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王莽到底有多倒霉 赤眉军都没有解决又来一个大麻烦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倒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是一个被上天遗弃的年份,这年夏天,关东一带发生极为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土地龟裂,庄稼绝收。

在靠天气吃饭的小农社会里,旱情无异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更可怕的是,随后中原和关中地区又发生了大面积的蝗灾。

不知道从哪里飞来无数只蝗虫,黑压压朝田里扑去,遮天蔽日,触目惊心。

蝗虫所到之处,草木俱尽,庄稼更是寸株不留。

老百姓为了活命,纷纷扶老携幼,向西逃难,流民潮水般涌入,西入关中三辅,总数达到十多万人。

关中也不是难民们的天堂,新朝政权早已经被丧尽天良的狗官啃成了一副空壳,哪还有余粮给难民们吃?难民要么人吃人,要么等着饿死,人间惨剧不断发生。

王莽对此也无能为力,他现在自身都难保了,哪还有闲心管难民,自生自灭吧。

以上是新朝末年北方的情况,南方地区的混乱情况和北方相比,只在其上不在其下。

荆楚一带这几年也是连年歉收,,老百姓没粮食吃,只好聚众到河边沼泽地里挖凫茈为生。

凫也是有限的,哪经得起这种近乎毁灭性的挖掘。

为了活命,许多人不惜打架斗殴。

在这些挖凫茈的难民中,有两个的人物,他们是新市人和。

二王是草根出身,但他们和其他人相比,却有很强的领导组织才能,经常调解为挖凫而发生冲突的难民,很有成效。

这样一来,二王在流民中的威望日益高涨,时间一长,就成了荆楚流民的领袖,带着苦难的弟兄们艰难度日。

为了活命,二王决定干江湖劫票的买卖,没办法,弟兄们都要吃饭,这时候没人再讲道德,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支近万人的流民军四处抢劫,然后把粮食和钱运到绿林山,二王做大头领,其他够级别的弟兄们如、、成丹这些人做小头领,弟兄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好不快活。

因为这支武装以绿林山作根据地,所以史称“”。

长安城中的王莽皇帝已经被山东的赤眉军弄得焦头烂额,这回又冒出个绿林军,王莽的头都大了。

他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四处扑火,暂解燃眉之急,至于以后如何,天知道!王莽发荆州兵两万多人前来围剿绿林山,王匡得到消息后,,带着弟兄们下山和官军玩命。

出来混江湖的,这一刀早晚要挨的,如果连这也怕,干脆回家拱被窝算了。

绿林军也够强悍的,在云杜迎头修理了官军,官军死伤数千人。

绿林军打了胜仗,士气大振,开始在荆州境内发飚,到处伸手抢东西。

老百姓为了活命,纷纷参加绿林军,人数暴涨至五万。

不过在第二年的四月,荆州突然爆发大规模瘟疫,绿林军平白病死一大半。

眼看着绿林山呆不下去了,为了有口饭吃,绿林军决定换个地面发展。

王匡、王风带着残余骨干力量下了绿林山,流窜至老家南阳新市,以二王为首,马武、为副,号称“新市兵。

而另一部分由王常、成丹、张印率领,窜至南郡下江县号称“下江兵”。

同时在平林一带,由当地人陈牧和廖湛率领,组成一支由流民组成的杂牌部队,号称“平林兵”。

关东有赤眉兵,荆楚有新市兵、下江兵、平林兵,再加上其他地区无数的流民武装,新朝的统治基础已经崩溃王莽的江山摇摇欲坠。

现在的大新朝,就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口,短暂的沉默下面正酝酿着滚滚岩浆。

很快,这股愤怒的岩浆将会进发出可怕的力量,将王莽的一切彻底吞噬。

王莽的丧钟,已经敲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蒙恬死前到底说了什么 为什么一代奸雄曹操会读一次就哭一次呢

