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嵇康为什么能被称作“魏晋七贤”?嵇康与儿子天命难改!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为什么能被称作“魏晋七贤”?嵇康与儿子天命难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魏晋七贤中的嵇康,出身贵族,是的侄孙女婿。

其时,曹操虽死,但余威尚在,如果循着这层关系去爬官,去过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这对于嵇康来说,确实太容易了。

但嵇康却采取了一种“反叛”的姿态,与其他名士一起,发起了一场不与当局合作的运动。

不但不去政府当“公务员”,就连“国营企业”也不进,只是在洛阳郊外开了个“铁匠铺”,当起了“个体户”。

当“个体户”本无所谓,自己管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悠哉游哉,。

嵇康其实很明白,当“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那是需要保护伞的。

别人花钱都要去找保护伞,但嵇康却是保护伞主动上门来保护了,他偏不要。

在洛阳城里当大官的钟会,带着各部门的人来给嵇康挂“重点保护”的牌子,现场办公,政策优惠,他却睬都不睬,搞得钟会很没面子。

等人家要走的时候,他又冷不丁地甩出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只好冷冷地回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就为嵇康日后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当朝主张以“忠孝”治天下,嵇康却一味揭露其虚伪,还时不时地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时评,这不是存心找死吗?嵇康被钟会告发了。

公元262年,嵇康被押上刑场,路终于走到了头。

这个时候的嵇康,依然不肯认罪,他让人拿来一架琴,从容淡定地弹奏了一曲的《广陵散》,曲终,人散,余音绕梁,三日未绝。

按常理,像嵇康这样铁骨铮铮的硬汉,应该教育后代继承自己的“遗志”,发扬光大自己的节操和风骨才是。

可的是,嵇康在临刑前夕,写了一篇《家诫》,给他十岁的儿子嵇绍。

洋洋千言,其语谆谆,教育他千万不要像自己这样走上一条不归路。

概括起来是:将来千万不能充硬汉、好汉;领导送人时,不要跟在后面,因为有朝一日领导给别人小鞋穿时,别人会怀疑是你在煽阴风,点鬼火;在酒宴上,碰到有人争论,不要在旁边看,要走开;别人劝酒,你即使不愿意喝,也不能拒绝,而是要谦卑客气地端起酒杯…… 这是嵇康对自己所坚守的人格发生动摇了吗?是对自己所认定的信仰有所悔改了吗?都不是!这是一个父亲在临刑前,对儿子所倾注的大爱。

他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做嵇康第二,而是要服从统治者,从而换取安稳的日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至少不能像自己这样,为当朝所不容。

几乎所有的父亲,在儿子的幸福面前,都有可能向现实低头,向生活投降,向自己所痛恨的丑恶屈服。

而就他本人而言,则坚决不!这就是父亲对子女的爱!这里呈现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凄苦苍凉与杜鹃泣血般的悲壮情怀。

嵇绍果然听从了父亲的临终遗言,忠心服务于司马帝王家。

他后来服侍的,就是那个听到青蛙叫,便问:“是为公鸣,还是为私鸣”的史上最傻的。

而他对这个傻瓜皇帝的忠诚与他老爸对司马皇帝家的反叛是一样的出名。

河间王与成都王起兵叛乱,京城告急。

晋惠帝,与成都王交战于荡阴一带。

不料,晋兵兵败如山倒,随驾的官员们各自奔逃保命,卫兵们也早己作。

此时惟有嵇绍独自护卫在皇帝的身边,用肉体去抵挡飞蝗般的羽箭。

嵇绍倒在了血泊中,晋惠帝却得救了。

嵇康被皇帝所杀,嵇绍却替皇帝去死,这父子俩,虽然所走的道路不同,却同是因帝而死,这是令嵇康万万没料的。

在命运不能自主的时代,嵇康不但为自己设计的自由与独立之路走不通,就是为儿子设计的平安而庸常之路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嵇康与儿子看似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然而,路走到最后其结果就是殊途同归。

