王之乱,诸王相互攻杀,千里无鸡鸣,西晋的统一安定局面仅仅维持了30余年。
可以说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是他亡国的重要推手因素,除了宗室相残外,西晋统治阶级的奢靡腐化也应当担负责任。西晋统治阶级的奢靡历史罕见:开国之君晋武帝“后宫殆尽万人”;贵族官僚日食“万钱”却仍抱怨道“无下箸处”,再加上贵族之间相互攀比,斗富,皇帝纵容,刚刚建立的国家便迅速没有了朝气,只剩下思想的空虚和道德的沦丧,给黑暗的政治推波助澜。
再说八王之乱时诸王为了战争不择手段,不惜重金大量招募胡族雇佣军,又为永嘉之乱埋下了祸根。最终中央衰弱,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灭亡了西晋。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这个西晋的皇子在南渡士族的扶持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
贵族的力量
西晋时期的贵族主要指晋的宗族势力,大力分封诸王并给予大量权力,导致诸王入朝即是卿相之列,出朝则可以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不是专权,而是典型的擅权,当时各王爷的攀比相信大家也都听过,什么百米丝绸,什么千年珊瑚,无一不是在宣示着诸王的财富,不仅贪财,而且贪权,八王之乱属于皇室内乱,贵族用自己的力量毁灭了自己。
与西晋的皇室贵族不同,由于八王之乱影响太大,破坏太大,东晋皇帝的宗族,就是原西晋的皇族或者诸王大多兵败身死,宗室贵族实力大大降低。东晋也是在南渡士族的扶持下建立的,因此东晋时期皇权衰微,士族作为新进贵族,以士人加家族的方式取代旧的宗室贵族,并开始出现士族专政的格局。皇帝不满士族专政,多次利用宗室进行压制,但是东晋的高位几乎都是名门士族掌握着,满朝官员可能出自同门,至高无上的皇权此时受到压制,以皇帝为代表的司马宗室,自然也被这个新贵族打压。
在九品官人法和谱牒等制度保障下,大的士族相沿数百年,东晋尤甚,四五个门阀家族相继控制朝政,皇帝大权旁落。

如果说旧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不可靠的话,那这个新贵族以利益为纽带就比前者稍稍可靠一些,九品中正制也是晋朝贵族政治在教育上的表现,我举荐提拔你,你就要感恩,投入我的门下,日后飞黄腾达则不能忘了老师,门阀政治,十分盛行。任人唯亲,使得整个晋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当时比较显赫的士族有琅琊王氏,清河崔氏,陈郡谢氏等。其中,又以琅琊王氏最为显赫。西晋灭亡时,琅琊的王导、王敦兄弟凭借他们所处的高位,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创建了东晋,可以算是开国重臣,东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位皇帝都“以殊礼待”,甚至有“天下与共,御床同登”的特殊关系,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门阀士族实力的强大,以及在门阀政治下皇权依赖世家大族支持而维持统治的状况。
但作为皇帝老被压着,他也不愿意啊,于是东晋皇权与宗室联手,一定程度上用宗族力量压制士族力量,其中的斗争不再赘述。这种状况一直到东晋后期士族专政的局面才有所改变。但是士族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唐后期。

北方的变化
此时的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和汉族一共建立了近二十个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六国”,实力比较大的有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并试图征服江南,与他相对,东晋也多次北伐,虽然一度有祖狄收复黄河以南大部,但最终依然未能完成统一。最终是鲜卑族的北魏在较长时间内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东晋时期在内地还有一些流民所建立的政权,比如割据益州的成汉政权等。
魏晋南北朝的结束
北魏在实现北方统一后,东晋被刘宋取代,刘宋是中国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其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经过前后两百年的南北对峙小,隋军于公元581年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这个几百年的乱世,在这个历史时期,南方经济由落后到初步发展,北方经济由发达到破坏,再重新开始发展,使得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逐渐趋同。总体而言,南北经济地位在这个时期开始持平。民族融合程度也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加深。
而一开始所说的典章制度变化,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极大的改动,有一些当时的权宜之计得到保留等。中国汉制和唐制的极大差别,也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变有关系,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建设和政治思想,奠定了隋唐一统以后的政治格局。
