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以色列扭转了战局,埃叙联军战败。下面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第四次中东战争

埃及和叙利亚联军选择在10月6日犹太人的赎罪日发动这场战争,因为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以色列全国放假,很多军人也放假回家过节,并且这一天以色列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也会停止。可以说这一天是以色列军备防御最脆弱的一天,这一天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双方在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同时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因为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才出现的。后来以色列迅速的调兵遣将,分别在东西两线迎战埃叙联军,很快扭转了战局,最终以色列分别攻入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境内,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从10月11日至10月14日,以色列部队攻进了叙利亚本土,在叙利亚的巴珊攻克了20平方里的土地,从那里以色列能够用重型火炮轰击大马士革的市郊,距离只有40公里。后来约旦和伊拉克也加入到叙利亚的战队中,但是却无法击退以色列军队。同时在海上的战斗中以色列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团。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怎么样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埃及和叙利亚挑起的,目的在于夺回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使得以色列节节败退,但是等到以色列后备军上战场之后,战局被很快扭转。下面做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一:首先这场战争是以前几次中东战争的延续,是阿拉伯国家与犹太民族之间的恩怨的延续,这场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联军一方的目的在于要夺回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可以说是以前矛盾的再次爆发,因此这次战争谈不上正义或者是不正义。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二:这次战争中苏联与美国都不希望双方发生战争,苏联最后没有能力制止埃及的军事行动,而以色列没有主动的挑起战争,因此获得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虽然并不希望战争爆发,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也开始走上了支持阿拉伯国家的道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给予了交战双方大量的军事物资援助,所以本质上来说这次战争是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较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评价三:这次战争中双方损失惨重,并且挑起战争的阿拉伯国家一方最终战败,没有实现自己的军事目的,这使得双方认识到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所以从此之后阿拉伯国家逐渐的接受了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作为阿拉伯国家领导者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于1977年访问了以色列,开始了双方的破冰之旅。

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实力有什么差距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有很多国家是参与战争,而以色列可谓是孤军奋战,只有美国给与战略物资支持,双方的实力对此存在着很大的悬殊,但是以色列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下面说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实力。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第四次中东战争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除了埃及和叙利亚参加了战争之外,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都派出了部队或飞机参战。战前,埃军兵力约32万人,坦克2000辆,作战飞机约60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100艘。埃军在运河西岸展开5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并部署有"萨姆"防空导弹等武器,在运河区组成高、中、低和超低空防空体系。

战前,叙军兵力约15万人,坦克约1300辆,作战飞机28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30艘。叙军在戈兰高地东侧展开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并以防空导弹为主组成对空火力网,为地面进攻提供掩护。以色列国小人少(1973年总人口为318万人),战前编有常备军11.5万人,预备役20余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360架和"霍克"防空导弹发射架75部,海军舰艇约40艘。

这场战争是埃叙联军主动向以色列军队进攻挑起战争的,在开战之前以军在西奈半岛仅部署1个步兵旅、3个装甲旅,近300辆坦克和48门野战火炮;驻守运河东岸前沿各支撑点的步兵不到500人,浅近纵深内只有1个装甲旅的兵力;戈兰高地也只部署3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近200辆坦克和44门野战火炮。战争在埃叙联军充分准备下开始的,刚刚开始的时候双方实力悬殊,所以刚刚开始的时候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但是以色列迅速的调兵遣将,最终扭转了战局。

揭秘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国有参战吗

第四次中东战争指的是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的那场战争,战争的双方是埃及、叙利亚联军与以色列军队,交战的最终结果是埃及和叙利亚联军战败,双方最终在联合国的干涉之下停战,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在这场战争中很多国家都卷入其中,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国有参战吗?中国没有参加这场战争。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形势处于一种非常混乱的状态之中,没有能够参加这场战争,而且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得到了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支持的一场战争,美国支持的是以色列,苏联支持的是叙利亚和埃及联军所代表的阿拉伯国家阵营。