这就是未可预知的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嫣为什么会被尊为花神?为什么说张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却无实权的处女皇后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为什么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却无实权的处女皇后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张嫣的身份在当时来说,外祖父是的开国之祖,外祖母是,母亲是汉朝的嫡长公主,按说生活在这样的富贵家庭,张嫣应该是自由快乐的,史载在张嫣外祖父还未去世时,张嫣经常随自己的母亲鲁元公主进宫看望自己的外祖父刘邦。刘邦就让抱着她,并对戚夫人说:“你虽然美丽高雅,世上无人能及,但此女十年以后,绝非是你所比的。”可惜自由快乐的生活随着张嫣外祖父刘邦的去世便戛然而止。 刘邦去世后,朝廷大权被自己的外祖母吕后掌管,自己的舅舅刘盈继任为帝,这时掌管实权的吕后做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就是令自己嫁给自己的亲舅舅刘盈,美其名曰亲上加亲,这一年张嫣11岁,她本能的想拒绝,可是在吕后的压迫下,汉惠帝刘盈与张嫣只能被动接受。 虽然表面上俩人接受了这段婚姻,但自从结婚后俩人还是守着最后的人伦底线,因为吕后强势且又独掌大权,张嫣成为皇后后与汉惠帝一样只是一名有名无实权的存在。吕后希望张嫣能生子,但是张嫣一直没能怀孕,之下吕后就强取汉惠帝与宫女所生的孩子,对外谎称是张嫣所生,并且残忍的将孩子的生母杀死。公元前188年,汉惠帝病逝,为了能继续独揽大权,吕后立张嫣收养的儿子为帝,自己并仍称皇;张嫣则不称太后,仍称皇后。 吕后篡权终不能久,在吕后去世后,大臣们里应外合共同铲除诸吕,另立刘邦的第四子代王为帝。而张嫣虽是吕后一手所立,但朝野上下都知道张嫣与诸吕乱政无关,所以在诛杀诸吕的时候并没有杀死她。虽然张嫣无过错,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位后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嫂,按规定废黜其位,将她安置在北宫居住,仍称皇后。 在北宫里,没了外界的打扰,张嫣在里面怡然自得的生活了17年,公元前163年病逝,这一年离她入宫刚好29年。汉文帝得知消息后令礼官按礼仪将张皇后与汉惠帝合葬,侍女在为张嫣净身时惊人地发现张嫣至死竟然依旧是女儿身(侍女为后沐浴,验视后之下体,皆曰:“可怜哉,后真处女也),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怜惜她,纷纷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 张嫣一生可怜又不幸,也许在最后时刻,她会开怀大笑吧,终于解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秀当作开国帝王政绩颇高,为什么知名度不高?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上的许多开国,大家都不陌生。像、李渊、都是电视剧里的常客,他们,开创新时代,留给后世无限想象空间和许多的话题。确实,开国皇帝的地位是不同的,因为是开创者,才更让后世仰望。 不过,在历代开国皇帝中,也有的开国皇帝大家并不是那么熟悉,比如的开国皇帝刘秀。 刘秀,在历史上的政绩颇高,能力也非常优秀,能文能武,推动历史发展,深受史学家好评。 且他对发妻感情极深,待功臣也仁义。他不像刘邦刻薄寡恩,不像朱元璋严肃暴戾,是非常难得有功绩重情义讲仁义的皇帝。 但奇怪的是,在历史上,他的名气并不大。不仅在开国皇帝中显不出个,有为的中兴之主,比如,永乐皇帝风头也能秒杀他。提及刘秀,许多人觉得,名字知道,东汉知道,但刘秀为东汉做了什么,不知道。 明明刘秀文治武功样样厉害,明明他是历史推动者,功在社稷。为什么他的名气却并不大呢? 汉光武帝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前5),字文叔,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五世孙,刘邦九世孙。 虽说刘秀是宗室子弟,但由于汉武帝推行 ,刘秀的父亲刘钦就只能做一个这样的小官。而刘秀之所以名 秀 ,倒不是因为他父亲觉得他是 特别优异 的人,而是刘钦偶然发现自己屋前长了几株长势旺盛的小米,因而将儿子命名为 秀 。 秀 本义是指植物抽穗杨花。 刘秀出生时,天下环境并不适合他安安稳稳地成长。西汉在几经风雨后,已如同海上的扁舟,经不起波浪,时期,就独揽大权,而作为皇室却愈发堕落。 等到死后,外戚先是扶持了两个傀儡皇帝,最终按捺不住又自己称帝,建立新的朝代,自此西汉灭亡。 王莽这位疑似历史穿越者在称帝之后满天下追杀一个叫刘秀的人,他好像知道有一天他的王朝会被刘秀覆灭一般。但他大约历史没学好,只知道覆灭他的人叫刘秀,不知道是哪一个刘秀。 这也让刘秀暂时躲过一劫,过起了躲避追杀的生活。王莽建立新朝后,虽然试图施行一些政策来缓和社会各阶层间矛盾,但是却并没有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王莽改革后世争议颇多,但就当时而言改革是失败的。