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韩浩差点害死夏侯惇 可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还要重赏他?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争,诡诈之道横行。

最好的兄弟背弃了当年的友谊,投靠了反复无常的小人。

曹操让率军进攻吕布,双方交战,互有损伤。

夏侯惇估计吕布也必然撤兵休息,没有多做防备,不料吕布在的建议下快马突袭夏侯惇,成功劫夺许多粮饷辎重。

不但如此,吕布还派遣一只敢死队,假装逃兵投降夏侯惇,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伙人突入夏侯惇大帐,竟然劫持了夏侯惇。

堂堂曹魏第一重臣,竟然被当成肥羊,被索要财物交换。

网络配图 夏侯惇部下将士,本来就刚经历一场大败,军心不稳,此时竟然主帅被劫持,恐惧和愤怒顿时弥漫整个军营。

军队一旦失去了斗志和纪律,必将随时面临死亡。

此时,一个小人物闪亮登场,让部队迅速恢复了正常,得以从死亡的边缘走过。

这个人就是韩浩。

韩浩站到人群的最前面,喝令将士不得惊慌,带领自己的部下把守住夏侯惇大帐入口,并让士兵召集所有将领共同议事。

韩浩告诉诸位将军,只有严格约束手下士兵,千万不要冲动,更不能扰乱军队的建制,如果此时吕布率军进攻,那后果不堪设想。

诸位将领觉得有理,立刻传令下去,整个部队立刻安定下来。

然后韩浩来到夏侯惇的大帐,在大帐前高声大喊:“你们这些亡命之徒,竟然敢劫持大将军,还想要活命吗?况且我们接受命令讨伐乱贼,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将军而放走你们吗?”韩浩说的很硬气,就算是绑匪抓到了夏侯惇又怎么样?即便绑匪杀死夏侯惇又怎么样?都不可能改变绑匪必死的命运。

此话一出,不但是绑匪目瞪口呆,连夏侯惇手下的各位将领也大惊失色,韩浩到底要搞什么?这么说,不是想把夏侯惇往火坑里推,逼着绑匪杀掉将军吗? 确实,当绑匪劫持人质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安全,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才会去估计人质的安全。

韩浩这么说,完全违背了基本的人质谈判的原则。

韩浩流着泪对上司夏侯惇说:“不是我不顾念将军,实在是不能违背国法!”韩浩然后下令士兵进攻,就算是劫匪杀了夏侯惇也在所不惜。

那些绑匪看到韩浩竟然如此凶恶,连上司的性命都不顾了,那劫持夏侯惇还有什么意义呢?几个劫匪都吓得连忙磕头,放弃抵抗,说他们不过是想多要些钱,拿到了钱就会离开了,希望给他们一条生路。

手下士兵也很快抓住了劫匪。

韩浩不和他们客气,下令全部处死。

网络配图 等到夏侯惇被救之后,曹操听说了这件事情,很是感慨,对韩浩这个人也另眼相看,曹操说:“你的这个做法应该成为后世的榜样!”于是,曹操下令,只要是以后有人敢劫持人质,都应当共同击杀劫匪,不必顾惜人质的性命。

从此之后,劫持人质的事件竟然就没有再发生了。

其实,韩浩的这个做法并不值得推崇,劫持人质的事件也根本没有消失。

韩浩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合理的一面,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过,当劫匪意识到劫持人质不能挽回他们必死的命运,有两种常见的选择,一种是像吕布的几个逃兵一样,放弃抵抗,企求生存,但最后的结局大都是被斩杀。

当绑匪劫持人质的时候,或许人们会许下一些诺言,但是哪里有什么真诚,一旦人质相对安全,劫匪必死无疑。

另外一种就是撕票,拼个鱼死网破。

反正都是一死,拉个垫背的也好。

可以说,想韩浩一样行事获得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不过,曹操为什么会赞扬韩浩呢?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在末年,绑架盛行。

战乱时节,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一些战败逃亡的士兵或者啸聚山林,或者突入城镇,抢夺财物,劫掠人口,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曹操治理下的兖州、青州,更是治安不好,劫掠盛行。

很多时候顾惜人质往往使得劫匪逍遥法外,助长了不良风气。

曹操借助表扬韩浩,告诉世人,我曹操对绑架抢劫是绝不会手软的!这道命令颁布之后,绑架事件就算不会绝迹,也必然大大减少。

网络配图 第二个原因,是保护人才,保护韩浩。

虽然说夏侯惇为人忠勇,和韩浩感情也不错。

当初就是夏侯惇听说韩浩品行出众才去拜访韩浩,并让他在自己的部下为将。

可是韩浩对夏侯惇如此无情,夏侯惇不可能心中没有任何想法,高度表扬韩浩,更可以让夏侯惇不敢轻易出手。

当然,韩浩的做法对夏侯惇个人确实有些冷血,但是对稳定大局非常有利。

于是,曹操借韩浩的刀,镇压那些妄图不轨的人。

后来,曹操把韩浩调到自己的身边,担任全军的中护军,负责武官的选用,并亲领中护营。

韩浩做事不顾忌权贵、只看重国法,遵循军纪,正是选拔军官,负责主帅安全的最佳人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萧皇后先后出嫁5次:唐太宗李世民竟差点纳为妃

