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考古发现

破解南美史前岩画中的文化密码

时间:2023-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破解南美史前岩画中的文化密码


破解南美史前岩画中的文化密码


据《光明日报》(尹亚利):2020年底,一则有关人类史前岩画研究最新进展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哥伦比亚亚马孙雨林深处的一处名为塞拉尼亚·拉林多萨的地方,发现了距今1.25万年前的史前岩画。


1.雨林深处的神奇图案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亚马孙热带雨林横跨多个国家,面积超过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是全球最大、生物最多的热带雨林。


塞拉尼亚·拉林多萨位于亚马孙雨林西北部的哥伦比亚奇里比克特国家公园内,公园里曾发现过60多处散布的原始岩画,说明这里曾经是原始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此处虽然早在1.3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但如今却人烟稀少,除了少量土著居民外,几乎可以说荒无人烟,这里的主人是鳄鱼、毒蛇和各种雨林植物。从最近的城市到这里需要驾车两个多小时,而后在密林中徒步跋涉4个小时。这里曾是反政府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游击队的地盘,直到2016年游击队与政府签订和平条约后,才对科研人员开放。


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考古学教授何塞·埃利亚特为首的考古团队从2017年起就开始在密林中寻找,希望能够发现更多原始人类活动的痕迹。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考古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这片罕见的巨型岩画。经过考古研究,该团队在《国际第四纪》2020年第4期上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并于12月底向媒体进行了介绍。12月12日,英国电视台播放了纪录片《丛林谜团:亚马孙河的失落王国》,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史前岩画是其中一集的主题。


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原始岩画在陡峭的岩壁上连绵不绝,长达近13公里,岩画的图案数以万计,极为壮观。岩画内容丰富,除了人、马、鱼、鳄鱼、海龟、鸟等现今依然可以看到的动物外,岩画还描绘了很多只有在冰河时代才存在的动物,如早在1.2万年前就在南美绝迹的乳齿象和古骆驼等。


岩画的高度达十余米,平滑的岩壁难以攀登,考古学家借助无人机才能拍摄到高处的画面,很难想象当年的史前画师是怎么完成这些画作的。岩画绘制在一整片平滑的断崖上,崖壁在很多地方略向内倾斜,从而减轻了雨水的侵袭。大部分岩画色彩鲜艳、保存良好。


欧洲的古老岩画多为洞穴岩画,为了保护史前的艺术品,很多岩洞都采取了封闭措施,以保护史前的洞穴岩画不受游客呼吸和汗水的腐蚀。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全部暴露在外,在南美热带雨林的湿热气候中竟保持万年不变色,堪称奇迹。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无论是规模、内容、艺术水准还是保存状态,都令人叹为观止。


2.冰河时代的穿越密码


史前岩画包括原始人类在野外岩石表面和洞穴岩壁上的绘画以及用雕刻方式留下的图形、印记、符号等。这些图形、印记和符号时代久远,但其中却隐藏着现代人类揭开冰河时代谜团的密码。从这些留在洞穴内、岩壁上的远古印迹中,我们可以洞悉发生在冰河时代的很多重大事件。


史前岩画在世界各大洲都有发现,最早的岩画可以追溯到约数万年前,如约4万年前的西班牙埃尔-卡斯蒂略洞穴岩画和印尼苏拉威西洞穴岩画、约3.7万至2.8万年前的法国肖维特洞穴岩画、约1.8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约1.7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等等。虽然与那些年代更加久远的古时候岩画相比,1.25万年前的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古代相对较短,它的发现却依然有着十分主要的意义。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与在南美发现的其他原始岩画一起,为现代人类传递了很多原始时代的信息,可能成为解开众多南美古代秘密的钥匙。


大约250万年前,地球再次进入冰河期;约12.6万年前,地球进入到晚更新世时期;约7万年前,地球进入末次冰期,并在约两万年前达到最盛期。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时代,末次冰期最盛期已经过去,人类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如果我们穿越回去,会发现身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冰河开始融化、冰川后撤、全球气候转暖。旧石器时代的不少大型动物灭绝,数量大大减少,适于森林草原地区生活的中小动物和鸟类增多,人类狩猎的对象发生变化,从大、中型动物转变为小动物和鱼类为主。


史前岩画除了告诉我们当时的自然环境怎么外,还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人类是怎么生存的。如同埃利亚特所说:“这些岩画是人类怎么开发土地以及怎么狩猎、耕种和捕鱼的证据。”“艺术很可能是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社会联系的一种方式。岩画展示了人们是怎么生活在现在已经灭绝的巨型动物中间的,而这些动物正在被他们所猎杀。”


