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备赢得赤壁之战的关键之处:借到了荆州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之后,孙刘两家开始了暗中的较量,最终以谋夺荆州而告终,在整个过程中,各方又进行了哪些博弈?为何答应给刘备荆州呢? 赤壁之战期间,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败曹军水师于长江中游地区,迫使本已控制南郡的势力不得不放弃南下及东进之战略意图,据守襄阳。

当曹操北归之后,围绕着当时荆州南郡所在地江陵城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由此使得刘备关于向孙权“借荆州”的举措,成为这一阶段直接影响到鼎立局面形成的焦点所在。

所以,在曹操自北面地注视着这一纷争走势新动向的条件下,孙、刘两家依此而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所进行的博弈,实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着极为敏感且关乎全局的重大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率大军北归,留在南郡的部属仅有三支人马,即分别为守江陵的行征南将军、横野将军,屯当阳的行奋威将军满宠,屯襄阳的折冲将军等;另外,还有江夏太守文聘在当地行使其地方政权的职能。

刘备和追到到南郡,二人巡视完战场态势,刘备对周瑜说:“(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

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

”周瑜听从了他的这个建议,便以二千兵马随着刘备去截断南郡与襄阳之间的通道。

(《·吴志·周瑜传》) 刘备建议中所提到的夏水,其古河道位于江陵城东南面(今荆州市沙市区),经豫章口注入长江,再东北行连通汉水。

期间,刘备“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蜀书》)事实上,他这种向东廷呈表建言、说是请求由刘琦出任荆州刺史的做法,只不过是在形式上走一走过场罢了。

试想,在那种、刀兵相向之际,这类由谁来做刺史之事,根本就勿须让朝廷批准,再说这个朝廷还正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所以也用不着谁来批准。

显而易见,刘备这个所谓的“表”,也就是据此而昭告天下,为其仗着前荆州牧长子刘琦的名义,南征原归荆州所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而获取合法权。

刘备耍了一招之计,“南征”去了,可南郡还在曹仁与徐晃手中呀!这时,东吴方面派出的联军前敌总指挥周瑜正率领三万精兵,在南郡的郡治江陵与曹仁隔江相对呢。

所以此番真正领兵北上,去截断南郡与襄阳之间曹军后勤补给通道的是。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

”(《传》)应当说,曹军此间留在南郡境内的兵力依然不弱,要不周瑜与其副手怎么也不会跟他们针锋相对将近一年,居然还不能攻下江陵呢?正是有了这个空档,才给刘备留下了。

为了打破对峙的僵局,周瑜派遣东吴大将前往攻打夷陵(今宜昌)。

曹仁也是曹操帐前一位的主将,他见夷陵告警,当即分出一支骑兵西出江陵,抢在面前去围攻甘宁。

甘宁势弱,,向周瑜求援。

周瑜用之计,留淩统在江陵与曹仁对峙,自己亲自领兵前往援救甘宁。

在战斗中,周瑜的右胸为流矢所伤,伤势严重,于是不得不仓皇退兵。

坐镇江陵的曹仁听说周瑜受伤卧床不起,赶紧领兵出城,麾军布阵,要来攻打东吴营垒。

周瑜见军情危急,只好带伤忍痛披挂齐整,在手下一班将领的护卫下巡行军营,以激扬士气……后来,由于关羽率领的部队出没于襄阳至江陵区间的汉水流域一带,给曹军的后勤补给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曹仁见当面之敌无机可乘,而自己一方又穷于应付,,最后只有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弃守江陵,退据襄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此,赤壁之战总算取得了一个圆满的成果。

这一仗之所以能够,首先应当归功于周瑜的正确指挥,以及东吴全军上下的,力战退敌。

尤其是到了后期,周瑜带伤临阵,表现出临危不俱的大将风度,故战后孙权以取南郡之功,“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同时,孙权又以程普为江夏太守,镇守沙羡(今湖北武昌西金口),于是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长江中游地区,为此使江东政权的西部屏障更加巩固。

鉴于武陵(治今湖南常德)太守金旋、长沙(治今湖南长沙南)太守韩玄、桂阳(治今湖南郴县)太守赵范、零陵(治今湖南零陵北)太守刘度等原先便归属于刘表,而此间的刘表长子、荆州刺史刘琦正归附于刘备,所以这四个人只需向刘琦表示归顺之后,那么武陵、长沙、赵范、零陵四郡,便在名义上臣服于了刘备。

换句话说,刘备的所谓“南征四郡”,实际上只是依靠着重兵压境,并没有费多大的力,兵不血刃便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四郡之地,算得上捡了个大便宜。

不久,“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大半生颠沛流离、苦于没有立足之所的刘备,那一阵猛地变成一个政治暴发户,这可真是叫人了! 江南四郡平定之后,刘备占有了赖以立足、发展的根据地,于是便自说自话地以荆州牧的名义,论功行赏,封拜元勋,在公安组建了荆州牧的行政机构。

他以关羽为襄阳太守,为宜都太守,以为军师中郎将而督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的这种布置格局实可谓:此间,襄阳尚在曹操的掌控之中,刘备让关羽为襄阳太守,其任职形式看是形同虚设,但由于关羽实际控制区域也在襄阳至江陵的汉水流域一带,所以也算与襄阳沾上边了。

与此同时,刘备再分割控制于自己手中南郡以西的数县之地,另置宜都郡,定治所夷陵(今宜昌),派张飞为宜都太守,于是从南郡地面上又生生地切下一块来,让自己与东吴驻军形成犬牙交错的态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宜都郡的设置,充分体现出刘备悉心保障荆州将来作为攻取益州之战后方基地的战略眼光。

