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商朝君主太甲究竟葬在了哪里?太甲陵墓简介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风景如画的济南仲宫卧虎山水库东南,有一座山屹立,它雄踞在锦绣、锦阳、锦云三川汇流的咽喉之处,环山皆泉,太甲山名称的来历,衍自古历山。

《·郡国志》注《皇览》云:“太甲有冢在历山上”,并附于“济南国历城”之下。

《通典》 亦谓:“历山有太甲冢。

”后来古历山消失,民间又转移传说,将陵墓安在了“历城南四十余里”的太甲山。

民间传说,太甲的儿子非常不孝,从来不肯听父亲的话,太甲让他往东他就偏往西,让他打狗他就偏撵鸡,太甲为了教育好这个儿子,和他生了一辈子的气,无奈最终还是没有成效。

直到太甲临死,找风水先生给他挑了块好墓地,就在山下南泉边上,太甲也看中了这个三川汇流之地,想葬于山下,考虑到儿子总是和他对着干,他便告诉儿子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坟墓建在山顶上,言外之意是期待着儿子将他葬在山下的南泉边上,交待完毕,太甲放心地闭上了眼。

可没想到,儿子在父亲死后幡然悔悟,觉得大半辈子愧对父亲,心想:“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听过他一次,死了就听他这一回吧!”于是,他就按照太甲的“嘱托”把太甲埋在了最高的山峰上,这就是为什么太甲陵建在最高的山峰上,后来这座山也就成了太甲山。

到底太甲山上有没有太甲陵,村民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专家则持另一种看法,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馆员房道国说,太甲山上太甲陵之说虽然被村民们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考古部门的考证,其后据考察,在山顶只有两个大洞,根据情况判断这两个坑洞很有可能是人为盗墓所挖,至于他们到底挖到过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附近村民说前几年有人上山盗墓,在山顶上挖洞,结果越往深里挖,土就塌陷得越多,后来人们就不敢再挖了,但也有人说太甲陵早就被人盗光了。

而除了这两个坑洞,整个山头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的能显示这里有太甲陵的有关证据。

前人也早对上述传说有所怀疑,孙星衍在《太甲陵考》中认为此说“误也”,他指出太甲的陵墓当在菏泽东北的历山,清《历城县志》和诗人董芸也对太甲陵很不认同,称“今山上实无冢”,实在是“非也”,董芸曾作《太甲陵辩》,并作《太甲陵》 诗说:“石径何人拄瘦藤,乱松残雪夕阳僧。

空山终古无行迹,谁吊当年太甲陵。

”即此山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陵墓,怎么就把太甲牵扯上了呢?后来济南诗人乔岳又考察未果,称“无路堪寻太甲陵”。

梳理上述这些说法,之所以会产生太甲陵的传说,还是因为前人误将太甲陵墓附会在了“济南国历城”之下所导致的,并且济南的古历山,名气太大,使得“南山通得‘历’之名”,太甲山和商墓只是较远的附会而已。

太甲作为早期的国王,其作为还是可圈可点的,透过殷墟卜辞来看,其后的商王对这位君主还是十分崇敬的,对其的祭祀也很隆重,有的卜辞记载,还将其与商代其他有作为的君主一起合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乱世三国:揭蜀国君主刘备摔阿斗的真实意图