在这场战争中阿拉伯一方的主要参战方是埃及和叙利亚联军,另外有很多的阿拉伯国家也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比如约旦和伊拉克积极的帮助埃叙联军,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提供了金融上的支援并也派出了象征性的少量部队参战。摩洛哥派出了1个旅的部队前往前线支援,巴基斯坦也派了16名飞行员助战。利比亚的卡达菲派了些幻象3型战斗机前往埃及并且提供了约10亿元的援助。阿尔及利亚派遣了1个中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1个坦克旅、几十辆坦克支援埃及。

突尼斯派遣超过1,000名士兵前往埃及,苏丹也派遣了3,500名士兵。乌干达的电台宣称伊迪·阿明也派遣了乌干达士兵前往作战。古巴也派遣了大约1,500名士兵和坦克及直升机部队前往支援,据报道还曾和以色列空军交战过。北朝鲜派遣了一个飞行中队,总计20名飞行员、8名地勤人员、5名译员、3名行政人员、1名政治顾问、1名军医、1名炊事员,支援叙利亚-伊拉克联军。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国有参战吗?答案是中国没有参加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中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第四次中东战争起因是什么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之间,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战争是由埃及和叙利亚主动挑起的,但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埃及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军队打败,埃及与叙利亚不仅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还丢失了更多的土地。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起因。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埃及总统萨达特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是领土争夺问题导致的。阿拉伯国家埃及、叙利亚和约旦曾经与以色列进行过六日战争,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被以色列打败,失去了包括整个西奈半岛和部分戈兰高地在内的大片领土。埃及和叙利亚人民对于自己失去的领土耿耿于怀,时刻都想要通过战争夺回失去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正是鉴于此,埃及和叙利亚积极的筹备着再次发动战争。而以色列联合政府已经投票无异议通过将归还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给埃及和叙利亚,以换取达成和平协议。戈兰高地将会非军事化,也将和埃及展开有关西奈半岛的蒂朗海峡的沟通。政府也决定要和约旦国王展开关于东方边界的谈判。但是被战败的阿拉伯国家在喀什穆协议中决定,与以色列“拒绝和平、拒绝接触、拒绝谈判”。这一原则的阿拉伯国家至今都在保持。

埃及总统纳赛尔于1970年9月去世。萨达特成为了埃及的新总统,萨达特决定通过战争夺回在六日战争中的失土。由此,埃及向以色列提出了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中的所有条款,埃及才会“准备与以色列和平共处”,以色列回答说绝不会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因此埃及积极的准备发动战争,叙利亚也决定于埃及共同进攻以色列,于是战争最终在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

揭秘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指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地点是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交战的双方是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联军,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坦克,这些坦克在以色列军队进攻和防守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第四次中东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投入了1800辆坦克进行大会战,这在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在西奈半岛因为预料到以色列装甲部队会进行反击,埃及军替担任第一波攻势的部队装备了空前数量的反装甲武器,包括单兵携带的RPG火箭推进榴弹以及更为先进的AT-3反坦克导弹。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装备反装甲武器,这使得在西奈半岛的战役中大量以色列坦克被埃及军的AT-3反坦克导弹轻易击毁。在戈兰高地,一开始的时候大约180台以色列坦克,面对的是1,400台叙利亚坦克,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之下,以色列军队英勇作战,但是还是节节败退,但是后来戈兰高地的局势在以色列后备援军抵达后终于开始逆转。

总而言之,从整个战争的状态来看以色列的坦克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战役的胜败是以坦克部队的胜败为中心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用的什么坦克?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所使用的坦克分别是:超级雪曼/谢尔曼(M4的改装型),M60巴顿坦克,百夫长坦克(Centurion tank),以及其他约200辆之前战争中俘获的T-54、T-55和PT-76坦克。

