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千古明君汉武帝刘彻为什么接连杀死五位丞相

时间:2025-03-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卷入“”的 公元前91年初春,奉诏敕,大汉丞相公孙贺被捕入狱。

在狱中,有司穷治其罪,他和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拷打,最后,父子双双死于狱中。

汉武帝犹恨意难消,下旨将公孙贺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

随着春秋渐高,性情也越来越乖戾和残暴,位居群臣之首的丞相和其他庙堂大臣,因小过或无罪被诛戮者日渐增多,公孙贺不过是其中的倒霉蛋之一。

网络配图 公孙贺本有着堂皇的门第和显赫的人生,其祖父公孙昆邪在时为陇西太守,吴楚之乱时拜为将军,因平叛有功,封为平曲侯。

出身侯门的公孙贺少年时即为皇家骑士,出入宫阙。

武帝为太子时,他入选太子舍人,陪侍太子游宴射猎,混得很熟。

公孙贺不是读书人,没有庙堂之才,但“英雄何须读书史,马上自可建奇勋”。

公孙贺就曾多次随军出征,屡立战功。

武帝即位后,拔擢他至高位,除了是老熟人外,还有一层关系,即公孙贺后来娶了一位身价骤贵的夫人,此女乃汉武帝皇后的大姐卫君孺——既为皇帝连襟,当然倍受宠信。

不久,公孙贺出任轻车将军;五年后,拜车骑将军,随大将军出征匈奴,因军功封侯。

后又多次统军出征,尽管中间曾因小过被削夺爵位,但始终位居要津,荣宠不衰。

再后来,终日战战兢兢,虽熬到衰年却不得退位的丞相死去,汉武帝命他为相,并二次封侯。

公孙贺位极人臣,按说应该兴高采烈,可他却在皇帝面前伏地不起,涕泣交流,说:“臣本边鄙之将,以鞍马骑射为官,无才无德,实不堪丞相之任!”皇帝及左右臣僚见公孙贺如此伤悲,皇帝便命侍从:“扶起丞相。

”侍从去扶他,公孙贺却死活不肯起来接相印,皇帝无奈,起身离去,公孙贺这才不得已接了相印。

出得宫来,左右问:“皇帝拜相,乃荣宠之事,何哭之悲也?”公孙贺答:“主上贤明,臣本不称丞相之职,负此重责,从此危乎殆哉!”此言足见公孙贺亦非颟顸之辈,他知道伴君如伴虎,虽位居丞相,然稍不如意,随时会带来杀身之祸。

公孙贺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之前,已有、严青翟、三位丞相联翩下狱而死。

丞相石庆老迈,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亲下手诏,严厉谴责,出语苛毒,石庆以为他“归丞相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的请求得到了批准,要呈还印绶。

丞相掾史看了皇帝手诏,说,皇帝哪里是让你卸职归家,你应该引咎自裁才是啊!石庆吓坏了,哪里还敢提退休的事,第二天就硬撑着上班去了。

好歹又撑了三年,死在了丞相任上。

网络配图 “从此危乎殆哉!”公孙贺之言如同巫咒,尽管他日夜忧惧,大祸还是不期而至。

他上位后,原来的太仆之位由儿子承继,父子同列朝班,表面上堂皇荣耀,但高危易倾,物极必反,乃世之常理。

事情出在他儿子公孙敬声身上。

由于自小生在王侯之家,又与皇家有姻亲,公孙敬声是个养尊处优,骄奢不法的纨绔子弟。

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了一千九百万军费,事发后进了大牢。

当时朝廷正在追捕一个名为朱安世的黑社会老大,人称“京师大侠”,因久捕不得,皇帝很恼火。

公孙贺救儿心切,向皇帝提出由他亲自督案,条件是朱安世归案后,请赎儿子之罪。

皇帝看在亲戚的份上,答应了他的请求。

不久,朱安世果然被捕归案。

朱听说丞相想拿自己之头赎儿子之罪,不甘示弱,便于狱中告发公孙家三事:一是公孙敬声与汉武帝之女私通,二是使巫觋作法诅咒皇帝,三是在皇帝去往甘泉宫的路上埋下偶人,以恶言咒帝。

