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奥托大帝有哪些内政绩效?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公元 10 世纪,正当德意志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位伟大的人物应运而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奥托一世。

奥托一世936 年即位后,积极打击封建割据势力,抵御马扎尔人入侵,维护中央集权。

937年平定巴伐利亚公爵叛乱后,变公爵世袭制为国王任命制,剥夺公爵的宗教权,并以征讨、联姻等手段,至949年完全控制士瓦本、法兰克尼亚、洛林、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五大公爵领地,建立起强大的王权。

他利用基督教对易北河以东实行殖民统治,残害西斯拉夫人。

951年入侵意大利,娶意王遗孀为妻,在帕维亚加冕为意大利国王(或称伦巴底王)。

955年在奥格斯堡之战中彻底粉碎匈牙利人的入侵。

961年应教皇约翰十二世请求再次进军意大利,平息当地叛乱。

次年2月在罗马加冕为罗马帝国皇帝。

963年,奥托废黜约翰十二世,立利奥八世为教皇。

这也开了由皇帝决定教皇人选的先例,成为历史上皇帝与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

966年出兵南意大利,受到抵制,被迫议和。

他长期奉行对外扩张政策,不仅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苦难,也影响了德意志的统一。

奥托一世在位期间,借助宗教势力加强统治,不断扩张,曾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苦难。

由他开始的“罗马帝国”称号一直传接下来,到公元1157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第一代国王腓特烈一世(红胡子)为了显扬他的国威和武功战绩,竟在“罗马帝国”之前增加“神圣”二字,从而成为,并使帝国的势力和版图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奥托在内政方面影响最大的举措是明令主教教区为采邑,主教享有领主的一切世俗权利,这使得主教们成为托起奥托庞大帝国的坚实支柱。

在帝国东扩的过程中,教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也贡献重大,为维持对新征服的斯拉夫人聚居区的长久统治,奥托在这些地区新建立了马格德堡大主教区、奎德林堡、梅泽堡、迈森等主教辖区,在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过程中,这个时期意义重大。

意大利地处东西贸易的要冲,其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等富称欧洲,德国封建主早就。

意大利政局的混乱给侵略者以:北部诸侯如艾夫里阿、斯波列托等为争夺王冠互相倾轧,南部则是拜占廷和阿拉伯人的势力范围。

罗马教皇十分腐败。

罗马贵族西奥费莱克特及其妻女操纵教皇废立达半世纪之久,引起各阶层广泛不满。

955年,教皇约翰十二(955~964年)即位。

他生活放荡、穷奢极欲、公然作孽,罗马教廷里部分官员决心搞掉他,把权力交给萨克森国王。

他们派使节去见奥托,请他来意大利和罗马。

961 年,奥托带领大批人马进军意大利,并于次年2月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加冕为奥古斯都。

这样,在西罗马帝国灭亡近 500 年之后又冒出来一个“罗马帝国”,后来甚至称“神圣罗马帝国”,意思是它有权统辖一切基督教王国,是信奉基督教的古代罗马帝国的真正继承者。

从此,每位德国国王上台后都想重演一遍去罗马的加冕礼,以此为无尚光荣。

奥托在位的最后十几年,集中精力进攻意大利,一再操纵教皇的废立,并企图染指南意大利,从而与盘踞那里的拜占廷和阿拉伯势力发生冲突。

970年,奥托与拜占廷议和,被迫放弃对南意大利的野心,并让他的儿子即后来的奥托二世与拜占廷先帝罗慕努斯二世女儿提奥菲诺结为夫妇。

奥托二世(973~983年在位)继承乃父遗志,一度攻占那不勒斯和塔兰托,但982年被阿拉伯人击败。

983年,他预立3岁太子(由祖母、母后摄政),决心进军意大利,未获成功,本人死于罗马,奥托三世(983~1002年在位)数次远征意大利,也丧命罗马;其遗体运至维罗纳北时,遭到当地居民的袭击。

奥托一世及其继承者对意大利的征服,不仅给意大利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而且也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不幸。

他们把有生力量都消耗在战争上,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这样,终于使已经在望的国家统一事业化为泡影。

说:“德国内部虽然缺乏经济联系,但本来还是会实现而且甚至还可能更早实现(例如,在奥托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但是“罗马皇帝的称号和由此而来的称霸欧洲的野心使得民族国家不可能组成,并且使得力量在历次征服意大利的征战中消耗尽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历史: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有何谜团?

