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梁士彦要反隋的真相是什么?他最终的结局怎么?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梁士彦是北周大臣、名将。遥望古代的河流,感受古代的沧桑,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建德四年 575年,北周武帝发动灭北齐之战。此战之中周武帝意志不坚加上身有微恙,于是中途退军。为了巩固此次伐齐之战的成果,周武帝于是留梁士彦镇守晋州。正是梁士彦死守晋州,力挫北齐,这才使周武帝信心大增,率军返回,一举灭了北齐。随后梁士彦在平定尉迟迥之乱立了大功,为隋文帝取代北周扫平了障碍。那隋文帝为什么还要杀梁士彦呢

  一,效力北周

  梁士彦出身安定梁氏,为当地有名的世家大族,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性格刚毅,爱慕学习,对古代与军队特别感兴趣。梁士彦少时就自带一种傲气,喜欢行侠仗义,敢于指出别人的过失。他志向远大,不愿在州郡里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吏,因此成年后就直接到了京师长安闯荡。

  二,参与灭齐

image.png

  当时宇文泰与高欢争霸,打得难解难分。梁士彦于是投身军旅,参与对抗东魏的战役,屡立战功,因此得以步步高升。建德四年 575年,北周武帝图谋灭齐,听说扶风郡守梁士彦骁勇善战,于是任命他为九曲镇将、建威县公,让他随自己东征伐齐。

  建德五年 576年,梁士彦助北周武帝攻克晋州,因此获封柱国、晋州刺史,奉命镇守晋州。不久北齐后主高纬率大军前来,使得北周武帝畏惧退军。齐军于是将晋州包围,拼死攻城。梁士彦坐守孤城却丝毫不惧,还安抚胆怯的军士不要畏惧,援军马上回来。

  齐军在高纬的监督下拼命攻城,把晋州的城墙几乎夷平,还有不少齐军冲入晋州城内,与周军短兵相接。梁士彦于是对众人说:“今天虽是死期,但我要死在你们前头。”周军将士因此深受鼓舞,无不拼死作战,这才击退齐军。

  齐军一撤,梁士彦立即命令全城男女老幼全部出来修补城墙,仅用了三天,就建造好了一座新城墙。北周武帝听闻齐军久攻晋州不克,于是率大军返回,救援晋州。齐军见周军前来,这才停止攻城。梁士彦于是出城去见北周武帝,哭着对他说:“臣差一点就见不到陛下了。”北周武帝听了,也痛哭起来。

  北周武帝见大军久战疲惫,想要退军,梁士彦连忙劝阻说:“齐军久战无功,必然军心不稳,趁着敌人恐慌去进攻,一定能大胜。”北周武帝听从,于是率大军东进。北周武帝临走前拉着梁士彦的手对他说:“我有晋州,就是灭齐的基础。如果不能守住晋州,那就不能灭齐。我率大军前进自不必担忧,只是担心后方不稳,你要为我守住晋州。”

  三,对抗尉迟迥

  建德六年 577年,北周武帝灭齐,封梁士彦为郕国公、上柱国。宣政元年 578年,宇文赟即位为帝,封梁士彦为东南道行台、徐州总管。陈将吴明彻、裴忌北上伐周,意图夺取淮北,宇文赟于是派梁士彦与乌丸轨抵御南陈。梁士彦率周军大败陈军,不仅俘获吴明彻与裴忌,还乘胜夺取淮南。

  大象二年 580年,丞相隋文帝杨坚掌握北周大权,任命梁士彦为亳州总管。不久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声讨隋文帝杨坚,梁士彦于是担任行军总管,随韦孝宽前往平叛。两军隔河阳对峙,周军诸路兵马畏惧尉迟迥兵强而不敢进军。梁士彦于是派家僮梁默为先锋,率领本部兵马攻向尉迟迥,打得敌军节节败退。然后梁士彦率军乘胜追击,一直攻破邺城,逼得尉迟迥自杀。

  四,谋反被杀

image.png

  隋文帝杨坚听闻尉迟迥被灭,于是升任梁士彦为相州刺史。不久隋文帝杨坚担心梁士彦为北周老将,不会支持自己篡位,于是将他调往长安闲置起来。梁士彦功劳巨大,却无端被隋文帝疏远,于是心生怨恨。当时刘昉、宇文忻都在助隋文帝篡周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而遭疏远,梁士彦便与二人私下结交,成为亲密好友,一起图谋反对隋文帝。

  开皇六年 586年,梁士彦与宇文忻密谋造反,决定趁着隋文帝外出祭祀宗庙的时候起兵。二人计划由梁士彦在蒲州举兵,控制河北之地,据守黎阳以扩充兵马;宇文忻则假意向帝王请命前往讨伐,然后二人汇合,回攻长安。结果梁士彦的外甥裴通听说此事,连忙向隋文帝告密。