难以置信!诸葛亮被骗四次的真相是什么

被他戏弄于股掌之间,的被他“忽悠”,甚至被他吓破了胆,好像天下人都被他算计了,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难怪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却也有失算的时候,曾经四次中了别人的计,上了别人的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诸葛亮的第一次中计发生在时:在听了和的推荐后,先后三次带领、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远大理想。而诸葛亮得知徐庶向刘备推荐自己后,心中很矛盾。 刘备固然是位“仁主”,是“皇叔”,自己辅佐刘备肯定能够得到重用,但当时刘备手下“文不过孙乾、、简雍,武不过关羽、张飞、”,况且没有牢固的地盘,没有强大的军队,实力太弱,基础太差,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难度确实很大,所以诸葛亮心里犹豫,拿不定主意。 刘备第一次来访,诸葛亮躲了起来;第二次来访,诸葛亮出去“闲游”了。第三次来访时,诸葛亮干脆大白天猫在屋里睡大觉,不肯相见。 张飞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于是想出了一条计谋,故意大声对关羽说:“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第三十八回) 张飞的嗓门高,诸葛亮自然能听得见,想到张飞是个粗鲁汉子,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况且自己的房子是“草房”,哪里能经得起用火烧,只好翻身起床,出来拜见刘备,并为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于是答应跟刘备出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诸葛亮跟随刘备来到荆州,拜见。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因“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问计于刘备,刘备让他问诸葛亮,诸葛亮借故推托。到了第二天,刘琦又两次请求诸葛亮给他出主意,又遭到了拒绝。 于是刘琦对诸葛亮说:“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登一小楼,孔明曰:“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诸葛亮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懦弱无能的刘琦会使出这么一招,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又见刘琦连哭带跪,甚至还“掣剑欲自刎”,实在是没有了办法,只好为刘琦出谋划策,让他效仿“在外而安”的例子,“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不见兔子不撒鹰,刘琦在得到了自己能够“活命”的良策后,才命人安上梯子,送诸葛亮下楼。 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强硬、最顽固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了,为了拿掉司马懿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诱惑司马懿出兵对打。 但是精明的司马懿却“”,甘心“忍辱负重”,不管你诸葛亮再怎么羞辱、挑战,我就是坚决不和你交手。软硬都不吃,司马懿铁了心的坚守不出,诸葛亮即使谋略再深,计策再高,也着实没有办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奈之余,诸葛亮只得运用“下三滥”的手段,派人把一套“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连同一封措词极度羞辱的书信送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看了女人衣服和书信后,“心中大怒”,这可是对一名将军莫大的嘲笑,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司马懿转念一想,马上看透了诸葛亮的用意在于让自己出战。于是装着很高兴的接受了诸葛亮的“礼物”,并重赏了使者。使者起初看到司马懿生气的样子,还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呢,想不到司马懿不但不杀他,反而对自己高标准的接待,未免。 精明的司马懿揣摩透了使者的心理,于是不失时机、将计就计的向使者打听蜀军军情,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懿顾谓诸将曰:“孔明,其能久乎?”