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曹丕为了顺利接手曹操的位置 曹丕都做了哪些准备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为了顺利接班,曹丕做了哪些努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魏文帝曹丕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一直都以阴险小人的形象著称于世,跟他飘逸洒脱的弟弟曹植形成鲜明对比。

  论本事,他不如他爹曹操,论才华,他不如他弟弟曹植。在旁人的眼里,他能够上位,靠的就是心狠手辣和阴谋诡计。

  但是在真实历史上,曹丕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物。

image.png

  我们都知道,在他爹曹操死了之后,他赶走了汉献帝,自己上台做了皇帝。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谋筹篡位是一件轻松的事,汉室天下,毕竟有400年的底蕴,曹操都尚且忌惮三分迟迟不敢动手。曹丕能够实现平稳过渡,肯定也有他自己的两把刷子。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平稳着陆的。

  安定的外部环境

  首先曹操给他营造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过:曹操实力强大,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刘备政权唯一的机会就是待天下有变,遣一上将将荆州之兵出于宛洛,这个天下有变正是曹操死后曹丕接班这个过渡期。所以,对于蜀汉和东吴两个割据政权来说,这是他们搞事的千载良机。

  可就在曹丕的禅让事业筹划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东吴、西蜀两个政权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是因为就在半年前,关羽北伐中原威震华夏,但却被孙权派遣吕蒙白衣渡江,背后偷袭,夺取了荆州。孙刘两家自此结下了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此时的刘备正在厉兵秣马,准备为二弟关羽报仇。孙权则向曹魏上表称臣,希望能拉兄弟一把。

  得世家者得天下

  但是,季孙之忧不在颛顼,而在萧墙之内啊。曹操刚刚去世,按理说,顺理成章的继承人肯定就是曹丕啊。但是当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曹丕头上空顶着一个法定继承人的名号,不管用啊。

  那些骄兵悍将都是从死人堆里头杀出来的,曹操在世的时候,大家都服他。现在曹操死了,曹丕能够压得住他们吗?

image.png

  果不其然,曹操的死讯刚刚传了出来,马上就出事了。

  先是凉州的酒泉、张掖、天水等地发生了叛乱,杀害了朝廷派往凉州的凉州刺史。然后,就是为曹操征战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青州兵发生了哗变。

  这些人都是由汉末的黄巾军组成,作战凶猛,但是军纪极其败坏。当年曹操在徐州屠城,他们就是刽子手,这就是典型的骄兵悍将。

  听闻曹丕上位之后,他们纷纷作鸟兽散跑回青州割据,导致洛阳城变成一座不设防的空城,差点就坏了曹丕的大业。

  我们先来看一下曹丕是怎么解决的。平叛凉州或者收拾青州兵?不,这些叛乱都是表面现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解决不了问题,曹丕要抓就抓住主要矛盾。

  当时明眼人都知道,汉末三国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得世家大族者得天下。只要这帮人能够支持曹丕,天下就乱不了。那么,曹丕是怎么收买他们的呢?

  首先呢,曹丕继承了他爹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马上就下了第一条命令:恢复已经废除的散骑尝侍和侍中的职位,每个职位设置四个名额。这些职位的作用,就相当于领导身边的秘书和参谋团,能够充当这些职位的,肯定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这是要组建自己的核心圈子。

image.png

  第二步,明确太监的官职上限不能够超过署令。为什么他要拿太监下手呢?主要是在东汉王朝的时候,皇帝想要制衡世家大族,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就是太监。

  现在头皮这么做,就相当于明文规定太监不能够干预朝政。也就是相当于给天下的世家大族传的这么一个信号。只要我上台,天下就是你们的天下。我不会像东汉的皇帝那样制约你们。

  史记:初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藏之石室。时当选侍中、常侍,王左右旧人讽主者,便欲就用,不调馀人。

  你以为这就完了?这只是开胃菜而已。接下来,曹丕要祭出终极神器,九品中正制。以前汉朝实行的是察举制度,每个乡每个县有固定名额,然后由所在地区的主政官员挑选辖区内有德行、有本事的人举荐到官府。

  这个制度跟后来的科举制度相比,不能算是什么好制度。因为主观能动性太强了,举荐的官员往往都会徇私舞弊。所谓的举孝廉,父别居,高门良将怯如鸡,说的就是察举制的弊端。

  但是如果能够遇到一个好官,就能够让有本事的寒门子弟有出头的机会。与察举制度相比,九品中正制简直让人窒息啊。

  它人为地把天下的家族分为九个等级,然后用察举制按家族的等级挑选人才。

  如果你有本事有德行,并且举世皆知,但是你的家族不入九品,不好意思,一边凉快去吧。这就相当于彻底扼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啊。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的就是这个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image.png

  打压外戚宗室

  搞定了世家大族之后,曹丕接下来就要搞定自家人。曹丕有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分别是平原侯曹植,鄢陵侯曹彰。

