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中,皇族或者贵族为了巩固家族势力,一般都会选择近亲联姻,表兄妹之间结婚是很常见的现象。
除了表兄妹近亲结婚,在古代也有少数突破人伦道德的婚姻,比如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开国,则娶了自己的小姨妈。

拓跋珪六岁时,灭带代国,拓跋珪本来要被强迁去秦都长安做人质,是代国旧臣燕凤以拓跋珪年幼,极力劝说秦让拓跋珪留在部落中。
拓跋珪跟着母亲在部落中长大,又差点被一个部落首领杀害,母亲得到密告带着他逃回母亲的部落贺兰部,大难不死的拓跋珪长大后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原来被前秦统一的部落政权纷纷复国,16岁的拓跋珪趁乱复国,称代王,后来又改称北魏,登基为帝。
拓跋珪的母亲献明皇后,来自鲜卑族中的贺兰部落,有一次拓跋珪去贺兰部落,看到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一打听原来是母亲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小姨妈。
拓跋珪喜欢上美丽的小姨妈贺兰氏,想纳她为妾,但是贺兰氏此时已经嫁人。
拓跋珪为了得到贺兰氏,就派人秘密杀害了贺兰氏的丈夫,也就是拓跋珪的小姨父,之后拓跋珪就娶小姨妈贺兰氏为妃,并且十分宠幸贺兰夫人。

拓跋珪23岁时,贺兰夫人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名叫拓跋绍。
这位拓跋绍是十足的纨绔子弟,性情,为人阴狠歹毒,他曾经把一位孕妇的肚子剖开,看她肚子里的孩子长什么样,可以说。
拓跋珪对这个儿子是,把他吊在井里惩罚他,直到他快死了才把他拉上来。
拓跋珪在位前期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是一位好皇帝,可是到后期就沉迷酒色,成了一个大昏君,并且他性情变得暴虐无常,常常无故杀一些大臣,搞得朝堂上人心惶惶,很多官员不能专心治国。
公元409年,拓跋珪曾经非常宠爱的贺兰夫人,因为过失被拓跋珪软禁起来,并要处死贺兰夫人。
贺兰夫人在被处死之前派人通知儿子拓跋绍,叫儿子来救她,拓跋绍买通宫中值班侍卫和,当天晚上带人翻墙入皇宫,刺杀拓跋珪。
拓跋珪惊醒后,找武器反击,没找到武器就被16岁的儿子杀害。

