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宋军如能乘胜前进,收复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公元1127年,金军掳走北宋皇帝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北宋结束了。就在这一年,钦宗的弟弟赵构称帝,他就是宋高宗。历史上称为南宋。宋高宗害怕金人,他一直向南逃跑,最后,在杭州建立国都,改称临安。从此,南宋小朝廷一直过着苟且偷安的日子。
宋高宗为保皇位,不惜向金屈辱求和,特意任命被金放回来的俘虏秦桧做宰相,主持和议。赵构、秦桧怕得罪金朝,常常压制抗金将领。不久,金朝派使臣“议和”,要赵构跪拜着接受金帝的“诏谕”。抗战派的文武官员都看出,秦桧的“议和”,就是要南宋投降。可是后来秦桧还是代表赵构,跪拜着接受了金朝的诏书,与金签订和议:宋朝对金称臣,每年贡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允诺把河南、陕西还给宋朝。这是南宋绍兴九年正月的事。
金国所谓议和本就是权宜之计。绍兴九年秋,金国内部发生政变,完颜兀术执政,反对把河南、陕西还给宋朝,推翻两国签订的议和。转年五月,金兵分四路向南宋大举进攻,战线东起淮河,西迄陕西。兀术自任都元帅亲自率领金军主力10余万人进攻开封。长安和洛阳相继被金军攻陷。兀术率领主力攻入东京开封,紧接着又攻占了南京商丘,并乘胜继续向淮西进攻。

金兀术撕毁和议,准备大举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宋高宗有些恐慌了。他连忙传令岳飞等将领严加防御。宋高宗任命岳飞兼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由荆襄北进,负责措置光、蔡、陈、许诸州军事。岳飞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大军北进。在大举反攻之前,岳飞一面派部将牛皋、张宪等人,分路收复河南各地;一面又遣义军首领梁兴等人重返太行山区,联合其他义军在敌后展开活动,以策应北上的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宋军先后收复了颍昌、陈州、郑州、洛阳等地。岳飞亲领轻骑,屯驻郾城,指挥全局。
中原是宋、金必争之地,谁控制中原,谁就可以从中央突破对方的战线。因此岳飞率军挺进中原。兀术急忙召集诸将商量对策。兀术认为南宋各路兵马都容易对付,惟独岳飞这支军队“将勇而兵精,且有河北忠义响应之援,其锋不可当”,因而决定引诱岳飞的军队,孤军突进至开封的外围,然后集中主力给对方一个打击。岳飞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将计就计,每天派出一军向敌人挑衅。兀术以为岳飞中计,便亲自率领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伪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军直趋郾城,准备和岳飞军决战。
岳飞首先命令他的儿子岳云率领“背嵬军”,直贯敌阵,给敌军一个沉重的回击。岳云和敌人作战,勇敢异常,仅数十回合,就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获马数万匹。这次金军南犯,兀术亲自率领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15000余骑,准备以此抄袭方式来消灭岳家军的主力。“铁浮图”是兀术的特种骑兵,人马都披上厚重的铠甲,以三骑为一队,作为冲锋队。“拐子马”指的是左、右翼骑兵,配合“铁浮图”从两面包抄。这种骑兵队伍打起仗来,像围墙铁幕一般,很难对付。
岳飞发现“铁浮图”和“拐子马”虽然厉害,但马腿安不上铁甲,只要马腿被砍,马身上的士兵就要跌下。因此,他指挥将士手持马扎刀、长斧,上砍敌兵,下砍马腿,金兵马倒人也跟着倒,人马大乱。岳飞的部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锐不可挡。这次大战,金军有的被宋军杀死,有的被马踏成烂泥,死尸布满原野。