  曹植就不用说了,这是曹丕夺嫡的最大竞争对手。曹彰这个小子,表面上是一介武夫,实际上却是野心勃勃。在曹操死后,他趁着曹丕远在邺城青州兵哗变洛阳空虚,就带10万大军把洛阳城给围了,并且要求主政官员交出曹操的印带。

  曹丕先是找了一个曹植喝醉酒不尊敬朝廷死者的借口,对他进行了贬谪,然后又让自己的其他弟弟们交出兵权,全都乖乖地到自己的封地里头呆着。

  最后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卞太后。在这一点上,魏文帝曹丕跟世家大族有着共同利益。

image.png

  在东汉时期,皇帝为了制衡世家大族,除了用太监之外,外戚也是一个常用的工具。所以在朝堂上,曹丕跟九品中正制的作者陈群演了一出双簧。

  魏文帝曹丕真是假惺惺地说:我打算追封太后的父亲和兄弟,大家觉得怎么样?

  陈群跳出来说:太后只是个女人,不能够因为她裂土分疆,这是不合法的。

  曹丕一听,也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下来,并且把它封藏在金盒里头,作为后代子孙借鉴的祖制。

  史记: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

  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仍著定制,藏之台阁史记。

image.png

  敲打制衡

  可你千万不要以为曹丕对世家大族就是百依百顺,毫无防范之心。此外他还做了另外两件事,就是冲着世家大族去了。

  第一件事,就是让贾诩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贾诩是一个寒门子弟出身,而且还有乱武天下的黑历史。而三公是朝廷最尊崇的官爵,有教化天下的义务,历来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担任。

  所以孙权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说曹丕让贾诩做太尉,贻笑天下呀。可实际上,曹丕让出身寒门,智谋冠绝天下的贾诩来当太尉,就是用来恶心世家大族的。

  第二件事,就是从河北迁徙10万户人口到河南。这10万户可不是平民老百姓,而是世家大族。河北是曹家的老对手袁绍的根据地。曹操得了天下之后,为了镇压这里的世家大族,甚至不惜把都城从许昌搬到了河北的邺城。

image.png

  曹丕此举就是釜底抽薪,想要狠狠地削弱一下树大根深的河北大族。此时曹丕已经定都洛阳,把河北士族迁徙过来,又能够很好地震慑住河南这边的士族,互相制衡,岂不乐哉。

  为此甚至把反对的夫人甄宓也给弄死了。

  史记: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毘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

  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

  毘曰:“诚以为非也。”

  帝曰:“吾不与卿议也。”

