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羊徽瑜是如何成为皇后的?她为何主动为丈夫前妻要名分?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羊徽瑜(214年-278年),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人,出身官宦世家泰山羊氏,晋景帝司马师第三任妻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魏末晋初,司马氏家族在曹魏朝廷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来司马家建立晋朝,羊徽瑜正是晋景帝的皇后。

  (一)羊徽瑜个人的经历

  羊徽瑜这个名字大家应该相对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她却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就说她的出身吧,那也是名门贵族出身,官宦世家,家族甚至有世袭的官职,俸禄都是两千石,到她的时候已经是第九代了,这可是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的荣耀了。往上数羊徽瑜的祖父曾祖父等等,个个都是高官名士,最有名的是什么,她的母亲蔡氏,是著名才女蔡文姬的亲姐妹。

image.png

  后来羊徽瑜嫁给司马师,却已经是他的第三个妻子了。司马师也是一代权臣,他爹司马懿把握魏末朝政大权,后来把权力转交给司马师,加上后来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司马家那时候虽不是皇族,地位权力却也与之相差无几了。司马师第一任妻子夏侯徽,为他生了五个女儿,却被他一杯毒酒杀了;司马师第二任妻子吴氏,没有原因给废了;接着就是羊徽瑜了。

  (二)如何成为“皇后”?

  羊徽瑜嫁给司马师,我们很难说有没有感情存在。司马师对他前两任妻子无疑都是残忍的,羊徽瑜比起前两个来说好些,因为司马师没有过多久就死了,她一个人活了挺久。司马师只有第一任妻子生的五个女儿,后面两个妻子都没有子女,所以他弟弟司马昭将自己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他,后来司马师去世后,还是司马攸细心照料羊徽瑜,他就是以孝顺出名的。

  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成为皇帝,开始追封先人,司马师作为司马炎的伯父,也被追封为景皇帝,而作为司马师夫人的羊徽瑜,也顺其自然地被封为了皇后。羊徽瑜被安排居住在一个叫做弘训宫的宫殿,因此就也称她为弘训太后。既然有了太后之名,就证明在司马师去世后,羊徽瑜的人生过的还是不错的。

image.png

  (三)为丈夫前妻讨名分?

  羊徽瑜虽然是司马师的妻子,但是再怎么说也是第三任妻子了,而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原配夫人。那么夏侯徽为什么没有被追封为皇后?史书并没有任何记载,所以后世猜测只是因为当时羊徽瑜在世,司马炎为了顾及她的颜面,所以就没有追封夏侯徽。

  但是羊徽瑜却主动的再三向皇帝提出建议,要求追封夏侯徽为皇后。嗯,为自己丈夫的前妻争名分,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了。羊徽瑜的目的是什么?显示自己的大度?还是真心实意的善良大度?不过有一点,夏侯徽已经去世多年,即使追封了皇后又怎么样,也不可能威胁到她一丝一毫。

嵇康为什么能被称作“魏晋七贤”?嵇康与儿子天命难改!