为史前岩画确定准确的年代并不容易,因为这些绘画的颜料都不是有机材料,难以通过放射性碳测试等方法进行断代。研究史前岩画制作时间需要通过研究当地的地质变化、增生沉积物以及图像本身,并结合对相关考古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从塞拉尼亚·拉林多萨的岩画中,研究人员确认了某些现已灭绝的动物和生物,如乳齿象、古骆驼和冰河时代的马等。这些生物灭绝的时期距今至少有1万至1.2万年,结合其他科技手段,研究人员确定这些史前岩画存在了至少1.2万年。


3.南美早期的文化印迹


美洲土著居民被称为印第安人,是15世纪欧洲探险家误认为到了印度而起的名称。现有考古发现尚未在美洲找到类人猿、直立猿人等人类近亲的遗存。有研究表明,印第安人来自亚洲大陆。


从约12.6万多年前的晚更新世时期开始,大陆冰盖不断扩大增厚,水分由海洋向冰盖区转移,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地球上陆地大量增加,在白令海峡一带出现了宽阔的陆地,将亚洲和美洲连接在一起,这片陆地也被称为白令陆桥。有研究表明,欧亚与北美之间的陆桥从3.4万年前一直存在至1.1万年前。在此期间,来自亚洲大陆的人类追逐着动物的种群,跨过白令陆桥进入美洲。虽然北美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但进入美洲的人类沿着一些无冰的通道,逐渐向东方和向南方发展。约1.1万年前,人类已经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


随着冰河时代的结束,白令海峡被海水淹没,来到美洲的人类与亚洲的联系基本中断,但他们已经成为美洲大陆的主人。他们在这里生存发展,创造出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直到15世纪被来自欧洲的征服者摧毁。


我们今天对印第安文明的了解可能更多为高大的神庙、难以解释的文字以及培育玉米、马铃薯等农业成就。在美洲各地发现的史前岩画,却是印第安人最早留下的文化印迹。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被发现以前,在南美洲曾发现过多处史前岩画,有些岩画的年代更加古老。


在巴西东北部的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里的岩画距今已有2.5万年的古代,被认为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岩画,于199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内众多岩洞中都发现有岩画,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2.5万年前。这些岩画是南美洲最古老的人类存在的主要证据。


在方圆13公顷的面积内,人们发现了750处史前岩画,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佩德拉·福拉达遗迹,在被岩石遮挡下的岩壁上,有超过1150幅图画。


这些岩画使用的颜料是当地常见的红赭石,画面表现了两万多年前人们狩猎、祭祀、采集果实等生活场景。除了表现人类的生殖崇拜外,与人类一起出现在岩画中的各种动物则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动物包括马鹿、犰狳、美洲虎、四脚蛇,以及已经灭绝的巨型美洲鸵鸟等。有时动物只是被简单地画出轮廓,有时则是完全填充,或者内部装饰有几何图案或一排排的圆点。大型哺乳动物通常成群结队地被描绘出来,并常常以奔跑的姿态出现,仿佛试图逃离狩猎者。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的史前岩画曾引发了全世界的轰动。在此之前,人们一般认为人类到达南美大陆的时间是大约1.8万年前,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内发现的最早的岩画有长达2.5万年的古代,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人类来到美洲大陆的时间。


在塞拉尼亚·拉林多萨的岩画中有一些红色的手掌印迹。而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发现的库埃瓦·德拉斯马诺斯(西班牙语意为“手之洞”)洞穴岩画中,这样的手掌印迹数不胜数。“手之洞”岩画的绘画风格极具装饰性。近万年前,人们爬到岩石壁上,用黑、红、黄、白等各种颜色绘制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印图,其中包括一些孩子们的小手印,他们也许骑在父母的肩头将自己的手掌按在岩石上,在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一个幼稚的存在。后世的人们不断将手印叠按在岩壁上,形成了壮观的手印墙。除了手印外,岩画上还有人类、美洲鸵鸟、美洲狮、猫和其他动物,以及几何形状、锯齿形图案、红点、恒星的象征物、打猎的场景等。其中的狩猎场景描绘出了不同的狩猎技巧。


在玻利维亚也发现了上千处岩画遗址,很多岩画都有着近万年的古代。秘鲁也有史前岩画艺术被发现。这些贯穿南美大陆的史前岩画告诉人们,当作南美土著居民的印第安人,其文明与其他大陆人类的文明一样,具有悠久的古代。虽然考古学家和古代学家们对美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许多秘密尚无确切的答案,但是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这些秘密终将被解开。


