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168年)他与皇长子允提一起被封为郡王。
他是康熙帝众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两人之一。
他将康熙帝亲制的律吕历法、算学编辑成百卷的《律吕渊源》,他还支持并参与了《古今图书集成》的修纂工作,可以说是康熙帝最得意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众皇子中的佼者。
康熙帝是一位善于以理止情的人,即使是心爱的皇子,犯了错误也不留情。
但康熙帝觉得宗人府拟的是重了点,于是他从宽做了如下处理:允祉革去郡王爵,降为贝勒。
辛保、笃、哈尔萨俱革职,鞭100,准其收赎。
绥色自任侍郎以来,实心效力,从宽免罪,但从此不再让他管理王府事务。
就因为提前剃了发,致使允祉在贝勒位上呆了11年之久,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晋封为亲王。
这一剃发风波,反映了康熙帝对死去的妃子丧礼的高度重视,也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终康熙一世,再也未发生类似事件。
景陵的妃园寝不仅“之最”多,而且“之谜”也不少。
那么,都有哪些谜呢? 敬敏皇贵妃的葬地。
章佳氏死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谥她为敏妃,元年被追封为敬敏皇贵妃。
前面在讲景陵“首创帝陵葬皇贵妃”时已经讲了雍正帝为什么追封敏妃为皇贵妃的原因。
官书记载,敬敏皇贵妃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与康熙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宫的,这个日期与她死的日期相隔了24年。
在这24年期间,敏妃的金棺是入葬了,还是停灵待葬?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入葬了,因为没有任何理由不人葬而长期停灵。
那么她葬在了哪里?既然已经入葬了,为什么又葬入了景陵?如果没有入葬,理由是什么?她的金棺停在了什么地方?雍正帝有一道谕旨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
雍正帝是这样说的:昔日皇考建设妃园寝为母妃等殡所。
惟妃母一位,皇考曾降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
在宝城内安放者只有敏妃母一位,应追封为皇考皇贵妃。
谕旨说得很明白,敏妃死后没有葬入妃园,而是停灵于景陵琉璃花门以内的院内。
其一,景陵妃园寝内共葬了1个贵妃和11个妃,其中有4人死于康熙朝。
比敏妃早死5年的孝昭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死后10个月葬人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早死3年的孝诚皇后的妹妹平妃死后4个月葬入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晚死12年的死后3个月葬入了景妃园寝。
为什么单单敏妃不葬入妃园寝而停灵景陵?其二,陵内衬葬皇贵妃的制度是雍正帝首创的,不是康熙帝创立的,所以康熙帝不会将敏妃葬入景陵的。
退一步说,如果康熙帝想葬入妃嫔,温僖贵妃和平也应该比敏妃优先,因为她们俩都是皇后的妹妹,又都比敏妃死得早。
为什么比敏妃死得早,地位又高的温僖贵妃和平妃不葬入景陵,反而想将敏妃葬入景陵这在情理上讲不通。
其三,康熙帝已开创了皇后先葬地宫,地宫门不关,等待皇帝的制度。
敏妃死时,景陵地宫内已葬入了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
康熙帝既然想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为什么不直接将敏妃葬入地宫。
何必停灵于陵院内,增加许多麻烦其四,如果确实想将敏妃葬入景陵,也不会停灵于景陵院内,而应该停灵于京城的殡宫。
孝东陵的宁恋妃、端顺妃死后都曾停灵于京北的曹八里屯多年。
其五,在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怎么停灵?那里既没有房屋,也没有地下室。
金棺绝不会露天停放吧,那就得盖房子,建殡宫。
在陵内建殡宫,可能吗?其六,康熙帝绝不会预知敏妃会在几十年后要葬入景陵而故意不将她葬入妃园寝,停灵于景陵。
由此可见,雍正帝的谕旨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可是这道谕旨确实存在,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
难道是雍正帝故意假造的谕旨,为他将敏妃葬景陵制造舆论准备?这些我们现在还不清楚。
为什么有个空地宫?《陵寝易知》是清朝守陵官员编写的带有工作指南性质的一部书。
祭祀时,为了不将墓主人的葬位弄错,不仅画了葬位图,而且还编了一首葬位歌诀。
这首歌诀是这样的:景妃园寝主位多、四十八位式如何?园寝门内左右审,左马贵人右嫔。
根据《陵寝易知》上画的葬位图和上面的葬位歌诀知道,第五排东数第三个宝顶下的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
为什么有空地宫?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多建了一个,二是地宫内原葬有人,到后来迁走了。
这个空地宫属于哪种情况?园内的宝顶地宫数是根据皇帝的妃嫔数建的,既不能少建,也不能多建,严丝合缝,可丁可卯,所以第一种情况不可能。
不是第一种情况就只能是第二种情况,如把敏妃死后的葬地之谜联系起来考虑,第二种情况还真有可能。
随机文章清朝灭亡因太放水?八国联军开兵器库全部傻眼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人被吸进龙卷风会怎样 ,99%的人当场死亡/就算不死也会被摔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对这个当下时尚,在讲究明媒正娶、程序繁琐的古代似乎不可能。
网络配图 王宝钏和薛平贵的婚姻,就很典型。
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惠。
到了婚嫁年龄,她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
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然后毅然和薛平贵“裸婚”,住进了破弃的寒窑。
在崇尚“”的封建时代,产生如此伟大的爱情实属不易,按理应当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可事实并非如此。
王宝钏和薛平贵“裸婚”后,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尽管遭到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虎暗算,但总算没丢掉性命,屡闯难关,战功赫赫。
可此人胜利后却忘记了仍住在寒窑里苦苦度日的原配妻子王宝钏,而是迎娶了西凉国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国主。
薛平贵18年未回家,而远在长安寒窑里的发妻王宝钏却苦守寒窑18年。
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
网络配图 18年后的一天,薛平贵终于良心发现,想起了自己的糟糠之妻王宝钏,于是回到长安与王宝钏寒窑相会,然后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
可苦命的王宝钏却消受不起这样的福气,在被封为皇后之后第18天就死了。
由此可见,勇敢裸婚,貌似爱情段位很高,但它背后的隐患是无穷的。
爱情是易耗品,生活又具有磨刀石般的品质,一旦爱情和生活相互摩擦起来,大抵是爱情被磨损得。
所以,我们不反对裸婚,前提是女方主动要求裸婚。
但如果男人谆谆诱导女孩子与之裸婚,那就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进行诱骗。
这并不是笔者只重物质,一定要男人掏银子证明感情的深厚度,而是希望男人对女人有点最起码的尊重。
有人说,“裸婚”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我说不对,与裸婚时,姜子牙72岁,马氏也68岁了。
网络配图 当然,姜子牙与马氏裸婚的故事,刚好与王宝钏和薛平贵的“裸婚”相反,率先背叛婚姻的不是姜子牙而是马氏,但结局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裸婚实在是相当的危险! 相传姜子牙出生时就已经家道中落,一直靠人接济度日,直到他72岁了还没有结婚。
常年帮助姜子牙的好友们为他说了一门亲事,这名叫马氏的女子自愿“裸婚”,嫁给了身无分文的姜子牙。
马氏总是抱怨姜子牙没出息,看到他每天拿着无钩的鱼竿出去钓鱼更是反感。
因为无法忍受婚后的贫困生活,马氏最终抛弃姜子牙改嫁。
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称帝,贵为国相,马氏又回来找他。
姜子牙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向地上泼了一盆水,告知覆水难收的道理,让马氏懊悔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