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康熙帝一生中最赏识的大臣 竟不是纳兰明珠!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我们一提到的重臣,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纳兰明珠在朝为官40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虽然他有“小”之称,但是他为大清国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置喙的,更是值得肯定的! 纳兰一族都是满人,也属富贵之家,纳兰明珠在康熙帝时被重用,虽然康熙帝不是很喜欢他,但认为他这个人懂得左右逢源,有朝一日定能够为国家做出不少功绩,所以纳兰就被康熙重用了,这一用就是40年,可把他给累苦了,也苦了康熙了!为什麽这麽说呢,原因是康熙对纳兰是又爱又恨,爱他的才,恨他的狡猾狡诈,纳兰仗着自己是内阁首辅大臣,经常为所欲为,甚至私吞朝廷军费,对着些事情康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方面纳兰为官多年,是朝廷忠臣,另一方面他是国舅爷,大阿哥胤諟的舅舅,多少要讲点情面的。

网络配图 不管去哪里,康熙的身边一直都是纳兰在侍候,纳兰为了让大阿哥成为储君,经常在康熙的面前说太子的坏话,这让康熙越来越不喜欢他。

为了讨好康熙帝,纳兰就想出了各种方法让康熙高兴,纳兰知道康熙喜欢人才,喜欢学问渊博之士,就向康熙举荐了周培公。

这个周培公是个人才,但是家里很穷,连一碗豆腐脑都吃不起,还经常睡大街,好点儿就是谁破庙里,天一亮就被庙里的和尚赶走了,所以他经常被人看不起。

大冬天很冷,为了生计,他就去卖卦,饿的实在不行了就站起来搓搓手,路边卖豆腐脑的姑娘看他懂得实在不行了,就盛了一晚豆腐脑送给他吃,他连忙推辞表示不能接受,在姑娘的再三推辞之下,他万分感激地接受了姑娘的好意。

网络配图 就这样,周培公勉强度日,有一次,周培公又遇见了那个姑娘,看见她好像在为什麽人申冤,姑娘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她说“她此次来京是为了告御状,他的丈夫含冤而死,当地的县衙草草了事,她的丈夫被斩首了”。

周培公了解此事后很是气愤,就问这个姑娘为什麽不把状词写成歌曲的形式,再把它给沿街的人听。

这样的话,也许她能够早日为丈夫申冤,姑娘哭着说,小女子不会写字,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周培公很是热情地说:“姑娘,你要是能信的过我的话,你的状词就交给我吧,我来把它写成状词的形式,你的嗓子好,然后由你把它唱出来”,这个姑娘很感激,,状词引起了很多百姓的共鸣,可巧的是,康熙在这一天微服私访在街上听到了周培公写的状词的内容,觉得此人很有才,很是欣赏,于是就问了卖豆腐脑的姑娘,才得知这是周培公写的。

康熙决定召见周培公,二人刚一见面,周培公就猜出来了康熙的身份,这使得康熙更加欣赏他的才能!网络配图 周培公不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更没有显赫的家事背景,但是他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康熙帝很赏识他,接着就重用他,把平定三藩的重任交给他,果然他不负众望,为三藩的平定立下了!他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绘制了“大清皇與图”,他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此图,这是大清第一张最完整的地图。

在形势的逼迫下,康熙也不得已把周培公派到别处做官,整整十二年,后来,由于生活环境太恶劣,周培公去世了,康熙帝后悔莫及,但是,康熙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大清恩人”!在康熙的眼里,他最赏识的人周培公,纳兰明珠和周培公比起来,好像少了不少条件,周培公是值得肯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酷吏张汤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御史大夫张汤因何而死

酷吏张汤: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而张汤就是其中十分出名的酷吏之一。那么张汤又是因何而死呢? 张汤的失败,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他的两面性格,为法过酷,结怨太多,最后被武帝抛弃。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于盐铁收归中央政府独占,极大损害了同姓诸侯国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个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率先指控张汤与其下属鲁谒居合谋诡计危害国家。鲁谒居是张汤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张汤的旧怨御史李文。鲁谒居因赵王上告被关入狱中不久病死。被连累的鲁谒居的弟弟认为张汤见死不救,于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与张汤违法挟私寻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减宣调查李文案,而同为酷吏的减宣恰也是张汤的老对头,欲借此案置张汤于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动罗织大罪。正在这危机时刻,有贼偷盗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依惯例,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同向武帝谢罪。张汤临时变卦,单方面推卸责任,准备先弹劾庄青翟,将罪名全归于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长吏朱买臣(“覆水难收”的主角)、王朝、边通也都与张汤结有深怨,三人得知张汤计划后,一起联名先发制人,替丞相声辩无罪的同时,告发了张汤平日的种种非法行径,将前后数件事一一联系。武帝暴怒,认定张汤内心险诈一惯欺君,便不由分说,派使者带着罪名簿以八项大罪痛责张汤。 “天子果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武帝还派出当年与张汤情同兄弟的酷吏赵禹来质问他。张汤见了好友,自以为事情终有转机,正准备长篇解释,却被赵禹当头痛斥:“今天你觉得自己冤枉了,当年被你杀的那么多人就不冤枉吗?现在别人告你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皇上关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断,为什么还要争辩呢?”(这与成语“请君入瓮”有神似之处)这么一折腾,张汤终于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为,再以自己对武帝的了解,尽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诸侯、部属、酷吏、同僚上下内外四面八方的夹击下,皇帝也抛弃了他。张汤自杀了,面对下葬事宜,张母之所以正气懔然地说了些我们不能理解的怪话,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她眼中儿子一贯是清廉正气尽心为公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盘点:中国古时候历史上向大臣下跪的帝王有哪些?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