金兀术眼见大败,又增兵于郾城北的五里店,准备再战。岳飞手下一个叫王刚的部将,带领50名骑兵去侦察敌情,突入敌阵,斩杀敌人的中下级军官数名。岳飞乘机率轻骑出击,大队人马随后,再一次打败兀术军。经过三天的激战,金军遭到沉重打击,岳家军取得了郾城之战的胜利。

兀术打了败仗,更加气愤,于是又集中了号称12万人的兵力,进到临颍。岳飞派兵迎击,部将杨再兴带领300名骑兵担任先锋。小商桥一战,杀死金兵2000多人,可惜寡不敌众,杨再兴不幸牺牲。次日两军交锋两次,敌军大败。岳飞估计金兵一定要回军攻打颍昌,便命岳云带领骑兵急速增援驻守颍昌的王贵。
岳云来到颍昌,兀术果然亲自率兵来攻。岳云和王贵合力攻杀。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岳家军的将士无一人怯战后退。岳云手执双锤,虽然身受重伤,仍浴血奋战。接着董先、胡清率部赶到,投入战斗,终于把金军打败,歼敌5000余人。金军统军上将夏金吾也被岳云用大铁锤打死。兀术看到大势已去,只得连夜退回开封。张宪部将也在临颍东北,击破金军6000,获马百匹。金军全线崩溃。岳飞率军乘胜追到距东京开封仅45里的朱仙镇。金军溃败,撤回东京开封,准备北逃。
郾城、颍昌的胜利,鼓舞了北方人民抗金的勇气。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兴和河东忠义军将领赵云共同收复了山西的垣曲,并进到王屋和济源县界,斩俘很多敌军,掳获大批军械、马匹。岳飞遣梁兴去向两河忠义豪杰,约请他们共同抗敌。山西各州府的义军,都打起“岳”字旗号,约定日期进兵。两河义军听到岳家军进驻朱仙镇的消息,都欢欣鼓舞地准备迎接他们渡河。大河南北的人民更公开地头顶香盆,牵牛拉车,运送粮草,欢迎大军。敌人的地方官吏,瞪着眼睛看着,也不敢加以干涉。燕京以南,金政府的号令已经无法推行了。

正当岳飞在前线不断取得胜利,策划大军渡河时,竟遭到了民族败类赵构、秦桧等投降派的破坏。他们担心岳飞的胜利会阻碍他们向敌人投降,也怕胜利后岳飞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因此就在岳飞胜利进军当中,急令配合岳家军出击的各线宋军停止前进,然后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一日连下12道“金字牌”,迫令岳飞退兵。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除了退兵,就是丧师,最后只得怀着满腔悲愤,下令全军退回襄阳。在退军途中,中原人民拦住岳家军的马首哭泣,一时军民哭声,震动原野。当时,河南百姓跟随大军南迁的,络绎不绝。岳飞退兵后,河南境内已经克复的各州,重新落入金人手中。
阿德里安堡之战为什么会失败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罗马骑兵主动出去才失败的吗
阿德里安堡之战是罗马帝国末期的重大战役,以往对这场战役的总结是哥特人拥有优势,击败了步兵为主的罗马军团,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拥有骑兵优势的反而是罗马人一方,是罗马骑兵主动出去浪才导致了战役失败。 罗马军团以强大的步兵闻名于世,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大部分时间内,这个结论并不错。罗马共和国时期一个罗马军团中只有300名骑兵,而重步兵的数量则是4800名,辅助军团中也只有900名骑兵。罗马人的骑兵在当时只是辅助兵种,骑兵也多有外族人充当。屋大维把共和国变成了帝国后,罗马军队中也只是增加了独立骑兵部队,它们以(alae,“翼”)为基本的单位,每个翼有480名或者720名骑兵,30个罗马军团中的骑兵数量变化不大(也就是几百人)。随着萨珊波斯等敌人的崛起,罗马军团也进行了规模的军改,骑兵的规模开始扩大,军团中的骑兵不再从属于步兵。在公元4世纪军团下属骑兵支队逐渐独立出去,到五世纪初骑兵支队成为独立部队。 骑兵地位的提高还体现在工资最高、升官最快的禁卫军身上,屋大维时代罗马禁卫军以步兵为主,9个禁卫军大队分别由由6个步兵百人队和3个骑兵中队组成(一个骑兵中队是30人),这种结构的禁卫军维持了300多年。到了公元四世纪,罗马禁卫军的构成就变成了骑兵为主,罗马禁卫军由5个禁卫军骑兵支队、5个禁卫军军团和10个禁卫军辅助军团组成,这是因为罗马已经把最强大的机动部队变成了自己的禁卫军。