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贬三级是为了什么?贬的是哪三级?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诸葛亮败给魏军,使得北伐出师不利。

这场战役会输,主要还是因为镇守街亭的马稷刚愎自用,擅自违背指令,主动放弃水源等于是自己把自己逼入到了绝境。
此后诸葛亮为了以正军纪挥泪斩马稷,他自己也自贬三等。
那诸葛亮被贬三级后是什么官职呢?根据记载,诸葛亮此后是以右将军的身份行事,也就是说从丞相往下三级就是右将军。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当时蜀汉的官员等级,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解决南中的后顾之忧后,为了实现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志,向曹魏发动的第一次北伐行动。
这次北伐行动对于曹魏来说很是突然,距离曹魏上次在西部地区发生战事,还是在9年前的汉中之战。
诸葛亮军声势浩大,天水、南安、安定向蜀汉投降。
曹魏让率军抵御诸葛亮,诸葛亮安排在街亭阻滞张郃。
结果马谡不听从诸葛亮路口扎寨的安排,在山上安营,被张郃围困山头、断绝水源后击败。
街亭失守,箕谷方向牵制的军也被击败,诸葛亮担心大军被断绝后路,便撤军回了汉中。
因为马谡失守街亭,直接导致了诸葛亮首次北伐行动的崩盘,诸葛亮认为自己有用人不当的责任。
于是向上表。
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诸葛亮自贬三级的故事。
但是这里有一个疑问,诸葛亮是丞相,在军职上有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4方将军之分。
从丞相到右将军看似有很多层级,为何说是自贬三级呢?这三级是指哪三级呢? 说到这里,不免要先看下蜀汉官制。
蜀汉自视汉室正统,官制上沿袭东汉的官制。
东汉官制是制,三公是指太尉、司空、司徒,三公是名誉官职,不具备实权,更多是彰显地位与皇室恩宠。
东汉原本并没有丞相。
丞相是公元208年废除三公后设立的。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
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这段《志先主传》的记载说明,蜀汉时三公与丞相是并存的。
按照蜀汉掌权者实情,诸葛亮是丞相,继任者是大司马、大将军,再继任的和是大将军。
蜀汉丞相、大将军都是实权官职,实际官职在三公之上,尤其是丞相,既可治理朝政,又可统兵征战。
三公之上称为上公,东汉时太傅、大司马属于上公。
《》中记载,(兴平)二年。
以车骑将军李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
而在蜀汉,丞相、大司马、大将军可以算作上公。

大司马常常是加官,名誉地位的象征,没什么实权,而丞相、大将军都是实权官职。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三个军职低于大将军一个等级,也比三公略低一些。
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同属一个等级,《通典》中记载: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
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
由此可见,四方将军属于上卿,官位在九卿之上。
至于四镇、四征、四平、四安、杂号将军,官位更在右将军之下,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蜀汉官制下,官位排位如下: 第一层级,上公,丞相、大司马、大将军。
丞相、大将军为实权官职,大司马为虚职加官; 第二层级,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不过史料中,只发现了有关司徒的记载,其他两个官职并未找到史料记载,如果大家有发现记载,欢迎补充; 第三层级,次三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第四层级,上卿,前后左右四方将军; 第五层级,九卿,光禄勋、廷尉、少府等官职。
通过这个结论不难看出,诸葛亮由第一层级的丞相,自贬为第四层级的右将军,确实是贬了三级。
虽然自贬三级,但是诸葛亮仍然是代理丞相,权利上并未受多大影响,而且是右将军,依然可以掌军权。
第二年,因为诸葛亮拿下阴平、武都二郡,刘禅便又将诸葛亮恢复丞相官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给诸葛亮的遗言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他要说出这一句话呢
还不知道:给的遗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刘备的永安托孤是一件大事。刘备对诸葛亮直言:“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的遗言,有几分的味道。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话之后,立刻就跪了下来,。我们疑惑的是,刘备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古往今来,没有君主敢像刘备那么托孤。刘备把话说明白了,刘禅如果不成器的话,你诸葛亮是可以取而代之的。刘备若是所托非人的话,诸葛亮完全可以凭借刘备的遗言,实行的举动。刘禅没有统治经验,没有政治才能,诸葛亮其实可以把刘禅赶下台的;但是,诸葛亮却并没有这么做。可见,刘备看人的眼光是非常准的。刘备知道,诸葛亮忠贞不二,根本不会实行篡位的举动。 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后,就为刘备指明了战略方向。二十多年来,诸葛亮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才有了现在的蜀汉江山。刘备临死的时候,很想对诸葛亮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真情流露,自然而然说出了这些话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但是李严的权力却远远小于诸葛亮。刘备的遗言,让诸葛亮成为了蜀汉的第一把手。刘备明白,只有诸葛亮,才带领蜀汉和曹魏抗衡。 诸葛亮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但是刘备还怀有一丝的猜疑之心。刘备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透,就是想看看诸葛亮的反应。诸葛亮直接痛哭流涕后,刘备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诸葛亮就要继承刘备的遗志,继续北伐曹魏。蜀汉是刘备的天下,刘备也没有民主之心,不可能把皇位拱手让人。刘备的遗言,叫诸葛亮取而代之,不过是为了给诸葛亮一点压力罢了。诸葛亮威望大,有能力。刘备认为,自己给诸葛亮的信任,会让诸葛亮更加卖命辅佐刘禅。 刘备是个枭雄,但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诸葛亮是刘备最仰仗的文臣,刘备临死之前,抛下了君臣名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古往今来,只有刘备这一个君王,敢这么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爱惜张裕的才华,为什么刘备却想除之而后快?