换句话说,即使是当刘备取得益州之地后,位于南郡西侧的宜都便成为他横跨荆、益的机枢要地,一旦荆州有何风吹草动,他马上就得火速率主力沿长江顺流而下,以确保自己据以立足的根基。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此间正式意义上的南郡太守,便是东吴大将周瑜--如此一来,这位仅仅只“屯据江陵”的东吴军统帅一下子便被置之于极为尴尬的境地之中:南面受制于公安的刘备,西面受制于宜都的张飞,北面受制于荆襄之间的关羽……三面受扼的艰危处境,使得周瑜驻扎在江陵周围的全部人马,就只留下东边的一条通道了。

成了个大赢家的刘备,当然知道江陵地位和作用。

对于这一点,《三国志·魏书·传》早就通过曹操的谋臣贾诩之口,对其作了充分的描述。

建安十三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打算顺江东下,一举荡平东吴政权。

贾诩劝谏说:“明公昔破,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依照贾诩的说法,曹操根本就勿须对东兵,只需利用江陵这一带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物产,一门心思地搞好地方政权,就是以使孙权“稽服”了。

可惜,曹操听不进贾诩的这番话,一味地企图炫耀武力,结果弄得赤壁一战大败而归。

反过来,这也证实了江陵在当时对东吴政权的极端重要性。

刘备占了上风,基本上具有了与东吴孙权地盘和实力的,由此就难免再生得陇望蜀之心。

孙、刘两家的关系,已经完全因赤壁之战后各自势力范围出现的新动向,而再度变得朴朔迷离起来。

之后事情就发展到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老套剧情了,在整个事件中,刘备虽然成为了最大赢家,但是却丧失了和东吴能够再度结盟的机会。

虽拥有了领土又能如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表为什么要把荆州给刘备?他是什么用意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会被刘备打败?他在汉中之战中有没有优势?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兵力在汉中之战中有没有优势?为什么还是被打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末年至时期,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在陕西汉中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汉中之战。这场战斗以刘备获得胜利、占据汉中而结束。 但是,这场战争给历史留下了很多悬念,让人们至今。比如,这场战斗中双方到底投入了多少兵力?历史语焉不详。 我们先梳理一下史书的碎片化信息。《》中,有“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又使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扼据庸蜀”;“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於阳平……”这样的记载。 但是,在这两年间,曹操和刘备共在汉中的战场上投入了多少兵力?却无法准确计算。我们知道刘备派出了、、、、、黄权等大将,曹操派出了夏侯渊(在汉中之战中战死)、曹休、、曹洪、张郃、、郭淮等大将。他们手下共有多少士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曹操撤军,汉中之战结束。刘备终于在巴蜀自立为帝,建立蜀汉。而这个局面的到来,刘备依靠的不单是“兵力”。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战术层面的,也有战略层面的。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势均力敌,双方兵力对比应该没有很大差别。但是,在作战策略上,双方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末年,天下乱局让人。经过多年杀伐争斗,曹操、刘备和大体上已呈现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三方最集中的冲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中,孙刘联盟击退曹操以后,刘备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巴蜀一带。一直寻找机会南下的曹操,也将目光转向了西南地区。 在刘备夺得蜀中以后,曹操也紧随其后,拿下了距离蜀中不远的汉中。 曹操盘踞汉中,无疑是对刘备新政权的最大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备计划北上汉中,剿灭曹操。就这样,无辜的蜀中老百姓,被卷进战争的泥潭之中,以至于“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不能止”。 在刘备备战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臣,也劝说曹操趁机南下,希望一举夺得蜀中。然而,天不遂人愿,北方发生叛乱,曹操不得不暂时放下西南,回到北方,让夏侯渊、张郃、徐晃、郭淮等人留守汉中,并让张郃尝试拿下巴蜀。 而当时关羽和孙权又发生冲突,刘备也只能暂离巴蜀,前去支援关羽。这给了张郃可乘之机,他一路攻到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节节胜利,蜀中告急。无奈之下,刘备急忙和孙权讲和,火速调兵回川。 之后,汉中之战打响。 刘备能最终取胜,有两个原因至关重要。第一,他调动起了百姓。当听闻曹操带领千万囊粮食奔赴前线的时候,刘备和军师商议。诸葛亮就此询问杨洪,杨洪回答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当时,刘备一方对此战的策略是,发动百姓,进行全民战争,拿下汉中。用兵之道,讲究“一鼓作气”,更需要全民皆兵。刘备在这场战争中充分调动将士和汉中老百姓的积极性。前有部队打仗,后有百持,刘备人心相向,赢得了坚实的作战基础。 第二,赵云取得汉水之战的胜利,成为刘备赢得汉中之战胜利的关键节点。在曹操的千万粮草运到汉水之滨,赵云军计划抢夺这批物资。曾经斩杀了夏侯渊的黄忠负责出兵抢粮,赵云负责后防,防范意外。 约定时间已到,不见黄忠回营,他陷入了曹操的埋伏。说时迟,那时快。赵云率领轻前去救援,和曹军狭路相逢。逃也无处,一身虎胆的赵云凭杀出血道,化险为夷。 曹军一路猛追,竟追至赵云营下。 当时赵云营中的兵力,是难敌曹军的。硬碰硬,赵云没有比较优势,他上演了一出“空城计”。赵云将营门大开,曹军以为有伏兵,便渐渐撤退。突然,赵云率军出击,士卒与弓弩配合,曹军一片混乱,在仓皇逃跑中,踩踏、溺水而死的很多。 赵云绝地反击的成功,改变了汉中的战略格局。 曹军受重挫,之前僵持不下的的局面朝着有利于刘备的方向发展。在后来的局部战斗中,曹军士气低迷,死伤无数,很快便再难坚持。到了五月,曹操无奈退兵,把汉中留给了刘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