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优质回答:

原著党答一波。无论哪件事情的发生,都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过后思之,其实都是一分一毫共同发力,才形成合力。这么一想,哪怕是蚂蚁搬家这种小事儿都有史诗的味道。何况封神大战乃是真正的史诗,更需要诸天诸地诸圣的合力了。神仙圣人为何在商末如此活跃?便是因为在天意的指引下,他们都要参与到商周易代的史诗级大战中来。至于周末,从春秋到战国共500多年,太乱了,连神仙也很烦,不愿趟这趟浑水。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一、五个原因

商朝末年这场战争有三个称呼:神界是封神大战,人间是武王伐纣(或商周易代),在道门则为阐截之争。

因此它至少存在着三方面的利益。

第15回说了五个原因:

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五大因素汇合到一起,便引发了这场史诗级大战。

正如《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经典台词:

如果那个朋友鞋带没有松 如果那辆货车提前几分钟开走 如果那个服务员没和她的男朋友分手,商品被提前包好 如果那个男人的闹钟提前上了五分钟 如果那个司机没有停下来去喝杯咖啡 如果那个巴黎女人没有忘了拿大衣,而坐上早一班的出租车 那么黛西和她的朋友穿过马路时,出租车也只会和他们擦肩而过……

但是,生活没有如果,只有一连串互相交错的意外,无人能够控制。

周朝为何没有神仙干预?

那只是因为没有一系列事件造成的必然,所谓“恰逢其数,非是偶然”,而周朝没有这种偶然。

西周自厉王、幽王两位乱搞一气,平王东迁,周室彻底衰微。时为前770年,离武王伐纣已过去270多年,中国正式进入春秋时代。

平王的即位本来就有弑父之嫌,东迁洛邑后又因周郑互质和伐郑而大败两件事,威信降至冰点。从此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四国渐渐坐大,政由方伯而出。

按理说,此时周道既衰,便是失却了气数,若有另一国秉大气运而起,自能上演又一出“周武合灭,某室当兴”的好戏。

问题就在于,竟无人有此气运。

人间不改朝换代,封神战争启动不了,神仙自然也不能下界。

为什么会有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呢?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二、五百年有王者兴

第一个原因,气运未失。

第1回女娲见亵诗大怒,说:

我想成汤伐桀而有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

第15回,在写完五个原因后,紧跟着来了一句:

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可见,五百年左右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过了500年,气数差不多就该耗完;不到500年,还能拖一阵子,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夏朝享国470来年,商朝600来年,都接近500年之数,所以该亡也就亡了。而平王东迁时,周朝才堪堪过去274年,其道虽衰,而气运并没用尽。

事实上,在这274年之中,仙界相当看重周天子,这种好感在周穆王时期达到了顶峰。

《列子·周穆王》:

(穆王)肆意远游……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别日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诏后世。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王和之,其辞哀焉。

一个是人间的天子,一个是天上的女主,人神相爱了。穆王临行之时,西王母吟唱歌谣: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穆王和歌: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此及三年,将复而野。

穆王见到的这个西王母,住在天庭的瑶池,按封神原著来讲,她其实就是瑶池金母,与封神第一高手昊天上帝乃是一对,两人还生了个女儿叫龙吉公主。金母曾经在殷郊岐山受犁锄一回出场。

王母自然代表封神第一大势力天庭,她与穆王相爱,竟置昊天于不顾——也许昊天是鼓励的也说不定,可见周天子的吸引力。

而穆王停留的昆仑,正是阐教玉虚宫所在地。按封神原著来讲,穆王到此或许就是专门拜访元始天尊,感谢几十年前阐教为西周建立所做的奉献。

周穆王凭着自己的个人魅力,亦如先祖武王姬发一般,赢得了金母、元始等仙界圣人的好感,这种好感延续了八百年之久,以至即使周道衰微到病入膏肓,圣人也不肯宣布天意。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三、一千五百年杀劫

第二个原因,杀劫没到。

封神大战的起因之一就是昊天上帝命令玉虚宫十二金仙称臣,昊天所谓的称臣就是兵解。肉身毁灭,而以魂魄进入天庭服务。

以是之故,十二金仙皆逢杀劫。

这个时间节点是1500年一次。

原著中好几次提到这个关键的时间,如十二金仙陷于黄河阵,就说“只因一千五百年逢此大劫,乃遇此斗,装入阵中,总是神仙也没用了”,万仙阵上逢劫之仙也表示“今日之会,正完其一千五百年之劫数”。