爱惜张裕的才华,为何却想除之而后快?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何老师是谁? 历史说书人也。 说起来,大家爱听历史故事的风气,已经流行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历史故事,含着两个词,一曰历史,一曰故事。但比起真实的历史,人们似乎更喜欢「故事」。故事披上历史外衣,成了「历史演义」而非真实历史了。 可以大胆猜测,大概很多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只要有趣,真实或者不真实并不重要,嘛。 历史呢,还真不是娱乐或者演义。历史有掌故,也是故事,但自有悲凉与真情。何老师述说历史掌故,并非娱乐或哗众取宠,而是娓娓道来历史之中与我们今人的人性,以及人性面临的考验与选择。 人性,古今一同也。人性背后的历史,粗糙而真实,但直指人心。 愿说者有心,闻者有意。 且听何老师的第一个掌故吧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或许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定格于1994年版的电视剧《演义》上,剧中的刘备,忠厚老实,以德服人,心忧汉室,脾气好得很,偶尔还爱哭一哭。 94版影视剧《三国演义》片段左为孙彦军饰演的刘备,右为李靖飞饰演的张飞 历史上的刘备也是这样吗? 非也。历史上的刘备,不仅气量狭小,而且还是个渣男。 话说末年,中原,能人异士辈出,比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算子」,能与之匹敌的有一人,名叫张裕。 据说,张裕这人非常聪慧,会观天象,精通玄学。但是,他因为得罪了刘备,最后被残忍杀害。 刘备杀他的原因说来也挺荒唐,竟然是因为一句玩笑话。 张裕这人嘴巴很刻薄,他第一次遇到刘备时,就跟刘备斗上了嘴。 张裕长着一把大胡子,《》里形容为「其人饶须」,刘备见到了,就笑话他的胡子,说自己在涿县住的时候,县里的特别多,都是,真所谓「诸毛绕涿居乎」。 「诸毛」,谐音「猪毛」,刘备是笑话张裕嘴巴旁边长了一堆猪毛。 这张裕自然也不是个嘴上能吃亏的人,于是讲了一个故事怼回去。他说,有个官员,当过山西潞县的长官,又当过涿县的长官,等他不当官了回老家,大家给他写信时,为了周全考虑到他当过两个地方的长官,只能称呼他「潞涿君」。 「潞涿」,谐音就是「露嘴」,光下巴,他这是嘲笑刘备没胡子。 刘备与张裕为什么拿对方的胡子说事呢?因为在古代,古人没有剃胡子的习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有一种刑罚,就是强行剃掉胡子,被称为「耻辱刑」。 古人虽然不是人人都长一把大胡子,但成年男性无须,多少是个缺点。 张裕嘲笑刘备不长胡子,刘备心眼小,就记恨上他了。 1994年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小说《三国演义》曾写到:「关羽身长八尺,髯长二尺」。 后来刘备得了四川,建立蜀国,张裕成了刘备的手下。可惜,张裕没改掉怼刘备的习惯,,最终惹来大祸。 当时,刘备摩拳擦掌要跟争夺汉中,张裕就出来泼冷水说:「不可争汉中,军必不利」。 刘备当然没有听他的劝阻,跟曹操在汉中来来回回打了很多场仗,最后虽然拿下了汉中,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因为曹操在撤离汉中的时候,把老百姓也都撤到关中去了。 刘备「得地不得民」,就非常生气。他便想找借口杀张裕以泄愤,理由就是张裕说的话不对,他不是把汉中拿下来了么? 诸葛亮因为爱惜张裕的才华,便为他求情,谁知刘备回复了一句很绝的话:「芝兰生门,不得不锄」。刘备的意思是,芳香的兰花本来是好的,但长在门前挡道,不得不除掉。 刘备杀心已起,哪里听得进诸葛亮的劝解。于是乎,这位足智多谋的张裕便被刘备杀害了。 张裕的厉害之处,不仅限于他是一个能与诸葛亮相匹敌的谋士,根据史书记载,张裕的占卜能力也非常强。他算出自己会受刑而死,算出蜀汉会改朝换代,曹魏取代,还算出刘备取得蜀地九年后死亡。 苍天饶过谁。张裕虽然被刘备杀害,但他的预言却丝毫不差。公元214年,刘备得荆州。公元220年,被迫禅位,称帝。刘备荆州后第九年,公元223年,刘备去世。 这样一位奇人,就这样被刘备泄愤杀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气量狭小的刘备对胡子玩笑耿耿于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