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口诀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相比大家对于战国七雄都是比较了解的,对于他们最后被秦国统一,都是能够想得到的,毕竟秦国当时太强大了。关于战国七雄灭亡顺序,帆叶网,可能很多人都记得不清楚,很容易记岔。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口诀!非常方便哦!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口诀

1、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

1、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对于一部分初学历史的同学不容易记忆,不妨利用顺口溜进行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中处于东方的是齐国,处于南方的是楚国,西方的是秦国,北方的是燕国,中间的从北到南的是韩赵魏)

2、秦统一中国灭亡东方六国的顺序对于大部分人也不容易记住,我们不妨这样记忆:

a.谐音记忆:韩赵魏,楚咽(燕)气(齐)。

b.方位记忆:根据东方六国的地理位置进行记忆,先灭中间的三国韩赵魏(顺序是南北中间),在灭剩余三国楚燕齐(顺序仍然是南北中间)。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口诀

2、秦国灭六国时间顺序

1.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国灭亡。

2.公元前229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

3.公元前225年,秦军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4.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俘虏楚王,楚国灭亡。公元前223年,击破项燕,全面占领楚地。

5.秦于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了逃到辽东的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6.公元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口诀

3、战国七雄简介

齐国: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

楚国:芈姓;熊氏。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

燕国:姬姓,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公元前222年燕灭于秦。

赵国:嬴姓;赵氏。三晋分家之初(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但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

魏国:姬姓;魏(毕)氏。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韩国:姬姓;韩氏。韩国先祖为晋公族。在晋悼公复霸时,韩氏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公元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

秦国:嬴姓;赵(秦)氏。秦国之初,土地贫瘠,国力并不强盛,中原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至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明朝大将徐达,是如何用25万军队灭亡元朝的呢?

中国古代,从北至南征伐胜利比较多,而从南至北征伐取得胜利的例子。1367年11月,第一名将奉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堪称从南至北征伐最成功的例子。 徐达率领的北伐军数量并不多,只有25万。那时候,元朝的精锐部队还没有遭到大的打击,战斗力还很强。那么,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灭掉强大的元朝? 原因很多。首先,得益于徐达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从历史上看,不管是三国诸葛亮、的北伐,还是东晋、、的北伐,以及、的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方不稳;而后方不稳,多牛逼的军事行动,也无法持久;勉强进军,也难免形成“孤军深入”态势。 徐达的北伐则不同。当徐达大军出发后,朱元璋坐镇南京,耐着性子将南方各种问题解决了。这样,后方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徐达这仗就越打越舒心,越打越顺畅。 其次,徐达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制定了一个正确合理的作战步骤。当时,北伐副将提出,直接攻进元朝大都,以最快的速度灭掉元朝。朱元璋和参谋军师都认为,这种战术还是过于轻敌,忽视了元朝的精锐力量。 于是,在参谋军师的帮助下,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在迂回作战中大量杀伤元军精锐力量。第二步,当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得差不多了,再向河北以及元朝大都进军,直捣黄龙。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后,逐步扫荡北方各地,促进北方的统一。 应该说,徐达在北伐之战中,严格按照“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不到一年时间,就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 第三,徐达本人是一个军事天才,这没得说。令人称奇的是,徐达北伐之战,配备了一个强大的军师智囊团,有常遇春这种超一流高手作为副手,手下还有一帮精力旺盛、能征善战的将领。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徐达的每一个战术计划都得到完美的实现,当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四、也得益于元朝的内讧。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谢幕,都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在这些原因中,内讧杀伤力最大。 在元朝末期,皇族内部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仅仅在1295-1368短短的70年间,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现过10位。这就是说,一个活了70岁的老人,就有可能经历过10位皇帝。如此频繁的帝王更迭,无休无止的内部争斗,使得元朝耗尽了精力和资源,像一个庞然大物,被人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第五、徐达不仅骁勇善战,治军也很严明。北伐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这就吸引了无数饱受元朝残酷统治之苦的老百姓前来投靠。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徐达从不杀降。元朝军队投降过来的官兵,他都妥善安置。这样,虽然只带了25万军队出征,可打了几场大战后,徐达的北伐军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鄫国是如何灭亡的?被谁灭亡的

