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高欢杀死检举通奸案的婢女:贵族家庭也要维稳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人在年轻的时候,愿意捍卫自己价值观中认为重要的东西,愿意捍卫正义,即使面临危险。

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往往不知道有多危险。

北魏时,国家内乱,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

东魏的权臣任丞相,封渤海王。

和类似,他主持着国内很多重要工作,还要经常带兵出征。

出征期间,家里就由他的妻子和世子也就是法定王位继承人主持。

世子高澄,当时十四岁。

在他不在家期间,他的世子高澄,和他的一个妾发生了关系。

这种有违伦理而又有违道德的事情,激发了家里一个婢女的义愤。

这个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姓的婢女,等高欢回来后向高欢检举了这起通奸案,并且找来了两个同样有正义感的小姐妹作证。

高欢得知,大怒若狂,打了高澄一百军棍,将他关了起来。

因为娄昭君作为母亲管教失责,他连娄昭君也不见了,并郑重考虑更换世子。

算是正义得到伸张吧——在那个年代,这是很重大的道德问题,很高的正义。

几个小婢女在为自己自豪的同时,完全没想到她们将面临什么。

王侯家的家事不仅仅是私事,它还关系到和谐和稳定。

很快有人出面干涉此事了。

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接到秘密通报,迅速来到高家,与高欢密谈,说了长长的一番话:“我家也有这样的事情,这种丑事只能遮掩,怎么能宣扬?王妃跟你是结发夫妻,当年用娘家的钱供养你;你被处罚她为你日夜照料,你贫贱时她陪你,烧马粪给你煮饭,还亲手给你做鞋子,这种恩义怎么能忘?现在你的女儿是皇妃,你的儿子继承大统,王妃的弟弟娄昭为你建功立业。

一个女人不过是一根小草罢了,不值得珍惜。

再说,婢女的话,不要相。

” 司马子如的话虽然又动情又讲理,充满了冠冕堂皇的说辞,但说白了其实就是一句:高家目前是一个显赫而又紧密的利益团体,这个团体内部的和谐稳定与外部的光荣伟大不容破坏。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不和谐因素,被果断地处置掉了。

高欢委托司马子如重新处理这件事情,司马子如先是探望高澄,对他说:“大丈夫为什么害怕权威,自己诬陷自己?!”在此暗示下高澄推翻了全部口供,称通奸一事纯属诬告,他是因为害怕父亲生气才自诬。

司马子如随后分别秘密提审了三个婢女,其中作证的两个,被迫发誓她们做的是伪证。

而举报的那一个,不知道是因为坚持己见不肯合作,还是因司马子如怕留下后患,被迫上吊而死,工作组随即宣布她是畏罪自杀。

经过一番工作,司马子如提交了一份新的调查报告,称全部事件都是捏造,高欢闻知立刻。

最感人的一幕发生在后面。

高欢传见“被冤枉了”的世子高澄和王妃娄昭君,娄昭君远远望见高欢,马上跪下,走一步叩一头,而高澄也跪爬着一直走到高欢近前。

父子夫妻拥抱在一起,哭泣道歉,全家前嫌尽释,,重新成为和谐稳固的美好家庭。

当晚,高欢设宴款待司马子如,赠送他大量黄金,感动地说:“成全我们全家的,是司马子如啊!” 一桩家丑以如此的结局收尾,没人再去惋惜那个死去的婢女。

这个“不顾大局”的婢女,不知道“原则”这件事在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利益前,有不同的解释,不知道道德是包装出来的,而不是坚守出来的,所以她死了,她死得其所。

其他两个婢女不知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她们幸运没有被最终灭口,她们想必从此事学到了教训:外表光鲜的豪门,里面烂成什么样是没有关系的,撕掉光鲜外表才是罪大恶极。

终她们此生,一定不敢再说没穿衣服了。

郑氏不知道后来如何了,她被包装成了被诬告的无辜者,但实际如何里面人都知道。

我想,她的余生恐怕会很凄凉——这是无数豪门中共有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做梦把猫残忍的杀死了

