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视剧

唐宋童子科:古代神童的选拔机制

时间:2024-05-3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对于所谓的“神童”或天才儿童的选拔和培养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唐宋时期,童子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这些才华横溢的少年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同时也为朝廷发掘和培养未来的人才奠定了基础。本文将探讨古代如何选拔神童,以及唐宋时期的童子科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古代对于神童的选拔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但通常都会涉及对儿童的智力、记忆力、文学才能等方面的考察。在民间,神童往往因其出众的才华而被乡邻称赞,他们的名声有时会传至官府,从而得到官方的关注和考察。此外,一些地方官员也会定期巡视辖区内的学校和书院,以发现和选拔有潜力的神童。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童子科作为一种特殊的考试科目被正式纳入科举体系。童子科主要面向那些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才华的儿童,其年龄通常在12岁以下。童子科的考试内容较为特殊,不仅包括传统的儒家经典,还涉及诗词歌赋、历史知识、政治理论等方面。考试形式也多样,既有笔试,也有口试,甚至包括对儿童品德和举止的观察。

童子科的设立为那些才华出众的少年提供了一条快速晋升的途径。一旦通过童子科考试,这些神童不仅可以获得功名,还可能直接进入国子监等高等学府深造,或者被选入翰林院等重要机构任职。这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仕途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童子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由于童子科过于注重考生的天赋和早熟,有时可能会忽视对其全面素质的培养。此外,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通过童子科考试而采取揠的方式,这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童子科的评价在历史上也是褒贬不一的。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的童子科制度是古代中国选拔神童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不仅为那些才华横溢的少年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为朝廷发掘和培养未来的人才做出了贡献。尽管这一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争议,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回顾和研究童子科制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和人才选拔机制。

