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韩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化的地方 为什么跟湖北的有那么多雷同的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起韩国,在古代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是当作中国的附庸国的存在,所以关于韩国的很多方面都是受到了中国的影响。相信只要大家仔细的看一下地图,韩国有着很多汉化的地名。就比如说汉代有郡名扶余,韩国忠清南道也有一个地名叫扶余;北京北京紫禁城有景福宫,韩国李朝也有景福宫;长安城外郭有光化门,韩国也在景福宫外设了一道光化门……除此之外,韩国地名和中国地名还有很多雷同之处,小编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地名在命名上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有趣现象。韩国存在大量诸如“汉江、襄阳, 汉阳、江陵”之类的湖北风味地名。

韩国为何会有这么多汉化地名?韩国地名又为什么与许多湖北地名雷同?

韩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化的地方 为什么跟湖北的有那么多雷同的

1、地理背景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约位于北纬34度至38度,东经126度到130度之间,和中国的山东省纬度差不多。韩国多平原丘陵,三面环海,位于黄海之东,东海之北,日本海之西,与中国隔海相望。所以,由于是邻国,所以中韩两国很早就有了往来。

2、古代渊源

2.1、中韩交往

韩国国号的“韩”,和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三韩部落有关。其中辰韩人自称是为了逃避秦国的徭役才来到韩地,和中国有渊源。

中国至少在汉朝时就开始与三韩交往。西汉时,马韩通过汉朝乐浪郡向汉朝纳贡。而《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又记载:“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可见,韩国和中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双向交流。

这就给韩国摹仿中国文字、地名提供了可能。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乱世,但中韩联系并没有被切断。唐高宗李治帮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新罗成为唐朝的附属国,开始深入地学习唐朝的文化。757年,新罗景德王将原本的地名全部改为汉式名称。而韩国当作新罗的一部分,地名自然也是被“汉化”了。而后的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也都是中国王朝的附属国,地名皆为汉式。

2.2、韩国与汉字

汉字当作中韩交往的“礼物”,给韩国人带来了惊喜。古时候的韩国,由于国家不统一,所以语言种类多,不同地区的人可能浮现语言不相通的情况。而古韩国生产力落后,教育水平低,所以没能发明文字系统来辅助交流。汉字的传入,让韩国人能够利用文字系统来便利交流,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人利用汉字拟写地名,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韩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化的地方 为什么跟湖北的有那么多雷同的

3、为何韩国会有这么多汉化地名?

3.1、慕华心理

中韩交流伊始,韩国人就向中国人展示了原始的一面。据《三国志》,古韩国人重要给中国人三个印象。一是韩国境内国家林立,民众好斗,没有统一的政权。二是韩国人大多不讲究礼仪,甚至下半身不穿衣服。三是生产力和经济进展有限,没有货币,用铁等物来进行物物交换。相比之下,汉朝三国时期的韩国,比中国落后的不是一星半点。

中韩是邻国,韩国落后,自然想向中国学习改变本国落后的状况。而中国在与韩国朝贡的过程中,也的确让韩国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东西。千余年来,韩国甘当附属国,对中国十分尊敬,甚至各方面都摹仿中国,就是出于一种慕华自强的心理。韩国人摹仿中国地名,也多少带有一种慕华的心理。

3.2、韩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加深

韩国史书《三国遗事》提到,古韩国会令贵族子弟、留学生学习儒家经典,修习汉字,认为这是"辅助之力也"。而这些被选中学习的人有些应用汉字的水平还不错,比如说新罗时期的崔致远,可以熟练地用汉字作诗。很多官吏也要学习汉字,因为韩国是中国附属国,所以官方文书需要用汉字书写。

在修习汉字的过程中,韩国人对汉字地名的命名规则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说一条耳熟能详的规则,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所说"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韩国的“汉阳郡”,北接北汉山,南临汉江, 在命名上就遵循了这“山南水北谓之阳”的规则。

可见,韩国人用汉字命名地名是有真相的。可为何韩国人喜欢借用湖北的地名呢?接下来笔者就略微来分析一下真相。

韩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化的地方 为什么跟湖北的有那么多雷同的

4、韩国地名为什么与许多湖北地名雷同?

4.1、韩国对湖北的认识加深

韩国人“移植”湖北的地名,应该也是基于对湖北乃至长江一带的了解。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展,明州(今浙江宁波)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主要港口,高丽人也开始通过明州向中国进贡。在这过程中,高丽人对长江一带的风物会有更多的感悟,也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感悟代入地名命名中。