做梦把猫残忍的杀死了,得此梦五行属木,感情有不利之事,与他人因情感纠纷大打出手,则有人情世故处理不良,春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在外求财者做梦把猫残忍的杀死了,往东走吉利,往西走不吉利,与属马之人,属狗之人,共同求财,事业多可得他人之信任,彼此财运丰厚之迹象,多为吉兆。单身女人梦见,五行主木,情感有不利之事,多有异性间争吵之意,若非两情相悦,一厢情愿之人感情不得,生活多有不安之征兆。已婚女人梦之,多受他人之影响,乃身边小人颇多之迹象,求财者不可一意孤行。单身男人梦之不顺,因情感之事与他人间纠缠颇多者,异性关系复杂,情感不利。从事制造,流水生产等相关行业者,水木相生之征兆,得此梦事业不顺之意。

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拓跋弘只因杀死太后的男宠?

咱们今天说说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他3岁封储,12岁登基,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暴卒,其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但是身不逢时,只因为太过强势,逼死乐这位小皇帝罢了! 这位皇帝是北魏献文帝,而那时的太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冯太后,这位太后可谓是手段很硬呢,也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主呢,不过她的行事确实有时过于狠毒,让人不寒而栗。 就拿这个最年轻的太上皇来说,就是因为这位皇帝杀了她的男宠而被废掉的,故事发生在皇兴四年(470年)十月,拓跋弘因为反感冯太后淫乱后宫,便借故诛杀了其最宠爱的面首李奕。 李奕之死,瞬间激化了拓跋弘与冯太后之间本来就不可调和的矛盾,恼羞成怒的冯太后扬言要废掉拓跋弘。为了逃避和自保,平日对黄老之学和佛经义理研习颇深的拓跋弘一时间看破红尘,,被迫决定主动禅位。 其实这时的这位太上皇禅位一方面是由于冯太后的压力,一方面也确实是自己看破了红尘,因为他自己本身是比较喜欢研究佛学的,本来这位太上皇如果这样的话会好好的过一生的,但是这位冯太后还是太过于狠毒,让这位皇帝不得不重新出来和冯太后争斗,最后落得惨死的结局。 这是什么情况呢?因为当时献文帝拓跋弘禅位的时候,他留下的儿子孝文帝年龄还很小,不能掌握政事,所以冯太后就开始当政了,其实如果冯太后好好当政的话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关键是冯太后竟然把孝文帝关到一个小黑房子里三天三夜,不给吃喝。 这段经历差点让小小的孝文帝死翘翘了,这正好就被献文帝拓跋弘看到了眼里,于是他开始和冯太后较量,做很多的政策,并且到处去打仗什么的,但是冯太后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人存在呢?因为这样的人存在的话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很大的威胁不是吗? 在延兴二年(公元472年)二月,太上皇献文帝戎装出京,在北郊带着将领们击退柔然的进攻;十一月,献文帝骑上战马,征讨柔然,一直杀到漠南,逼柔然后撤几千里。 太上皇献文帝这时还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一律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对那些克己奉公的牧守加以提拔,对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严惩不贷。 延兴四年(474年)六月,献文帝再次下令:处理一切案件都要按法律办事,以事实为依据,用刑要慎重。 从这就能看出来这位太上皇也是真的没有放弃自己的权利,虽然是太上皇,但是依然带兵打仗,依然颁布法令,可惜的是,姜还是老的辣。 在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离奇驾崩于永安殿,年仅二十三岁,在这个地方是有争议的,因为有人说是这位太上皇是因为染病死的,但是也有人说是冯太后毒死的。 小编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一个原因是献文帝是比较年轻的,要说得什么病立马死掉,这个未免有点牵强,大家千万不要说是什么天花之类的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命了! 第二个原因是从上面的经历来看,献文帝拓跋弘确实是一个很能干的皇帝,确实阻碍了冯太后的路,所以冯太后杀之是有可能的。 所以这位小皇帝呢,就这样被冯太后杀死了,真是可惜了了呢,不过这样诞生了伟大的孝文帝不是,所以凡是有利有弊的,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咱们明天见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