为什么能被称作“魏晋七贤”?嵇康与儿子天命难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魏晋七贤中的嵇康,出身贵族,是的侄孙女婿。其时,曹操虽死,但余威尚在,如果循着这层关系去爬官,去过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这对于嵇康来说,确实太容易了。但嵇康却采取了一种“反叛”的姿态,与其他名士一起,发起了一场不与当局合作的运动。不但不去政府当“公务员”,就连“国营企业”也不进,只是在洛阳郊外开了个“铁匠铺”,当起了“个体户”。当“个体户”本无所谓,自己管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悠哉游哉,。 嵇康其实很明白,当“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那是需要保护伞的。别人花钱都要去找保护伞,但嵇康却是保护伞主动上门来保护了,他偏不要。在洛阳城里当大官的钟会,带着各部门的人来给嵇康挂“重点保护”的牌子,现场办公,政策优惠,他却睬都不睬,搞得钟会很没面子。等人家要走的时候,他又冷不丁地甩出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只好冷冷地回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就为嵇康日后埋下了致命的伏笔。 当朝主张以“忠孝”治天下,嵇康却一味揭露其虚伪,还时不时地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时评,这不是存心找死吗?嵇康被钟会告发了。公元262年,嵇康被押上刑场,路终于走到了头。这个时候的嵇康,依然不肯认罪,他让人拿来一架琴,从容淡定地弹奏了一曲的《广陵散》,曲终,人散,余音绕梁,三日未绝。 按常理,像嵇康这样铁骨铮铮的硬汉,应该教育后代继承自己的“遗志”,发扬光大自己的节操和风骨才是。可的是,嵇康在临刑前夕,写了一篇《家诫》,给他十岁的儿子嵇绍。洋洋千言,其语谆谆,教育他千万不要像自己这样走上一条不归路。概括起来是:将来千万不能充硬汉、好汉;领导送人时,不要跟在后面,因为有朝一日领导给别人小鞋穿时,别人会怀疑是你在煽阴风,点鬼火;在酒宴上,碰到有人争论,不要在旁边看,要走开;别人劝酒,你即使不愿意喝,也不能拒绝,而是要谦卑客气地端起酒杯…… 这是嵇康对自己所坚守的人格发生动摇了吗?是对自己所认定的信仰有所悔改了吗?都不是!这是一个父亲在临刑前,对儿子所倾注的大爱。他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做嵇康第二,而是要服从统治者,从而换取安稳的日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至少不能像自己这样,为当朝所不容。几乎所有的父亲,在儿子的幸福面前,都有可能向现实低头,向生活投降,向自己所痛恨的丑恶屈服。而就他本人而言,则坚决不!这就是父亲对子女的爱!这里呈现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凄苦苍凉与杜鹃泣血般的悲壮情怀。 嵇绍果然听从了父亲的临终遗言,忠心服务于司马帝王家。他后来服侍的,就是那个听到青蛙叫,便问:“是为公鸣,还是为私鸣”的史上最傻的。而他对这个傻瓜皇帝的忠诚与他老爸对司马皇帝家的反叛是一样的出名。河间王与成都王起兵叛乱,京城告急。晋惠帝,与成都王交战于荡阴一带。不料,晋兵兵败如山倒,随驾的官员们各自奔逃保命,卫兵们也早己作。此时惟有嵇绍独自护卫在皇帝的身边,用肉体去抵挡飞蝗般的羽箭。嵇绍倒在了血泊中,晋惠帝却得救了。 嵇康被皇帝所杀,嵇绍却替皇帝去死,这父子俩,虽然所走的道路不同,却同是因帝而死,这是令嵇康万万没料的。在命运不能自主的时代,嵇康不但为自己设计的自由与独立之路走不通,就是为儿子设计的平安而庸常之路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嵇康与儿子看似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然而,路走到最后其结果就是殊途同归。这就是未可预知的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为什么一代奸雄曹操的政权才是正统?