死前到底说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因这两句话,的蒙恬大将军跨越几百年,和时代的扯上了关系。什么话呢?蒙恬临终前所说的两句话。 我们知道,蒙恬死于的阴谋。当时,沙丘政变,赵高豪赌,与合谋,篡夺帝位。为彻底扫除障碍,赵高布疑兵,借死了的之手,写诏书,逼迫、蒙恬自裁。 扶苏死后,蒙恬被囚禁在阳周。秦二世即位,赵高仍然不放过蒙恬,明知道蒙恬是忠臣,但仍听信赵高的唆使,杀了他。使者到阳周,对蒙恬说啊,你所犯下的罪太多了,况且你弟弟已经犯了大罪,按法该连坐于你。蒙恬答复道: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当然,依照《》中蒙恬列传,蒙恬说的话不只这两句,还有很多。但和曹操相关的,就这两句。 第一话向我们交代蒙氏家族在秦国的历史,已经三代。蒙家本是齐国人,后来蒙恬的祖父蒙鸷来秦,投靠。生子蒙武,蒙武生蒙恬。三人都是将领,而且战功卓越。蒙恬是在统一战灭齐时,崭露头角。后来在秦始皇巩固时期才堪当大任。概括其功绩:北击匈奴,北筑防御工程——长城,修建秦直道; 第二句话表明自己对秦朝的,而且蒙恬直抒胸臆,虽手握重兵三十多万,但不曾想过背叛,死也要忠秦。蒙将军胸襟坦荡也! 蒙家三代,世代为秦立下不朽功勋,忠于秦朝,为什么到头来却落得如此结局?最后,蒙恬像当年被赐死在杜邮的一样,找了个蹩脚的理由,即“绝地脉”。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不小心截断了地脉,所以,蒙恬。理由自以为合理,于是蒙恬“吞药自杀”。 曹操读到这两句话,都会悲伤流泪。《叙志令》说: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每读一次,就流泪一次。哭的看似是蒙恬,实际上是曹操自己。 公元210年,这一年,他56岁,恰逢危机。军事上,战败;政治上,曹魏集团内部信任危机,孙刘舆论攻击曹操,说他是汉贼,有“篡汉”野心,想废汉自立。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曹操写下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叫《叙志令》。 曹操追忆前半生,直抒胸臆,不避讳、不拐弯抹角地叙述自己的历史功绩。说这些东西,不是自大自夸,而是消除非议。表明自己也是汉臣,也曾想匡扶汉室,但时局不许,不得不独掌大权。丝毫不夸张地说,若是没有我,“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蒙氏三世积功信于秦,我曹氏何尝不是呢?从祖父到我的父亲,直到我。皆“当亲重之任”,都是担任的重臣、亲信。可以说,都是被信任的。我有幸拥有几十上百万大军,权势赫赫,足以背叛,但我也蒙受汉恩,我也是忠心之臣,我也执着于匡扶汉室,既然他蒙恬不反,我曹操会吗?我没有野心……我怎会是汉贼,怎会自立啊! 风起云涌,我也……可惜,没有人理解! 曹操不被人理解,蒙恬不被人理解,两人的忠心都不被人理解……此情此景,每读到蒙恬临终前真情流露的话,怎不共鸣?都是天涯沦落人!曹操理解蒙恬,所以哭了,而谁又理解自己?悲由心生,曹操也在哭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逵冒着被杀风险反对宋江招安他到底想干什么?

梁山强大起来了,有点飘飘然,在梁山菊花大会上,他喝了酒,做了诗,心情很爽,还命乐呵把他的诗词谱曲,给大伙唱了起来。宋江这么早绝对不是因为喝多了,他是希望在这样一个梁山好汉都到场的场合,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来表达自己希望能招安的意图,以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目的。 网络配图 乐呵是个好歌手,他拿到宋大哥的作词,正唱到“望降诏,早招安”这句时,没想到步军头领、打虎英雄同时也是宋江的结拜兄弟却站起来,他发飙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现场气氛很是尴尬。一方面武松的这番话也代表了一些好汉的心头所想,但是他们敢想却不敢说,对于武松这种出头的行为,他们也只能在内心竖大拇指,有种。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武松和宋江的关系,作为结拜兄弟,武松可是受到过宋江的关照的,宋江是在武松最落魄人生最低潮的时候给于了武松很多支持和帮助的,按说武松是最应该支持宋江的人,即便是不支持,但按道理说也不应该在这种场合站起来反对宋江,这完全是让宋江一副下不来台的节奏。 其余的兄弟们会想,连你的结拜兄弟都不支持你,你还有什么脸面坐在上面叨逼叨。 但是这还没完,宋江的尴尬还没结束,后面还有两门重炮在等着。就不说了,我怀疑他才是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武松之所以站出来打头枪,估计是一种特意安排,是和鲁智深商量的结果。而鲁智深反对宋江招安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做人的方式都完全不一样,而且他也不愿意去当什么官,受朝廷约束,最关键是他看透了朝廷的本质,本质就是不可挽救。 网络配图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必要去和朝廷跳舞呢? 而第二个站出来反对宋江的就更加让宋江绝望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小跟班、带刀侍卫,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包衣奴才,他就是李逵。当时李逵见武松反对招安后,他竟然也凑起了热闹,中写道: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 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听到李逵竟然反对招安,宋江真的气疯了,发飙了,要杀了李逵,这个狗东西,给你吃给你穿给你银子花,不是我宋江帮助你,你现在还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氓小混混,你怎么说话就不过过脑子呢? 李逵真的是说话不过脑子吗?这句话真的是他随意说说,或者为凑个热闹吗?或许不是。 网络配图 首先,李逵的性子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人傻直傻直的,不会什么弯弯绕,更不会打哈哈。另一点,李逵其实就是喜欢梁山这种生活,他根本就不适合当官,这一点从后来加入朝廷之后他审案就能看出来,完全是瞎搞。最重要的一点是,李逵都看出来朝廷是靠不住的,招安是个大坑,只会害了兄弟们,当然也包括李逵自己。正是因为这三个原因,李逵才会站出来反对宋江招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