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魏征原是李建成的谋士为何会选择投靠李世民?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第一谋士。而且还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要想办法建立战功,要把李世民手中的兵权夺过来。只有把李世民手中的兵权夺过来,才会真正强大,才会真正打败李世民。

  可是玄武门政变之后,魏征却投奔了李世民,积极地为李世民的政权效劳。并且在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贞观之治”之所以在历史上那么出名,不是因为“贞观之治”让唐朝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而是李世民与魏征这一对君臣,关于“进谏”和“纳谏”的故事,让封建时代的政治体制,达到了一个十分开明和亮丽的高度。可以说,魏征对“贞观之治”这一盛世蓝图的创造,起码贡献了一半的力量。

  我们知道,古代是最讲究忠诚的。“忠孝”二字是人的立身之本。如果某个人违背了“忠孝”这两个字,也就没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了。可是为什么,魏征明显违背了这一点,他依然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而且千古扬名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怪不得魏征,因为“玄武门政变”之后,是李世民去把魏征找来,要任命他为官员的。

  不过,就算是李世民去把他找来的,他也应该像方孝孺那样啊。方孝孺并非朱允炆的第一谋士,他尚且那样忠诚于朱允炆。魏征作为第一谋士,他为什么却不忠诚呢?

image.png

  有人可能又会说,因为“玄武门政变”是李世民家里的事情,是他们的内部斗争。魏征没有必要去趟这趟浑水。

  这话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具有很大的错误隐蔽性。在古代家天下的社会,皇家就是天下,皇家的事就是国家的事,就是天下的事。并不存在李家内部争斗的问题。否则的话,“玄武门政变”这样的事情也发生不了了。

  后世“靖难之役”后,朱棣就曾经用这样的话回答方孝孺。说这是咱们家里的家事,你就不要掺和了。当时方孝孺就批驳他说,这是天下事,得天下人来管,怎么可能是你朱家的家事!

  也就是说,实际上不管找什么理由,只要魏征背叛了李建成,似乎他就是“大节有亏”。

  然而实际上,历史不是这样评价魏征的。历史对魏征基本上都是正面评价,就算有负面评价,也没人说魏征“大节有亏”这一点。

  魏征为什么会这么幸运呢?

  我认为,之所以没人说魏征“大节有亏”,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魏征在投奔了李世民之后,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做一个“直臣”。

  所谓“直臣”,就是敢于直截了当说出君王不是,直截了当地给君王提出批评意见的人。这样的“直臣”,首先是忠臣,同时是一种比忠臣人格更高尚,更值得赞扬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是皇权社会,皇权社会中,皇帝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是不容有任何一点冒犯的。所以,古代的大臣,要想活命,乃至于要想升官,就必须要服从皇帝。要揣摩皇帝的心思,迎合他,投其所好。

  这样做的人,大抵是奸臣。因为皇帝都是有私欲的,迎合皇帝就是迎合他的私欲,也就是伤害国家伤害老百姓,所以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奸臣。

  不过也不绝对,也有迎合皇帝而成为忠臣的。当然这必须要皇帝是一个开明的皇帝。但是这样的皇帝毕竟不多,所以迎合皇帝的大臣,当奸臣的就比较多。

 

image.png

  如果要想当忠臣,就绝对不能迎合皇帝。但是不迎合皇帝,肯定就无法升官,很可能还会死掉。因此有些忠臣会采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或者说“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方式。

  但是直臣不一样。直臣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也不糊涂。

  比如有一次,魏征去向李世民汇报工作的时候,李世民正在玩鸟。害怕魏征说他,就把鸟儿藏了在怀里。魏征明知道鸟儿不能在怀里藏太多的时间,偏偏说个不停。以至于后来魏征出去,李世民把鸟儿掏出来的时候,鸟儿已经被闷死了。

  这就是魏征,连小事也绝不糊涂。这也是所有直臣的做派。

  应该说,魏征也是幸运,他恰好遇到了李世民。如果遇到别的君王,肯定早就被贬谪,乃至于被处死了。

  但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魏征选择了做一个古代社会里最难做到的“直臣”的角色,因此,才给人一种感觉,他并没有顺从李世民,因而他才得到了后世的普遍赞扬。

南唐和唐朝有什么关系?是大唐后裔所建吗?

