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荆轲失败还算是四大刺客?剩下三个更不靠谱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很明显所谓的“四大刺客”是指时期的刺客们,所以其他朝代的刺客暂时不列入今天讨论的范围。

关于第一个版本,为什么四大刺客里会有,我只能说真的没有特别复杂,单纯是因为《·刺客列传》里一共就记载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其中不在四大刺客之列的曹沫。

他就没正儿八经刺杀啊,只是威胁了一下,顶多算半个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六千余字,记录曹沫的不过寥寥二百余字,所以他就被排除在外了。

剩下的四人,豫让和荆轲都未能成功,可见成功与否并不是判断是否入选“四大刺客”的标准。

在第二个版本中,刺杀失败的豫让被换成了要离,要离为了刺杀庆忌上演了一处苦肉戏,实在是惨烈。

为什么替换的是豫让不是荆轲,也很好理解,因为荆轲刺秦更有名啊。

如果有个“五大刺客”,豫让肯定位列其中,有个“六大刺客”曹沫也能算在里面,甚至于其实有个“十大刺客”的版本,还有无名氏在里面。

所以我猜题主这个问题的本意并不是讨论“四大刺客”的科学性,而是疑惑荆轲为什么失败了还这么有名。

网络配图 关于这个问题倒是可以说几句。

1、记载的地方有名。

荆轲刺秦记载于的《史记·刺客列传》,《史记》的分量自不必说,而且太史公似乎偏爱荆轲,《刺客列传》共六千余字,荆轲的事迹洋洋洒洒占了一半。

除此之外,汉之后的刺杀很少能够列入正史,有名气的刺客就更少了。

2、对历程影响大。

荆轲刺杀的对象是,他可以说是燕国灭国的导火索,燕国的灭亡又直接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天下命运,一刀之间。

3、故事性最强。

荆轲刺秦,不管是杀田光自尽、樊於期之死、准备匕首、送行,其计划之周密,准备之充足,人员配备之强劲,描写之详细,感觉秦始皇不死都不正常。

可秦始皇偏偏就没死。

而且荆轲刺秦涉及的人物非常多,田光、樊於期、荆轲、、秦舞阳、,各有各的特点,甚至荆轲死后,高渐离的行刺也可以重新写一篇故事了。

4、最具有艺人气息的刺客。

其实这条跟上一条很相似,太史公在描写荆轲上绝对下了狠功夫,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忠义形象。

荆轲绝对是最上镜刺客。

荆轲刺秦中最出名的不是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而是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让我们看看太史公是怎么描写这一段的。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人们穿着白衣白帽去给英雄践行,到了易水,临走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唱着小转音,歌声太好听了,太感人了,旁边的人一会儿哭一会儿怒。

荆轲这首歌,一唱就是几千年。

网络配图 除了送行,太史公描写荆轲在秦殿之上的那段也颇为精彩。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 先是秦舞阳关键时刻掉链子,看客都想,完了,是不是要被发现了!然后被荆轲机智的掩饰了过去,我估计这时候荆轲一定在心里吐槽,燕丹这是给我找了个什么帮手!接着穷图匕现,然后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荆轲刺秦时荆轲和秦王的动作,画面感极其强烈。

荆轲拿出匕首刺秦王,他居然没刺中!秦王一惊,嗖的一下跳起来,袖断了。

然后秦王开始拔剑,最逗的是剑太长了拔不出来。

然后就开始上演猫追老鼠,秦王拿着把过长的剑绕着柱子转啊,荆轲拿着把匕首在秦王屁股后面追啊。

殿上所有人都惊呆了。

每当看到这一段,我都想嘶吼一声,秦舞阳你去哪了!!!然后这时候夏无且(Ju)用药袋砸荆轲。

我一般脑补出来的样子是夫妻打架的时候,媳妇儿拿着枕头扔自己的丈夫。

秦王跑啊跑,不知道怎么办啊,他当时一定想:“妈个鸡下次再也不装B背这么长的剑了。

”然后左右侍从说了:“大王,把剑背到背上啊。

”这个“负剑”到底怎么个动作还有待考证,我猜是把抓住剑鞘的鞘口往后抻剑,然后把剑拔出来。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的剑终于拔出来了!然后废了荆轲。