拓跋珪16岁时娶小姨妈为妃,后生下一儿子,没想到儿子16岁时又把他杀害。
拓跋珪作为一位开国皇帝,在位前期还是贤明的君主,但是他后来变得昏庸无道。
如果不是拓跋珪,要处死曾经的爱妃贺兰夫人,也就不会造成儿子拓跋绍为救母而杀父,真是因果循环,拓跋珪曾经杀亲夺妻,最后被儿子反杀。
拓跋绍杀害父亲后,篡夺皇位,没过多久就被自己的异母哥哥诛杀,拓跋嗣继承皇位后,成为一位好皇帝。
随机文章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木乃伊士兵被发现,80具一战士兵冰冻木乃伊遗体日本三菱零式战斗机2012再飞,太平洋战争完败P51亚特兰蒂斯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建造海底城市文明远超人类(幻想)大蛇丸偷走外道魔像,没有轮回眼险些丧命(被佩恩追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魏豹的一生悲伤而奇怪!将自己的女人送给汉高祖刘邦诞下一代帝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析:开明帝王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救命恩人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史实:乾德元年八月壬午,殿前都虞候张琼以陵侮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为所诬谮,下吏,琼自杀。说的是殿前都虞候张琼欺辱军校史珪、石汉卿等人,被他们联手诬告。张琼被送交有关部门审查,审查期间自杀身亡。 对这件事,《宋史》之外,李焘《续长编》以及清人毕沅《续资治通鉴》都有记载,以李焘《长编》的记载最为详细。当时,张琼的职务是“殿前都虞候、嘉州防御使”。防御使是寄禄官,代表他的品阶为防御使(略低于节度使,五品官),殿前都虞候(掌军中司法,从五品)才是他的实际职务。史珪和石汉卿都是没有品阶的小校,且隶属于殿前司,是张琼的部下。按《长编》记载,张琼性格暴躁,御下严厉。当时史珪和石汉卿正受宠幸,张琼很轻视他们,称其为“巫媪”(老巫婆)。二人恨之入骨,于是诬告张琼“养部曲百余人,自作威福,禁旅畏惧。且巫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候时事”(私养部曲百余人,作威作福,禁军将士都惧怕他。而且他还污蔑、诋毁皇弟担任殿前都虞候时的事。)宋太祖招张琼当面讯问,张琼不承认指控。太祖大怒,命人拷打他。石汉卿用铁挝(铁制兵器,头部形似手掌)猛击张琼头部,张琼被打的(仍不认罪),拖出去交给御史府继续审问。张琼自知不免于死,遂解下所配玉带留给母亲,随即自杀身亡。 按史书记载,“诬谮”两个字已经案件定了性:张琼是蒙冤而死。案情看似简单,但是如果认真分析,发现内情却很是复杂。 建隆二年七月,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老资格的、王审琦等禁军将领职务,提拔资历较低的亲信统领禁军。到了乾德元年,赵匡胤对禁军的改造已基本完成,侍卫司被(弱化)分为为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合称三衙。殿前司作为的近卫军,是最受信任的精锐部队。当时殿前司骨干成员,主要是赵匡胤担任殿前司主帅(殿前都点检)时的老部下,以及高级官员、阵亡将士的子弟。张琼出身将门,自大周(后周)起就在赵匡胤麾下征战。《宋史》记载,张琼“少有勇力,善射,隶太祖帐下”,立下不少军功。南征进攻寿春之时,他以身体为赵匡胤挡箭,身中数箭差点被射死。赵匡胤即位,提拔他做禁军将领,后又破格任命他接替皇弟赵光义的殿前都虞候职务。 殿前都虞候是个什么官职呢?简单地说就是殿前司的军法官,军中地位仅次于殿前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宋太祖改造禁军,取消了殿前正副都点检职位,殿前司正副都指挥使职位也有意长期空缺,殿前都虞候实际上成了殿前司的最高指挥官,全面掌管殿前司事务。又由于殿前司在三衙中地位最高,所以殿前都虞候品阶虽低(从五品),却是禁军中地位最高的将领之一。 张琼之前,殿前都虞候职位一直由皇弟赵光义担任。赵匡胤征讨李筠、李重进之时,都是以殿前都虞候赵光义统领宫廷事务,执掌京城禁军,其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光义升任开封府尹、同平章事(京城开封府最高长官、宰相品阶)。于是宋太祖钦点忠诚正直的张琼接替他的职务,并言道:“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殿前司卫士如狼似虎,人数不下万人,非张琼不能统领)。因此说,张琼作为大宋第二任殿前都虞候,是皇帝绝对信得过的禁军将领。 史珪其人,《宋史》有传。早在赵匡胤担任后周禁军将领时,史珪就在他身边做事(给事左右)。赵匡胤登基,史珪被任命为御马直队长(御马直的低级军官)。乾德元年八月案发之时,他的职务应该比御马直队长略高,属于皇帝的侍卫军官。关于石汉卿,《宋史》没有他的传记。除了参与诬陷张琼之外,史书记载开宝二年(969年)五月,宋太祖亲征北汉,殿前都虞候石汉卿在太原城下中箭溺水身亡。乾德元年案发之时,石汉卿的职务应该与史珪不相上下,属于皇帝身边的低级侍从军官。如此说来,张琼、史珪、石汉卿均为赵匡胤的亲信部下,曾经一起征战沙场,是皇帝最信得过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必欲置对方与死地呢? 作为宋初知名将领,史珪和石汉卿名声都不怎么好。《宋史.史珪传》记载: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说的是赵匡胤登基之初,要全面了解外界(应该主要是军方)情况,命史珪广泛搜集各种消息向他直接汇报。因为打探的几个消息都得到证实,从此皇帝很信任他。《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石)汉卿性黠,善中人主意,多言外事,恃恩橫恣,中外无敢言者。说石汉卿为人凶悍诡诈,善于揣度皇帝心意,经常把打探来的消息报告皇帝,由此很受宠幸,朝内朝外没人敢说他的坏话。也就是说,史珪和石汉卿除了殿前司低级军官之外,还兼有一项特殊使命:担任赵匡胤的耳目。正因为受到皇帝信任,且在皇帝面前拥有话语权,史珪、石汉卿虽是小人物,却能够,震慑群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