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陶瓷文化:汉代彩陶艺术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中国历史上,彩陶制造业曾出现过三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以彩陶工艺为代表的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战国以后出现第二个高峰期;汉代则为彩陶艺术发展的第三个高潮。1980年6月在洛阳市北郊一座西汉砖石墓中发掘出土的「四神彩绘陶壶」,其艺术价值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彩陶

彩陶

该壶形制为直领、束颈、圆腹、假圈足,腹上部两侧对称铺着,盖作复盘形。器表粉绘后,用墨线分作7组纹带,以朱色绘三角纹、弧形三角纹和齿状纹三种纹饰。壶腹中上部的主题装饰纹带内墨绘「四神」:一面为头向一致的朱雀和青龙,一面作相对的白虎和朱雀,辅以云气纹。这种白虎、朱雀相对的画面,仅此一例。该器物为国家一级文物。从其形制来分析,时代应为西汉晚期。

现代的彩绘艺术,发展也存在着一个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汉武帝以前,属于汉代彩陶艺术的初期阶段,纹饰粗犷单调,构图疏略无一定模式,色彩也只有一二种。武帝至新莽时期,为汉代彩陶艺术的发展繁荣期,尤其是昭帝以后极为鼎盛。这一时期的彩陶均为文物中的精品,以壶居多,色彩运用矿物颜料红、赭、褐、绿、黄青、蓝、橙等色。纹也丰富繁多,线条流畅婉转,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到了东汉,彩陶纹样、色样又由富丽趋向简约,出现粉绘、朱绘,并随着釉陶的大量出现,很快衰退消亡了,这便是汉代彩绘陶艺兴衰的大致过程。

酷吏张汤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御史大夫张汤因何而死

酷吏张汤: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而张汤就是其中十分出名的酷吏之一。那么张汤又是因何而死呢? 张汤的失败,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他的两面性格,为法过酷,结怨太多,最后被武帝抛弃。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于盐铁收归中央政府独占,极大损害了同姓诸侯国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个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率先指控张汤与其下属鲁谒居合谋诡计危害国家。鲁谒居是张汤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张汤的旧怨御史李文。鲁谒居因赵王上告被关入狱中不久病死。被连累的鲁谒居的弟弟认为张汤见死不救,于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与张汤违法挟私寻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减宣调查李文案,而同为酷吏的减宣恰也是张汤的老对头,欲借此案置张汤于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动罗织大罪。正在这危机时刻,有贼偷盗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依惯例,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同向武帝谢罪。张汤临时变卦,单方面推卸责任,准备先弹劾庄青翟,将罪名全归于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长吏朱买臣(“覆水难收”的主角)、王朝、边通也都与张汤结有深怨,三人得知张汤计划后,一起联名先发制人,替丞相声辩无罪的同时,告发了张汤平日的种种非法行径,将前后数件事一一联系。武帝暴怒,认定张汤内心险诈一惯欺君,便不由分说,派使者带着罪名簿以八项大罪痛责张汤。 “天子果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武帝还派出当年与张汤情同兄弟的酷吏赵禹来质问他。张汤见了好友,自以为事情终有转机,正准备长篇解释,却被赵禹当头痛斥:“今天你觉得自己冤枉了,当年被你杀的那么多人就不冤枉吗?现在别人告你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皇上关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断,为什么还要争辩呢?”(这与成语“请君入瓮”有神似之处)这么一折腾,张汤终于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为,再以自己对武帝的了解,尽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诸侯、部属、酷吏、同僚上下内外四面八方的夹击下,皇帝也抛弃了他。张汤自杀了,面对下葬事宜,张母之所以正气懔然地说了些我们不能理解的怪话,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她眼中儿子一贯是清廉正气尽心为公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尸体遭曝晒 就因为大臣胆小一句话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