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6

  永生,更像是诅咒而不是祝颂——蒂索诺斯这才幡然醒悟。

这个神话里的特洛伊王子如此俊俏,以致得到曙光女神厄俄斯的眷顾,她恳请宙斯赐予他永生,好让她和他长相厮守。

  不过宙斯执文害意,蒂索诺斯死不了,但他会衰老。

蒂索诺斯渐渐失去了自己姣好的容颜和青春的身体,厄俄斯很快就没了热乎劲。

她最终把他独锁深闺,让他一个人呶呶不已。

  这只是传说而已,但往往就是这样,事实比虚构还要酷炫。

许多物种在技术层面就是真·永生。

不像可怜的蒂索诺斯,它们连玻尿酸都不用打,就能保持弹弹弹。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一只张牙舞爪的美洲龙虾(美洲螯龙虾)

  我们要讨论的是“生物学永生”(biological immortality),尽管许多生物学家宁愿我们别用这个词。

  生物学永生机体会消亡,但它们看来不会衰老

  “永生意味着你死不掉,这太蠢了。

”德国基尔大学的Thomas Bosch说。

  尽管这看起来自相矛盾,但生物学不死族是必然会死亡的。

它们会被掠食者、疾病或诸如火山爆发等灾变杀死。

但不同于人类,它们很少自然死亡。

  换言之,生物学永生机体会消亡,但它们看来不会衰老,它们恰恰与蒂索诺斯的境况形同参辰。

  刺果松就是一个适例,这些北美的树木简直老掉牙了,它们从5000年前就开始生长:那时候位于今土耳其境内的特洛伊城才刚刚建成。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一株落基山狐尾松(Pinus aristata)

  刺果松看上去如此苍老

  就外表而言,岁月把刺果松雕琢得如同蒂索诺斯一般。

  “这些树垂垂老矣,”英国阿伯里斯特维斯的Howard Thomas说,“它们被闪电击中,被落雪压垮,枝零叶落。

  换句话说,刺果松看上去如此苍老,但细细查究,就能发现不一样的故事。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刺果松能存活几千年

  一份2001年发表的调查显示,将年龄超过4700年的刺果松的划分和种子进行对比,发现其突变率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明显增加。

而且,老树的维管组织在功能上跟新树毫无二致。

  干细胞历经上千年也能保持年轻和活性

  老树饱经风霜,盘根错节,但从细胞水平上看,它们和特洛伊建城时一样保有青春。

经过了这么多年,它们的组织一点也没有皱缩。

  没有人知道刺果松此番个中缘由,它们如此长寿,你却总也研究不透。

但Thomas认为可能其原因在于这些树有一种特殊的“分生组织”。

  有一些根与芽分布有干细胞的源头,能产生新生组织。

干细胞即使历经上千年也能保持年轻和活性。

  “一旦你发生变异,事情就糟糕了,”Thomas说,“但比如细菌培养,非突变细胞似乎要胜过破损的细胞。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细胞在一株植物根部游弋

  还有另一种可能的说法,比利时根特大学的Lieven De Veylder提出,其关键在于植物分生组织存在一小部分被称为“非活性中心”的细胞。

  就算拥有分生组织的秘诀,大多数植物也没能打通任督二脉

  在这里,细胞以极低的速率分裂,这可能也抑制了分生组织干细胞的分裂。

这也似乎见效,因为细胞没分裂一次,就要伴生DNA的致命突变。

“只有使干细胞亚群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分裂,才能使它们成为近乎完整的备份基因组。

”De Veylder说。

  2013年,他的团队从一株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种控制非活性中心活性的蛋白质。

类似蛋白质或可以帮助如刺果松这样的植物防治细胞衰老,允许它们再活个几千年。

  然而,就算拥有分生组织的秘诀,大多数植物也没能打通任督二脉。

因为它们生长得太快了。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一棵大盆地刺果松(Pinus longaeva)

  (关于落基山狐尾松与大盆地刺果松的区别详见维基百科)

  “细胞衰老甚于分生组织的行为,那你只能是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

”Thomas说。

本质上说,像拟南芥的细胞活动和分裂得如此之快,它们的机体在分生组织修复受损组织之前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Ming是已被现有记录证明的最长寿的动物个体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相比而言,生物学不死族过的就是一种慢生活,那或许也是为什么动物们鲜有能熬过几个世纪的。