  隋文帝为了确定真假,于是假意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梁士彦对此十分高兴,对刘昉说:“天助我也。”然后梁士彦向隋文帝请求让薛摩儿担任长史,隋文帝也假意答应,确定梁士彦谋反为真。第二天,隋文帝就在早朝时逮捕了梁士彦、刘昉、宇文忻三人,指责他们为什么谋反?三人抵死不认,隋文帝因此抓来薛摩儿对质。薛摩儿因此一一交待,三人于是被处死。

  总的来说梁士彦是北周名将,在灭北齐与平尉迟迥之乱立了巨大功劳。但隋文帝猜忌与打压梁士彦,导致他十分不满,于是图谋反隋,结果事机不密而被杀。

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帝王,一场演讲导致国家灭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个倒霉的国君就是高纬。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这么一个昏庸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天下美女,纳入后宫,封为。相传他的后宫嫔妃多达500余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众多嫔妃当中,最出名的当属。 冯小怜的美堪比,家有美妻岂可自知。对于这个美女,高纬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一次为了炫耀自己的美妻,高纬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留下了“”的“笑谈”。 “玉体横陈”这件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也传到了敌国国的皇帝耳中。当时的北周皇帝早就对北齐。只不过是碍于出师无名,再加上北齐有着这样的名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玉体横陈”这件事给了北周皇帝一个灭北齐的借口,当时北周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分兵三路直扑北齐。 很快北周大军就攻陷了北齐军事重镇晋州。作为北齐的大将斛律光深知晋州的重要性,便组织大军准备反攻。当时的斛律光制定了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本来他已经派兵偷偷从城外挖了几条地道,想通过地道把军队送进城,奇袭北周大军。奈何此战法被高纬、冯小怜所知,冯小怜一心想去参观地道。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暂缓攻击,但是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失去了战机后,北齐大军反而被敌军击溃。 在这种被困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当时的北齐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做一次演讲,以此鼓舞士气。令斛律光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北齐的亡国。 对于平常只会喝酒享乐的高纬而言,又怎么会演讲呢?斛律光当然也知道高纬“不学无术”,于是连演讲稿的内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不仅如此,斛律光还千叮咛万嘱咐:“万岁在演 讲的时候,一定要,要打动将士们的心弦。演讲结束,万岁还需要亲自到战地医院,看望安抚伤员!” 虽然斛律光的安排已经是十分完美了,但是一场演讲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个演讲的人。然而这一次负责演讲的高纬,自己却是十分害怕。这也不怪他,谁让高纬平常除了与宫女们嬉戏 之外,还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演讲过。高纬内心上是拒绝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下,他依旧是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以及诺干。 早在军营中,等待这高纬前来检验的士兵们都是士气高昂,直到中午高纬才携冯小怜等人姗姗来迟。站在点将台上的高纬,看着台下这十万大军,特别是在十万大军齐呼“万岁”之后,更加紧张。握着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高纬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无奈之下,只得望着士兵们发出“嘿嘿嘿”的声音。高纬这一笑,逗乐了同在台上的冯小怜,紧接着冯小怜也跟着傻笑,随行的太监也开始傻笑。 台上的人一笑,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傻笑,本该严肃的演说竟被数万笑声给掩盖。高纬傻笑之后,什么也没说便搂着冯小怜的腰,穿过士兵队伍,上车走了。 于是乎本该激励士气的演说变成了士兵们傻笑瞻仰皇帝宠妃冯小怜的美貌的闹剧。事后北齐将士们无不心寒:自己在前方卖命,而皇帝却在后方玩乐。如此昏庸的皇帝,还用得着给他卖命吗?于是当天晚上,便有士兵打开城门,让北周军队得以进城。 邺城失陷,高纬匆忙当中把皇位传给了 8 岁的儿子,自己则是带着冯小怜逃走,最终在青州被北周的军队追到并杀害,而北齐数十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那场失败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北朝时期齐国第三位帝王高演登基前后