在兰陵县城西北部、文峰山东麓,坐落着故城遗址。鄫国是个不起眼的小国,从故城遗址面积推测,整个国家方圆不过百里。进入春秋以后,这个历史悠久的小国倒霉事不断,命运从来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受尽周边各国摆布,最终难逃亡国的命运。 见死不救 仗义解围 鄫国的始祖可以追溯到的次子曲烈,历史非常悠久。进入春秋时期,山东大地变得热闹了起来。齐鲁强势,莒邾崛起,南方的淮夷也变得蠢蠢欲动,原本相安无事的邻国们一下对鄫国。尤其是和邾国经常来犯,让鄫国百姓不宁,不得已,鄫国投靠了强大的鲁国,每年交些“保护费”,指望能换几天太平日子。 为了亲上加亲,鄫国国君娶了的女儿季姬,这样一来,季姬生的儿子成了鄫国国君未来的法定继承人,按理说正中鲁国下怀,是天大的好事。但鄫子动起了歪脑筋,没过多久,又主动和莒国攀亲,娶莒女为妾,还对她宠爱有加,这下子触动了鲁国敏感的神经。 鲁国的继任者向来对鄫国没好感,公元前646年,鄫国国君让季姬独自一人回娘家探亲,更是惹恼了鲁僖公,一度扣留了季姬,不让她回去。虽然事情后来解决了,但是鲁僖公心里一直闹别扭,总想找机会收拾收拾鄫国。 两年之后,报复的机会来了。这年,季姬病逝,到了冬天,南方的淮夷突然来犯,弱小的鄫国措手不及,连忙向自己的“老大”鲁国求救。鲁僖公见此情景正高兴不已,自然是置江湖道义于不顾,拒绝出兵。 这下可抓了瞎,好在鄫国国君深谙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道理,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转而向求救。此时的齐桓公已经是中原霸主,一听淮夷敢乱来,内心的英雄主义“爆棚”,便亮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把鲁、宋、陈、卫、郑、许、邢、曹的国君约到一起,商量救鄫大计。最终,列国决定以防御为主,加固鄫国城池,把习惯水战的淮夷人挡在国门之外。 随后,齐国摊派任务,让盟国们派出大批奴隶役人,在鄫国,掘土垒城。当时正赶上数九寒天,帮别人的国家修城本就心不甘情不愿,又吃不饱穿不暖,饱受压迫后,这些役人竟然奋起暴动,一夜间杀死监工修城的酷吏,纷纷逃遁山林,筑城计划不得已中止。但鄫国筑城之举也向淮夷人宣示,东方诸侯联盟不允许蛮夷部落向鄫国发起挑衅,最终促使淮夷放弃了进犯的意图。 戕杀鄫子 鲁军进驻鄫地“维和” 退去了淮夷,鄫国国君暂时缓了口气,可后面的一场杀身之祸却已经在向他招手。 江山代有“霸主”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出手帮助鄫国不久,齐桓公就去世了,齐国大乱。宋襄公帮齐国平定内乱后,声望飙升,一心想学前辈齐桓公,也尝尝当霸主的滋味。公元前640年,雄心勃勃的宋襄公邀请滕、曹、邾、鄫等国在之南会盟,终于要将霸主梦付诸行动。 大国有命,小国不敢不从,更何况鄫国向来都是与强者做朋友的。接到会议通知后,鄫子很快就颠颠地上路了,可不知道是路程估计不足,还是有别的原因,总之路上耽搁,迟到了两天。鄫子未能按时参加此次会议,还自作主张,赶到邾国与邾国国君会见,这下子可激怒了正志得意满的宋襄公。 宋襄公为了报复鄫子,无所不用其极。鄫国和东夷人关系不好,世代为仇,于是,宋襄公决定杀了鄫子,用来祭祀东夷之神。在他看来,此举既能笼络、威胁东夷,又能震慑那些不够听话的盟国,再巧妙不过了。 宋襄公自己不动手,反倒命令邾文公将鄫子扣留,并把鄫子押到东夷人的神社“次睢之社”。