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是被武则天杀死的吗?为什么史记跟墓志铭记载有出入?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孙女是被武则天杀死的吗?为什么跟墓志铭记载有出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知道,古代的皇室其实很难拥有真情,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别人,就算是不算计,也难保自己不被别人算计,哪怕是父子兄弟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乾陵的附近,发现了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就是武则天的一个孙女,只是她的死据说却是因为武则天造成的,这是怎么回事?为则天要杀掉自己的孙女呢? 乾陵附近的永泰公主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它于1960年被发掘,曾出土三彩骑俑、彩绘木俑、生活器皿、彩色壁画和石雕线刻画等大量珍贵文物。

随着这些文物的发掘,尤其是当永泰公主墓志铭的出土,在史学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因为志文上对于公主死因的记载和史书上有很大的不同。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和女皇武则天的孙女,中宗的第七个女儿。

死于公元701年,年仅十七岁。

初葬河南洛阳,公元706年迁回长安,陪葬乾陵。

关于公主死的经过,《》,《》和《》均有明确的记载。

当时武则天年事已高,许多政事都委托兄弟办理。

邵王李重润和他的妹妹永泰郡主以及郡主的丈夫魏王武延基在背后偷偷议论张易之,被张发现后,告到武则天处。

武则天大怒之下逼令他们三人自杀。

由于三部正史都把整件事情写得清清楚楚,所以,永泰公主死于李重润一案,一直以来史学家们都没有什么异议。

然而,自从1960年发掘永泰公主墓,出土了公主的墓志铭之后,逐渐有学者对公主的死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史书与志文的记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史书对于李重润一案在记载上有许多违异之处。

例如关于李重润、李仙蕙、武延基三人的死亡时间,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的记载各不相同,有的记年,有的记年记月,有的则是年、月、日都记,与志文上刻的永泰公主的死亡时间有所出入。

因此他们推断永泰公主并非与武延基等同时遇害。

又如关于李重润一案遭杀害人数,三本史书也分别有三人、二人、一人三种说法。

关于三人之死的方式的问题,三本史书有“杖杀”、“皆逼令自杀”、“令自杀”、“得罪缢死”、“缢杀之”、“杀”等不同的记载。

综合以上三大疑点,加上永泰公主墓志铭上有“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凋春,忿双童之秘药”和“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等字样,学者们推断李重润一案并未波及到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死后,她还孤单地生活,而最终导致她死亡的原因是难产。

学者们分析道,志文中有关永泰公主死因的隐笔一是:“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

这儿蛟是指蛟龙,喻男性。

锷是指利刃,古代名剑干将、莫邪有雌雄之分。

鸾是指凤鸾,喻女性。

这句是说武延基丧命于利刃后,永泰公主还孤单地生活着。

槐火之典,当是取自《庄子》外物篇:“木与木相摩则燃,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纭,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阴阳错行的火焚烧大槐,亦指武延基被杀。

柏舟典出自《毛诗·鄘风》、《柏舟》篇,其序称:共伯早死,其妻共姜作《柏舟》诗,自誓不再嫁。

是喻永泰公主守寡。

这两句总的是说:焚烧大槐树的火即杀武延基的事,虽然没有波及,但她不久亦死去。

同时说明永泰公主绝不是与武延基等同时遇害的。

墓志中有“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句。

“珠胎”即怀孕。

汉《校猎赋》有“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

”唐为之注解说:“珠在蛤中,若怀妊然,故谓之胎也。

”公主怀胎,自然是贵胎、珠胎了。

那么“珠”与“月”又是什么关系呢?当代学者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中说:“月亏而蚌蛤消,露下而蚊喙折。

”古人把“珠”与“月”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

这里指永泰公主怀孕,即“珠胎”遇到的不是“月满”或“明月”,而是“月亏”,故“珠胎”不能全,谓之“毁月”。

至于“十里之无香”句,指中国素有伟人降世其胎异香经宿不散的传说,“无香”自然就有“怨”了。

墓志中有“琼萼凋春,忿双童之秘药”句。

琼萼即琼花,古代把琼枝玉叶喻子孙。

琼花春天凋谢,当喻永泰公主之早死。

双童即二竖(病魔)。

其典故出自《左传》,即“成公十年,晋景公病,梦二竖为祟……”“秘药”是指一种的药。

这里志文作者用了更深奥隐晦的笔法,喻“双童”将“秘药”带给了永泰公主,使她无可救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以上的观点,也有学者坚持正史的说法,认为永泰公主的确为武则天所杀。

在他们看来,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在三人死亡时间的记载上,只有详略的差别,没有年、月、日的混乱和矛盾,而且通过计算,史书所记的三人死亡时间(九月壬申,即九月初三)与墓志所记永泰公主之死亡时间(九月初四),相距仅一天,由此并不能推断出公主并非与李重润等同时遇害。

关于死亡的人数,三本史书之所以记载会有不同,是由于同一事件在一本书中多次出现,作者为了行文的需要,有主次和详略的安排。

所以,这也不能说是史书之间互相违异。

至于三人之死的方式虽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是遭杀害这一点是一致的,而且除了“杖杀”之外,其余记载均属赐自尽的方式。

