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啥?唐太宗向高丽投降还割了半壁江山?韩剧为什么会有这个梗?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韩剧《帝国的早晨》中,堂堂的大唐李世民竟然在战场上被高句丽将领杨万春射瞎了眼睛,进而大败而归。

在这部电视剧的结尾,高句丽军队甚至攻破了的首都长安,并让李世民跪地求饶,逼迫唐朝割让了大半个江山。

这在我们国人看来当然是无稽之谈。

但是,神奇的是,除了《帝国的早晨》,韩国只要有涉及高句丽战争的影视剧,李世民都是一副独眼龙的形象,那么,韩国的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历史根据呢?这个烂梗到底出自哪里呢? ▲帝国的早晨剧照 烂梗的来源——18世纪的一本朝鲜小说 在中国的记载中,无论是正史还是各种野史,我们都找不到关于李世民被射瞎的半点记录,那么,韩国方面的根据是什么呢?根据史学界考证,最早关于李世民眼睛被射瞎的记录来自朝鲜的一部小说,叫《三渊集》。

《三渊集》是朝鲜的小说家金昌翕于1732年完成的作品,其中卷十一有诗一首,其中写道: 高丽旧疆踔远矣。

凤城或云是安市。

千秋大胆杨万春。

箭射虬髯落眸子。

若道南汉形胜弱。

文皇何如洪太始。

前四句翻译过来就是高句丽旧时的疆土很大,凤城这个城市也叫安市,在这里,勇敢的将领杨万春用弓箭射瞎了虬髯的眼睛。

其中,安市城是贞观十九年唐军与高句丽军队大战的地点,这一次由于天气原因加之高句丽军队的顽抗,致使唐军没能攻下城池。

安市城直到671年才被唐军大将李绩攻陷,高句丽随即灭亡。

虬髯在这里则是指李世民,由于此时朝鲜对于中国还有敬畏之情,因此还不敢直呼太宗名讳,只敢用代之。

诗射瞎李世民眼睛的高句丽将领杨万春则最早出现于17世纪朝鲜文学家尹根寿的《月汀漫笔》,这本小说第一次记录了安市城主梁万春(后演化为杨万春)在城墙之上抗击唐朝军队,但并未提及李世民眼睛被射瞎一事。

可以说,这个梗的都来自于不具备历史参考价值的文学小说,其真实性比《演义》还要低的多。

▲唐太宗李世民 虽然不具备任何真实性,但是谣言总是传播的最快的,自从金昌翕写完这部小说后,李世民眼睛被射瞎的故事就在朝鲜传开了,后世的朝鲜文人,几乎不假思索的就沿用了这种说法,而且情节越来越荒谬,越来越露骨。

金昌翕还只敢用虬髯这种隐晦的说法来指代李世民,而到了1855年《梦经堂日史》,则直接记到太宗被杨万春射中左目。

到了1911年的《桓檀古纪·太白逸史》,则更是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细致描写,其中记到: “世民愤不自胜,敢出决战,杨万春乃呼声张弓。

世民出阵,矢浮半空,遂为所中,左目没焉。

世民,穷无所措,从间道遁” 可以说,时代越往后朝鲜对于太宗的贬损就越多,从避讳的虬髯到太宗再到直称名讳世民,足以看鲜态度的转变。

▲萨尔浒战役 因为憎恨清朝进而迁怒唐朝 我们知道,李氏朝鲜对于中国的印象一直是不错的,尤其是在年间帮助朝鲜战胜日本侵略者后,朝鲜对于明朝的感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万历朝鲜战争后,朝鲜人专门建设了大报坛来感激明朝的救命之恩,在后来明朝与后金的战斗中,朝鲜更是坚定的站在明朝一边,并派出援军参加了,以至于后来后金为了安定后方,专门入侵了朝鲜,这就是丙子胡乱的起因。

即使在明朝覆灭后,朝鲜依然保留旧时的衣冠,并沿用明朝的年号。

可见,直到17世纪,朝鲜对于中国,仍然抱有极大的善意和尊崇。

但是随着李定国和郑成功军队的失败,朝鲜发现明朝的覆灭已经成为了事实,清朝对于中国的统治已经渐渐稳固,他们将不得不接受被“蛮夷”统治的事实。

由于无法接受被“蛮夷”统治的现实,朝鲜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开始直转之下。

朝鲜人认为,中原文化在清朝的统治下已经彻底衰亡,朝鲜已经是中国文化最后的传承者,是的“小中华”。

▲李定国(1621年—1662年) 朝鲜人厌恶清朝,但是又不能明说,所以只好把这种仇恨寄托在朝鲜以前的历史上,而上一次朝鲜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时间恰好是,因此,朝鲜人理所当然的就把唐朝当做了清朝的替代品,作为自己发泄不满的出气筒。

而朝鲜方面记载的演变也正好印证了这一趋势,17世纪时朝鲜对梁万春抵抗唐军的记载还仅仅是陈述事实,不但没有李世民被射瞎这回事,连主观情感的表达也很少见。

而到了,则对这起事件添油加醋,最后演变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版本。

当然,当时的朝鲜人其实也并不是对这段历史全无了解, 比如朝鲜官员李德懋就记到:“安市城主世传姓名杨万春。

三渊诗亦用之。

然尹月汀谩录。

已辨其出於唐书演义。

不足取信。

”可见,当时朝鲜的文人对于这段历史的真假还是心中有数的,丑化唐朝更多是为了表达对清朝的愤怒与不屑。

▲清朝版图 为韩国现实政治服务的历史研究 如果说清代时朝鲜人对于太宗的贬损更多是因为清朝压制所做的无奈之举,那么现代之后韩国对于这段错误历史的转播可就是别有用心,有意为之了。