原本支持王莽的人站到了反对面去,一时间王莽,而刘秀也乘着这个机会,扛起反对王莽的大旗。 然而即使是顶着汉高祖的名义,刘秀在一众起义者中也并不占优势。他不仅缺兵少将,连基本物资都匮乏,甚至连他这个发起人,都只有骑牛作战。 可境况越是艰苦,刘秀的才华就越是令人瞩目。拿来说,当时刘秀所率的士卒仅约有九千人。而他们要面对的,则是 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的王莽大军。这军中,还有个能指挥野兽的奇人巨无霸。 《·光武帝纪》记载, (刘秀手下)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 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 。为此,刘秀亲自率宗佻、李轶等十三骑,半夜溜出城门去找支援,而让、留守昆阳。 刘秀不仅有超乎常人的勇猛,还有灵活的头脑。当他率领万余援军到达昆阳城下时,王莽大军早已疲惫不堪。因而刘秀先是组织了多次猛攻,不仅打乱了王莽军的节奏,斩杀数千敌军,还极大地鼓舞了手下的士气。之后,刘秀又亲自率领三千人的敢死队,深入王莽军,与城内外汉军配合,一举拿下王莽军的中坚力量。 这场看起来汉军必败的昆阳之战,就这么在刘秀的拼杀中,以王莽军,王莽失去 百万 主力而告终。而在武功有所成就之后,刘秀过人的政治才华也慢慢展现。 昆阳之战结束后不久,就被扶持的下令杀害。而刘秀察觉到了自己功高震主背后的危机,急流勇退,主动向更始帝谢罪。更始帝本就是迫于局势杀了刘演,面对这样谦卑的刘秀更是心生愧疚,便打消了对刘秀动手的念头,反而将其封为武信侯。 更始元年(23),刘秀辞别新婚妻子,前往河北做招抚工作。在这里,他得到众多当代豪族的支持,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两年后,刘秀在众人 王莽,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的呼声中称帝,建元 建武 。 众人的呼声是对刘秀称帝之前成就的贴切总结。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刘秀也有着过人的军事成就。虽然他继承的是刘氏自家的天下,但这天下,是他从王莽,从其他地方势力手中夺回来的。这样的功绩,并不会因为不被熟知而被削减价值。 而刘秀在彻底扫除各地割据实力,统一天下之后,更是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 建武盛世 。对于刘秀的为政策略,《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的: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 可见,刘秀为政有着 黄老之治 的遗风。 为了尽快恢复国家的生产力,刘秀不仅在大方面要求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还在细节上善待开国功臣、裁减冗官。 由于刘秀早年经历的是民间生活,因而他行事更加 亲民 。用当代学者的话来说,刘秀 对妻子,他是一个好丈夫;对子女,他是慈爱的父亲;对兄长,他是重情重义的弟弟;对外戚,他恩深义重;对故乡,他满怀深情。 而他作为一个建立新帝国的帝王,又有着帝王的手段和英武。无论他是不是人们聊天的 常客 ,他的光辉,都照耀在历史长河。 然而,这样一位帝王,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呢?为什么提及刘秀大家总是陌生又熟悉? 原因大约是缺少话题。 皇帝和一样,需要话题,需要让人记忆深刻的事情,而刘秀和其他知名的皇帝比起来,话题少得可怜,其他皇帝都,好开拓疆土。 秦皇扫六合、汉武帝远征匈奴,这些都是极具话题性的大事件,小说家、影视剧编剧都爱写。当代人想起 ,想起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也会热血澎湃。而刘秀在这方面却非常低调。 建武二十七年,将领们请求趁匈奴分裂、遭遇天灾人祸之际,派兵远征北匈奴。刘秀却讲了一堆、以德服人的大道理,拒绝了将领们的请求。刘秀还教育太子不要擅动兵戈。征匈奴之前,东汉都没有大规模用兵。缺少对外军功,自然,刘秀就没有让后世记忆深刻的壮举。 刘秀的后代和刘秀一样,没什么话题。大家熟悉的皇子大多经历艰苦奋战,比如荧屏暖男四爷和他参与的九子夺嫡,缕缕重提热度从来不减,刘秀的儿子和康师傅的儿子正好相反,和睦、谦逊,大儿子刘强居然 让梨 ,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弟弟刘庄,于皇家这是好事,但毕竟话题程度不及激烈的皇储之争。 此外,刘秀的对手同样没有话题度。历史上出名的皇帝,比如刘邦,,朱元璋,其对手也很厉害,刘邦的对手是,刘彻的对手是匈奴,朱元璋的对手是,,各个厉害,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 相比之下,刘秀的对手实在没有知名度,刘玄、王郎、刘盆子、刘永、彭宠、张步、等,没有一个是战争史上太过出名的人物。 其实,不知是刘秀在历史上存在感低,整个东汉在历史上的知名度都不算高(不包括东汉末年分)东汉政治制度继承西汉,并没有进行改革创新。文化思想上,儒家一统天下。老套的制度、保守的思想,让东汉历史很是乏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