他们还认为就有对罪犯在律外先行决杖的惯例。

至于死刑,唐代也有先决杖,后行刑的惯例。

所以,李重润以大逆之罪在被武则天赐令自杀之前先行决杖,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

而从小的李重润很有可能经不起杖打的痛苦,在行杖刑时就一命呜呼。

因此,“令自杀”和“杖杀”也就不矛盾了。

排除了以上的疑点,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史书的记载为什么会和墓志铭的记载有所不同?学者们认为这与墓志铭的作者在当时的处境有关。

给一个遭杀害的死者写墓志,如果直书死因,往往会给死者及其家属、后代带来难堪,尤其被害的人与自己是差不多时代的人,又贵为公主,若写不好,不仅牵涉到整个皇族的颜面问题,很可能自己的项上人头就要不保,所以作者只能采取避重就轻的办法,巧妙地避开死亡的真正原因,或者说是关键原因。

永泰公主难产可能确有其事,因为她当时毕竟只有十七岁,身心发育也许都还未健全,而且据出土的永泰公主的尸骨看,她的身材也很娇小。

但是并不能就因此断定她的死与武则天毫无关系,说不定她就是被武则天或明或暗的手段使得流产而丧身的。

相反,难产只是永泰公主死亡的次要原因,其主要原因还是祖母武则天的迫害。

没有想到,一块墓志铭的出土竟会使原本的一段历史变得扑朔迷离,究竟永泰公主是因何而,可能还要等待学者们更加有力的论证。

也许有一天乾陵发掘后,有资料可以揭开这个谜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则天晚年想到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会将皇位还给李家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女,也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的,她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他是唯一一位统治大权的女皇,在那个女子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一个女子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但是在历史上,他并不是唯一的女皇,其中还有一个女皇帝,叫陈硕贞,然而他却不是大统一的女皇,他只见了一个短暂的王朝,可谓时间很短,所以就没人能记得他。可是说到武则天,大家也许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在武则天年老的时候,为什么他要将自己的皇位还给? 其实在武则天在位期间,也的确为国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在对当时的经济和文化方面,其实都有很大的作为,然而在武则天年老的时候,有很多人就不了解了,他在临死之前,把皇位还给了李唐。有人认为他是不是年老糊涂了?其实他并不是傻,只是发现了一个秘密而已。在之前,武则天的江山,我们都知道是在的手里抢来的,他的皇位,可以说是来之不易的,他14岁的时候,就被李世民召进了皇宫。进宫后,虽然说得到李世民的宠爱,但也并不是说,是那一种非常深爱的宠爱,其实也是和其他妃子一样的。 在李世民去世以后,他也没有受到什么重视,因此她也被送到感应,是做了一个尼姑。后来你自去赶是拜佛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于是便把武媚娘接回宫中。武媚娘进到皇宫之后,很是受皇上的宠幸,甚至连皇后都不能和她比,再后来,她还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孩子,陷害给皇后。因为当时皇上对武媚娘是十分宠爱的,因为当时皇上对武媚娘是十分宠爱的,所以对他的话也是。于是皇上便废除了皇后立武,媚娘为皇。 就这样,他们两个恩爱过了一段时间,只不过李志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于是武则天便提出要帮忙处理政务的事,理智也很快就答应了,然而当武则天刚与上任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好,这便让李治对武则天更加信任。可是武则天哪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她便趁此机会,不断在扩大自己的势力,不断的拉拢宫中大臣,培养属于自己的亲信。后来你自因病驾崩了,而此时武则天的势力也是很大了,他对那些反对他的大臣不断的铲除,最后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登上了皇位,其实在当时的朝中,有的人虽然嘴上答应了,但是心里还是有不满的。 再后来高宗也去世了,虽然是李显登基为帝,但是他因为年纪小,手中也并无实际的权力,武则天哪能放过这个机会,他看到李显毫无作为,所以直接废除皇帝,自己登上了皇位,其实在之间的过程中,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那个女子地位极其低下的年代,他成为了天下最珍贵的人。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有些疑惑了,皇位来得这么不容易,那么她为何又还要将皇位还给李家人? 其实武则天自己也很清楚,就算是自己主持了这么多年,也完全不能瓦解你家人的势力,因为大唐的江山是你家人打下来的,所以整个民间到处都有李家的势力,虽然说自己在位的时候,你家人还不敢造反,但是自己如果去世了,他们武家的后代,又有谁能压得住李家呢?他深知,自己死后,的人肯定会反叛,他不想看到自己死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也不想自己的后代遭殃,所以最后他选择把自己的皇位还给了李家。 还有就是说到底,他武家的后代也姓李,他所有的儿子都是李家的,而姓武都是自己的侄儿,如果让自己的侄儿上位,李家人肯定会谋反,到时候武家的人肯定会被满门灭绝,所以武则天选择把皇位给还给了李家,所以说武则天其实并不是傻,也并不是因为老糊涂了,反而他的思想很前卫,考虑的也很周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则天如何死的 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王武则天死因

武则天怎样死的:武则天,生卒于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出生于山西文水县东,父亲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正统的女,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和寿命最长的皇帝,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登基后废唐,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武周王朝是上承,下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在接上来就由小编来探讨下武则天是怎样死的。 武则天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死。武则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作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无字碑位于武则天和高宗和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整个陵园规制仿照唐京长安城。墓前有两块碑,一块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则天的题词:另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墓碑。一个迷文字的女皇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说法,因为武则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别人不知如何写碑文,所以没有文字。对于武则天历来褒贬不一,把武则天列为“七圣”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