此事非同小可,有一桩坐实就是灭族之罪。

有司立即呈报皇帝——公孙贺不但没救出儿子,自己反倒进了大牢。

奇怪的是,朱安世这个社会边缘人的揭发竟然件件属实,父子两人被严刑拷打,长久折磨后皆瘐死狱中。

汉武帝春秋渐高,本就怕死,一直祈望升仙永生,如今竟有人用巫蛊之术咒他速死,岂能不!于是,他下令将公孙贺全家灭族,两个与人私通的女儿——阳石公主和一并杀头。

当然,皇后的大姐——公孙贺的夫人也被杀了。

卫家被处死的还有一个人,即已故大将军卫青的侄子长平侯卫伉,据说他也卷入了与公主通奸及巫蛊案中。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其后不久,“巫蛊之祸”所连及的皇后、太子一家几乎被杀尽。

刘屈牦 公孙贺死后,皇帝四顾,几无可信之人,自己的连襟姻亲尚包藏祸心,谁又是的股肱之臣呢?想来想去,提拔了自己的刘亲刘屈牦为相。

刘屈牦是汉武帝庶兄刘胜之子,依辈分应属汉武帝的侄辈。

刘胜妻妾甚多,耽于酒色,史载有子一百二十余人,刘屈牦即一百二十分之一。

刘屈牦接任丞相的这年秋天,“巫蛊之祸”闹大了。

被汉武帝信重主持查蛊的想害太子,栽赃说太子宫中埋有偶人诅咒皇帝。

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内外隔绝,皇后、太子派出的使节皆不蒙召见。

太子无以自白,发兵诛杀江充。

太子兵入丞相府,刘屈牦吓跑了,连丞相印绶都丢掉了。

江充一派的人向汉武帝汇报说太子造反,汉武帝问丞相何在?答曰:“丞相保密,不敢发兵。

”汉武帝大怒,说:“事已纷乱如此,尚何秘可言?丞相无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马上下达了围剿太子的平叛令。

汉武帝离开甘泉,调集部队,亲自指挥作战。

刘屈牦接旨后,率百官僚属和太子展开了殊死搏斗,大战五日,死者数万人。

后太子落败,逃出城去,隐蔽多日后,暴露行踪,在地方官的围捕中自缢身死,太子的两个儿子并皆遇害。

汉武帝命人入皇后宫收皇后玺绶,卫皇后自杀。

网络配图 奉皇帝之命,丞相刘屈牦打败了太子,似乎应该算立一大功。

但皇帝很快醒悟了,太子是被江充陷害致死的。

所以,刘屈牦的平叛之功自然打了折扣。

太子皇后俱死,汉武帝迁怒于人,江充被灭族,参与陷害太子的人尽被诛杀。

刘屈牦虽暂未获罪,但他的日子显然不好过。

翌年,贰师将军利奉命出征匈奴,丞相刘屈牦为之饯行。

将别之际,对刘屈牦说:“愿君侯早请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刘据刚刚在“巫蛊之祸”中被杀,李广利就和刘屈牦筹谋起立太子的事来。

原来昌邑王刘髆乃李广利妹妹所生,而李广利之所以敢对刘屈牦谈立储之事,乃因刘人系儿女姻亲,如果昌邑王得继大统,从政治利益考量,刘李二人皆为赢家,所以刘屈牦满口应承。

因太子被杀,汉武帝正处于无穷的愧悔和懊恼之中,身为率军和太子相杀的丞相,已身处罡风烈焰之中,自身难保,安敢再提新立太子这样敏感的话题,触皇帝的椎心之痛?但既和李广利有此言,也就等于给自己身上拴了个炸弹,不久,炸弹终于引爆,内廷的一个官员将此事告发。