这可能是昊天与修真界约定好的时间,到点了就来收取人头。元始比较护犊子,当然肯定还有一些私心,用一张封神榜保住了十二金仙性命,从而引发了阐截之争。

武王伐纣约在前1046年,下一个1500年应该是454年才对,此时正是南北朝时期。

既然封神劫数不曾在周朝开启,自然也就不存在封神大战了,相应地神仙传说也就少了。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从前770年春秋始,至前265年周灭于秦止,这500多年简直太乱了。

周辙东,王纲坠。说的是周天子东迁,丧失故国,也丧失了威信。

逞干戈,尚游说。诸国间连年战争,游说之士辈出,仗三寸不滥之舌纵横捭阖。

五霸强,七雄出。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皆一时之豪强。

五百年间天意纷乱,五百年间变数齐出;

五百年间礼崩乐坏,五百年间僭窃不臣……

天意归于何人?

天意的代表昊天上帝不说,各大圣人也只敢静默观望。

谁也没注意到,在周天子弃之而去的西陲,赳赳老秦日渐崛起——但他们就是秉天意而生吗?沛泽一户姓刘的人家微微一笑。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我已经写了4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关注我,共赏封神。

其他网友观点

盘古大神初开天地,世间万物生灵复苏,有了灵智,以盘古大神后代的巫族,居住在大地上的各个角落,以东皇太一为首的妖族居住在天庭之上,而以三清为首的众三天神居住在不周山。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不久以后,独自一人的女娲因为觉得大地除了动物植物,总缺少点什么,于是开始造人,不过女娲造出来的人类,跟当时大地上的巫族相比,简直太渺小了,为了能够让人族自保。女娲与巫族的统治者和众天神约定,人族自居,不允许天神和巫族,以及妖族插手人间之事,人间事人间自己解决,至此天下三分。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然而,巫族的共工和火神祝融因为不和而大大出手,两人从巫族的居住地一直打到了众天神所居住的不周山,共工因为打不过祝融,变一头撞断了不周山的天柱,想引天河之水来毁灭人间,人类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降临,在巨大的洪水猛兽面前,人类是那么的渺小,为了不让自己亲手创造的人类所灭绝,女娲寻找五彩石补天。在女娲帮助人间度过此劫难以后,为了能让人类更好的团结,也让人类能够有独自自保的能力,女娲让众天神考察了人类的大智慧者,然后推选出来为人类的领袖,带领人类一起团结起来,慢慢发展,而众天神和巫族,妖族共同约定,人类的领袖跟各族的领袖平起平坐,谁也不能干预插手对方的事物。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然而,妖族之主东皇太一的十个儿子不守约定,一起出来扰乱整个人间的秩序,给人间大地带来了灾难,正直的大巫夸父为了人间正义,追逐东皇太一的儿子誓要给人间一篇安宁,然而大巫夸父终有力尽时,最终死在了追逐的路上,夸父的好朋友后羿为了给夸父报仇,自己制作了射日神弓,一口气射杀了东皇太一的九个儿子,而后羿也终被众多妖族杀死。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这一下彻底打破了天地之间的平衡,天庭的妖族之主带领众妖跟巫族展开了大战,双方你来我往,战斗的异常激烈,虽说东皇太一有开天之宝东皇钟,然而十二大祖巫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一怒之下招集了巫族之主盘古,在最激烈的碰撞下,十二大祖巫和妖族之主东皇太一竟然同归于尽,而其余的小妖和小巫也死的死,伤的伤,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至此众天神离开不周山,住进了妖族的天庭,而三清祖师却把目光留在了大地,他们觉得在巫妖两败俱伤的情况下,以后得人类才是这片大地之主,于是他们不回天庭,却是住在了大地的各坐山峰,广收门徒传教,以此来宣传自己的道法。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而事实也跟他们想的一样,在巫妖大战过去以后,人族成了大地的主人,而人族的创造者女娲因为巫妖大战妖族损伤的厉害,自己的哥哥东皇太一也死了,一时伤心的缓不过神,就没有干预进来,于是,就放纵了三清一点点的渗透人间。