在第二次征讨噶尔丹时,年仅20岁的允祉就执掌镶红旗大营,参战打仗。三十七年(168年)他与皇长子允提一起被封为郡王。他是康熙帝众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两人之一。他最突出的贡献是编书。他将康熙帝亲制的律吕历法、算学编辑成百卷的《律吕渊源》,他还支持并参与了《古今图书集成》的修纂工作,可以说是康熙帝最得意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众皇子中的佼者。康熙帝是一位善于以理止情的人,即使是心爱的皇子,犯了错误也不留情。但康熙帝觉得宗人府拟的是重了点,于是他从宽做了如下处理:允祉革去郡王爵,降为贝勒。辛保、笃、哈尔萨俱革职,鞭100,准其收赎。 绥色自任侍郎以来,实心效力,从宽免罪,但从此不再让他管理王府事务。就因为提前剃了发,致使允祉在贝勒位上呆了11年之久,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晋封为亲王。这一剃发风波,反映了康熙帝对死去的妃子丧礼的高度重视,也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终康熙一世,再也未发生类似事件。妃园寝之谜。景陵的妃园寝不仅“之最”多,而且“之谜”也不少。那么,都有哪些谜呢? 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怡亲王允祥的生母。章佳氏死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谥她为敏妃,元年被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前面在讲景陵“首创帝陵葬皇贵妃”时已经讲了雍正帝为什么追封敏妃为皇贵妃的原因。官书记载,敬敏皇贵妃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与康熙帝一起葬入景陵地宫的,这个日期与她死的日期相隔了24年。在这24年期间,敏妃的金棺是入葬了,还是停灵待葬?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入葬了,因为没有任何理由不人葬而长期停灵。 那么她葬在了哪里?既然已经入葬了,为什么又葬入了景陵?如果没有入葬,理由是什么?她的金棺停在了什么地方?雍正帝有一道谕旨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雍正帝是这样说的:昔日皇考建设妃园寝为母妃等殡所。惟妃母一位,皇考曾降旨暂安于陵寝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俟入宝城。今钦遵皇考原旨,奉敏把母安于宝城内。在宝城内安放者只有敏妃母一位,应追封为皇考皇贵妃。谕旨说得很明白,敏妃死后没有葬入妃园,而是停灵于景陵琉璃花门以内的院内。人们对这道谕旨颇有怀疑。 其一,景陵妃园寝内共葬了1个贵妃和11个妃,其中有4人死于康熙朝。比敏妃早死5年的孝昭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死后10个月葬人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早死3年的孝诚皇后的妹妹平妃死后4个月葬入了景陵妃园寝,比敏妃晚死12年的死后3个月葬入了景妃园寝。为什么单单敏妃不葬入妃园寝而停灵景陵?其二,陵内衬葬皇贵妃的制度是雍正帝首创的,不是康熙帝创立的,所以康熙帝不会将敏妃葬入景陵的。退一步说,如果康熙帝想葬入妃嫔,温僖贵妃和平也应该比敏妃优先,因为她们俩都是皇后的妹妹,又都比敏妃死得早。为什么比敏妃死得早,地位又高的温僖贵妃和平妃不葬入景陵,反而想将敏妃葬入景陵这在情理上讲不通。其三,康熙帝已开创了皇后先葬地宫,地宫门不关,等待皇帝的制度。 敏妃死时,景陵地宫内已葬入了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康熙帝既然想将敏妃葬入景陵地宫,为什么不直接将敏妃葬入地宫。何必停灵于陵院内,增加许多麻烦其四,如果确实想将敏妃葬入景陵,也不会停灵于景陵院内,而应该停灵于京城的殡宫。孝东陵的宁恋妃、端顺妃死后都曾停灵于京北的曹八里屯多年。其五,在琉璃花门之内,宝城近处怎么停灵?那里既没有房屋,也没有地下室。金棺绝不会露天停放吧,那就得盖房子,建殡宫。在陵内建殡宫,可能吗?其六,康熙帝绝不会预知敏妃会在几十年后要葬入景陵而故意不将她葬入妃园寝,停灵于景陵。由此可见,雍正帝的谕旨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可是这道谕旨确实存在,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难道是雍正帝故意假造的谕旨,为他将敏妃葬景陵制造舆论准备?这些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为什么有个空地宫?《陵寝易知》是清朝守陵官员编写的带有工作指南性质的一部书。祭祀时,为了不将墓主人的葬位弄错,不仅画了葬位图,而且还编了一首葬位歌诀。这首歌诀是这样的:景妃园寝主位多、四十八位式如何?园寝门内左右审,左马贵人右嫔。二层端婉定妃位,西边熙嫔良妃对。十八阿哥三层东,紧挨成襄嫔宫。西边平忆是,宝顶相排如雁翅。四层妃位更尊严,纯惠温顺慧荣宣。五层尹贵和谨嫔,相接空卷十分准。 伊布相隔新贵脉,通静穆色常在。六层文蓝二贵人、常瑞袁贵常在真。徐常石常常勒贵,寿常在券下相随。七层尹禄常在共,妙秀庆灵号答应。西边春晓治牛双,五位答应紧靠墙。若能熟悉此位歌,园寝奉祀不用说。根据《陵寝易知》上画的葬位图和上面的葬位歌诀知道,第五排东数第三个宝顶下的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为什么有空地宫?只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多建了一个,二是地宫内原葬有人,到后来迁走了。这个空地宫属于哪种情况?园内的宝顶地宫数是根据皇帝的妃嫔数建的,既不能少建,也不能多建,严丝合缝,可丁可卯,所以第一种情况不可能。不是第一种情况就只能是第二种情况,如把敏妃死后的葬地之谜联系起来考虑,第二种情况还真有可能。 随机文章清朝灭亡因太放水?八国联军开兵器库全部傻眼英国决心级核潜艇造价,4000万英镑让苏联不敢妄动美国惊爆3000年木乃伊怀孕,小报纸编出的眼球故事(谣言终结)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人被吸进龙卷风会怎样 ,99%的人当场死亡/就算不死也会被摔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姜子牙竟是古时候历史上裸婚第一人?有何真相