除了这一条,还有一条同样致命的重罪:刘屈牦的夫人因刘连受皇帝责谴,身家性命旦夕难保,恨皇帝速死,因此“使巫祠社,咒诅主上”。

汉武帝闻此,暴跳如雷,下令以厨车(拉肉类及食物之车)拉刘屈牦游街示众后,腰斩东市。

刘的夫人被枭首长安华阳街。

李广利全家也被收捕。

李广利闻此,率部队投降了匈奴,李家也全族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征战匈奴有哪些好处?外部、内部矛盾能够同时解决!

征战匈奴有哪些好处?外部、内部矛盾能够同时解决!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汉武帝发动战争讨伐匈奴,需要人口,需要兵马,需要粮草,生产力低下,一个士兵需要几个人的生产才能养活,其实汉武帝对外战争,也到了该发动的时候了,中国的规律,就是无限制的生孩子,导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迎来一次危机,就类似于澳大利亚的兔子,没有了天敌,那么兔子多了,矛盾就出现了,草不够吃,兔子饿死了,兔子饿死了,草又生长了,人多地少,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流民遍地,要么对内改革,要么对外战争。 犹如当下,你看有钱人都带着钱跑了,但是国内多数穷人,都面临,无房无车无老婆,只不过现代生产力发达,总能让你饿不死,再者人口管控,全球贸易,粮油进口,以工养农,不至于出现极端的吃不上的情况。汉武帝,也面临这个问题。对外战争,可以将国内的矛盾对外转移的同时,消灭北疆边患,同时解决内部,外部矛盾,并且借此收回盐铁专营,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所以也就出现了后世都会看到的一个犯罪。作乱的大多是贩卖私盐的。饭可以少吃,盐不能不吃啊。如果没有对外战争,汉武帝就会面临国内矛盾,强行改革,就会内忧外患,所以汉武帝,为的经济发展做了贡献啊!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真正形成的时期,但汉初的经济政策是不配套的。汉初是社会经济为主,是不符合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封建帝国财政需求,到汉武帝时期改社会经济为国家经济为主,完成了大一统封建帝国财政改革,是成功的。汉武帝的财政政策一直沿用到封建帝制结束,甚至今天还在沿用。但是汉武帝造成累积的财富化为乌有,造成了大量的无家可归的流民,造成了士族的壮大以及天下大乱,以至于最后想出用宦官来制衡士族,造成后期。经济强大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自由,一个法治。自由能最大激发生产力,法治是制衡垄断与保护专利权。 汉武帝一系列经济改革最终完成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制经济财政模版,后世一直沿用到今天。从短期来看是错误的,走了许多错路弯路有许多负面效果,长期来看则是成功的。汉武帝后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是综合结果,不单是财政改革问题。是晚年穷兵黩武苛政虐民,是兴俢宫殿个人奢华,还有移民实边天灾救治的综合结果。公元前108年是个很好的时间点收手,但是汉武帝没有,太贪婪于根除匈奴。之前大举征伐,不能说没有弊病,但是总体上利大于弊。 到这一年,卫氏朝鲜覆灭,开东北四郡,从匈奴处夺来的河套、河西开始建立行政区划,南越、闽越、西南滇国等全部被扫平,总共开了几十个新边郡。如果不是继续虚耗国力远征大宛和向西迁移的匈奴本部,以至于赵破奴、、利等先后失败的话,认真静下心来巩固边防,把后来该做的事挨个照做一遍,慢慢地从敦煌向西经营西域,敢说汉武帝的评价将超过李世民,但问题是匈奴就没有一次敢和西汉正面刚的。 另外,有一部分说汉武帝二次西征大宛才真正征服了西域?我觉得,西域并非燃眉之急,完全可以徐图之。塔里木盆地的补给条件完全不支持大军的跨越式远征,汉朝应该从东部的城邦先做起,党同伐异,建立军事据点,最后等在盆地内力量够雄厚了,再收拾大宛、康居这样外围的大国。而且,汉武帝当时还是有自己的私心的,毕竟汉代流行儒学,复仇主义的思潮散播在全国人民的脑海中,匈奴作为曾经侮辱汉高帝的部落,在武帝眼里是属于不论花多少代价,都要剿除的隐患,所以行事偏激也可以理解。 另外,汉匈的国家矛盾是经济矛盾,只不过国家这个概念与经济相合,所以就把华夷的国家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双方各自经历了一个然后统一,中原自不必说,游牧草原在每诞生一个强大的统一政权前都有一个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草原内部的人增加,各个部落争夺草原愈演愈烈,疯狂兼并,那么最后统一的政权,就必须向周围继续扩张,才能消化矛盾,匈奴需要扩张,汉也需要扩张,所以正好通过彼此的战争,杀死一部分人,消化各自的内部矛盾,否则各自内部就无法凝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给卫青的儿子封侯?封了之后又夺其爵位?