然而,不管三清和自己的教徒怎么渗透,都不能插手人间之事,也不能干预人间的走向,这跟三清当初的想法太不一样,虽然他们拥有大法力,但是他们当时都是订过约定的,不能插手人间之事,要是公然插手,会有损自己的功德,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从西方社会来了两个跟三清同样道法高深的道人,这两人就是接引和准提。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这两人提议,他们有办法让女娲改变当初的约定,他们表示,自己两人不是定约之人,所以稍微对人间领袖施点小法术不是问题,于是他们在当年女娲寿诞之日,对当时的人间领袖纣王正在拜祭女娲之时,施展了迷魂术,让纣王对女娲产生了亵渎之心,正是这一片亵渎之心,一下子惹恼了正在伤心的女娲,于是女娲决定给人间领袖一点教训,然而这时候三清跑过来告诉女娲,他们刚好有办法可以让人间改头换面,从此听服于天之上,女娲当时正在气头上,没来得及细想就答应了三清。

于是三清祖师就开始准备人间大劫,然而就在开始的时候,灵宝道人发现了西方准提和接引的真正目的,原来接引和准提可是不怀好意,他们准备在把人间和天庭,众神的约定推翻以后,开始传播他们的佛法,从而把整个人间变成他们佛法的道场。灵宝道人立马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开始给两师兄说明白了接引和准提的真正目的,然而灵宝的两位师兄当时已经迷了眼,表示他们已经在这片大地深耕多年,不相信接引和准提能把他们的佛法传下去,所以继续一意孤行。灵宝一看自己阻止不了两位师兄,只能派自己一派的弟子去阻挡师兄一派的弟子。可是双拳难敌四手,尽管灵宝弟子众多,但是还是阻挡不了师兄的弟子,最终灭了人间最后一任与众神平等的领袖纣王。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在灭了纣王以后,众神与新的领袖达成协议,以后的人间领袖认天为父,做天选之子,所有的一切都要以众神为最高,也是从此以后,人间的领袖,谁当的谁当不得都是得天选之子才可以,而人间之事也开始被天界的神仙干预了。

而在选定天选之子以后,灵宝的师兄道德天尊和元始天尊发现,自己安插在人间的教众好多都已经归附了接引和准提,他们在人间传授的根本不是自己的道法,而是接引和准提的佛法,而且人世间的民众也已经对接引和准提的佛法深信不疑,自己的道法根本传播不进去,两人这才发现自己被接引和准提给骗了,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就在两人懊恼不已的时候,他们的师弟灵宝带着女娲来了,女娲来了以后也是恨不得已,自己亲手创造的人间就这么被接引和准提给要占领了,就在四人一筹莫展之际,灵宝道人提出了一个主意,原来这灵宝道人不光法力高深,还精通各种阵法,于是他提议,现在要拯救人间唯一的办法就是集四人之力,创造一个可以隔绝天地的阵法,以此吸取人间大气中的灵力,让人间不在适合各种大法术之人在人间的生存,于是说干就干,四个大法力者一起施展神通,修炼出了举世无双的大法阵“封天阵”。

在“封天阵”练成以后,三清祖师各自把各自成就不高的弟子派遣到人间继续传播道家的道法,把其余弟子送往天庭,让好好的维护天庭秩序,不准再插手人间,做完最后的准备以后,四位大法力者开始施法,以灵宝天尊为主守东南角,以道德天尊为主,守西南角,以元始天尊为主,守东北角,以女娲为主,守西北角。

“封天大阵”开启,人间的灵力不一会被吸收干净,而准提和接引也只能放弃人间,回归天界,然而回去容易在下来就难了,四位大法力者为了人间太平,甘愿牺牲自己一生神通,也要把封天大阵封死,至此,人间与天界彻底失去联系,而天界的众神在也干预不了人间之事,人间的帝王又由天选之子变成了皇帝,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自己创业打工当皇帝,而刘邦和朱元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正好说反了。

商朝以前,神干预不了人间;封神之后,人间彻底沦为神的殖民地,想怎么干预,就怎么干预。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上古时期,天地一片混沌。老鼠咬破混沌,破开了天地,方有这一方世界。

那时乾坤新启,百无禁忌,无数生物在天地中诞生。

人也好,神也罢,都是这时诞生的生物,谁也不在谁之上,谁也不受谁的恩惠,大家都是平等的。

可神自持神力,把人赶到穷乡僻壤,穷山恶水之中,自己占据洞天福地。

但咱们先祖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没有向神低头。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没有火,燧人氏就钻木取火;缺少粮食和药品,神农就尝百草;没有衣服,嫘祖就养蚕……即使面对天灾,上古先民也从不屈服。那时的人不拜神,只拜这些先贤圣人。