4.万年岩画的多样解读


史前岩画遍布于地球不同地区,空间上跨越五大洲,时间跨度从约4万年前到数千年前。虽然在时间空间上有很大的差别,但各地史前岩画的内容却惊人地相似,大多包括当时人类的生活、劳动场景,以及与人类共存的动物、植物等。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古文化学家们对岩画的“意义”进行过长达百年的研究,却依然无法达成学术共识。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学者认为这些史前岩画很可能是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创造,是“无意识的装饰”,其背后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换句话说,岩画是古人无心的涂鸦之作。这种观点听起来简单而天真,却有着主要的含义,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视为缺乏深层心理活动的野蛮人、否认岩画与人类精神活动之间的联系,这一理论现在已被学界所摒弃。


20世纪,有学者试图运用“结构主义”假设的方法去理解史前岩画。“结构主义”的代表是法国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安德烈·勒罗伊·古尔汉。根据“结构主义”的理论,人类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根据其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他们通过对岩画图像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岩画的内容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一种结构或模式。例如大多数马和野牛都位于岩画的中心部分,而野牛代表女性,马代表男性,史前岩画可以被看作对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结构“二元对立”的艺术表达。这种解释曾经流行一时,被很多学者所接受。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史前岩画被发现,这种所谓“规律”被不断打破,最后“结构主义”理论也被学界否定。虽然被否定,这一理论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并不是无知的野蛮人,而是具有认知能力和艺术能力的人。


还有学者对史前岩画的出现提出了“界标”“狩猎魔法”等观点。持“界标”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当气候变化导致不同族群的狩猎和食品采集者为争夺地盘而不断发生争斗时,岩画被人们绘制出来当作自己地盘边界的标志,目的是向其他族群表明自己在特定区域内的权利。“狩猎魔法”论则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具有魔法般的心理作用,可以增强狩猎者的信心,增加狩猎活动的成功率。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岩画上常常出现的祈祷、祭拜以及受伤的动物等图案,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


除了以上几种观点外,更有影响的是“萨满教”的解释。按照这种解释,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艺术是艺术家们在精神诱导下进入恍惚状态的结果,如同萨满教的巫师。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岩画上的抽象符号实际上是对幻觉和梦境的描绘,很多场景反映的是巫师作法或对神灵的祭拜。这种理论至今仍有影响。


几乎所有的文化发展都有多重真相,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史前岩画艺术同样如此。人们对史前岩画精神起源的研究一直在继续。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探究团队负责人伊里亚特博士认为,塞拉尼亚·拉林多萨岩画的内容很可能与宗教活动有关。例如,一些画面显示有大型动物被举起手臂的小人团团围住,这很可能是在举行某种祭祀活动。他对英国《卫报》的记者说:“对于亚马孙人来说,像动植物这样的非人类都有灵魂,他们通过我们在岩石艺术中看到的仪式和萨满风俗,以合作或敌对的方式与人交流和交往。”


史前岩画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封存着遥远时代人类的记忆。人类古代已有约200万年,在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距今约1万年前,随着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出现了文明的曙光。万年以前的史前岩画,是人类出现文明曙光时期留下的印迹。岩画中不仅仅有难解的秘密,更有着人类对艺术的最早追求。每一次史前岩画的发现都会震惊世界,因为每一次发现都为人类破译史前岩画中包含的来自远古的密码提供了新的线索。


虽然人们至今对史前岩画“意义”的研究仍然无法得出一致认可的结论,但古老的史前岩画已经在万年之后找到了它们的知音。(作者:尹亚利,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客座教授)