魏晋!时期为何的政权才是正统?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当属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段历史令史学家“纷乱如麻,无从着手”,尤其是对于“正统”之争,可谓是甚嚣尘上。这些割据一方的政权统治者,他们自称承天命、应历数,为中华之正统,这一场正统之争的结果在当今社会看来,全在历朝历代的一个称呼里。“魏晋南北朝”中的“魏”,就直接肯定了曹魏政权的正统性,只是这样的结果也令不少读者感到疑惑,热爱三国历史的人,一般都将蜀汉推崇至正统地位,然而历史结果却告诉众人,三国之争中的正统地位,当属曹魏政权,那么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到底是由何而来的呢? 曹魏政权初期,正统地位不被认可 古人判断正统的条件共有六条,梁先生将其归纳为:“以得地多者为正;以居为久者为正;以前代血胤为正;以居前代旧都为正;以后代所承者为正;以中国种族为正。”三国时期各政权执政者关于正统之争,仍然在这六条范围之内,唯有“得地多、居位久”因长期分裂割据而变得不怎么重要,其他四条仍然为正统统治者的制胜法宝。曹魏政权之所以能够在这一时期开正统之先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曹魏代汉后的传统化运作。 当三国鼎立局面确立之时,曹丕通过汉魏禅代的方式顺理成章的取得了帝位,但是这一时期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一直没有被承认。虽然比当时的东吴、蜀汉更强,但是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的魏国,仍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除此之外,明面上是主动禅位,但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仍然让不少人觉得皇帝是被曹魏赶下了政治舞台,尤其是汉朝影响力犹存,就连曹魏宗亲、大臣、百姓,仍有一部分人在眷恋汉室,所以对于曹魏政权的抵触颇深。 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事,仍然能够看到曹魏朝廷并没有成为正统地位。曹丕受禅仪式的当天,有些汉室旧臣,比如相国华歆、尚书令等人,竟然脸上没有半点喜悦之色;曹丕之妹曹皇后后嫁给汉献帝为妻,据《献穆曹皇后纪》记载,对于曹丕代汉举,他的这位妹妹竟然怒掷玉玺,,她以自己的行动表明坚决不承认兄长取代汉位。民间百姓的做法更为离谱,为了抵触曹魏政权,一位隐者“冬夏恒不着衣,卧不设席,又无草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污皆如泥漆”他以这种怪异表现抵触曹魏政权。 由上至下皆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曹魏政权,难以在百姓臣子之中树立正统地位。对于此种状况,曹魏的掌权者必然不会,为了让政权合法化、正统化,也为了让曹魏政权能够建立三足鼎立之中的宗主地位,曹丕通过一些积极的运作,逐步将曹魏推至三国之中的正统地位。 优待汉室,获得认可 曹丕为了巩固曹魏新生政权的稳定,在君臣易位后,为了展现出汉献帝皇位,乃是学习尧舜之举,曹魏对汉室极尽宾礼。曹丕发话:“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山阳就是指禅位的汉献帝,他被曹丕封为山阳公,虽然仅是公爵之位,但是待遇却高于当时的各位诸侯,而且山阳公对曹丕不用称臣,召见时不用跪拜,同时也如昔日皇帝一样享有祭天之权。尤其是当汉献帝去世以后,曹丕率领众臣,他的葬礼更是按照皇帝礼制举行,这让他死后极尽哀荣。 就连他的夫人曹皇后,在去世以后仍然按照皇后之礼厚葬,并且追封为献穆皇后。前文中提到,曹皇后乃曹丕之妹,之所以对于曹皇后的身份如此强调,其实也是为了加强曹魏政权政的正统化,曹皇后的身份是汉朝的象征,这样一来,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更是顺理成章的J将汉世天下托付于曹魏政权手中。曹丕、父子优待汉朝皇室的做法,既稳定了自己的政权,也得到了后世的肯定,这让曹魏政权逐步正统化、合法化。 礼遇汉臣,得到肯定 想要使天下百姓真正认可一个新的王朝,世家大族的支持、拥戴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精英人士说的每一句话,在普通民众心中都极有分量,曹丕为了让天下人认可曹魏政权,大费周章的拉拢和优待一些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的重要人士。比如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杨彪,此人祖上为四世太尉,门生遍布天下,然而他一直不认可曹魏政权,甚至在汉祚将终之时,他魏臣,为抵触曹魏政权而不入仕。 曹丕为了拉拢此人,授予他太尉一职,可是杨彪对此并不领情,尽管曹丕心中不悦,但是由于杨彪此人在民间享有高名盛誉,他只能以礼相待。曹丕不厌其烦的诏杨彪入仕,赐予他延年杖、鹿皮冠,下令在杨彪门前设置行马,虽然这些做法都没有化解这位大臣对于曹魏政权的排斥,但是曹丕之举也得到了后世认可。他礼遇汉臣杨彪一事,被后人评价为其德行远超于他的父亲。曹丕还拉拢了一些将曹魏政权描述为正统政权的文人墨客,在这些人的推行下,让汉魏禅代成为合法之事,这才将曹魏政权逐步送上了正统地位。 效仿尧舜,维护正统地位 为了巩固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曹丕效仿尧舜有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他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为了效仿典籍所记载的尧舜禅位之事,表明曹魏政权的正统性。尧禅位之后,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嫁给了舜,曹丕的这种做法,其实也就是效仿古人的禅位制度。更何况在汉献帝的禅位诏书中所写,这两个女儿乃献帝自愿嫁给曹丕,后人无法去追究当时汉献帝的行为到底是被逼迫还是自愿,只是曹丕这种正统化包装的手段无疑是成功的。 现如今,让人们提到那个纷乱复杂的魏晋南北朝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曹魏政权,当时与其称天下的东吴、蜀汉,早已经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其他两个政权的皇帝,他们都没法做到对其政权的合法化、正统化。正因曹魏政权做到了,尽管这个政权国祚短促,可是它依旧成为了乱世之中的正统王朝,成为了三国历史舞台上真正的赢家,从这个层面看,曹魏政权正统化无疑是最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魏晋羊徽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