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考古发现

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每年浪费近10亿吨食物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每年浪费近10亿吨食物


联合国环境署:全球每年浪费近10亿吨食物


据环境资讯中心(姜唯 编译;林大利 审校):根据联合国环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4日发表的粮食浪费指数报告,全球每年浪费近10亿吨食物,约为过去最佳估量值的两倍。


卫报报导,这份报告是截至目前最全面性的报告。其中指出,全球光是家庭食物浪费就高达每人每年74公斤。


报告指出:1/3的粮食产出从未被食用,粮食浪费造成10%碳排


联合国报告也涵盖餐厅和商店食物浪费的资料,占总食物浪费量的17%,再加上农场和供应链中发生的食物浪费,总计有1/3的粮食产出从未被食用。


数十亿饥饿或无力负担处于良好的状态饮食的人口,因食物浪费而难以被喂饱,环境也大受影响。粮食浪费和损失造成约10%的排放量,助长气候危机,集约化耕作更是物种多样性危机和全球污染的重要真相。


如果食物浪费是一个国家,其碳排放量将仅次于美国中国,排世界第三。


研究人员说,减少食物浪费是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之一,然而这样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利用。


UNEP:减少粮食浪费,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破坏


过去人们认为,粮食浪费重要来自富裕国家。但是联合国报告发现,虽然最贫穷的国家资料比较少,但大部分国家粮食浪费程度却是惊人地相似。


研究人员说,没有人有意买食物来扔掉,但每天被丢掉的少量食物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作者认为,关键是提高人们对废弃物的认识,例如让地方主管机关将厨余与其他垃圾分开处理。


专家说,政府和企业需要有所当作,但个人行动也很主要,例如留意食物份量、购物前检查冰箱、提升烹饪技巧以最有效利用食物。在英国,疫情封城期间,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和烹饪,食物浪费似乎因此减少了20%。


UNEP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减少粮食浪费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土地利用改变和污染速度,帆叶网,进而减少破坏自然,提高粮食的供应量,减少饥饿并节省金钱。」


UNEP报告 助全球实现2030年粮食浪费减半目标


粮食浪费指数报告的目的,是协助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粮食浪费减半的永续进展目标。该报告发现,2019年,出售给消费者的所有食物中有11%浪费在家庭中,5%在餐厅里,2%在商店中。


报告资料来源国家和地区涵盖全球人口75%。厨余包括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两部分,如皮和骨头。在部分高收入国家,可食用和不可食用比例约为50:50,其他国家则未知。


「即使其中有些厨余无法为人类所消耗,也有一些对环境有利的治理方式,如转用于动物饲料或堆肥。」UNEP专家克莱曼婷.欧康诺(Clementine O'Connor)说,「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得尽量不要让厨余进入垃圾场。」


UNEP专家马汀娜.欧图(Martina Otto)则表示:「食物浪费会产生三倍的损失,不仅是食物减损,也是耗损生产食物所使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反之则能制造三赢。」


参考资料:《卫报》(2021年3月4日),People wasting alm


本文转载自「环境资讯中心」网站,内容由许多专家学者及民间环团,提供国内外环境教育与环保资讯;主题涵盖全球变迁、温室气体操纵、环保生活、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育、能源节约与能源效率、绿建造等各面向。期许能替没有选票的山林、湿地、海洋、土地发声。

精绝国是如何突然消失的?是因为气候真相吗

提起精绝国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精绝古城”和“鬼洞族”,相信很多人都有记忆,《》就讲述了胡八一等在精绝古城探险的故事。实际上,精绝古城并非杜撰出来的,它是真实存在过的,震惊界的尼雅遗址就是曾经的精绝古城。 精绝国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个西域城邦国家,地处尼雅河畔的一片绿洲之上,是上的必经之地,商业贸易发达,后来同楼兰一样,被鄯善国兼并,故址在今天新疆民丰县。 而关于精绝国的消亡,怕是和楼兰的神秘消失是如出一辙的。作为地处沙漠之中的绿洲国家,精绝国与楼兰一样,他们的生存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来自沙漠的威胁。 从《汉书》首次记载了精绝国以来,此后的史籍对精绝国鲜有记录。有关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鄯善国因为是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又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扶植,曾经。大约在王朝的末年,强大起来的鄯善兼并了包括精绝在内的邻近的几个绿洲城邦。从那时起,尼雅河流域被纳入鄯善王国的版图,变成了它的一个行政区精绝国改名为精绝州。 精绝国处于沙漠腹地,水源是国家生存的基础。然而西域的气候异常干燥,沙漠化进程非常迅速,其中的河流也经常改道或者消失。假如养育精绝国人民的尼雅河改变了流向,或者水量减少,那么精绝人确实可能放弃曾经世代生活的土地。 随机文章杭州萧山机场不明飞行物致航班延误,非导弹和普通飞机盘点世界十大禁用刀,三菱军刺捅人非死即残废(个个见血封喉)缺一不可的安泰效应,没有他人帮助你永远不可能最成功玄武岩超音速巡航导弹,苏联最强反舰导弹(号称美国航母杀手)揭秘末日景象般的风暴云,从大海袭来的澳洲风暴云就像恶魔降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吉思汗的骑兵为什么会战无不胜?其中有何神秘