  曹丕的这手下来,很快就稳住了局面。原先那些一个个想看他笑话的牛鬼蛇神,纷纷把头给缩了回去,曹魏帝国也因此顺利完成了过渡。

官渡之战时,一代奸雄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欢,刘表孙策为什么没有偷袭许昌

的时候,除了和,还有几个比较主要的地方割据势力。、韩遂在关中,在益州,在荆州,在江东,在辽东向来不参与中原的斗争,可以存而不论。 马腾和韩遂在关中,但名义上关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钟繇。而且,关中的局势此时仍然处在混乱之中,并不明朗,各派表面上都服从朝廷,但主要精力用在相互厮杀。钟繇是的司隶校尉,一直是服从汉朝朝廷的,至少表面上如此。官渡之战时,钟繇给曹操送了两千匹战马,支持力度算是不小的。马腾此时也是服从朝廷的,并且,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派率领一小支部队,跟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 刘璋此时和已经闹僵,和刘表也关系很糟糕。早在时期,刘表就向朝廷揭发刘焉在益州私造车辇之类御用物品,有。之后,益州发生了等人的叛乱,刘表表示支持。甘宁被刘璋击败后,逃入荆州。刘璋继位后,曾派益州重要人物赵韪率军进攻刘表,只是赵韪在前线突然回师成都,进攻刘璋,才就此作罢了。官渡之战时,刘璋曾派了三百从征,以示对朝廷恭顺。 孙策此时已经平定江东,曹操在消灭吕布和袁术之后,也已经完全控制了江淮地区,两家是正面接触的。但孙策此时的计划并不是北伐中原,而是想着溯江而上,与刘表争夺荆州,给他父亲报仇。更重要的是,此时江东新定,人心不稳,江东地方豪强并未完全接受,中原流寓人士此时对孙氏也持观望态度,孙氏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很难说。所以,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如果在江东站不住脚,就要退回淮西。 而且,在此之前,在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就与曹操结盟,要一起讨伐袁术,曹操也以朝廷的名义,拜孙策为破虏将军。袁术灭亡后,孙策想让曹操表荐他为大司马,曹操不同意,双方关系转而恶化,但还没有完全破裂,依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同盟关系。官渡之战时,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此时被孙策囚禁的,以及已经头像了孙策的华歆,孙策也都送给了曹操。 长江以南地区,从表面上看,刘表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一家,也是除了袁绍之外,唯一有能力直接威胁曹操的势力。而且,当时刘表还占据着襄樊,最前线的新野已经在南阳盆地之中,离宛城不远。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一直很担心刘表会突袭许都。但等人认为,刘表没什么进取心,不会这么做,让曹操放心大胆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不要过分担心刘表会和袁绍夹攻曹操。 因为刘表当时和曹操的地盘直接接触,加之刘表左右的刘璋和孙策都与刘表为敌,所以刘表此时与袁绍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操。同时,刘表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孙策和刘璋的进攻,尤其是孙策一直试图进攻黄祖,刘表也要随时准备支援黄祖。此外,这段时期还发生了长沙的张羡叛乱,一直在和刘表打仗,还没有完全平定。所以,投奔刘表后,曾建议偷袭,但刘表并未采纳这个意见。 这样,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当时的局面就是,袁绍与刘表结盟,把曹操夹在中间,但曹操与刘璋和孙策结盟,保持着对刘表的包围态势,而且是三面包围,迫使刘表不敢轻举妄动,曹操才能够专心致志的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而且,官渡之战时袁绍倾国而出,对曹操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是输不起的战争。相对而言,只有袁绍除了要面对曹操之外,周边没有其它比较强大的能够威胁到他的势力,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如果当时刘表按照刘备的建议,偷袭许昌,是否有可能成功呢?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刘备此时实际上并没有这个能力。荆州当时在南方算是比较强大的,但开发程度也有限,人口比较多、经济比较繁荣的实际上都在长江以北,尤其是南阳郡,但南阳早就被曹操占领了。刘表此时既要防御刘璋和孙策,还要在南线与张羡打仗,就算是他有心北上进攻曹操,实际上也并不可能抽调出太多兵力来。 随机文章历史上对赵匡胤的评价如何?村民修路竟然挖出千年真龙,沉睡真龙腾空而起吓哭村民最有观赏性的悬崖跳水,从58米悬崖跳入水中腿骨脱臼聪明女人必知的男人心理学,学会了保证男人对你死心塌地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一代奸雄曹操评价的个人,个个不凡,最后一个最厉害

末年天下三分,出现了以、、为主的三方势力,并且在这个时候其他诸侯也纷纷割地称雄,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上述三个人是真正的枭雄,证明了三个人身上确实有着过人的才能,可能在三个人中,后世对其评价最高的就是刘备,我们都知道刘备是一个得民心的人,相比起曹操来说,是当时的一个英雄,并且最多的也就是用自己的善良去征服别人,刘备也会使用他的亲信力。 对于曹操的评价,后世认为他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一个枭雄,但就算是这样的,一个评价也不能够否认曹操在三国时期作出的一系列伟大的创举,就比如说他任用的大臣开创了。其实在中很多关于曹操的刻画都是不真实的,毕竟我们都知道,这本小说其实是作者站在刘备的角度去描写的,他将刘备刻画成了三国时期中一个正义的代表。 曹操慧眼识人、胸怀大略,是一个有着治世才能的人。在三国这样一个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的年代,能够获得曹操赏识的人不多,曹操的一生中,唯独对这几个人有非常高的评价。首先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孙策虽然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有着一定的记载,但是曹操当年跟刘备在一起煮酒谈论三国英雄的时候,对于孙策其实是有一些看不起的,因为在曹操看来,孙策的成名完全是因为他的父亲,不过后来孙策在横扫了江东之后,他也对孙策。 第二个人就是马超,曹操对于马超来说是一个劲敌,在对于马超的评价上,明显高于孙策,当年在西凉一战的时候,曹操跟马超之间有一番较量,当时曹操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最终才能够保留一条小命。最后一个人是孙权,孙权能够占据江东,可见个人能力非常突出,而当年曹操还说:生子当如,可见最孙权的评价是最高的,孙权也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王者级人物。 第四个人就是关于关羽,其实一直都深受曹操的赏识跟喜爱,而当年他也是说出了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第五个人就是刘备了,曹操一直认为这个天下能够跟他一夺天下的也就只有刘备了,并且他也是说出了这可天下的英雄只有他和刘备两个人。最后这个人就是曹操自己了,而曹操对于自己的评价也是如果说他自己不称帝的话,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称王了,可以看出来曹操是真的王者。 随机文章请问一下商代的文化?代表的事物?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怎么对付墨菲定律(调整心态/需内心强大)神仙为什么要香火,保佑主角人族可使自己修炼顺畅(香火成神道)南极为什么比北极冷,海拔更高/热量交换少/平均气温低20℃以上命苦的女人容易生女儿是真的吗,网络造谣生女儿往往过得更加幸福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曹丕曹操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