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惊世神童:长大后多命运多舛

是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才之多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当然,这个时代的神童好像也特别多。 人物:曹冲 代表作:曹冲称象 的儿子曹冲是个名气很大的人物,当然,这不是因为他是个“富二代”的缘故。“曹冲称象”这个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故事在中国大概算是妇孺皆知的。时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这和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年纪小小就懂得体恤民勤,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可惜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后来悲伤的曹操对诸子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可见曹冲在曹操心中的份量。 人物:孙亮 代表作:孙郎断梅 孙亮是孙权小儿子。这个“富二代”也不简单,从小聪明能干,后来孙权立孙亮为皇太子。孙权死后,孙亮继承帝位,虽然当时孙亮只有十岁,但、他才华横溢,没有人敢轻视他。 这里就有个“孙郎断梅”的典故,讲的是孙亮有天让黄门侍者取来蜂蜜将梅子浸渍了吃。黄门侍者同某仓库保管员有隙,于是在蜂蜜里放上老鼠屎企图栽赃。孙亮觉得其中可能有冤情,于是叫人把蜜中的老鼠屎取出来,用刀剖开,发现鼠屎外湿内燥。孙亮说:“你们看,老鼠屎外面虽湿润,但里面却很干燥,可见鼠屎在蜜中是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原来就在蜜罐里的,一定是黄门取出密以后加进去的。” 官员们听了都很佩服孙亮。 只不知,见老对手曹操、孙权的儿子都是如此聪明伶俐,心中究竟是何滋味。 人物: 代表作:孔融让梨 孔融是个很有来头的人,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更是“文圣人”孔夫子的二十世孙。《后汉书》称孔融“幼有异才”。当然,让孔融名扬天下的还是“孔融让梨”这个小故事。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宗族的夸赞。 当然,孔融不仅懂礼貌,而且好辩才。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中大夫陈韪听说孔融有异才,很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辩得陈韪无话可说,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 人物:周不疑 代表作:不疑十计 天才是对比出来的,周不疑的“参照物”就有两人,一人是曹冲,一人是曹丕。周不疑和曹冲年纪相仿,两人关系很好,互为好友,曹操也很喜爱他,一度想让他做自己的。可是曹冲死后,曹操的心就变了,因为他每当看见周不疑的时候就想起曹冲,心痛不已,于是命人暗杀之。曹丕询问曹操为何如此,曹操一针见血地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连曹丕都无法驾御的人,可想而知,长大后还不就又是个。 此外,《零陵先贤传》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曹操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周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这颇有鬼才当年“十胜十败说”的风范。 人物: 代表作:诸葛之驴 诸葛恪是个能言善辩的人物,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可见,在辩论口才方面吴国人没有能比的过他的,孙权觉得诸葛恪是个人才,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有这样一个典故,讲的是诸葛恪的老爹面长似驴(也就是现在的马脸,李咏那种),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瑾)。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不过,面对诸葛恪张扬的性格,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后来,果如出所料,诸葛恪在一场政治斗争中惨遭屠杀。 人物:王戎 代表作:王戎识李 王戎,魏晋著名的清谈组合“”成员之一,自幼聪颖,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中书令裴楷称其双目“烂烂如巖下电”。 神童王戎七岁的时候,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然。可以看出,王戎洞察力是很强的,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甜的,估计早被路上采光,也轮不到他们几个小屁孩。 尽管王戎的洞察力惊人,但他的人品和智商好像不成比例。《》有记载:“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说的就是王戎家种有一大片品种很好的李树(看来王戎这辈子是跟李子拗上劲了),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上市前总是先将李核统统钻破。这一举动,受到了世人的普遍讥笑。 人物:王粲 代表作:王粲复盘 王粲少时即有才名。《王粲传》说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作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王粲的语文算术都不错,算是一个文理科俱佳的全才。 不过,王粲真正的过人之处还在于记忆力超强,能够。有次,王粲在旁边看人下围棋,一不小心把棋盘给碰翻了。下棋的人很生气,责备王粲。王粲,就在旁边重新摆过了一盘。摆好后,经过对照,一子儿不差。可见,王粲记忆力堪称惊人。 王粲盛名远扬,就连当时的文坛巨匠蔡邕也对他。有天蔡邕听说王粲前来拜访,慌忙出迎,连鞋子都穿反了。宾客门见蔡邕为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竟如此屈尊,大为惊讶。蔡邕明白众人的心思,就说:“这是王公的,有特殊的才能,我是不如他的。” 人物:何晏 代表作:之庐 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男子。此人生活作风,涂脂抹粉、步路顾影、服药行散、谈玄论道,完全是魏晋世族派头。不过,这个“享受主义者”的童年,却是负有盛名。 《世说新语》就有记载,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看得出来,这是何晏不愿做曹操义子所做出的委婉抗议,在曹操的府中划出一块地称为“何氏之庐”,摆明了不想改。《太平御览》也有记载,何晏与诸子别席而坐,并声称:“礼,异族不相贯坐位”,可见,何晏颇以家世自矜,不屑于出身的曹氏为伍。只不过,这个清高奢华的何晏最后却因为曹氏被杀,不知是不是一种讽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唯一用“处女选拔法”选出的帝王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后宫多是佳丽三千,数不甚数,的第一位皇帝也不例外,不过却只有太子元懿这么一个儿子,更为可惜的是这太子又是个短命之人,还不到三岁就夭折了。这让赵构很是痛心疾首,但最为不幸的还是他在南逃的途中受到惊吓,结果患上了不育的疑难病症,如此一来南宋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所以寻找宗室后人,确立储君就成了南宋王朝当务之急的事情。 要想从赵构这支中选立储君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儿了,因为他这一支是属于太宗的宗室,其后裔三千多人都在之变后被金国全掠到北方去了,所以只能从的宗室后裔中挑选。当时太祖的后人有1600多人,他经过千挑万选,最后挑选出了一胖一瘦两小孩。网络配图 其中瘦的小孩叫伯琮,也就是后来的赵昚;胖的小孩叫伯玖。可储君只有一个,两人还要再淘汰一个,他经过反复的考虑,最终还是决定留下胖的小孩伯玖作为太子。按理说赵昚的皇帝梦应该到此结束了,可有时候偏偏事与愿违,此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只狸猫,从他们脚边跑过,赵昚站着没动,依然是目不斜视;而伯玖却是飞起一脚踢向狸猫,动作极为粗鲁。赵构当时就很生气,心想此子如此轻狂,如何能够担得起社稷重任。于是临时又改变了主意,将赵昚留在了宫中,交由张婕妤抚养;至于伯玖,则因吴才人无子嗣倍感孤独寂寞,便交由其抚养。 赵昚天资聪慧,深得赵构欢喜,不过长大之后的伯玖也非庸才,才能也十分的出众。这一下赵构又犯老毛病了,对于究竟立谁为太子又开始犹豫不决起来了。其实真正让赵构下不了决心立赵昚为太子,还有三个鲜为人知的原因。 其一就是他还抱有亲身子嗣的幻想。他除了寻医问药之外,还乞求于神灵,当时有一首臣僚的颂诗是这样说的,“则百斯男自可知”,“掖庭应已梦熊罴”。这种祭祀求神的活动自然是毫无效果的,所以,他这才死了心。网络配图 其二是的强烈反对。当时赵昚对于秦桧的屈辱求和、专权卖国是十分厌恶的,而秦桧也十分顾忌他的才能,所以双方自然就产生了矛盾。巧的是后来赵昚的生父病故了,于是秦桧就上奏要求赵昚为其守孝三年,因为当时赵昚的皇太子身份还未确定,所以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但秦桧却是想借机免去他的皇储身份,幸好赵构不为所动。再后来秦桧封锁自己病重的消息,赵昚秘密得知后,立即通知了赵构,赵构亲自前去探望,这才粉碎了秦桧准备让其儿子当宰相的企图。 其三是韦不喜欢赵昚,而更喜欢伯琢。这韦太后是赵构的生母,如此一来,赵构自然也是摇摆不定,一直到韦太后过世,他,终于是想出一招,决定采用“处女选拔法”来确立储君。 这是个怎样的办法呢?就是为赵昚和伯玖两人各赐10名绝世美女,而且都是处女。话说这招也是够狠的,他们二人正值盛年,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过了几天之后,赵构把这20名美女全部召回,然后派人挨个检查一遍,结果发现赐给伯玖的那10名美女都已不是处女,而赐给赵昚的那10名美女则个个完好。如此一来,赵构最终确定了赵昚的皇太子地位。网络配图 后来时年36岁的赵昚正式即位,是为孝宗。他可以说是整个南宋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先是为平反,接着又将秦桧当权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后又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重新拜张浚为相,整顿吏治,颇有当年宋太祖的尚武之风。他专心朝政,使得百姓生活富裕,太平安乐,使南宋出现了“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所以后人在评价赵构的时候,说他的一生所行败事很多,唯独在立储禅位这件事上做得很是公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