“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对这个当下时尚,在讲究明媒正娶、程序繁琐的古代似乎不可能。如果你这样想,你可能错了。网络配图 王宝钏和薛平贵的婚姻,就很典型。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惠。到了婚嫁年龄,她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 经过彩楼抛绣球,她有意选中了薛平贵。不料其父嫌贫爱富坚决不允。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然后毅然和薛平贵“裸婚”,住进了破弃的寒窑。 在崇尚“”的封建时代,产生如此伟大的爱情实属不易,按理应当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可事实并非如此。 王宝钏和薛平贵“裸婚”后,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尽管遭到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虎暗算,但总算没丢掉性命,屡闯难关,战功赫赫。可此人胜利后却忘记了仍住在寒窑里苦苦度日的原配妻子王宝钏,而是迎娶了西凉国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国主。就这样,弹指一挥18年过去了。 薛平贵18年未回家,而远在长安寒窑里的发妻王宝钏却苦守寒窑18年。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网络配图 18年后的一天,薛平贵终于良心发现,想起了自己的糟糠之妻王宝钏,于是回到长安与王宝钏寒窑相会,然后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可苦命的王宝钏却消受不起这样的福气,在被封为皇后之后第18天就死了。 由此可见,勇敢裸婚,貌似爱情段位很高,但它背后的隐患是无穷的。爱情是易耗品,生活又具有磨刀石般的品质,一旦爱情和生活相互摩擦起来,大抵是爱情被磨损得。 所以,我们不反对裸婚,前提是女方主动要求裸婚。但如果男人谆谆诱导女孩子与之裸婚,那就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进行诱骗。这并不是笔者只重物质,一定要男人掏银子证明感情的深厚度,而是希望男人对女人有点最起码的尊重。王宝钏的命运无疑是佐证之一。 有人说,“裸婚”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我说不对,与裸婚时,姜子牙72岁,马氏也68岁了。网络配图 当然,姜子牙与马氏裸婚的故事,刚好与王宝钏和薛平贵的“裸婚”相反,率先背叛婚姻的不是姜子牙而是马氏,但结局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裸婚实在是相当的危险! 相传姜子牙出生时就已经家道中落,一直靠人接济度日,直到他72岁了还没有结婚。常年帮助姜子牙的好友们为他说了一门亲事,这名叫马氏的女子自愿“裸婚”,嫁给了身无分文的姜子牙。 然而,婚后二人并不和睦,时常吵架。马氏总是抱怨姜子牙没出息,看到他每天拿着无钩的鱼竿出去钓鱼更是反感。因为无法忍受婚后的贫困生活,马氏最终抛弃姜子牙改嫁。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称帝,贵为国相,马氏又回来找他。姜子牙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向地上泼了一盆水,告知覆水难收的道理,让马氏懊悔不已。要怪也只能怪她没眼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