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这一,险些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这就是《》中刘备摔阿斗的故事。网络配图 赵云,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攻关中,分兵拒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 书中描述:子龙来到刘备面前时,战袍沾满了曹军的血,而阿斗居然在他的怀里安静的睡着了,这间接的就暗示的高超武功,使阿斗毫发未伤。其实,当时战马颠簸,刀枪碰撞,想必那阿斗不过是被暂时震得昏过去了。可小命虽保,脑子从此被震坏,估计得了脑震荡。后人说阿斗天生愚笨、孱弱,我估计那就是脑震荡的后遗症!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观点。 刘备见儿子平安,本因表现出兴奋和感激的样子,但不幸的是,因身负重伤,不愿拖累赵子龙救孤,投枯井而死,使刘备突然中年丧妻,好象不方便有兴奋的表情。但人家救了你儿子的命,总应该有所表示,按我们老百姓的方式,最起码要饱含热泪,拉住恩人的手许诺些什么。在中国,救儿子的命胜于救自己,如果有钱肯定少不了重金筹谢,是个人都知道要欠他一辈子的人情了。 然而,刘备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突然将接过的阿斗高高举起,作准备扔死算了的架势,嘴里还喃喃地指责尚听不懂人话的阿斗,意思是为了你,我险些损伤爱将等等,看得周围的将士目瞪口呆,赵子龙更是觉得倒是有些起来,本能的伸臂准备去接扔下来的阿斗。网络配图 刘备出乎寻常的动作,在今天看来,确实有违常理,人家拼着命把你儿子救出,你不准备谢倒也罢了,亲手要摔死他,早有此心,何必去救?其实,这正是刘备高明的地方,如何感谢赵子龙的救命之恩,不仅是关系到他自己的身份,表态时要有个度的问题,而且它还应该对日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刘备的难处是,首先,赵子龙是他的部下,部下为上级办事,何谢之有,如果此风一开,恐怕以后人人皆是他的恩人,将无法再去指挥他们了,其次,如没有任何表示,将有违中国的传统礼节,三军看在眼里,今后谁还会为他卖命呢? 当时他或许可以选择当众宣布嘉奖赵子龙,但奖多少银子却不好把握,多了他没有,少了显得自己儿子太不值钱,而且一个武将也未必对钱感兴趣,战争年代有钱也不知道往哪花呢,那么给赵子龙升官,可他是打仗的料,让他统领三军,恐怕不答应,奖他个女人,古有英雄爱美人,他一定喜欢,可刘备自己刚刚丧妻,另一个嫡妻甘夫人又受惊已神志不清了,自己的事情都没搞定呢。所以,奖赵子龙什么东西都不太合适。 那么让赵子龙做阿斗的义父,这个在中国古代可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情况下,这个人应该是个的长者,赵子龙不够辈分,若他真的成了阿斗的义父,那么他的地位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如当年之,前车之鉴刘备不得不考虑,更何况这等于让诸葛亮降了一级,那知识分子心眼窄,一生气跑了怎么办?(诸葛亮曾经就跑过)。再说,以后若有人直接救了他本人的命,做谁的义父好呢?显然这样做会令天下人耻笑。网络配图 所以,刘备采取的是“反被动为主动”的策略,就是说,赵子龙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是明摆的事实,但如果高度肯定了他的功绩,赵子龙必然会飘飘然,今后养成的脾气,凌驾于众将之上,从而与关张二弟发生冲突自乱阵脚。因此他必须采取主动,向三军表明他是个重爱将而轻骨肉的人,从而淡化赵子龙救孤的重要价值。 综观刘备的用意,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处理这件事上的精明(奸啊)。他扔阿斗的举动虽然做作,但效果却非常的好,既有感激赵子龙的含义,给三军有了个交代,又显示他是个爱才的主公,让赵子龙反而还要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收买了人心,可谓一箭双雕。至于有人担心,那阿斗会不会因此真的被他摔死,刘备自己手上的活,自然是心中有分寸,他那条猿臂别看他举得高,放下来也就是膝盖的高度,明知道摔不死,不过是装装蒜而已。 这样看来刘备摔阿斗背后竟然这样有深意,我们都知道刘备之所以身边有才人士居多,主要是因为刘备仁德,而摔阿斗事件再一次表明了“兄弟”在自己心中的分量,所以结果是一举两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前秦君主苻坚:一位死在断背山上的英明帝王

