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孙权最后做出决定,还是他的根本利益所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孙权下定了决心联合刘备呢?网络配图 其一,诸葛亮的出色外交。
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更重要给孙权传递一个信息:曹操如果战败,必然班师回;那么荆州(刘备)、三吴(孙权)趁机发展,呈强势的姿态,则三国鼎立的天下格局初步成形。
其二,的游说。
鲁肃是江东集团政治路线和政治战略的设计师。
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就有一个东吴版的“隆中对”,鲁肃在这个东吴版的“隆中对”里面提出来的战略是保江东而观成败,先三分而后一统,这是他给孙权做的规划。
这个规划包括三步:第一步,保住江东集团的既得利益,这是你的根据地你不能丢了;第二步,夺取荆州和益州,和曹操划江而治;第三步,在适当的时候北伐,一统天下,称王称帝。
所以鲁肃对于江东集团未来的发展是有一个成套的这样一个想法。
那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鲁肃才主张孙刘联盟。
打动孙权的,使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的,就是鲁肃的那句话:将军迎曹,欲安所归。
网络配图 其三,曹操嚣张的书信。
在赤壁战役前夕,曹操莫名其妙地写来了一封信,这封信加速了孙权的决定。
曹操这封信怎么写的呢?曹操这封信是写给孙权的,他说:“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
”他说近来老夫奉皇上和朝廷的命令来讨伐那些有罪的人,老夫的军旗往南方一指,刘琮那小子就把自个儿的手捆起来了,投降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现在老夫又整治了八十万水军,准备和孙权孙将军您在您待的那个地方打打猎。
好大的口气,据史书的记载,这封信送到江东的时候几乎是所有人都大惊失色。
东吴几乎一大半的文臣都是投降论调,都主张投降曹操。
这个时候,鲁肃就说了重要的八个字:将军迎曹,欲安所归。
也就是像你这样称霸一方的诸侯,你投降了曹操,有归宿吗?网络配图 因此,孙权决定连刘抗曹第一功臣应该是鲁肃,而不是《》认为的诸葛亮。
这个问题历史上本来是有结论的,裴松之在《》的两个传里面都谈到了这个问题,裴松之是怎么说的呢?裴松之说:“刘备与权并立,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
”这是一处,还有一处说:“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
”两处都谈到了,孙刘联盟的第一功人,是鲁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