在罗马皇帝四处救火时,真正履行护驾任务的其实是骑兵支队和辅助军团各一个,外围的禁卫军全部变成了纯骑兵构成的“警卫军”。 随机文章雅典色诺芬简介关于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简介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谷歌创始人佩奇布林,曾计划将230亿美元资产捐给马斯克揭秘中国第一战国女尸案,古尸被扒光损毁/盗墓贼逃亡23年被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阿德里安堡之战为什么会惨败是怎么回事?是什么真相导致的
衰退的军团 虽然经历过三世纪危机,但四世纪的罗马帝国依然拥有可观的实力。即便罗马在德国的北部、瑞士北部、多瑙河北部、尼罗河中游的领土都丧失了,他的疆域依旧北达哈德良长城,南及撒哈拉沙漠,西沿大西洋,东接。在当时,拥有7000万人口的罗马帝国不仅是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还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尽管罗马依旧是一个超级帝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相对于帝国前期已经历了极大的变化。公元一二世纪的罗马军队由军团和辅助部队组成,而公元四世纪的则是由野战军和边防军组成。 早期帝国的军队总数有30-35万,军团和辅助部队各占一半。无论是军团还是辅助部队,都可作为机动力量前往各个战场。他们的武器装备非常精良,军纪也非常严明,是早期帝国对应外敌的一大利器。 晚期帝国的军队扩充了许多,但却没有明说具体的数字。许多史学家都对晚期罗马军队的数量进行了推测,蒙森推测晚期罗马一共有55万军队,尼斯谢给出的数据则是73万,琼斯的是60万,瓦哈底的是52万,斯基尔的是50万。 尽管对军队总数量的推测差异很大,这些史学家在估计野战军数量时却高度的一致,基本都是20万左右。 这或许说明了一个问题,晚期帝国的军队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具有机动作战能力的军队却比早期帝国少了十多万。因此晚期罗马帝国应对军队数量上千上万的外敌时,显得无力。至于边防军,职责仅是作为驻军呆在工事之后消极防守,很多时候并没有多大作用。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对比,以便加深对两种军事体系之下罗马应付高烈度战争时的不同: 在公元6年镇压起义时在几个月内集结了10万人。 图拉真对达西亚王国发动的两次战争投入的兵力,一次是10万,一次是15万。对帕提亚的战争中则投入了7万以上的兵力。 反观晚期帝国,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无疑是尤利安对萨珊波斯的进攻,可是这次战斗投入的战斗人数仅有3万人。而在前些年他对抗莱茵河上的人时,麾下的军队也只有1-2万人。相比早中期帝国,晚期罗马能进行野战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 这么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对亚德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军队的数量有太高的期望。何况即便是这么一支数量有限的部队,都是从各自分散的驻地抽调而来,缺乏必要的协同性。哥特战争爆发后,巴尔干的残余罗马军队便被迅速击败。这不仅是由于巴尔干的罗马军队数量很少,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战斗力低下的边防军组成。 亚德里亚堡惨剧 在击败了当地唯一一支野战部队后,哥特人开始大肆劫掠,巴尔干大片大片的乡村被摧毁。只是由于缺乏攻城力量,他们才对防卫严密的要塞和城市毫不理睬。 此时身在安条克的瓦伦斯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开始抽调东部的军队前往巴尔干。同时他还联系罗马西部的皇帝格拉提安,要求对方提供支援。格拉提安自然是一口允诺了这位东部同事的请求。鉴于莱茵河对面的蛮族部落相比之前已经安分了不少,他便抽调高卢的军队作为援军前往巴尔干。 