前秦君主之死。中国历史上因为不加节制的异性恋而断送的政权不在少数,夏、商、西周、等等都是因为末代君主迷恋女色,被几个著名的红颜祸水冲垮了祖宗基业。然而有一个政权却很例外,它是被一段同性恋情摧毁的,这就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帝国。故事的两个主角分别是前秦苻坚和十六国时期的第一帅哥。网络配图 苻坚出身五胡之一的氐族,是前秦开国君主的。中国古代很多帝王小时候身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古怪事情发生,苻坚也不例外。他的古怪之处就是成熟超快,几乎是火箭式的垂直成长。七岁时,他就能主动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小伙伴伸出援手,八岁时,言谈举止就说大人话,办大人事,连走路都和大人们一样踢正步。唯一的缺点是长相过于丑陋,肩膀上顶个大脑袋,远远看去像根棒棒糖。氐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每天的生活内容就两件事:杀人和吃肉,说他们是穿裤子的野兽,一点也不为过。苻坚却很另类,八岁那年竟然主动要祖父给自己找老师,希望能读书写字。野兽堆里居然蹦出个文明人,苻洪老爷子那个吃惊呀,马上批示——同意,第二天就找来了老师。苻坚小朋友学习刻苦,脑子又好使,短短几年,就成了全国有名的文化人。人们都盼望有一天,他能君临天下,好好治理国家。 苻坚成年后,统治前秦帝国的是他的堂兄。此人是个软硬不吃的怪人,大臣提意见嫌嘴多,拍马屁嫌手长,每天都把杀人的铁钳、钢锯摆在金銮殿上,只要一句话听着不顺耳,就马上大开杀戒。由此导致他上台才短短几月,就从皇帝变成了公敌。公元三五七年,他正准备把屠刀砍向苻坚,却被手下人泄漏,苻坚被迫发动政变,把他消灭在睡梦中。第二天,在大臣的拥戴下,苻坚登基称帝,号“大秦”,定年号“永兴”。 在东晋十六国的君主中,苻坚是少有的英明皇帝。著名历史学家陈登原评价苻坚一生有四大善事: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凭着这十六个字,苻坚短短十几年内,先后消灭前燕、前凉、代,并出兵西域,于公元三八二年前后基本统一了北方,使前秦帝国达到了发展史上的顶峰。凭着这样的气势,苻坚统一中国,提早结束分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在这之前的三七○年,他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网络配图 公元三七○年,北方割据政权之一的前燕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窘境。新上任的皇帝慕容?年轻气盛,不听父亲死前告诫,排挤能征善战的叔父慕容霸,导致这个已经历经四代的帝国在苻坚的强大攻势下。除了慕容?,被前秦俘虏的还有他的弟弟中山王慕容冲和妹妹。前燕国属于鲜卑族,这个民族不论男人还是女人,皮肤都是出奇的白,当时被称为“白奴”。鲜卑女人和鲜卑男人大多相貌不俗,是那个时代娶妻纳妾和招赘嫁夫的首选。慕容冲和清河公主虽然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四岁,但绝对是鲜卑人中的极品。不然苻坚对数万鲜卑俘虏看都不看,唯独对他们姐弟兴趣盎然,进而一起抬进后宫不分白天黑夜地宠幸起来。当时偏爱八卦的长安百姓就此编了两句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作为享受方的苻坚是舒服了,但是另一方感受如何呢?从日后的举动看,慕容冲是个性格刚烈、容易冲动的人,最大的消遣方式就是杀人放火。这种性格的人天生就是进攻者,喜欢别人听从自己的意志。而苻坚却全然不顾他的感受,凭权势强迫他做性奴,并捎带拉上了他的姐姐,这样的奇耻大辱如果还能当午餐一样轻松消化了,那他就不是慕容冲了。所以,从被强迫入宫的那天起,仇恨的种子就埋在了慕容冲的心里。一旦有机会,这颗种子将会长成威力惊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后来,苻坚所倚重的宰相看不下去了,规劝一番,才使苻坚极其不舍地把慕容冲放出皇宫,做了平阳太守。在这段时间,慕容冲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仇。十四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在此前的大败的苻坚还没喘口气,、、等人就纷纷起兵反叛。慕容泓甚至直接派人告诉苻坚,要求“分王天下”。苻坚没想到的是,慕容泓的造反队伍中竟有自己的老情人慕容冲。情人都变成了敌人,苻坚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慕容泓因为过于苛严,被手下杀死,之后慕容冲被推举为领袖,于公元三八五年打到长安城下。慕容冲攻势强悍,长安城眼看就要守不住。苻坚估计是急疯了,竟然派人送去一件当年两人“热恋”时的衣服,希望用旧事打动老情人。可惜,情人并非总是老的好,慕容冲一点也不心软,只是冷冷地回复——缴枪不杀。网络配图 苻坚彻底死心了,说了句颇具阿Q精神的话:“后悔不用和阳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虏敢猖狂如此!”最后,苻坚留下太子苻宏当替死鬼,自己领兵逃到五将山,被首领姚苌杀死。几年后,他的尸体又被姚苌挖出割掉脑袋,用鞭子抽打一番。而慕容冲攻破长安城后,在城里搞大屠杀,也算为当年的屈辱报了一箭之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