为什么要给的儿子封侯?封了之后又夺其爵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了。 一开始,卫青是得到汉武帝极大宠爱的。卫青打了大胜仗,还没有班师回朝,汉武帝就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封为侯。 要知道,当年曾和大臣们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是,就不能封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就不能封侯。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战功,而且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竟然就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个人都是食邑1300户。 (卫青剧照) 卫青是个明白人,知道汉武帝封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一回来,他就推辞。说他的儿子们无功,不能封侯。但是汉武帝不听,一定要封。 不过,没过多久,汉武帝都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 当然了,功臣的后代,很容易就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浮浪,受到的惩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卫青的儿子们所受到的处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为。 在卫青的儿子们被封侯第八年的时候,汉武帝就以“矫制不害”的罪名。削夺了卫青大儿子卫伉的侯爵。 “矫制”就是假传圣旨,“不害”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那么,卫伉究竟假传了什么圣旨?假传圣旨本来是大害,怎么会没有造成危害呢?因此,这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更为可疑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理由。既然是“矫制”之罪,为什么却不给出个理由呢?因此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这个罪不值一说,要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看明白了,对汉武帝的形象有损害 除了卫伉外,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遭到了打击。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夺了卫登和卫不疑的侯爵。 削夺卫登和卫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汉武帝剧照) 如果说汉武帝打击卫伉,有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他打击卫不疑和卫登,就明显是一种故意找茬了。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们呢? 我们知道,皇帝如果忌惮某个大臣,一般是这个大臣居功自傲。但是卫青恰恰相反,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自傲。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而卫青加以拒绝,就是证明。 除此之外,卫青有一次得到了汉武帝一千的赐金,卫青当即把五百金赠送给了汉武帝最宠爱的。五百金是小事,但是这个行动,表明了卫青在讨好王夫人,也以此讨好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明。 另外,卫青也从来不“养士”。当时的“养士”之风很盛行,这是从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一个传统。但是,当社会发展到这样一个大统一的朝代,依然还要“养士”的话,就很有嫌疑了。卫青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因此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养士”。 可以说,一直到卫青去世,他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没遭到汉武帝的打击。这在汉武帝的手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 那么,既然卫青那么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亲自把他封给卫青儿子们的爵位给夺去了呢? 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一种“驭臣之术”。他要对大臣随时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大臣任何时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用过很多宰相,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无一善终,就是一个证明。 毕竟卫青对于汉武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打击匈奴,还只能靠卫青,以及卫青的侄儿霍去病。汉武帝虽然忌惮卫青,却不敢把他给拿下。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断地对卫青进行敲打。 当卫青已经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就不客气了。尤其是在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汉书》上说,“悉灭”。对这句话,后人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悉数杀光。有人认为说的是“巫蛊之祸”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全没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