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本来想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出兵,不料司马懿不但没中计,反而获得了自己身体状况不好不能长久的最高军事机密,这一机密的泄漏,无论是对诸葛亮本身而言,还是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而言,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刻,心理脆弱、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只能仰天长叹,并由此而变的“神思不宁”,以至于,最后死在了五丈原。诸葛亮被后人称为“中国历代贤相中第一奇人”。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遐想到他的足智多谋,他的鞠躬尽瘁,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聪明绝顶的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即使像粗鲁野蛮的张飞、懦弱无能的刘琦,都能让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上当中计,更不用说遇到精明远虑的司马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杨思勖:和高力士齐名的宦官,曾平定四次叛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开元十年,在姚崇和宋璟等人的辅佐下,大唐帝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它的辉煌时代。一天,忽然接到南方急奏,说安南蛮渠首领梅叔鸾起兵反叛。 奏章说,老梅于八月份起兵,不仅自称“黑帝”,聚集了32个州的兵马,还结林邑、、金邻等国家。他们有40多万人马,占据了海南,攻陷了安南府,一时间气焰有些嚣张。 这还了得!正在致力于建立大唐帝国的唐玄宗,怎么能容忍分裂行为?经过仔细考虑,唐玄宗派宦官杨思勖率兵平叛。 杨思勖是广东人,从小进宫当。唐玄宗还是临沂王的时候,杨思勖就跟着他,时,杨思勖也参与了,并因此被提拔为左监门卫将军。 派杨思勖平叛,一来是因为杨思勖是岭南人,对当地比较熟悉,二来是杨思勖有军事才能。别看杨思勖是个宦官,他的能力,唐玄宗在唐隆政变中已经看出来了。 杨思勖奉命到达岭,在当地招募了十多万少数民族兵源,之后,他和安南都护府大都护光楚客一起,沿着伏波将军所开辟的故道,从合浦出发,沿海而进。他们随山开路,遇水搭桥,很快出现在梅叔鸾眼前。 老梅简直傻了,朝廷的大军是从天而降吗?他半点准备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束手就擒。 杨思勖毫不客气地砍了梅叔鸾的脑袋。叛军群龙无首,不战而败。杨思勖指挥他的人马,象一样,把叛军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安南叛乱就此平定。这是杨思勖首次平叛成功,接下来,他的军事才能在一次次平叛中得到展现。 开元十二年七月,五溪蛮首领覃行章叛乱。唐玄宗给了杨思勖六万人,让他去黔中平定叛乱。杨思勖没有辜负唐玄宗的厚望,他生擒了覃行章,斩杀叛军三万多人。 杨思勖凭着自己的军功被唐玄宗提拔为辅国大将军。辅国大将军是二品官员,法律规定,宦官的级别不能超过三品,但唐玄宗为杨思勖破例,可见对他的信任。 这一年的十一月,唐玄宗东封泰山,杨思勖担任护驾任务,结束后,就被封为虢国公。 开元十四年正月,邕州少数民族首领梁大海叛乱。唐玄宗又把平叛任务交给杨思勖。杨思勖这一次打的有些艰难,军队长途跋涉,又不熟悉地形,苦战了几个月,终于在十二月平定了叛乱。杨思勖活捉了梁大海,又消灭了叛军的全部余党,这才凯旋而归。 开元十六年正月,春州少数民族首领陈行范,联合广州少数民族首领冯璘、何游鲁起兵反叛。陈行范自称天子,何游鲁称定国大将军,冯璘称南越王。他们,占领了不少地方。 杨思勖又一次,带兵进行平叛。 这一年的十二月,杨思勖到达春州后,一战就生擒叛军将领何游鲁、冯璘,并把他们斩首示众。陈行范见势不妙,逃到山洞里躲起来。杨思勖哪肯让叛军首领跑了?他下令围追堵截,愣是从山洞里活捉了陈行范。杨思勖又一次取得了平叛胜利。 杨思勖四次平叛成功,除了自身的军事才能,还得益于他的性格。他刚毅果断,性情凶残,每次俘虏了敌人,大多会生剥。这么残忍的手段,让手下的将领汇报工作时都不敢抬头看他,士兵们也对他唯命是从。这也是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个原因。 杨思勖不止对敌人凶残,对犯了错误的同事也一点都不留情。有一次,牛仙童出使幽州,接受了刺史的贿赂。唐玄宗知道后非常生气,让杨思勖杀了牛仙童。杨思勖让人挖了牛仙童的心,砍去手脚,又让人割下他身上的肉给生吞。如此残酷的场面,让胆小的宦官都忍不住捂上眼。 和后来飞扬跋扈的宦官相比,杨思勖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他对唐玄宗,对唐王朝一直。可以说,他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宦官之一,也是唐朝一代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