网络配图 荆轲没杀得了秦王居然很大的原因是因为。

跑得不够快。

然而也不知道那个十三岁杀人的秦舞阳这时候是不是吓得腿肚子都软了。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

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荆轲的行动虽然没成功,但是造成了秦国的政策改变,导致燕国提前灭亡,把齐国孤立出来,一年后,秦灭齐,战国结束,建立。

对于百姓来说,跟刺杀有没有成功比起来,更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应该是精彩的故事。

传唱度高的自然就有知名度。

对于文人来说,太史公着笔墨大篇幅描写的荆轲,必定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如果非要罩上什么高大上的外衣的话,荆轲刺秦发生在战国末期,反映了六国对于秦国武装的抗争。

他是燕国灭亡的导火索,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杀伐决断精明强干,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最失败的托孤是哪一国?托孤大臣们自相残杀

在汉末这一历史阶段,提到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的“”。在后,刘备败退至永安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将后主托付给和。虽然李严最后被废为平民,但是,诸葛亮毕竟还是为了蜀汉竭尽全力,正是因为诸葛亮的,蜀汉才能从夷陵之战后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对此,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无疑是比较成功。当然,在三国时期,也有比较失败的托孤,比如托孤于和。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其托孤也是非常失败。在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还是和睦相处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孙权刚去世后,东吴的托孤大臣就开始!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册封为吴王,建立。同年,孙权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东吴内乱和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孙权临终之际,太子孙亮年仅10岁左右。对此,孙权自然要留下几位托孤大臣,以此辅佐年幼的孙亮。最终,孙权确定了五位托孤大臣,分别是大将军、中书令孙弘、会稽太守滕胤、荡魏将军吕据、宗亲侍中孙峻。 二 由此,对于孙权选择的托孤大臣,从表面上来看是比较合理的,既有诸葛恪这样的武将,也有中书令孙弘这样的文臣,还有侍中孙峻这样的东吴宗室,以此来互相制衡。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孙权死后,中书令孙弘因素来与大将军诸葛恪不和,担心日后被诸葛恪加害,所以决定先发制人。在此基础上,在孙权死后,中书令孙弘故意隐瞒了孙权的死讯,欲矫诏除掉诸葛恪,被孙峻告发。对此,诸葛恪立即邀请孙弘议事,于座中将其诛杀。在孙权刚一去世,托孤大臣之一的中书令孙弘就被杀了。 三 在中书令孙弘被杀后,太子孙亮成为东吴的第二位。对于孙亮来说,以诸葛恪为太傅。由此,诸葛恪在东吴的地位,如同他的叔父诸葛亮在蜀汉一样。在掌握了东吴的大权,诸葛恪出兵伐魏,导致大败,民心尽失。公元253年,在诸葛恪惨遭新城之败后,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皇帝孙亮,将诸葛恪及其亲信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由此,在孙权去世一年后,第二位托孤大臣又死于非命。在除掉诸葛恪后,孙峻掌握了东吴的大权。对此,孙峻杀害了废太子、孙权之女,宣太子之子孙英等人。 四 最后,由此,对于孙权的子女,不少都死于孙峻这位托孤大臣之手。公元256年,孙峻在征伐时因病去世,时年37岁。孙峻死后,他的堂弟孙綝继续掌握东吴的大权,从而让孙亮这位皇帝成为傀儡。不久之后,孙綝最终将孙亮废黜,改立琅琊王为帝。彼时,孙权的五位辅政大臣,只剩下滕胤与吕据。对此,滕胤与吕据密谋除掉孙綝,因计划泄露,滕胤被杀,吕据自杀。由此,对于孙权留下的五位托孤大臣,本应该共同辅佐年幼的皇帝孙亮,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自相残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孙权托孤的孙亮被废黜,失去了皇帝之位,整个东吴也因此内耗而元气大伤。 随机文章唐朝诗人刘禹锡简介中国的军用无人机排名,翼龙无人机屌炸天(能发射千枚武器作战)天神赫拉是什么神,丈夫宙斯风流使得她嫉妒害神无数南极为什么比北极冷,海拔更高/热量交换少/平均气温低20℃以上火山爆发为什么有闪电,烟尘摩擦带电遇冷空气形成(宛如世界末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