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帝王,一场演讲导致国家灭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个倒霉的国君就是高纬。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这么一个昏庸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天下美女,纳入后宫,封为。相传他的后宫嫔妃多达500余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众多嫔妃当中,最出名的当属。 冯小怜的美堪比,家有美妻岂可自知。对于这个美女,高纬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一次为了炫耀自己的美妻,高纬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留下了“”的“笑谈”。 “玉体横陈”这件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也传到了敌国国的皇帝耳中。当时的北周皇帝早就对北齐。只不过是碍于出师无名,再加上北齐有着这样的名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玉体横陈”这件事给了北周皇帝一个灭北齐的借口,当时北周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分兵三路直扑北齐。 很快北周大军就攻陷了北齐军事重镇晋州。作为北齐的大将斛律光深知晋州的重要性,便组织大军准备反攻。当时的斛律光制定了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本来他已经派兵偷偷从城外挖了几条地道,想通过地道把军队送进城,奇袭北周大军。奈何此战法被高纬、冯小怜所知,冯小怜一心想去参观地道。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暂缓攻击,但是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失去了战机后,北齐大军反而被敌军击溃。 在这种被困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当时的北齐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做一次演讲,以此鼓舞士气。令斛律光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北齐的亡国。 对于平常只会喝酒享乐的高纬而言,又怎么会演讲呢?斛律光当然也知道高纬“不学无术”,于是连演讲稿的内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不仅如此,斛律光还千叮咛万嘱咐:“万岁在演 讲的时候,一定要,要打动将士们的心弦。演讲结束,万岁还需要亲自到战地医院,看望安抚伤员!” 虽然斛律光的安排已经是十分完美了,但是一场演讲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个演讲的人。然而这一次负责演讲的高纬,自己却是十分害怕。这也不怪他,谁让高纬平常除了与宫女们嬉戏 之外,还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演讲过。高纬内心上是拒绝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下,他依旧是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以及诺干。 早在军营中,等待这高纬前来检验的士兵们都是士气高昂,直到中午高纬才携冯小怜等人姗姗来迟。站在点将台上的高纬,看着台下这十万大军,特别是在十万大军齐呼“万岁”之后,更加紧张。握着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高纬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无奈之下,只得望着士兵们发出“嘿嘿嘿”的声音。高纬这一笑,逗乐了同在台上的冯小怜,紧接着冯小怜也跟着傻笑,随行的太监也开始傻笑。 台上的人一笑,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傻笑,本该严肃的演说竟被数万笑声给掩盖。高纬傻笑之后,什么也没说便搂着冯小怜的腰,穿过士兵队伍,上车走了。 于是乎本该激励士气的演说变成了士兵们傻笑瞻仰皇帝宠妃冯小怜的美貌的闹剧。事后北齐将士们无不心寒:自己在前方卖命,而皇帝却在后方玩乐。如此昏庸的皇帝,还用得着给他卖命吗?于是当天晚上,便有士兵打开城门,让北周军队得以进城。 邺城失陷,高纬匆忙当中把皇位传给了 8 岁的儿子,自己则是带着冯小怜逃走,最终在青州被北周的军队追到并杀害,而北齐数十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那场失败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北朝时期齐国第三位帝王高演登基前后