思说,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这在韩国体现的尤为明显。

作为一个经济日趋发达的半岛强国,韩国急需为自己构建一个与自己经济地位相符,可以向世界吹嘘的民族神话。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写道: “成功的经济发展给创造出和受益于这一发展的国家带来了自信和自我伸张,财富像权力一样也被看做是优点的证明及道德和文化优越性的显示。

当东亚人在经济上获得更大成功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强调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 “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硬实力衍生出软实力。

” 亨廷顿认为随着东亚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会重新构建对于自己独特文化的自信,而这一点,在韩国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唐朝版图 与韩国今日的经济实力相比,朝鲜民族的历史显得异常的渺小和悲惨,为了满足自己因经济增长而日渐膨胀的民族自信心,韩国人必然要塑造一段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历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算是胡编乱造也在所不辞。

而打败当时的大帝国唐朝,将大名鼎鼎的太宗皇帝射成独眼龙无疑可以大大满足韩国国民日渐增长的虚荣与傲慢。

真实的历史就这样因为现实的政治需要而牺牲掉了。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无根据的胡编乱造和以讹传讹终究只能让韩国人自己自嗨一下,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这种不负责任的历史谣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韩国人自娱自乐时,我们更要警醒自己,中华文明已经足够伟大,其中有着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传承,我们决不能像韩国人一样意淫某些并不存在的辉煌,进而沦为他人的笑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大臣是哪位?难道不是魏征吗

跟李世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哥俩儿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次于伯牙子期的最佳搭档,一千多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然而,让无数人都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砸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衡山公主又给要了回来。 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是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这才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儿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撕毁婚约,怎么看都像个的野蛮女友,这还是那个被誉为“千古第一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吗? 不过,从另一个人的事来看,倒可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魏征死后六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马周去世。 这马周也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贞观名臣,当年李世民搞了一次征文大赛,让大臣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写得好有赏,结果一位武将出身的常何拔得头筹。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个常何有几斤几两,虽然认的字比多上两箩筐,但要让他写出这么有水平的文章,就是杀了他也办不到,于是就问他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这常何也是个直肠子,丝毫没想隐瞒,直接就把家里的门客马周给供了出来。李世民一听常何府中还有这样的奇才,忙派人去请他过来聊聊。可没想到的是,派去的人灰溜溜地回来了,说连马周的面儿都没见着。李世民只能又派第二个人去请,结果这个人也没好到哪儿去,马周还是不露面。 李世民一看,这还碰上个大爷,你耍大爷脾气没关系,我就陪你玩儿到底,于是又派了一个人去请。直到第四个人去,马周这才洗了把脸,跟着那人来到了皇宫。李世民问了他几个问题,马周对答如流,让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当晚就想学跟那样同榻而眠,被皇后瞪了一眼,未遂。 从这次见面后,马周连连升级,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李世民曾背着皇后说:“我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其“基情”昭然若揭。而马周也尽职尽责,给李世民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在魏征之下。 马周去世后,李世民为他举行了国葬,还把他的遗体陪葬在自己的昭陵,极尽殊荣。后来,李世民思念马周都思念得走火入魔了,搞了把唯心主义,让道士施法以求二人相见。 这跟对魏征相比,一个死了都要爱,一个死了都不放过你,真是天壤之别!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世民对这两位齐名的谏臣采取了天壤之别的待遇呢?且来看看两人在临死前的吧。 魏征在临死前,将这些年来给李世民提过的意见整理了一遍,郑重地交给史官褚遂良,以备参考。 褚遂良一看,,条理清晰,内容翔实,这哪儿是一个快死的人能做得出来的。如某年某月某日,魏征提了某条意见,李世民不愿意,被魏征强制采纳;又如某年某月某日,李世民想出去放松放松,被魏征地批评了一顿,方才醒悟,不再玩物丧志。…… 再来看马周,马周在临死前,让家人把他十几年来给的奏折都翻出来,颤颤巍巍地划了根火柴,亲自将奏折一把火统统烧光。家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春秋时的、经常数落国君的过错,显得自己很伟大,还让史官都记录下来,让自己千古留名。这样的事我不做。” 看到这儿,我们就该明白了,李世民为什么会爱马周而恨魏征。 一个是死了都要爱,辅佐他,就要,就算死后也不能彰己而贬人,公开他丑的一面;另一个则是死了都不放过你,生前不怕给你提意见,死后也要有勇气把你丑的一面公之于众。 原来,死了都要爱,和死了都不放过你,不光是李世民对待马周和魏征,而是马周和魏征对待李世民在先。 随机文章盘点中国十大天坑,夺得多项天坑世界之最(最深/最大/最多)距离产生美感的刺猬效应,哪怕是最亲密的夫妻也应有私密空间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探索白化病是怎么引起的,家族遗传和近亲结婚是白化病的罪魁祸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太宗后宫的女人中 武则天只是一个配角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