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古代记载中寿命最长的寿星是谁?真的活了444岁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按照新闻媒体的说法,世界上长寿的人,往往没有生长在一个地方,比如,英国的、法国的、印度的以及巴西的……可惜,各自的寿命有长有短,大概,能超过一百五十岁的寿星,都少得可怜。很难界,享誉天下的“寿星”,定究竟是张三还是李四。

世界历史记载中寿命最长的“寿星”,活了444岁?

有趣的是,国居然打破了这项记录,敢情世界年高的“老寿星”,居然是品性纯正的福建“老爷子”——陈俊。陈俊生于881年,此后,居然活到了1324年。屈指一算,寿命反倒熬到了444岁(当然,也有443岁的说法)。倘若按照《封神演义》或者《西游记》当的对比,这种寿命确实变成了“人比天高”了吧。换句话说,444岁远远超过了“百岁翁”的普通水平。

据福建省永泰县志记载,世界古代上最长寿者应当算在福建省永泰县汤泉村的名下,也就是现在的永泰县汤埕村人氏。民国版县志赫然写着:陈俊,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年间,卒于元泰定甲子。这是有古代以来,记录在案的“老寿星”。

泰定甲子,汤泉人陈俊,字克明,寿四百四十四岁。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遗骨塑象汤泉庙。(庙中)有木牌记其事,至今不坏。距生于唐僖宗中和辛丑,历五代,宋,元而殪,人传为“小彭祖”。

令人难忘的事,这位陈俊居然号称“菜篮公”。他在唐僖宗治下,881年出生,死于1324年,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堪称中国古代上最长寿的人。

世界历史记载中寿命最长的“寿星”,活了444岁?

陈俊一生没有子嗣,生活由乡人供养,晚年时身体萎缩,成了侏儒。据说,他的体重只有五公斤左右,差不多一个婴儿大。村里妇女们到地里干活时,把他放在菜篮子里带到田园,以便于照顾,饿时喂以人乳,所以,四乡八邻称他为“菜篮公”。

在“菜篮公故居遗址”,有一眼水质极好的温泉,水温高达摄氏七十多度,把一只鸡宰杀浸入温泉几分钟后提出来,轻轻用手一撸,鸡毛便会褪得一干二净。“菜篮公”长寿可能与他常年泡这口温泉有关。

当然,寿星肯定离不开神话传说了,根据乡里谣传:当年,有一位小鬼,把穿“生死簿”的细绳弄断了,情急之下,就从生死薄上撕了张纸,捻成细绳来代替,这撕下来的,便是陈俊的生死时间表。阎罗王的“生死薄”上没了陈俊的名字,陈俊自然就逍遥于死亡之外了。

毕竟阎罗王到底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他为了找出这个“漏死”的人,就派了两个小鬼,变成小童,提着一筐的黑炭在温泉边洗濯。陈俊见了好奇,便凑上去询问,小鬼回答:他们在“洗白炭”。菜篮公哈哈大笑说:“我活了444岁,没见过能把黑炭洗成白炭的。”想不到,这句话居然惹来了祸端,中午,陈俊就莫名其妙地死了。

世界历史记载中寿命最长的“寿星”,活了444岁?

陈俊没一生都是由“乡人轮流供养”,平常生活虽然请苦,却备受乡人尊重。人人敬仰他,把他看作“乡神”。他逝世后,乡人把他的遗体塑成神像,安放在汤泉村的神庙内供奉,方圆几百里的人都经常来拜祭他,并把他的生平事迹刻记在一块石碑上,帆叶网,从元代一直保留到了清代。

刘备有多少个老婆?史书上有记载的刘备老婆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吕乂才能堪比蒋琬体恤民情,为什么史书上却记载的很少?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此人本是蜀汉重臣,才能堪比体恤民情,史料上却故意记载寥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对于很多熟知历史的朋友来说,提起蜀汉后期的文臣,大家能想到蒋琬、、,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文臣大家却未必熟悉。他就是蜀国后期的尚书令吕乂,此人位高权重,是费祎的重要助手。在蜀汉历史上,蒋琬、费祎、董允、吕乂、陈祗等人都做过尚书令,那么吕乂能位列其中,仰仗的究竟是什么呢? 吕乂,出生于荆州南阳,其父吕常护送刘焉入蜀后,因不能返回中原,于是就留在了蜀地。不幸的是,在吕乂年幼之时,吕常就因意外去世。吕乂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去世就自暴自弃,反而是更加刻苦学习。吕乂喜欢读书弹琴,经常读完诗书,就一个人抚琴养心。后来王连受任命,负责管理盐、铁事宜之时,就开始任用南阳老乡吕乂。王连任用吕乂自然不是出于老乡的缘故,而是欣赏他的才能。 不久后,吕乂出任绵竹县,任职期间他十分体恤百姓,受到了当地人的交口称颂。很快,吕乂就被升为巴西太守,出任之时恰好赶上北伐。于是吕乂召集五千兵丁进行训练,然后把这些人都统一交给了诸葛亮。这件事给诸葛亮留下了极深印象,同时也看到了吕乂的才华。 后来诸葛亮便让吕乂转任汉中太守,负责北伐大军的粮草供应。事实证明,诸葛亮果然没有看错人,吕乂出色完成了诸葛亮所托付的重任,粮草供应从未出现任何问题。诸葛亮去世后,吕乂先后担任广汉、蜀郡太守。面对诸葛亮去世而导致的地方混乱,吕乂加以集中整治,有力维持了原有的安定秩序。 从上述事迹可以看出,吕乂能力出众、办事果断、追求效率,而且又体恤民情。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少有的德才兼备之人,而这也正是吕乂能当上尚书令的重要原因。据史料记载,吕乂曾对私自脱离军籍的士兵加以开导,结果三年之内有多达一万余人的士兵出来自首。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吕乂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和当时的军籍制度有关。凡是家中有从军的,都会被计入军籍,生活由国家供养,但是一旦脱离军籍就会成为“黑户”,丧失生活来源。 因为政绩出众,吕乂最终被调入朝廷任职。但不论是在朝廷内外,他都保持了一贯的简朴作风,为人谦让,虽然由于执法过严,在朝廷之中,一些大臣对吕乂颇有微词,但是由于他出众的才能,还是受到了后主的重用。不过由于其喜欢任用俗吏,经常为维护百益而触犯了士族大家,因此在上流阶层中,他的风评不好。而史书的撰写者通常又都是士族阶层的,故而吕乂在史书上没有什么名气,个中缘由,不言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