随后,宋襄公公然以祭祀次睢之神的名义,下令杀死鄫国国君,并将其肢解烹煮、沉入沂河,手段之残忍。 按说这次邾国也是挺无辜的,稀里糊涂成了别人手中的刀,但过了半个世纪,又一位鄫国国君死在邾国之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公元前591年,邾国对外扩张,入侵鄫国,杀了鄫子,还要掠夺一番。 不过这一次,邾国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鄫子遇害后,太子即位,无力报仇的他很自然地向鲁国寻求庇护,鲁国便借机派军队在鄫国的几个重要城邑驻扎,鄫国成了鲁国实际的附庸。打来打去,反让鲁国捡了便宜,邾国真是有苦说不出。 其实,与其说鲁国在帮助鄫国,还不如说鲁国是在帮自己。由于之前黄河改道,鄫国以南茫茫湿地和浩瀚湖泊露出大面积的滩涂,成为可耕作的肥田沃土,而且这些土地还是无主之地。鄫国国小民少,又遭遇连年战乱,当然没能力去“掘金”,过去十年里,鲁国大批的奴隶纷纷南下谋生,到湖泊滩涂边开垦“王土”,给鲁国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此时鲁国驻兵,既能给鄫国一个顺水人情,又能将这片粮仓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想称臣都不行 莒国外孙成功篡权 鲁国将鄫国变成自己的附庸还不甘心,到鲁襄公的时候,干脆想把整个鄫国都变成自己的合法地盘。这么大的事,鲁国自己不能擅作主张,于是鲁襄公亲自跑去找当时的霸主晋侯汇报思想。 晋侯一听,这事情对自己没啥好处,起初并不同意。鲁国大夫孟献子是个聪明人,耐心给晋侯做工作,说鲁国一心跟着走,可是鲁国偏小,无法向晋国缴纳足够的贡赋,如果能让鄫国归附鲁国的话,鲁国就有足够的财物进贡给晋国,支持晋国的霸主事业了。见鲁国有这份“孝心”,晋侯很欣慰,就同意了。 纸里包不住火,消息很快传开,早就对鄫国垂涎欲滴的莒国、邾国坐不住了,两国结盟反对鄫国属鲁,从东西两面出兵进攻鄫国。为救援鄫国,鲁国派大夫臧孙纥率鲁国军队攻入邾国,狐骀一战,鲁国大败。虽然如此,但是有盟主晋国力挺,鄫国附属于鲁国的地位却无法改变。后来,鲁国主政三十多年的名臣去世,没有运回国都曲阜安葬,而是葬在了鄫城的西丘上,意在向诸国宣告,鄫国已成为鲁国的一部分。 莒国认为鄫国附鲁会危及莒国安全,便于公元前567年,突然派军攻入鄫国,占领鄫城,并杀掉了鄫子时泰。国不可一日无君,身怀杀父之仇的太子巫显然不讨莒国的喜欢。鄫子时泰的原配早亡,后来续娶莒国女子,两人生了个女儿。等到女儿长大后,她又嫁到莒国,生了个男孩。如此算来,该男孩是鄫子时泰的外孙。在莒国的操纵下,这个外孙成了鄫国国君,因为外孙是外姓,所以鄫国香火断了,国家也就灭亡了。 原来的法定继承人太子巫为了躲避追杀,只能率众投奔鲁国,被聘为卿士。至此,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鄫国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莒国为鲁国所灭,鄫国的领土又重新回到了鲁国手中。 随机文章请问什么是康雍干盛世?专家解读新疆ufo事件悬停5小时,最快速度达1.6公里/秒蝴蝶效应是什么意思,小翅膀轻轻一挥引起美国超强龙卷风距离产生美感的刺猬效应,哪怕是最亲密的夫妻也应有私密空间无毒有益的王蛇之牛奶蛇,无毒温顺好饲养(最受欢迎的宠物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