地球上“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一个人的脸上如果有一道疤痕,TA必定会对其厌之又厌,因为人们会觉得这道疤痕会破坏那张完美的脸蛋。在意之甚,以至于心理扭曲都有可能。 可在我们的地球母亲的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它不是“丑陋”的代名词,而是一道“美丽且充满生机”的“伤疤”! 1.形成 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东非大裂谷这个世界陆地最大断裂带,它真的犹如一道巨大的疤痕横列在东非草原上。 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幔中的岩浆会往地面上涌,迫使部分地壳上隆,部分下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生断裂,大裂谷由此形成。 东非大裂谷确实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最深处可以达2000米以上。许多人一定以为那里充满了险峻、幽暗,可这个深度是相较于海平面而言的,真正走到大裂谷地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生机 在大裂谷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火山。火山表面看起来脾气很暴烈,可是它却是地球生命形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火山喷发出的气体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创造了生命耐以生存的大气层。而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积淀之后就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生命继而在这片沃土形成。 在大裂谷地区散落有很多火山、湖泊,裂谷的周边则是肥沃的草原。 有丰厚的水草自然就会有动物。在广阔的大裂谷草原上,生存着种群数量极大的野生动物:斑马、角马、野牛、羚羊,当然还有猎豹、大象、秃鹫等等。 可以说大裂谷地区集中了非洲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一幅美丽的地球生态画卷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通过对大裂谷的考察,一些科学家提出最早的人类就出现在大裂谷地区,通过迁移走向世界各地。 当然这样的假定遭到了很多其他理论的挑战,比如说多地起源说。中国的科学家就提出人类的最初形成并不只在非洲一地,而是在很多地方不同时间出现。 毕竟如果人类最早在非洲形成,然后分布到世界各地,那么北京猿人属于最早一批人类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3.新大陆 东非裂谷带正发生不断的延伸,最终非洲将分离出一个新的大路,已经是科学界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有人推测可能是在一千万年以后,有人觉得可能会更久,但每年这种变化无时不刻的都在发生着。 在埃塞俄比亚偶尔会发生地震,表面地层裂开,不断延伸着断裂带。 4.马拉松之乡 丰富的自然资源似乎并没有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多大的财富,这里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不过在大裂谷地区,尤其是在肯尼亚,人们找到了一种改变贫苦命运的方式:跑步。 在大裂谷地区,人们主要通过放牧获得经济来源,为了追逐适合的草原,当地的人民往往需要把牛羊驱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而过程中多是道路崎岖的山区。 为了能在日落前尽快赶回家里,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就炼成了极为娴熟的跑步技巧。 现在在大裂谷地区有专门的跑步学校,世界上很多知名的教练都来这里挑选选手。他们在跑步运动中也创造了奇迹:世界上最出色的马拉松选手中,有超过一半是肯尼亚人,其中的大多数又来自于大裂谷地区。 相较于一些哗众取宠的跑马拉松的人,大裂谷地区的人民把跑步当作是一种改变命运的机会,赌上了自己的未来。跑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神圣的运动,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奔跑! 随机文章成语披荆斩棘的主人公是谁?披荆斩棘的故事简介多地惊现2017年巨大不明飞行物,空中盘旋30分钟后消失运20大型运输机数量猜测,未来100架造价20亿元小行星也会有卫星吗?小行星妊神星有两颗月亮海因里希概率安全法则,从55万起机械事故中得出的科学结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东方有什么生肖 中国是在地球的东方吗是什么意思?

东方异象金龙现在是什么动物?东方异象金龙不是真正的动物。因为“东方异象金龙”通常被指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它是一种虚构的生物,由龙和金鳞组成。金龙代表权威、尊严和荣耀,而龙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最强大的生物形象。事实上,金龙和龙只是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并不真实。什么动物属于东方动物?东方动物是指东方特有的动物,如大熊猫、白鳍豚、华南虎、金丝猴、藏羚羊等。1、大熊猫是唯一的哺乳动物。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2、白鳍豚是鲸目和白暨豚科的水生动物。白鳍豚是中国一种独特的小型淡水鲸,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洞庭、鄱阳湖等地。白暨豚是一种古老的遗物。化石证据表明,53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出现在长江。白鳍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评级是“极其危险的”。3、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分布在中国,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也被称为“中国虎”,在野外灭绝。华南虎是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单极度濒危。4、金丝猴是疣猴亚科仰鼻猴属的哺乳动物。金丝猴包括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均为珍稀品种,均列红色物种濒危品种。其中,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5、藏羚羊是偶蹄目、牛科和藏羚的哺乳动物。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主要分布在拉达克地区。2021年8月,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的加强,中国藏羚羊数量从80年代和90年代的不到7万只增加到目前的约30万只。藏羚羊的保护水平也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什么生肖代表中华民族东方肚白代表什么生肖?东方鱼肚白。。是鱼东方美女打动物鸡。东方大地出佳人指的是生肖鸡。因为鸡会鸣叫,当鸡鸣叫时,这意味着这一天开始了,也就是说,日出来自东方,所以有一种说法是鸡是东方十二生肖,它代表着一天的新开始,也是日出的时刻。因此,可以推断,东方地球上的美女指的是十二生肖鸡。东方情人猜一生肖今天家里的生肖又见面了,东方情人有两个亲戚,春风杨柳鸣金屋,梅花杏花照玉堂。风雨顺报喜事,日和风利大地春,二三组合有玄机,三四组合有财富。答案是龙。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