有一个例外: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如珊瑚可以生存4000年以上。

然而,珊瑚虫个体却只能存活数年。

  蛤蜊Ming已被现有记录证明的最长寿的动物个体。

生物学家在2006年从冰岛附近的海床挖掘出这只海洋圆蛤时,它已经507岁了,它当场就被杀死了。

  一只像Ming那样的海洋圆蛤(冰岛北极蛤)

  Ming死了,它本来是不会死的。

在许多动物细胞中,携氧大分子在细胞膜上发生反应,生成的小分子会破坏细胞其他部分。

  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自带方便直观的年龄证明

  但2012年的研究发现,海洋圆蛤的细胞拥有能耐受这种破坏的不寻常的细胞膜。

Ming活得如此之久是因为它的细胞,就像狐尾松的细胞,代谢速率忽略不计。

  Ming已被证明是最长寿的动物,它是一种软体动物,因此生物学家们可以从它外壳的生长纹路计算出它的年龄,就像植物学家数树的年轮那样。

  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自带这种方便直观的年龄证明,它们有一些比Ming还要老。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一只绿色的水螅(Hydra viridissima/H. viridis)

  水螅是一种小型软体动物,与水母近亲。

小型动物通常没有大型动物活得久,但一个生物学家就曾在实验室培养一只水螅超过4年。

这对体长15mm左右的动物而言不可思议。

  短短几年的寿命只是因为它们屈从于疾病等不可抗力

  甚至,在这个为期4年的实验末期,水螅仍和寿命刚满一天时一样活力四射。

水螅是生物学不死族的另一支。

  水螅个体具体能活多久没人知道,或许短短几年的寿命只是因为它们屈从于疾病等不可抗力。

或许水螅能活过皇阿玛也说不准。

  几年前Bosch和他的团队关于水螅少有细胞衰老提出了一种解释,简单来说,这又涉及干细胞。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褐水螅群体(Hydra oligactis)

  水螅弱弱的腔体携带了一组异常强大的干细胞,它们如此强大,以至于水螅发生点什么意外掉了半截什么的都能随时补上,这种能力也是水螅名字的由来,神话中勒拿九头蛇能斩首复生。

  如果你搞定了FoxO,你也能活得像水螅一样久

  真实世界里,水螅的复生能力甚于趴体上的小小把戏:关键时刻加个花。

水螅不进行有性繁殖,而代之以出芽生殖。

  它用三组不同的干细胞来复制多样的组织,最终形成完整功能的动物体,Bosch和他的团队发现三组干细胞共享一种蛋白质:叉头转录因子(FoxO)。

他认为这是防止衰老的关键。

  “如果你搞定了FoxO,你也能活得像水螅一样久。

”他说。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FoxO蛋白质,嵌合在一些DNA上(底端)

  至于FoxO是如何组织水螅尤其是其干细胞衰老的,至今也没有搞清楚原理。

  即使100岁的人也不是生物学不死族

  但我们了解到它起着一种整合不同分子信号的枢纽作用,包括细胞外部环境。

“我们现在在研究这些外部环境的新号是如何与FoxO整合的。

”Bosch说。

  在整个动物世界,FoxO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通用的抗衰老机理。

人类携带某些版本的FoxO,那些活过100岁的人或许普遍存在另一些变体。

  但即使100岁的人也不是生物学不死族,反正不是像水螅那样。

再者,灯塔水母并不是水螅那样的生物学不死族,但它们已然不死。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灯塔水母可以返老还童

  为了搞清楚为什么,首先最好了解一下灯塔水母复杂的生命周期。

  当水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到一起时,它们形成小小的实囊幼体,但幼体并不走寻常路,快乐地长大。

