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郧县人头骨化石(郝勤建摄)

郧县人遗址手斧(郝勤建摄)

复原头骨(郝勤建摄)
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郧县人头骨化石自发现之初就轰动世界,30年来吸引众多中外古人类学界专家不断研究。11月底,“‘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十堰市郧阳区举行,全国各地近30名专家、学者与会,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吴新智,及来自南非、美国、法国古人类学专家发来贺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郧县人头骨化石及郧县人遗址的意义、价值,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郧县人”课题研究组冯小波教授及其他与会专家。
别看郧县人这么古老,智商可不低
自1990年在十堰市郧县曲远河口参与郧县人头骨化石发掘起,冯小波与郧县人及史前考古结下不解之缘。30年来,无论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还是到法国国家自然古代博物院攻读博士、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攻读博士后,抑或到北京联合大学担任教授任教,冯小波始终牵挂着郧县人和郧县人生活的那片土地。
当作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者之一和重要研究者,冯小波闻讯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湖北日报举办评选十大“镇馆之宝”活动,凌晨5点多录制视频,郑重其事地为郧县人头骨化石代言。他在视频中介绍,郧县人头骨化石距今已100万年左右,别看郧县人这么古老,“智商可不低”。
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时,冯小波娓娓道来,30年来,围绕这两具头骨化石,中外研究者开展过头骨复原、脑量测算等很多研究。2002年,省考古所与武大中南医院合作,用CT扫描仪扫描郧县人头骨,并利用计算机对2号头骨进行三维复原研究,计算出其脑容量约为1065毫升。这比晚约50万年的北京人的脑容量还略大。
“另一个与智商相关的证据,是郧县人遗址出土有手斧”,冯小波说。何谓“手斧”?冯小波介绍称,手斧是两面加工的石器,形制比较规整。远端呈尖状,较薄,根部较厚,较圆钝。在国际旧石器时代研究领域,手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重型工具。手斧一度不被中国学界重视,被视作普通砍砸器,但近年随着中外合作考古开展,逐步改变了这些看法。冯小波曾在很多场合讲过,手斧的出现,是旧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革命性标志物,类似今天电脑的出现、手机的出现。学界还认为,手斧除了具有砍、挖甚至当作武器等实用功能外,双面加工、具有对称性的手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表明古人类心智趋于成熟。
记者了解到,中法合作考古在郧县人遗址发现了手斧,这改变了西方学术界“旧石器时代中国无手斧”的定论。2002年,中法专家在各自国家还公布了中国古人类比欧洲人更早使用手斧这一研究成果。
冯小波称, 西方有一种“莫维斯线”观点深深影响学术界。该观点认为东亚和东南亚早期古人类制作和使用简单粗糙的石核工具,如砍砸器和石片工具;在西亚、欧洲和非洲地区,早期古人类掌握了更先进的打制石器技术,制作和使用更为精致的石器,如手斧和薄刃斧等。“郧县人手斧的发现,对这一观点构成挑战。”此外,在百色盆地、洛南盆地、丹江口库区发现的手斧标本,表明手斧在中国并非孤见。手斧的出现,应是不同地区的古人类大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生产工具上体现出一定的共性。
填补亚洲古人类演化发展的缺环
学界普遍认为,距今100万年左右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亚洲古人类演化发展的缺环,也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据了解,古人类学家一般认为,在人类漫长的演化之路上,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其中,郧县人和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都属于直立人,会制作先进的石器,有了简单分工,会使用火。
著名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李炎贤曾说,他主持过北京人遗址、贵州观音洞遗址的发掘,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保存这么好的遗址:郧县人遗址有清楚的地层关系;有数量可观的哺乳动物化石;有一定的测年数据;有两具保存相当完整的人类颅骨化石;有一定数量的石制品;保存的堆积物还非常多。他认为,从材料的全面性、丰富程度、可能解决的学术问题等方面衡量,郧县人遗址的主要性仅次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冯小波认为,从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看,从古猿、直立人、智人一直到现代人,已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都可以看出他们在体貌上的共同特征,这有别于非洲、欧洲同时期的,或许可以说明中国的古人类是土生土长的。他称,30年郧县人考古研究成果,对人类仅起源于非洲和非洲迁徙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与总书记提到的“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相吻合。
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
在“‘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30周年研讨会”上,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指出,在距今100万年左右的郧县人遗址周边,还有约50万年前的梅铺猿人遗址、白龙洞遗址,约10万年前的黄龙洞遗址。古人类遗址如此富集,在全国仅有、世界罕见,表明汉江流域以郧阳为核心的区域,堪称人类进化廊道。
自2011年至今,冯小波从汉江源头出发,顺流而下,沿汉水干流区域徒步约1500公里,从事“汉水流域的古文化调查与研究”,沿途发现了3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搜集石器万余件。他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在电脑上将各遗址点的GPS定位串联起来,真就是一条直观的“廊道”,从旧石器早期、中期、晚期的遗址都有。此外,汉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遗址,数量也相当多。楚文化的源头也在这里。可以说,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汉江流域都有所体现。
此外,地质学研究也表明,汉江比较温和,河道自古至今没有大的改变,适合人类居住。冯小波因此提出“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的观点。
黄国的遗址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黄国是如何灭亡的