最终凡人取得了大地的主权,而神被迫迁居到天庭。只有炼气士和修道者,依然留在人间。

但这些留在人间的修道者,也要遵守人间律法,没有任何特权。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被驱除出大地的神,不甘心失败,开始编造各种谎言。

说什么天地为神所开创;人也是神造的;天曾经破开,是神补的;风雨雷电,生老病死都是神掌控的……哇啦哇啦一大堆。

人间承平已久,大部分凡人少了先贤战天斗地的气魄,不相信先贤的丰功伟绩,把神的谎言当成了真的。

凡人开始建庙拜神,祈求神明保佑,风调雨顺。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这些凡人从没想过,求神真的有用,当年大禹何必治水?神农又何必尝百草?

虽然不少凡人,开始信神,拜神,但神依然掌控不了人间,干预不了人间事务。哪怕是被写诗调戏了,也不敢直接出手报复。

因为大地的主权依然在凡人的手里。神的本事再大,也没权干涉人间。他们只能在背后搞些小动作。

神为了控制人间,就忽悠野心家造反。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没实力,不要紧,我们会派人帮忙;纣王太强盛,不要紧,我们会想办法削弱他……只要你签了这份合约,承认自己是天的儿子,我们就帮你当上人间帝王。

于是,封神之战开启了。

武王姬发靠着出卖人间利益,获得了神的帮助,灭掉商朝,登基为天子。

至此,人间成了天庭的殖民地。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风雨雷电,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是被神掌控的力量;凡人的生老病死,富贵姻缘都要听从神仙的安排;名山大川成了神仙的行宫居所……

为了防止人类反抗,甚至安排山神、土地、灶王爷,监视人的一举一动。只要敢不敬神,就有天罚降临。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曾有穿越者,不满神仙的欺压,喊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口号。

但天庭很快就派出了二十八星宿辅佐刘秀镇压,甚至毫不要脸的直接施法,降下陨石,灭掉了反抗者的主力部队。

从此,人间皆顺民。

小结

上古神话传说,主要说的是咱们先祖如何战天斗地的故事。

这时的神话中,人神混居,人可以是神,神也可以是人。所以给人,神可以干预人间的假象。但事实上,真正出现的神并不多,也没有什么神会干预人间的进程。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至于封神之战中,出现的截教、阐教、西方教等大能,准确地说他们并不是神,而是炼气士和修道者。他们也没有掌控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权利。

成神,掌控权利,是封神之后的事。

按照神话传说来看,为什么商朝之后神仙都不干预人间了,商朝之前为什么可以干预?

比如黄飞虎被封为的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就是掌管人间吉凶祸福,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的神仙。