(535年―561年11月23日),即齐肃宗,时期齐国第三位皇帝。名演,字延安,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齐高祖神武帝的第六子,齐世宗文襄帝、齐显祖文宣帝、齐世祖武成帝为其同母兄弟。他自幼英俊过人,很早就有成大器的气量。武明皇十分喜爱和看重他。他发动政变,废侄子,自立为帝,改元为皇建。即位后,进行改革,注意民生问题,释放奴隶,大力屯田,广设粮仓,有效解决粮食危机,同时依法量刑,大力宣传汉文化。政治清明,广收人才,礼贤下士,孝敬母亲。在位时间虽仅一年,但作为较多,死时传位于其弟高湛。高演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葬于文靖陵,谥号孝昭皇帝,庙号肃宗。网络配图早年经历高演幼时才智超群,很早就有能成大事的器量,其母武明皇后娄昭君早就宠爱看重他。东魏元象元年(538年),封常山郡公。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天保元年(550年),晋升爵位为常山王。天保五年(554年),授任并省尚书令。高演善于决断,擅长文辞义理,并省内的人都害怕并服从他。天保七年(556年),高演跟随文宣帝高洋返回邺城。文宣帝认为尚书上奏政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命令高演和朝中大臣先讨论确定是非,然后陈述奏上。高演擅长执政的方法,分析判断都合乎道理,文宣帝赞叹器重他。天保八年(557年),转任司空、录尚书事。天保九年(558年),授任大司马,仍任录尚书事。劝君戒乐当时文宣帝沉溺于游乐宴饮,高演忧伤气愤流露在表情上,文宣帝觉察到,对高演说:“有你在处理国事,我为什么不放纵行乐?”高演只是哭泣拜倒在地上,始终不说话。文宣帝也十分悲伤,把酒杯推到地下说:“你这样嫌弃我,自今以后再有敢进酒的人,我就斩了他!”于是取来所用的酒杯全都砸坏丢弃,但是后来高洋更加沉湎于游乐宴饮,有时到各皇亲国戚家比武搏击,不分贵贱。只是高演一到,里里外外都静了下来。高演又秘密撰写条例,将要进谏,他的朋友王晞认为不可。高演没有听从,借机会竭力劝说,于是文宣帝大怒。网络配图高演的王妃本来是魏朝宗室,文宣帝想要高演离开她,私下为高演广泛寻求美好的女子,希望转移高演对元氏的宠爱。高演虽然接受旨意接纳,但和元氏的感情更加深厚。高演的性格十分严厉,尚书郎中分析判断有失误,就加以鞭打,令史干了不法的事,就刑讯追究。文宣帝就让高演站在面前,用刀头上的环抵住高演的肋部。召来被高演惩罚的人,用刀子逼着,要求说出高演的不是,全都没什么可说的,才被放了出来。从此不许鞭打郎中。后来文宣帝赐给高演魏时的宫女,醒来后忘了此事,说是高演擅自带走的,于是用刀头上的环乱打一气,高演因此受伤。皇太后日夜哭泣,文宣帝不知怎么办才好。在这之前囚禁了高演的朋友王晞,就放了他,让他侍奉高演。高演一个多月渐渐康复,不敢再进谏。政变登基天保十年(559年),文宣帝去世,高演住在宫中料理丧事,文宣帝的太子高殷继位,授任高演为太傅、录尚书,朝中政事都由高演决断。其兄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一个多月后,高演就住到藩王的住宅,从此高殷的诏书命令不再由高演决断。乾明元年(560年),高演跟随高殷到邺城,住在领军府。当时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宋钦道、郑子默等人因高演威望已经很高,心里害怕权力受到威胁,请求高殷任命高演为太师、司州牧、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录并省尚书事,解除京畿大都督之职。高演因自己是高殷的叔叔而被猜疑排斥,于是和高湛相约打猎,在野地里设下计谋。网络配图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三日,高演刚刚到官署,早上从领军府出发,等到了官署,朝中官员都会集在一起。坐好后,酒喝了几巡,在座位上将尚书令杨愔、右仆射燕子献、领军可朱浑天和、侍中宋钦道等抓了起来。高演穿着军服和平原王段韶、平秦王高归彦、领军刘洪徽从云龙门进入宫中,在中书省前遇到散骑常侍郑子默,又将他抓了起来,在御府内一起杀了。高演来到东阁门,都督成休宁拔出刀呵斥高演。高演命令高归彦说服他,成休宁高声大叫不肯听从。高归彦当时已是领军,向来被士兵敬服,一声令下,兵士们全部扔下了武器,休宁叹息着走到一边。高演来到昭阳殿,皇帝高殷、太皇太后娄昭君、皇太后都出来坐在御座上。高演呈奏杨愔等人的罪状,为擅自杀了他们请求处罚。当时庭院中和两边的走廊下卫士两千多人都身披铠甲等待高殷的命令,武卫娥永乐武力超群,又受过文宣帝的优待,准备随时为高殷效力。高殷本来口吃,加上事出突然不知说什么。太皇太后娄昭君又对皇太后李祖娥发誓,说高演没有异心,只是去掉威胁罢了。高归彦下令卫士解除戒备,娥永乐才将刀放入鞘中哭泣。高演于是命令高归彦带领侍卫的士兵去华林园,派京畿的军队入宫守住门阁,在华林园里杀了娥永乐。高殷被迫下诏任命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僚属都晋升职位一等。高演不久到晋阳,高殷下诏军队和国家大事都由他来决断。乾明元年(560年)八月初三,太皇太后令废皇帝高殷为济南王,令食一郡,出居别宫。同日高演在晋阳宣德殿登基,大赦天下,改元皇建。下诏复尊太皇太后娄昭君为皇太后,皇太后李祖娥称文宣皇后,宫殿称为昭信宫。高演继位后,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并亲征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亡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事母至孝,友爱诸弟。即位第二年,高演坠马,伤到肋骨。之前高演封废帝高殷为济南王,并约定不杀害他,但后来违反了约定。娄太后探病,再三问高殷的所在,高演不应,太后知道高殷已被害,发怒。临终前悔过,叩头求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