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现代史

张邈为什么背叛曹操

时间:2024-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张邈是东汉末年陈留太守,与曹操交好,两人关系十分亲近。不过张邈此后却选择背叛曹操,同陈宫一起拥立吕布。这让曹操大为恼怒,后来曹操是将他全家处死,而张邈则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很多人不理解,张邈为什么要背叛曹操?实际上张邈的叛变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他和曹操之间产生了间隙,加上陈宫在一旁教唆,这才让张邈动了心思,导致最后兵败被杀,下场十分惨烈。

张邈为什么背叛曹操

1、至交

此人名叫张邈,字孟卓,是东平寿张人。张邈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深得士人的支持。很早的时候,张邈就认识了曹操、袁绍,并与他们结为好友。东汉末年,爆发了一场党锢之祸,期间涌现出不少知名的士大夫,比如“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仗义疏财的张邈位列“八厨”之一。

190年,曹操与张邈首举义旗,来讨伐董卓。关东联军组建后,诸侯置酒高会,无人肯出兵洛阳,只有曹操亲自率军前往,张邈虽然没有亲自前往,还他派部将卫兹率兵相随。袁绍做了盟主后,非常傲慢,张邈出言批评,引起了袁绍的不满。袁绍甚至让曹操杀死张邈,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绝,“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张邈为什么背叛曹操

2、嫌隙

后来,曹操成为兖州牧,而张邈依然做陈留太守,双方形成了上下级的关系。不过,曹操对张邈依然很信任,193年,他在率军第一次征讨陶谦时,对家人说道:“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来,曹操率军归来,见到了张邈,两人相对而泣,“其亲如此”。曹操甚至将家人都托付给张邈,可见张邈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可是,两人却产生了嫌隙。这主要是由于曹操在兖州期间,滥杀当地名士,比如边让这些人,引起了张邈的不满,毕竟他也属于士族。另外,吕布在脱离袁绍时,曾途经张邈处,两人“把手共誓”,这让袁绍很生气。张邈害怕曹操会替袁绍杀了自己,因此十分不安。就在这个时候,陈宫又出现了。

张邈为什么背叛曹操

3、背叛

陈宫能言善辩,“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通过这么一番话打动了张邈。于是张邈与弟弟张超、陈宫等人发动叛乱,迎接吕布入主兖州。一时间,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曹操只剩下三座县城,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曹操正在攻打徐州,得知后方叛变,赶紧率军赶回。经过一系列战斗,曹操取得了定陶之战的胜利,将吕布的势力逐出兖州。张邈跟随吕布一起去徐州投奔刘备,家属则留在了雍丘城内。张邈彻底伤痛了曹操的心,差点让曹操无家可归,甚至覆灭,所以在攻破雍丘后,他没有顾念昔日的友情,将张邈的家属全部杀死。张邈在向袁术求援的途中,被自己手下人杀死。

一代奸雄曹操如何善待蔡文姬:让她在丈夫未归时留居曹府

导读: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蔡文姬便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环境是毋庸置疑的优越。所以她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作赋,音律也十分了得。这样一位名门才女,本来是该有很好的归宿。奈何生在动乱的年代,她的人生曲折离奇,。光是嫁人,她便嫁了三次。 第一个丈夫是河东的卫仲道。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士子,夫妇俩琴瑟和谐。只可惜,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夫君。文姬倍感委屈,同时又才高气傲,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了娘家。 可惜在娘家的安稳日子也没有过多久。政权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军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被宦官杀后,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来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蔡邕竟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被封为高阳侯。 董卓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最后被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其他女子,一齐被掳到了南匈奴。蔡文姬嫁给了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去匈奴的时候她才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这十二年里,她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也学会了吹奏“胡笳”,自然也通晓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想起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掳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被掳掠多年虽然很痛苦,但现在若跟着使者回国,却又有些舍不得了。舍不得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也舍不得两个儿子。可惜,摆在眼前的是“回归故里”与“母子团聚”的两个选项,她做的是单选题。最终,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泪别了他的胡人丈夫和儿子,缓缓登上了来接她的车。车声粼粼,这十二年的生活,一点一滴开始浮现,于是她创作出了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回到故乡陈留郡,但老家已是断壁残垣,她没有地方可去了。最后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了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原以为可以安稳度日了,可惜这第三次婚姻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与美好。文姬饱经离乱忧伤,已是之身了,再加上思念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长得又帅,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但又是丞相授意的婚事,他也只好勉强地接纳了她。 婚后的第二年,她唯一的依靠她的丈夫犯了死罪。她顾不得梳理头发和穿鞋,光着脚就跑到了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呢,听说是蔡文姬求见,便对在座的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各位都已听过她的才名了吧,今天我为大家引荐一下!”蔡文姬走上堂,跪下来,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有什么办法呢?”蔡文姬恳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 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追回文状,并宽宥了董祀。蔡文姬卯足了劲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了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董祀也不是缺心眼的人,从此以后,他也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渐渐地也为她的才情倾倒。夫妻双双看透了世事,就溯洛水而上,最后找了一处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定居了。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望。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便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他很喜欢看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失望极了。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以看到,蔡文姬的才情不是盖的。知识链接趣味链接: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移情于声,思乡哀怨。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包括“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的治世能力到底有多强 看看他如何对待匈奴就知道了

还不知道:是如何对待匈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是针对于曹操最贴合的评价。不过对于曹操此人,很多人只通过《演义》看到了他的奸猾,他的能干表现在哪,却表示没有看出来。 治世的能力,无非是从两个方面体现的——内政,外交。内政方面,赤壁之战之后,曹军元气大伤,曹操适时实行休养生息之策,让己方恢复元气。正是因为这十年休养生息,曹操才能在后来占据主动权,否则就将是孙刘两家争天下了。 而在外交方面,对战孙刘两家暂且不谈,就说说曹操是怎么对待匈奴的。从对待匈奴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来,曹操治世的能力有多强。 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占据了北方之后,曹操需要直面匈奴。在之前的汉朝,无论是西汉还是,对待匈奴的政策就是,只要匈奴听话,就放任他们发展,派一波人去做当地的官员,明面上管点事,那就不了了之了,再无其他作为。 但是,曹操敏锐地察觉到,不能让匈奴人这样继续下去。众人拾柴火焰高,匈奴各部要是结合起来,暗通款曲,那将是一股可怕的力量。那怎么办呢?逐个击破。 首先,曹操按照匈奴的部落派别,把他们分成了五部。在这五部,曹操派出五拨人去管辖匈奴。这样一来,匈奴没有办法把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分散了力量之后,他们就办不成什么大事了。 其次,曹操采取怀柔政策,鼓励匈奴人出仕,让他们自己推举人才。这样一来,匈奴人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归属感。 最后,曹操放了大招,允许移民。曹操允许匈奴人加入大汉,并且辅以好处,这就有很多匈奴人成为了大汉子民,也就是曹魏子民。这样不仅减少了匈奴人的数量,也壮大了曹魏的势力。 就用这三招,曹操瓦解了匈奴相当大一部分势力。在曹魏时期,匈奴也再没有做过乱。从这就能看出来,要是在太平盛世,曹操的治世能力,一定不会比某些历史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