而它通常找个坚硬的石头表面之类,然后一头撞上去,撞出软体的分支结构,即水螅体。

  就像一只蝴蝶突然厌倦了飞翔,又钻回虫蛹

  绝大多时候这些幼体自身分裂出微小的克隆体——就像水螅一样出芽生殖——但有些种属也特立独行。

它分离出能的自由游弋的小型雄性或雌性水母,再长成成体,然后产生精子或卵子。

总之就是爷怎么高兴怎么来,任性得一塌糊涂。

  大多数水母可以在这个复杂的生命周期的大部分阶段逆转其生长态势,但一旦它们长成性成熟的成体,它们就失去了这种倒转乾坤的技能。

  灯塔水母违背了根本的规则,特别是,即使性成熟的成体也可以反转为未发育成熟的幼体,它们就样躲过了生死薄,实现了可能的永生,这就像一只蝴蝶突然厌倦了飞翔,又钻回虫蛹。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一只道恩灯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T. nutricula)

  正如多数生物学不死机体的案例,灯塔水母的这个技能也是一个谜。

看起来它们在蜕变中细胞过程涉及了一次异乎寻常的逆转。

而这个过程就是毛虫向蝴蝶的蜕变。

  水母与其他动物没多少共同点,这也是它们的无性繁殖的方式,以及它们的永生,在我们眼里如此奇特。

  但即使在有性繁殖的动物里,生物学不死也不是闻所未闻

  有两点特征或许可以联系起来,Bosch说。

如果干细胞对于生物学不死的动物而言至关重要,那么动物出于自我克隆的目的就不得不携带这类强大的干细胞,这样一来就得以永生。

  但另一方面,有性繁殖无疑是通往早夭的一张单程票。

  “或许你可以辩称你需要大量的体力制造配子(精子或卵子),那会杀了动物本身。

”Bosch说。

雄性阔脚袋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种类鼠有袋目疯狂交配直至精尽人亡。

  但即使在有性繁殖的动物里,生物学不死也不是闻所未闻,美洲龙虾有话要说。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美洲龙虾(Homarus americanus)就是生物学不死一族

  大多数动物当它们达到性成熟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停止生长,但美洲龙虾可不会。

并且,这样一只成年的龙虾一旦它们遭逢不测还能复生一只前肢来。

  染色体端粒越短,寿命越短

  这些特征表明美洲龙虾保持着一种令人赞叹的复生的本领,即便是完全的成体。

这就足以解释额为什么有些大型样本至少有个140岁了。

  龙虾的长寿或许可以与它们的DNA行为联系起来。

动物细胞内长染色体末端有特殊结构,叫作端粒,用于保护DNA。

  但当细胞分裂,染色体复制时,端粒就短一点点,因为复制过程无法顾及染色体最末端。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粉色)用于保护DNA

  染色体端粒越短,寿命就越短。

但美洲龙虾用一种端粒酶来维持端粒的长度,以避免其缩短。

1998年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这种酶在它们寸寸肌肤中都找得到,想必是酶的作用,让美洲龙虾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

  染色体端粒酶帮助肿瘤生长和扩散

  换言之,美洲龙虾的细胞在常态下显然不会衰老,这使得美国龙虾生物学不死。

  染色体末端端粒是使任何生物体延缓衰老的有效途径。

但实际上鲜有证据表明这个机制被采用过,不管是不死的植物还是永生的低等动物如水母。

Bosch说它或许是高等动物独有。

  当然,哺乳动物也携带有染色体端粒酶,在人类身上,它们活跃在海拉细胞中:第一类已被证实的永生的人类细胞。

  但在这个案例中,永生反而让人感觉闷闷的。

海拉细胞如此命名是因为它们取自于——未经本人同意——Henrietta Lacks,她因子宫癌死于1951年。

  染色体端粒酶帮助肿瘤生长和扩散,这或许是哺乳动物只能在少数类型的细胞中才用得上它们的缘故。

海拉癌细胞或许是不死的,但它们的出现却夺走了Henrietta Lacks的生命。

那些不死不灭永生的生物

  海拉细胞是人类细胞,并且是生物学不死的

  我们的“种系”细胞,形成精子和卵细胞,不会衰老

  癌细胞不是人体内发现的唯一永生的细胞。

我们的“种系”细胞也不会衰老。

它们形成精子和卵细胞,它们如此攸关生命而足以抵挡衰老,所以小baby出生的时候很幼很嫩。

  容我赘述一下小baby这个概念:是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很幼嫩?不是,多利羊就不是。

  多利羊,和一只无名的手

  多利羊由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克隆而来,它们扛不住衰老,所以它出生的时候满脸沧桑,多利羊刚出生时,体内细胞的端粒酶实在太短了,以至于它衰老得比那些不经克隆的同龄的羊只快得多,最终它在大好韶华的6岁的年纪就因为肺病而一命呜呼。