(535年―561年11月23日),即齐肃宗,时期齐国第三位皇帝。名演,字延安,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齐高祖神武帝的第六子,齐世宗文襄帝、齐显祖文宣帝、齐世祖武成帝为其同母兄弟。他自幼英俊过人,很早就有成大器的气量。武明皇十分喜爱和看重他。他发动政变,废侄子,自立为帝,改元为皇建。即位后,进行改革,注意民生问题,释放奴隶,大力屯田,广设粮仓,有效解决粮食危机,同时依法量刑,大力宣传汉文化。政治清明,广收人才,礼贤下士,孝敬母亲。在位时间虽仅一年,但作为较多,死时传位于其弟高湛。高演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网络配图早年经历高演幼时才智超群,很早就有能成大事的器量,其母武明皇后娄昭君早就宠爱看重他。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封常山郡公。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天保元年(550年),晋升爵位为常山王。天保五年(554年),授任并省尚书令。高演善于决断,擅长文辞义理,并省内的人都害怕并服从他。天保七年(556年),高演跟随文宣帝高洋返回邺城。文宣帝认为尚书上奏政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命令高演和朝中大臣先讨论确定是非,然后陈述奏上。高演擅长执政的方法,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文宣帝赞叹器重他。天保八年(557年),转任司空、录尚书事。天保九年(558年),授任大司马,仍任录尚书事。劝君戒乐当时文宣帝沉溺于游乐宴饮,高演忧伤气愤流露在表情上,文宣帝觉察到,对高演说:“有你在处理国事,我为什么不放纵行乐?”高演只是哭泣拜倒在地上,始终不说话。文宣帝也十分悲伤,把酒杯推到地下说:“你这样嫌弃我,自今以后再有敢进酒的人,我就斩了他!”于是取来所用的酒杯全都砸坏丢弃,但是后来高洋更加沉湎于游乐宴饮,有时到各皇亲国戚家比武搏击,不分贵贱。只是高演一到,里里外外都静了下来。高演又秘密撰写条例,将要进谏,他的朋友王晞认为不可。高演没有听从,借机会竭力劝说,于是文宣帝大怒。网络配图高演的王妃本来是魏朝宗室,文宣帝想要高演离开她,私下为高演广泛寻求美好的女子,希望转移高演对元氏的宠爱。高演虽然接受旨意接纳,但和元氏的感情更加深厚。高演的性格十分严厉,尚书郎中分析判断有失误,就加以鞭打,令史干了不法的事,就刑讯追究。文宣帝就让高演站在面前,用刀头上的环抵住高演的肋部。召来被高演惩罚的人,用刀子逼着,要求说出高演的不是,全都没什么可说的,才被放了出来。从此不许鞭打郎中。后来文宣帝赐给高演魏时的宫女,醒来后忘了此事,说是高演擅自带走的,于是用刀头上的环乱打一气,高演因此受伤。皇太后日夜哭泣,文宣帝不知怎么办才好。在这之前囚禁了高演的朋友王晞,就放了他,让他侍奉高演。高演一个多月渐渐康复,不敢再进谏。政变登基天保十年(559年),文宣帝去世,高演住在宫中料理丧事,文宣帝的太子高殷继位,授任高演为太傅、录尚书,朝中政事都由高演决断。其兄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一个多月后,高演就住到藩王的住宅,从此高殷的诏书命令不再由高演决断。乾明元年(560年),高演跟随高殷到邺城,住在领军府。当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人因高演威望已经很高,心里害怕权力受到威胁,请求高殷任命高演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除京畿大都督之职。高演因自己是高殷的叔叔而被猜疑排斥,于是和高湛相约打猎,在野地里设下计谋。网络配图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三日,高演刚刚到官署,早上从领军府出发,等到了官署,朝中官员都会集在一起。坐好后,酒喝了几巡,在座位上将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抓了起来。高演穿着军服和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从云龙门进入宫中,在中书省前遇到散骑常侍郑子默,又将他抓了起来,在御府内一起杀了。高演来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刀呵斥高演。高演命令高归彦说服他,成休宁高声大叫不肯听从。高归彦当时已是领军,向来被士兵敬服,一声令下,兵士们全部扔下了武器,休宁叹息着走到一边。高演来到昭阳殿,皇帝高殷、太皇太后娄昭君、皇太后都出来坐在御座上。高演呈奏杨愔等人的罪状,为擅自杀了他们请求处罚。当时庭院中和两边的走廊下卫士两千多人都身披铠甲等待高殷的命令,武卫娥永乐武力超群,又受过文宣帝的优待,准备随时为高殷效力。高殷本来口吃,加上事出突然不知说什么。太皇太后娄昭君又对皇太后李祖娥发誓,说高演没有异心,只是去掉威胁罢了。高归彦下令卫士解除戒备,娥永乐才将刀放入鞘中哭泣。高演于是命令高归彦带领侍卫的士兵去华林园,派京畿的军队入宫守住门阁,在华林园里杀了娥永乐。高殷被迫下诏任命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僚属都晋升职位一等。高演不久到晋阳,高殷下诏军队和国家大事都由他来决断。乾明元年(560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令废皇帝高殷为济南王,令食一郡,出居别宫。同日高演在晋阳宣德殿登基,大赦天下,改元皇建。下诏复尊太皇太后娄昭君为皇太后,皇太后李祖娥称文宣皇后,宫殿称为昭信宫。高演继位后,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并亲征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亡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事母至孝,友爱诸弟。即位第二年,高演坠马,伤到肋骨。之前高演封废帝高殷为济南王,并约定不杀害他,但后来违反了约定。娄太后探病,再三问高殷的所在,高演不应,太后知道高殷已被害,发怒。临终前悔过,叩头求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