比如说《朝鲜世宗实录》就记载,韩国襄阳本是高句丽翼岘县,后新罗改为翼岭。“岘”是小而高的山岭,“岭”是高大的山脉,可见韩国的“襄阳”的命名最早是和山有关的。一个小常识,多山的地方是适合军队谨防的。所以“高丽高宗八年辛巳, 以能御丹兵, 升改襄州谨防使”。这里是讲高丽高宗认为翼岭这个这个地方适合谨防,辅佐安定,所以改成襄州。这是韩国襄阳地名里第一次浮现“襄”字。但“匡、弼、襄”都有有辅佐之意,为何高宗偏偏选用“襄”呢?大概就是高宗对中国长江一带大名鼎鼎的军队重镇襄阳有所耳闻,想让韩国的襄阳也一样坚不可摧吧。而后韩国人直接把襄州改成襄阳,名正言顺地开始移植地名。

除此之外,南宋时期至明初,韩国人由于敬仰繁荣的长江城市还更改了一批地名。譬如借用湖北江陵(荆州),将古铁国之地改为江陵等。

4.2、湖北地名命名有汉文化渊源

以湖北的“汉江”为例。汉江发源于秦岭之西,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在中国古代上具有主要地位。《水经注》所言中国四大古文明河——江、河、淮、汉,其中的“汉”就是汉江。

汉江最早被人视为“天河”,就是说人们认为汉水宽广,如同天上的银河。而“汉”,也毋庸置疑具有广大的含义。汉王汉高祖刘邦被封于汉江中游,而后建立了伟大的大一统王朝汉朝。这就造就了“汉”的“一统广阔的天下”的含义。而湖北的汉阳、汉口等带有“汉”元素的地名,自然对韩国人颇有吸引力。

对于韩国人来说,“汉”就是一个充满“广大”意蕴的字,代表着中国的骄傲与强盛。

所以,韩国人把“汉”应用于本国的地名“汉阳”、“汉江”、“汉城”,也是寄予了一种希翼本国昌盛的愿望。

综上,可以看出韩国摹仿湖北乃至中国的地名,最主要的真相是韩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慕华。如今,韩国虽然早已不是中国的附属国,但依旧保留着许多“汉化”地名。这可以看出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尊重。

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为什么会在柏林会战中伤亡这么大

1945年4月15日至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对德军展开的最后一场战役—,随着苏联士兵将红旗插在那纯粹德国国会的房顶上时,正式宣布了法西斯德国的失败和欧洲战场的结束。 柏林会战 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调集了270个师团,20个坦克军以及15个空军部队,调集了两千多架战机,1万多门火炮和近2000辆坦克,总兵力达到了250万人。而德军总兵力才只有100万,这场战斗苏联军队的兵力是德军的2.5倍。按理来说这么大的差距,苏联占着绝对优势但结果却是苏军却在战斗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伤亡士兵高达40万人。那么,具有绝对优势的苏联军队,怎么会伤亡这么多人呢? 斯大林 原因大概有两点 首先,是苏联急于求胜,柏林是南崔德国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抢先占领柏林,对苏联的政治意义是巨大的,它可以为苏联在战后建立对欧洲的政治的权威,象征意义巨大,随意其实英国人,和美国人有进攻柏林的想法,而斯大林也向苏联陆军元帅,施加压力,表示一定要抢先攻下柏林。所以柏林会战一开始具备加上了诸多政治因素,导致苏联军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先,攻下柏林。这也预示着,柏林战役注定会损失惨惨。 第二点是德国军队的殊死抵抗,正所谓穷寇莫追,希特勒进行殊死抵抗,将柏林打造成了铜墙,他将整个柏林市区分成了九个防御区,每个防御区都在入口处修建了混凝土工事。所有临街建筑的窗户,都被加固了防御设施,在每一个窗口增添了射击口。同时还在市区内大量修筑地下防御工事,配合地面组成了交叉火力网。而且从1944年9月份开始希特勒对柏林内14岁到60岁的男性公民强制性征兵,他号召大家与柏林共存亡。同时他还组建了两百多个敢死队,准备随时为国家牺牲的准备,同时希特勒也宣布他本人会和柏林共存亡所有要是想要临阵脱逃的士兵,一律枪决。正是以下原因导致苏联军队在柏林会战中的伤亡会如此大。 随机文章解析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多个平行世界相同的自己黑天鹅事件是什么意思,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重庆啤酒破产)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成国李寿夺位后要铸年号钱?年号钱有着什么意义