但就如之前提到的,莱茵河流域突如其来的战事迫使格拉提安掉转枪头转回高卢。公元378年早些时候,当瓦伦斯和他的部队已经到达巴尔干半岛时,格拉提安和他的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瓦伦斯的士兵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本人也因为援军迟迟未到而感到忧虑。尽管格拉提安承诺他仍然会赶往支援,但到了八月,夏天已过去了一大半,瓦伦斯依旧没等到他想要的援军。恰好在这时,传来哥特人正从北部向亚德里亚堡挺进,而他们的兵力只有不多的1万。 听到蛮族只有1万战士,瓦伦斯决定亲率大军与之决战。因为他手头上拥有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面对只有一万兵力的蛮族胜算很大。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军队仓促前往亚德里亚堡北部寻求和蛮族的正面对决。 或许是瓦伦斯要命丧于此,他得到的情报出现了错误,罗马人误以为在亚德里亚堡北部的哥特人只是瑟文吉部落,却没想到此时格鲁森尼人也加入了瑟文吉的阵营,哥特人的兵力达到了2万之众。 8月8日,双方已经近到可以在战场上看到对方的军队。哥特人派出了使节前去求和,但瓦伦斯断然拒绝接受和谈,哥特人不死心,又派遣了两批使节,瓦伦斯开始犹豫了。正当他安排交换人质,以保证和约的有效性时,罗马军队右翼的两支部队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动进攻。战斗终究还是不可避免的打响了。 哥特人虽然已经击败了不少罗马军团,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在精锐的野战军团面前难有胜算。于是便在己方战线上布置了由辎重大车围成的车阵。他们的部队虽然比较善战,却在稍早时候离开营地进行侦查和粮秣搜集任务,一时半会还帮不上忙。 罗马一方则是在侧翼部署轻步兵和骑兵,在中央部署的传统布阵模式。但战斗刚开始时,罗马军队的左翼还没摆好作战阵列。所以战役前期,就是罗马右翼部队擅自发起的攻击。幸好他们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哥特人的步兵被他们逼迫得退回大车之后死守。整个过程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左翼的部队迟迟没有完成布阵。 此时,战局发生了逆转。哥特骑兵从战场视线之外的地方返回,不经任何准备,便入雷电般从附近高山上冲下来,引起一片混乱。他们所到之处见人就杀,直捣队形混乱的罗马军队左翼。在罗马左翼被击溃后,哥特人又冲入了正在围攻车阵的罗马中军。而此刻罗马人唯一的反击力量——骑兵也不战而逃。局势彻底倒向了哥特人,罗马人几乎,就连瓦伦斯也没能逃得一命,本人受伤后被困在一间木屋中被活活烧死。 亚德里亚堡战役极大地影响了罗马帝国,不仅皇帝战死,而且哥特人在这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待在帝国境内,成为罗马帝国内部的一颗毒瘤。直到罗马帝国西部彻底沦陷后,哥特人依然存在,还在西班牙与意大利都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评价 瓦伦斯并非一个无能的君主,他曾有力地平定普罗科皮乌斯叛乱,压制了哥特人,并迫使萨珊波斯求和。 固然,这次出现的对手比起之前的敌人有更强的组织效率,而且其首领弗里迪盖伦也在指挥艺术上胜过了瓦伦斯。但是招致如此重大的惨败以至于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主要并非瓦伦斯的责任。 罗马帝国当时已经衰退,加上各种巧合因素,亚德里亚堡的悲剧于是难以避免地发生了。 随机文章在杨家将演义中的萧天佐怎么死的?火星表面纹身图案之谜,火星风暴刮起粉尘形成奇特图案现在中国有喷火塔克吗,中国需要喷火坦克吗(功能被取代/缺点众多)盘点我的世界隐瞒了什么,众多游戏秘籍和神秘事件(让人细思极恐)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读懂能超过世上99%的人(人生最高境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