也是从这时起,各方大能不再直接参与到人间事务中。

因为人间,已经被神仙彻底掌控了。人间的王朝交替,凡人的吉凶祸福都被神仙安排好了。

只有出现偏差,神仙才会出手干预。就像我文中提到的穿越者王莽。

商朝“贤臣”伊尹另一面:竹年纪年证实他篡位

成汤在“郑”这个地方,修建了一个比原来夏都更庞大的都城,叫郑亳,再把原来摆在宫前面的九口饭锅子,也就是九鼎,搬到了自己的王宫里,表示从今往后,大家吃饭的事归我管了。 这叫“有昏德,鼎迁于商”。从那以后凡是改朝换代的事,一定会照这一套规则来:凡是刚过期的那个,必是昏德的,于是那九口饭锅子就顺着天命转到了新王朝的手里。“鼎迁”是王朝正位的一个必经程序,仿佛这饭锅子不搬一搬,这王座屁股就不能坐正。所以后来老百姓要搬家,首先要搬的也是自家的饭锅子,搬进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在锅子里煮点东西,这才算是正式搬家了。 成汤把夏王朝的饭锅搬到自己家以后,吃了几年热乎饭后也上天跟老朋友会师去了。 据说成汤的寿命有一百岁,古人没啥数学概念,经常把寿命越报越长,所以在记载上人瑞很多,但事实上以那个年代的寿命水平来看是不太可能的,估计也是四舍五入居多。 但是无论如何,成汤在当时是算长寿的。由于成汤的命太长,结果他的长子太丁等了很多年见老爹越活越精神,跟老爹拼命长拼不过,抢先上天去了,于是王位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 外丙那会儿年纪也不小了,接位只有三年,也跟着老爹大哥上天了。于是王位又由外丙的弟弟仲壬接任。 仲壬也跟他哥哥差不多,接位只有四年,也跟着老爹和两个哥哥去了。 成汤有点分量的儿子都死了,于是王位就传到了第三代,太丁的儿子太甲的手中。 跟商王朝的前三位君王都相处愉快,没曾想到了第四代君王太甲的手里头,就开始不顺了。 太甲的爹死得早,他爷爷成汤又忙于国事,他的叔叔辈们估计也没时间理会他。但他的地位又是摆在那儿,他是成汤的长孙,是将来要继承王位的人。于是一边没人管,一边又被惯坏了,颇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其实也不怪他,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小时候当惯了“小皇帝”,长大了个个超有性格,浮躁轻狂那是年轻人的普遍特征,连爹妈都未必放在眼中。更何况太甲是名正言顺的“小皇帝”,更何况伊尹又不是他爹,而且还是他名义上的“臣子”,所以更加不用客气。 年轻人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是好事,可是他的知识水平和行政能力跟伊尹相比,那当然是拍马也追不上。如果没有个伊尹衬着他还能够弄个一二三四出来,可是跟伊尹一比那就是小学生水平,如果他再存着个“我的青春我作主”的心思,一定要跟伊尹走反方向,那就处处显出毛病来。 伊尹是什么人哪,他可以把不待见他的千古第一王朝夏王朝给弄完蛋,那万万人之上的夏桀因为没长眼睛不懂得赏识他,落得个身死国灭。那本来安分守己的商部落会被他挑得去挑战夏王朝,那死定了的成汤能够被他从夏台捞出来按他的设计去干活。 太甲的爷爷成汤是开国之君,够威风了,可是他的人生几乎都是按照伊尹设计的路线在走,成汤活着的时候,都得对伊尹恭恭敬敬,言听计从。更别说太甲的两个叔叔,基本上就属于伊尹说了算的程度。 事实上,在成汤年老体衰的时候,王朝的事务已经基本上由伊尹说了算了,至于外丙仲壬时期,更是没君王啥事情了。 太甲年轻不懂事,伊尹可以看在他爷爷他爹他叔的分上,容忍他一次两次三次,可是总没有个永远容忍的时候。太甲不懂得看人眼色,终于越过了伊尹容忍的底线。于是伊尹干脆就宣布太甲“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把太甲抓了起来,关在城郊成汤陵墓边的桐宫。照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打入冷宫了。 然后,伊尹夺了商王朝的王位,成了商王朝至高无上的执政者。 多年前,那个出生于洛水边的奴隶,当时也许所有人都以为他的一生只能像牛马一样被人奴役鞭打,可能早早因劳累而亡,甚至可能被奴隶主打死、杀死、殉葬。 谁能够想到,那个小奴隶将来会推翻一个王朝,并且成为整个帝国至高无上的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皇二代”的司马衷不食人间烟火 是白痴?