清年间,钱学昌盛,杭州一位的古泉收藏家,以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即榆钱)的“榆荚钱”,便被众泉友。钱某见人笑话,却不以为然,哈哈一笑,仍旧孤芳自赏。不久圈内传出一则新闻,说钱某这枚“榆荚钱”居然从北京琉璃厂换得了一间三门脸的大门面房。细问得之,此钱并非一般的“榆荚钱”,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年号钱”。 年号钱,顾名思义,即古代帝王以年号所冠名的铸币,是中国货币学史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号钱,从两晋时期,经过唐、五代的沿袭,于两宋时期已开始盛行,这种承袭之风,一直延续到清末,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新型的币制所取代。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的,是,但是,第一个铸行年号钱的皇帝,却是时期的成汉昭文帝。 李寿,十六国时期成国国君的堂弟,为人聪明豁然,历任要职,为开创成国基业立下,素有“贤相”之称。李雄死后,其子即位,李寿辅政。李期对李寿十分猜忌,李寿怕遭到杀身之祸,常借口边境形势紧张,不去成都朝拜,并暗中策划攻取成都。玉恒四年(公元338年)四月,李寿攻陷成都,废掉李期,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汉,改元汉兴。 李寿非常自负,颇有些舍我其谁的气慨。当了皇帝后,李寿越发瞧不起父兄,觉得自己比他们强,“耻闻父兄时事,……自以己胜之”,并下令:“上凡书者不得言先世政化”,违者必受重罚。对于前任留下来的法度,他也看着不顺眼,于是,“凡诸制度,皆有改易”(见《》)。李寿在位期间,没有大的作为,但是,他改革币制,铸行“汉兴钱”,却首开了中国年号钱之先河。 李寿为何要铸行年号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其一,李寿是通过政变夺取皇位的,,将年号铸于钱面,可以昭示皇帝声威,宣示国家信誉,从而稳固其统治;其二,李寿之铸造年号钱,是为废除旧币制,便于国内货币流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阻止外来劣币充斥本国市场;其三,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即通过币制改革来满足私欲。 成汉的地盘主要在蜀地,当年,因为、,连年对外用兵,致使蜀国百业凋敝,经济衰退,朝廷不得不一次一次减轻货币重量,靠货币贬值来维持。西晋后期,八王相争,社会动荡,物价飞涨,货币减重,旧有的西汉五铢钱常被凿成内外二枚使用,称剪凿钱,公私竞铸小钱,以救危急。加上为争霸蜀中,连年与晋室争战,成汉经济危机无异于蜀汉末年。 李寿称帝之初,尚能承袭李雄政风,宽惠简朴,勤于政事,然而不久,便变得穷奢极欲起来;尤其是出使的李闳、王嘏回国后,盛赞后赵“宫观美丽,邺中殷实”,李寿听后“心欣慕”,于是“广修宫室,引水入城,务于奢侈”。,需要耗费海量钱财,李寿如要“逞其志欲”(见《晋书》),只能采取蜀汉末年,铸小型钱的办法,加重对百姓的剥削。 汉兴钱,身形薄小,重约一克,却令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见《晋书》),,有苦难言,见证了李寿对钱财的贪婪和榨取。汉兴钱按钱文排列方式,可分为两种,上下排列的称“直汉兴”,左右排列的称“横汉兴”。汉兴钱因钱体轻薄如榆钱,被后人误认为是西汉“荚钱”。十三年(公元1751年),在《钦定钱录》中纠正此说,指出,汉兴钱是成汉李寿时所铸。 通过发行“汉兴钱”,朝廷富了,百姓穷了。李寿没把钱用在民生上,而是更加骄奢淫逸,甚至想与东晋抗衡。汉兴三年(公元340年),后君,邀李寿联兵伐晋,平分天下。李寿于是大修船舰,严兵缮甲,率兵鼓噪盈江,准备溯江而上。群臣以“吴会险远,图之未易”为由,“叩头泣谏”(见《晋书》),李寿也怕世人说他勾结胡人,当汉奸,这才作罢。 李寿执政后期,变得相当冷血残暴,嗜杀成性。为能“以杀罚御下,并能控制邦域”,李寿对有小过之人“辄杀以立威”,丝毫不讲情面。对于李寿的暴政,左仆射蔡兴、右仆射李嶷等人直言劝谏,均被李寿除掉,一时间朝野恐怖,人心惶惶,以至于天下百姓“思乱者十室而九矣”(见《晋书》)。 汉兴六年(公元343年),李寿病死,昭文帝,庙号中宗。 李寿定年号为“汉兴”,意在希望,成汉政权像那样兴盛不衰,国祚久长;他匠心独具所铸行的包含有政治意义的“汉兴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避免了货币流通市场的紊乱,但李寿以严刑峻法治国,同时极尽奢侈,致使百姓不堪压迫,人心思变,成汉政权在其统治下日趋没落。在他死后数年,成汉即被东晋所灭。 李寿在位虽然只有六年,但他铸行的汉兴钱,却是中国年号钱的先导,在钱文发展史上,也有其重要地位。其钱文采用纪年,突破了铢两制货币体系,是中国古钱币从记量到年号的转折点,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后的帝王大都把铸行年号钱作为立朝建制的标志之一。此外,年号钱还引起了日本、越南等周边邻国的纷纷仿效,这恐怕是李寿当年所未料到的。 随机文章埃及法洛斯灯塔历史价值,世界最高的便民工程(400米)七/八/九/十/级地震威力有多大,12级地震直接震碎整个地球(吓尿)尼古拉特斯拉的惊世预言,精准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时间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为什么停止挖掘三星堆/三星堆可能是外星人遗址海王波塞冬的武器,波塞冬和哈迪斯谁厉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