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后,进而征服了半个世界,创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大帝国。成吉思汗成就霸业的原因诸多: 首先成吉思汗本人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生活艰,形成了坚毅,勇敢的性格。他生活的年代动乱,漂泊,耳濡目染使他对于行军打仗非常熟悉。 第二,蒙古民族民风彪悍,团结,,蒙古士兵从孩提时就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据史载:“蒙古人从三岁起就手拿弓箭。”他们放牧、骑射、围猎,很早就孕育了灵敏的马上战术。网络配图 第三,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在蒙古骑兵的建军、治军、练军和用军等各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先人的成功的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独创之处。 战略方面,成吉思汗有一套后人称为“大迂回”的战略。蒙古军的迂回战略源于的围猎。他们把围猎中的技艺,娴熟地运用到战争中,许多坚固的城堡,变成了他们围困中的野兽。因此,蒙古军队大迂回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以击溃敌人就算达到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眼睛,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 ? ?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这种大迂回战略,与古代其他军队的进攻方式大相径庭,它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更讲实际,手段更隐蔽。并力图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计谋”将对方制服。 大迂回战略能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以迂为直,避实击虚,使战场攻防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敌人的部署,为己创造有利战机。大迂回战略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在穿插、迂回中屡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马随征,因粮于敌”。蒙古军因粮于敌的具体作法一是抢夺牲畜以备后用。网络配图 二是对坚壁清野的城堡,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迫对方供给粮食。蒙古军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解决了军队的供应问题,而这种解决方法不像一般的军队让士兵负重过多,或在战斗序列后有很长的辎重队,而是在他们民族千年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中,以最轻便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轻便体现在他们食用的羊或马,不需要特别的装备来运送,从而大大减轻了蒙古军队的负重,更有力量和能力,大胆向敌人的纵深穿插迂回,其距离的深远常常使他的敌人也难以置信,这就是为什么蒙古军队攻下一个个城堡竟是那么容易。 在战术上,骑兵大兵团宽正面密集队形冲击敌人,迂回包围,分进合击,诱敌深入,设伏歼敌,对敌坚固城堡采取变化多样的攻破战术,不给跑敌喘息机会,猛打猛追。这些战术细致巧妙,机智灵活的运用使成吉思汗的军队经常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第四,成吉思汗的建军要则:知人善任,勇于纳谏。只要忠诚并有才干则不分民族或阶层就重用信任,甚至不嫌战场俘虏和从他来投诚者,同样一视同仁,视其能力水平给予一定职位加以重用。 精心的组织工作。整顿军队,分别任命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使军队直接归属于自己掌管和嫡系亲信控制之下。军队体制上建立了护卫军组织,这支护卫军是成吉思汗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依靠力量。 制定周密细致的作战计划。他制定作战计划与军事指挥时力避盲目蛮干,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决不含含糊糊草率从事。 严明军纪,赏罚分明。蒙古史学家多桑指出: 将军中如有人犯了错误,成吉思扦只要派去一名下级官吏传令,就准能执行不误。这个将领无论相距多远,虽统帅十万人马,也得坚决服从使臣的传令。如果处于鞭打,就得伏地受刑,如若处以杀头,就给割下自己的头。 而对做出贡献的有功人员,他终生不忘,永远信任,分别给予奖赏。 严格军事训练,重视改革武器装备技术,重视培养官兵的英勇顽强的思想作风。蒙古军队的武器装备由一般常规武器发展到能使用火炮、火箭发射器和火焰石油投射器等先进武器,平时行军,总是以战斗阵容驻防。有时召集各军营部队,考核军队训练,或者从各部队选拔优秀士兵搞武艺比赛和摔胶,优胜者给予鼓舞奖赏。网络图片 重视军队的后勤保碍工作。由于出征时携带的羊马很有限,为充分食用这些牲畜,成吉思汗还专门规定了屠杀的方法:“用牛羊的膀胱两个,吹满空气,把骨管伸进膀胱的管孔。骨管上刻有螺丝纹。在兽的第四、第五肋条之间,刺个穴口然后把骨管插进创口,压迫膀胱把空气注入肺脏。这样做的时候,兽立刻死去。死状好像是被电击一样。这个杀法的利益是肉量增加70%,滋养力充分,肉质柔软,味道也美,易于更长久的保存。 重视军队通讯联络和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据史料载,差不多他每到一处,在五十、百里以内各设一释站,仅送信报息的驿站所备用马就达三十多万匹。成吉思汗当时对修筑桥梁、开山修路也非常重视。他出征花刺子模国,渡过伊力河时,垫木头、铺石子修的桥就达四十八座。察阿歹西征中渡过沙拉坦河时,就修了十八座桥,使全军安然渡河。除此以外,过山越岭时也修了许多小路,从而对来往人马、车辆、商贾、游客创造了极为方便的条件。 这样两大洲各国之间的来往联系也更加方便,路程也缩短了。作战时军队之间相互联络信号方面,也都采取了妥善的办法和制定了必要的制度。例如制定往步和乘马联络外,用吹号、色旗互相联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