当人们提起白痴时候,大多数人会想起,但是,这是正真的历史吗?司马衷真的是白痴吗?今天,小编从几个方面分析下司马衷不是白痴的原因司马衷(259~306年),字正度,西晋第二任皇帝。司马衷是次子,杨皇后所生,因其兄长司马轨两岁时夭折,他成为实际上的嫡长子。司马衷能够当上太子,能够顺利接班,固然有一定的外界因素,但如果他真的一无是处,英明神武、生有26个儿子的司马炎,断然不会把江山交给一个傻得没谱的白痴儿子。正所谓,知子莫如父。在医学上,白痴是一种智力严重缺陷的精神病症,同时伴有明显的生理异常,如思维滞后,手脚蠢笨,感观迟钝,说话有障碍等,生育能力也相当差。笔者通过查阅史籍,非但找不到司马衷患有此类病症,反倒觉得他是一个能读会写、情感丰富、明辨是非、生育能力不弱的正常人。每一位父亲,对自己的儿子总是放心不下,开国皇帝更甚。司马衷当上太子后,司马炎对其将来能否担当重任心存疑虑,甚至通过“以尚书事,令太子决之”的办法,来考察司马衷的理政能力。司马衷生于安乐,没有经过政治历练,自然难以应对,太子妃和给事张泓串通,由张泓事先把答案写好,司马衷依样画葫芦“书之”,结果“武帝览而大悦”。有人将这件事看做是司马衷“白痴”的佐证,其实不然。类似的政治作弊,和也曾搞过一次,难道能依此否定曹植在文坛上的“”吗?此外,司马衷即位后,凡有诏命,“帝省讫,入呈,然后行之”;诛杀司马亮、卫 时,也是由司马衷“作密诏令”。由此可见,司马衷虽然不懂或不热衷政治,但读文、写字甚至拟发诏令还是没问题的。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外,司马衷对数字也是有概念的,甚至是很敏感的。西晋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而人马复散,志于阵中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看到身边侍卫的数量急剧减少,司马衷便有“何故散败至此”的发问;听到卢志“贼去邺尚八十里”的汇报数字,司马衷觉得“甚佳”,才同意向洛阳进发。此外,通过司马衷与卢志的一问一答,我们还可以看到司马衷关心时局变化、顺应形势发展的一面。司马衷对外界感观能力较强,经常有真挚的情感表露。如,开国元勋陈骞去世“及葬,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建武元年,“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帝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能够“望柩流涕”“下拜流涕”和“哀感流涕”,说明司马衷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并且有相应的情感表达方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司马衷还能够根据情况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洛阳被大将张方攻占后,张方帅骑三千“方拜谒,帝躬止之”。司马衷被张方劫持到长安后,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拜谒,帝下车止之”。在宗室争权夺利的混战中,司马衷身处屋檐下,能够处乱不惊,能够对臣下恭谦礼让再三,说明他不但不傻,而且还很识时务。征伐皇太弟司马颖,是司马衷生命中最危险的一次血腥经历。荡阴之战中,由于溃败,司马衷的“乘舆委地”,他本人也身重三箭。在飞矢交前的情形下,“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绍扶帝”。敌将要杀嵇绍,司马衷阻拦说:“吾吏也,勿害之。”敌将说:“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于是,司马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嵇绍被杀,血溅龙袍。在自身难保的形势下,司马衷还能想着保护属下,但由于自己的权威扫地而无能为力,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事后,敌将准备为司马衷换洗沾满鲜血的衣服时,司马衷说:“嵇侍中血,勿洗也。”意思是说,这上面是嵇绍的血,你们不能洗去。司马衷用这种方式,对敌将的残忍行径表示了抗议,对嵇绍的忠心赴死表露了哀思。试想,这是一个白痴所能做出来的吗?判断一个人是否白痴,从生育能力上也可以略窥一斑。一般来说,白痴患者因为生理畸形,染色体变异,是极少能生出孩子来的。但据史书记载,惠帝有一子四女。愍怀太子司马遹,系谢夫人所生;河东公主、临海公主、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则是由皇后贾南风所生。其实,司马衷原本可以生出更多的孩子。司马衷即位前,太子妃贾南风“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在这种恐怖气氛下,哪个女人敢去伺候司马衷,就连谢夫人生育司马遹时,也是多亏了司马炎的专门保护,才得以顺利生产。司马衷即位后,当上皇后的贾南风更加“妒忌多权诈”,以至于“嫔御罕有进幸者”。司马衷无的放矢,所以贾南风才一人生下四女。由此可知,司马衷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既然身体、思维、情感、生育都趋于正常人,那么,司马衷为何还被冠以“白痴”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朝臣的中伤。司马炎在为司马衷选太子妃时,非常看中卫 之女,后因种种原因选择了贾南风。国丈没当上,卫 空欢喜一场,于是托醉对司马炎说“此座可惜”,就很有些“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的意思。卫 是资深老臣,位高权重,说话很有分量,所以朝中大臣们也纷纷说司马衷“钝质,不能亲政事”。其二,司马衷的无能。司马衷在位期间始终未能振作,先是在皇后贾南风的淫威下唯唯诺诺,又在宗室们的抢夺中颠沛流离,“权非帝出,政迩宵人”。因为一直是傀儡,是亡国之君,并由他揭开了“”之序幕,所以被史官们评价为“厥体斯昧,其情则昏”。在历史上,“富二代”皇帝和亡国之君大都受到贬低,更何况司马衷集两者于一身了。司马衷的名号,在政界上被引用得比较普遍,2007年11月6日,马英九曾在公开场合说:“现在谢先生(谢长廷)开始关心民生问题,这是好事,我记得他之前说过,人民不是猪狗鸡,不是吃饱就够,问题是人民连吃饱都有问题,如果还把精力放在入联公投,我真不知道除了叫你以外,还可以叫你什么称号?”马英九是一位口碑不错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深通历史的知识分子,断然不会用隐含白痴的字眼对谢长廷开展人身攻击。这个例子,再次说明晋惠帝司马衷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