  人们在同个体死亡的争斗中,也许是稍感宽心的

  “对于人类等生物体而言,永恒之种就是,我们有一个重置时钟的机制。

”Thomas说。

  对于这一点,或许你不会感到惊喜,永恒之种就是我们的生殖细胞,染色体端粒酶或是一个关键,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

这意味着对抗衰老将是一条漫漫征途,不管护肤霜的广告说得多好听。

  人们在同个体死亡的争斗中,也许是稍感宽心的。

我们个体衰亡了,但因为我们的生殖细胞的特性,我们的种系并不会衰亡。

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类生生不息直至永生。

三国第一谋士是哪位?远胜郭嘉诸葛,不死则天下归吴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在给英雄们排名的时候,武将有很多排名方法:大才子毛宗岗的“一吕二赵三,四关五马六”,再比如考虑到和曾是一方诸侯身份的“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等版本。

但是无论任何人对武将做出什么排名,吕布都是当仁不让的第一。

实际上,千年以来在各种历史环节中,多数武将们往往在争夺第二名很起劲,第一名从来没有争议,比如秦末,比如汉末吕布等等。

不过如果要论文臣才智,自古以来却很难有第一的说法。

可能只有正德年间曾经把明代开国的二品御史称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不过正德已经是的第十位了,对刘伯温评价并不全面,正史刘伯温生前成绩甚少,文臣第一的说法并不足以为信。

而至于英雄辈出的三国,想要排除第一来谋士,则千年来争议非常多。

有人认为、,有人认为诸葛、,还有人认为是英年早逝的江东周郎,这些2000年以前的智者,如果从他们平生的得意之作去看,水平大致相当。

郭嘉在前后,屡出奇谋,精准预测二子和江东之死,对于有条不紊的战略安排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防止了被群雄群起而攻之;的成名作是未出茅庐三分天下,《隆中对》更被视为与《汉中对》齐名的千古奇策;而江东更是在一战定乾坤,让曹魏从此无力拓土向南,可以说是三国的直接创造者。

有一人却兼具三人的巅峰作品的优势甚至更胜一筹,他曾经在官渡之战之前(建安五年)预言后人将丢荆州,曹操必然坐大,;此人曾经作《吴中对》,在诸葛亮《隆中对》之前七年就预言天下三分,预测“坐断江南战未休”,划江称帝;曹军临赤壁,周瑜在鄱阳,孙权举棋未定时他力劝吴军抗曹,为孙权提出了任用周瑜统领全军的建议,他本人担任赞军校尉,类似于今天的总参谋长,对赤壁之战的策划和指挥功劳不在周瑜之下。

此人就是东吴大都督,后世在谈论诸葛亮时常常以《隆中对》为其一生巅峰之作,却常常忽视了鲁肃的《吴中对》。

《》中提到,刘表刚死鲁肃就准备了与合作抗曹的策略,不仅战略上要比诸葛亮领先很多,而且在荆州归属上以大局为重;在长沙、零、桂三郡的归属问题上,鲁肃闪电夺取三郡后,三言两语就让狂傲的撤兵。

鲁肃深知荆州是易攻难守之地,乃谋天下最后所图之地。

虽然鲁肃在战略高度上与诸葛亮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鲁肃能够始终坚持吴蜀联盟这条主线,无论是在对刘备个人的态度上,还是在处理双方纠纷的荆州和长沙三郡问题上,都能够做到让蜀国无话可说,最大程度上降低两国交战的损耗,时刻不忘北方的曹魏。

反观诸葛亮,无论是在向孙权求援时还是在处理荆州等地的归属问题上,始终表现出的咄咄逼人的言语和态度,虽然最终脆弱的联盟崩塌导致胜利天平彻底倒向北方,不能说是诸葛亮的错误,但是作为职业谋士,蜀国的国务总理在处理吴蜀两国关系时显然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至于三国的其他谋士,更不必多论,郭嘉这些人,虽然才华出众,但曹操没有任何一个人,也都可以成就霸业。

建安二十二年,曹魏发生大瘟疫,曹操手下的徐干、陈琳、应玚、曾让鲁肃不要投孙的刘桢、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等人都因为瘟疫而死,北方大乱。