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唐朝的名声在国外传播也很广,在唐朝灭亡后,外国人仍然称中国为唐人。然而,除了唐朝,历史上还有两个政权,即晚唐和南唐。这和唐朝有什么关系?唐朝建于公元618年,开国是唐高祖的李渊。唐朝有289年的历史,共有21位皇帝,其中最著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朝鼎盛时期,这片土地到达北部的宣克州(现在的俄罗斯安加拉河在贝加尔湖以南),南部的洛富州(现在的越南),东部的科多州(现在的吉林通化)和西部的州(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面积为1237万平方公里。然而,自公元755年“”爆发以来,唐朝已经从繁荣走向衰落。 此后,尽管它持续了100多年,但从未回到鼎盛时期。唐末,随着社会冲突的加剧,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以镇压叛乱分子的名义,来自唐朝各地的使节借此机会扩大了他们的领袖权力。最终,唐朝没有被叛军推翻,而是死在当时最大的分裂势力手中,他是宣武军的指挥官。朱温窃取国家后,他建立了政权。与此同时,在其他地方的特使也宣布独立,并在各自省份的影响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在历史上,这个时期被称为“”。朱温登基后,全国分裂势力自然成了他的对手,其中河东的特使、晋王是最强的。当许多人看到李克用的姓是李,他也是晋王的头衔时,他们自然会认为李克用是唐朝皇室成员。事实上,李克用和唐朝皇室并没有血缘关系。李克勇最初不是叫“李”,而是叫“朱邪”。 他是唐朝沙陀家族(西突厥的一个分支)的首领的儿子。因此,李克勇实际上是沙陀族,而不是。李克用家族很早就加入了唐朝,并继承了唐朝的职位。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后,李克用多次成功镇压了起义者,并拯救了大唐国家脱离了危险。因此,给了他,后来授予他“忠正平难功臣”的称号。朱温篡夺王位后,李克勇以恢复大唐的名义,在北方与朱温作战。908年,李克勇因病去世,他的儿子成为国王,并继续攻击朱温。李存勖很勇敢,擅长战略。在他的管理下,河东镇(晋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超越了后梁。 923年,李存勖宣布自己为皇帝,并在历史上使用了“唐”的名称。同年12月,李存勖击败后梁,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主导力量。在后梁和争夺北方霸权的同时,中国南方也有许多分裂势力借此机会变得越来越强大。919年,江淮地区的杨隆演,宣布独立,在历史上被称为“南吴”。然而,尽管杨隆演名义上是一个皇帝,政府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和他的养子徐知诰手中。937年,徐知诰强迫南吴末代皇帝杨浦退位,将头衔改为“”。 徐知诰原名李,但在被养父许文收养后才改名为许。939年,徐知诰恢复了他的姓氏,并改名为。他自称是之子的第四个(与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同名),所以他把名字改成了“唐”,并在历史上称之为“南唐”。然而,没有证据表明李昪自称是唐朝皇室的后裔,这完全是他自己的话。就像夜读君也姓李一样,我也可以自称是的后裔。但是我必须拿出证据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总而言之,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两个名为“唐”的政权,即晚唐( 923 - 936 )和南唐( 937 - 975 )。但是,如果你想说这两个政权的皇帝,和唐朝皇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李,仅此而已! 随机文章中古欧洲有名的骑士有哪些?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简介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乾隆的一些生平事迹领导风格?齐齐哈尔干尸复活之谜,被埋复活极力挣扎身连胎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朝灭了突厥和高句丽,为什么灭不了吐蕃?

中国历朝历代中,唐王朝是公认实力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唐帝国军锋鼎盛,战力强横,在对外战争中大多数时候处于强势地位,其领土在鼎盛时期达到1230多万平方公里,是王朝疆域的最顶峰。就连强大的和东北亚的霸主高句丽,也在与多年来的纠缠中先后被灭掉,可见它实力之强大。 然而,就在唐朝横扫周边诸国时,却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敌人吐蕃,两国之间时和时战,直到唐朝灭国,都没能奈何得了吐蕃。为什么实力如此强大,连突厥和高句丽都不是对手的唐朝,奈何不了吐蕃呢?事实上,当时吐蕃的强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而它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当时的吐蕃遇到了以下几方面走向强大的因素。 一、远比现在湿润的气候条件 唐朝时的青藏高原,远不像如今这样千里荒芜,渺无人烟。当时高原地区气候温润,优良的气候条件促成了青藏高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业大发展。而吐蕃王朝的发祥地山南雅砻河谷,更是高原上少有的水草丰美的富饶之地。 除此之外,藏北的广袤草原,又为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牛羊、战以从这里获得。以上这些,都成为吐蕃王朝强大的物资支撑。 二、大一统政权凝聚成的强大实力 唐朝以前,青藏高原上还是各种势力纷争不断的混乱状态,这种情况在其杰出君主松赞干布继位后得到了彻底的扭转。松赞干布虽然只活了33岁就英年早逝,却完成了基本统一吐蕃各部的伟业,奠定了吐蕃强大的根基。 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绝大多数新生的统一政权,都有着极高的凝聚力,这使得它对外显示出强大的实力。唐朝时期的吐蕃,便遇到了这一发展黄金期,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三、新技术的不断涌入 吐蕃完成统一的同时,眼界也不断变得开阔,历代赞普都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虽然技术最先进的唐朝禁止向外输出技术,但是当时吐蕃人另辟蹊径,从中亚和印度人那里掌握了炼铁,冶炼等很多先进技术,这些都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强盛。 当然了,即使如此,吐蕃在唐朝末期,军事装备上面仍然“器不犀利,甲不精完,材不趋敏”。但是至少在最短板的技术层面,它与唐朝缩小了差距。这对于吐蕃的强大,已经足够了。 四、庞大的军力储备 由于农牧业的大发展,当时的吐蕃能够养活足够多的人口。最鼎盛时期,吐蕃人达到了300多万,如果加上其控制地区的其他民族,竟然有近千万的人口。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国,要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因为之前数百年的战乱,全国人口才恢复到1500多万。 庞大的人口为吐蕃提供了足够多的军力储备,能够应付源源不断的战争消耗。史料记载中,吐蕃人多次进扰唐朝,军队能够有40万之巨。要知道,那可是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当时军队能够有如此数量,已经非常恐怖了。 正是以上这些条件,让吐蕃在有唐一代,都是西部的一大威胁,它也是唐朝三百年来,少有的难以攻灭的势力之一,足见其实力之强大和难缠的程度。 随机文章中古欧洲有名的骑士有哪些?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揭秘甘肃天水文物大案,盗墓贼售卖文物时被抓获(100万元卖到国外)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什么,其实就是勾股定理/中国商朝早有人提出揭秘越战中的美莱村惨案,美国士兵无情屠杀村民504人(不留活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魏征唐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