以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 据历史资料记载,颛顼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一带。当时还处于后期阶段,社会总人口少,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所缴的赋税和贡品不足于统治者的特殊生活费用。帝王的子孙人数太多,必须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孙到全国各地为小王侯,食邑当地,由当地人民的赋税和贡品,供给王子王孙的特权阶层的生活。宗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来到黄国当统治者,过着统治者的贵族生活。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世袭相传至公元前648年被所灭之后,黄氏宗族结束了统治者的地位,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谋生存,共谋发展。 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椐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城址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 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今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入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今潢川李老店磨盘山收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镭肩部有“黄孙须子亚伯”铭文。铭文中所提“黄孙”就是黄国贵族;“须子”即须颈子,是亚伯臣的称号,由此又证明黄国在今潢川。 在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的今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发现黄国贵族墓地。1983年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1988年发掘出黄季佗父墓。在黄国疆域内的罗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贵的黄国文物,时代多为春秋早期。现尚存三处城门豁口,是目前江淮西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由于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迄今经过2650多年的改朝换代和灾荒战乱,时过境迁,古城荒废倒塌,今天的黄国都城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 在黄国都城故址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个小水池,池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边刻着“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黄国宫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在黄国都城的西面,有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坟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其余的古迹荡然无存。解放后发掘黄国都城时的700多件青铜器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随机文章为何秦始皇要放置兵马俑?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黄河水从哪里开始变黄,真正位置其实在这里/专家都不知道的地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江国的遗址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古代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而今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在古城遗址内,曾出土有商、周时代生活用陶器残片。公元前623年,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外逃,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在最近几年的寻根认祖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江姓族人纷至沓来,其中新家坡的“南洋总会”一直与我县的“江氏宗亲会”保持联系,并捐资在大林乡修建了沿淮小学和江氏祠堂。 遗址内西北有一高台,高8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为古江亭遗址。江亭在西汉时犹存。《·、、列传第十五》载:术,不得过,复走还,六月,至江亭。《后汉书·郡国二》载: 汝南郡,高帝置;安阳、候国,有江亭,故国,蠃。《》:淮水又东经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楚灭江。 江国故城曾经有口皆碑的二柏土地遍、三步两架桥、七步两座山、十二莲塘月儿弯、凤凰台、江祠、江亭、卧牛堆、观音寺等遗迹,如今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当年的古江国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江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玄孙之后。时代,颛顼帝有孙女名女修,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子名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下传几十代,经夏、商,到西周时有裔孙名元仲。元仲受封于江,并建立了江国(今河南正阳县涂店附近)。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江姓,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正阳为江姓的发源地。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自伏羲氏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姓氏产生最为频繁的时代,当推春秋时期。姓氏多以国名、封邑、、官职、居住地或赐姓产生。江姓是以国名为姓氏。明末,由于自然灾害、战乱频繁,江国故地少有江氏后裔。清初,江梅、江榜二兄弟由湖北麻城返回,居住在江国都城遗址附近,今涂店以西3公里淮河湾岸边,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江氏兄弟以淮河摆渡,捕鱼为生,勤奋劳作,繁衍生息,不久江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成为当地望族,之后有三个支系迁往他乡。一支定居在今罗山县子路乡江老坟山;一支定居在正阳县兰青乡江店;一支定居江湾西北3.5公里远的大、小江庄。现今,居住在江湾的江氏有100余人,江店有700余人,大、小江庄有200余人,加之散住县境各地者,总计正阳县江姓人共近3000人。 随机文章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水母死了会变成水吗,水母死了还有毒吗(死后会溶解在水里/有毒)改变历史的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意外发现(考古改变世界)海螺共和国是什么时候独立的,1982年独立/美国未承认主权垃圾分类太麻烦?古代长安就是因为垃圾太多才遭弃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