刘备率兵夺取汉中,斩杀,曹操本人也被迫立为太子后统兵到西安一代防御,以防不测,许都吉本等人同时策划了一场大动乱。

这一年可以说是曹魏最动荡不安的一年,刘备约曹操会猎汉中,曹操遭到了起兵以来最大危机。

但是这一年,蜀国大都督鲁肃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这一年鲁肃不死,孙权必然让他带兵北伐,曹魏主力在防备汉中刘备,势必难当鲁肃一击。

然而正应了东吴大将所遗言“大丈夫生在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也”,鲁肃对天下大势的掌握更加精确,提出的方案也更加细致高效,然而他却偏偏在大好时机出现的时候去世了。

孙权称帝当天曾对文武百官怀念鲁肃说“昔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三国志·鲁肃传》)”意思是鲁肃早就知道会有三国皆称帝这一天了---这一点明显要优于诸葛亮不肯承认汉室早晚灭亡的《隆中对》。

更何况,如果鲁肃不死,断然不会让夺取荆州,更不会让他斩杀关羽,毕竟吴蜀两国,一旦双方火拼,实力出现较大损耗,则势必被曹魏所灭。

精诚合作,先灭魏国才是唯一的生路。

而能够识破这一大局的只有诸葛亮和鲁肃两个人,可惜诸葛亮不能将这一战略始终付诸实践,而鲁肃却,不断的宽容蜀国,以保证联盟的存在。

而且以吴国的实力和底蕴来看,一旦双方在建安二十二年能够一举将曹操的北方拖入战乱,孙权将会是最有机会笑到最后一统天下的。

只可惜天妒英才,三国最大的智者仅仅活到了四十六岁,未能够按照他的精确地谋略完成一统的计划。

鲁肃死后,虽然东吴仍然能够火烧连营击败刘备,然而孙权带领十万大军渡江战合肥,却不能敌的区区几千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拿破仑在被流放的过程中,究竟做了那些事呢

今天是54青年节,除了我们熟知的54运动,在1814年的今天,欧洲大陆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在与反法联盟的战争中落败,被迫签订了《枫丹白露条约》同意退位,并且被流放到了厄尔巴岛。

在204年前的今天,拿破仑离开了统治多年的法国,登上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

那么这个让整个欧洲大陆都颤抖的男人,在这个小岛上是如何生活的呢? 根据拿破仑与反法联盟签订的《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必须放弃对法国以及其他被他征服国家的统治权,他的称号会被保留,但是管辖范围只有厄尔巴岛,也就是说他从此以后就只能这个小小岛国的国王了。

而同时重新复辟的法国波旁王朝每年会给他200万法郎,以及400个护卫。

拿破仑带着他的家人来到厄尔巴岛时,岛上的官员都来到了码头迎接他。

当地的居民也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因为在这之前厄尔巴岛只是一个没多少人知道的小岛,但是从这一天开始它成了整个欧洲的中心。

拿破仑选了岛上的一处废弃仓库作为他的住所,他从法国请了很多工匠对其进行了翻新和装饰,将这里翻修成了一座别墅。

因为拿破仑的到来,这个原本安静的小岛也变得热闹起来,人口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有些人中有很多反法同盟派来的军事代表,负责监视拿破仑的。

也有一些准备刺杀他的杀手。

不过拿破仑却没将这些放在心上,从第二天起就开始了对这个岛国的管理统治,不过反法同盟答应的200万法郎却一直没支付。

拿破仑为这个小岛,修了路,建了很多基础设施,还联系岛外的商人为小岛建立贸易渠道。

这让岛上原本反对他的官员也改变了态度,对他非常支持起来,也让平民对他非常拥戴。

拿破仑每天都会在岛上各处散步巡查,他习惯称呼岛上居民为“儿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父亲”。

经常对岛上的居民们说这样一句话:“你们都应当成为我的好儿子,我将成为你们的好父亲。

” 表面看起来,拿破仑似乎习惯了这种生活,可是他却一直在暗地里谋划着逃离这里。

第二年他趁着英国派来的守卫不在,偷偷的坐船逃出了厄尔巴岛。

沿途召集旧部,很快的回到了法国,重新登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