是公主出身,南朝梁明帝的女儿,有着的美貌。据历载,从到突厥可汗,萧皇后先后给5个帝王做过妃子。曾被献给突厥,先后被两代突厥可汗纳为妃子。有野史记载,李世民被其美貌吸引,差点将她纳入后宫。网络配图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嫁给隋炀帝,当时嫁给隋炀帝的时候,隋炀帝是晋王,后来隋炀帝当了,封她为皇后,隋炀帝被杀死了,萧皇后要求宇文化及按帝王的礼仪安葬隋炀帝。宇文化及满足了她的要求,在一切妥当之后,萧皇后无可奈何地成了宇文化及的偏房。宇文化及自己登基当皇帝,封萧皇后为淑妃,宇文化及得到了萧皇后,竟然忘了政治扩张。这时,在中原一带起兵的窦建德把宇文化及杀了,他被萧皇后的美貌深深吸引,霸占了萧皇后,把萧皇后纳为小妾,窦建德的原配妻子非常的嫉妒吃醋,常常给他们一些难堪。在他们两人沉浸于温柔乡中时常常不期而至,搅乱窦建德和萧皇后的好事,但窦建德毫无办法。这时北方突厥人的势力迅猛地发展起来,大有直取中原的势头。原来远嫁给突厥可汗和亲的隋炀帝的妹妹、萧皇后的小姑义成公主,听到李渊已在长安称帝,又打听到萧皇后的下落,就派使者来到乐寿迎接萧皇后。窦建德不敢与突厥人正面对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及皇族的人交给来使。萧皇后到了突厥后,突厥可汗也被萧皇后的美貌深深的吸引,娶了她。这个突厥可汗死后,按突厥人的风俗,老番王的妻妾——义成公主与萧皇后姑嫂两人又被新任番王接纳,成为他的妻妾。网络配图唐太宗贞观四年,派大将打败突厥,要回了萧皇后。这时萧皇后已是48岁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33岁。野史上有记载,李世民也被萧皇后貌美深深吸引,纳她为昭容,但我觉得不可信。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唐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萧后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萧皇后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人)。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网络配图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但家境贫寒,因此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家务。开皇二年夫妇为次子晋王选妃于梁国,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策为晋王妃。隋文帝建立后,选其为爱子晋王之妃。萧后婉顺聪慧、,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诞育三子一女,并为夫夺嫡立下。隋炀帝即位后,萧后虽年过四十,仍得到其宠爱和敬重。炀帝之后多有失德,萧后婉谏无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被忽略的明君:周世宗差点收复燕云十六州!

灭亡后,在中国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他们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他们时间不长,且一个接着一个,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显得很渺小,但有一位帝王,却在历朝历代备受赞颂。马天骥说“当天下之余,一念振刷,犹能转弱为强。司马光说“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说“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他就是后周世宗。 柴荣,后周第二位,邢州尧山柴家庄人,家中为名门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家长大,柴荣少时聪明伶俐,为人谨慎,故被郭威收为养子。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柴荣不仅屡立战功,且政绩颇佳,咋朝中有着很好的关系和人脉,因此,郭威去世后,皇位自然传到了柴荣手里。网络配图 柴荣即位时,由于国家新丧,北汉联合契丹大举进攻。但柴荣毫不害怕,史载柴荣“身穿白袍,往来敌阵,大摄敌军”。使北汉和契丹屡屡战败,再也无力争夺中原。但由于在战时后周军队出现混乱,若没有柴荣激励士气,将一战即溃,所以在战后,柴荣决定整顿军纪,开始了阔斧的改革。对有功者,柴荣给予重赏,如北宋开国皇帝就被升为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对临阵脱逃者,柴荣也给予严惩。 柴荣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即位后,多次下召求贤纳士,史载,柴荣“好拔奇取俊,有自布衣上书,下位言事者,多不次进用”。他还在战乱之时恢复了考试,通过考试广泛地选拔人才。 唐亡后,由于战乱频繁,因此地方保留了很大程度的权力。那些地方要员对中央的命令也多是阳奉阴违,使得地方经常一片混乱,吏治也逐渐贪污腐化。柴荣即位后,大力进行整顿,生活上也力求节俭,对宫中无用之人进行裁减,拒绝珠宝珍玩,禁止地方官上供名贵产品。 世宗深知,国家之中,农业是本业,发展农业生产是大事。故世宗下召将部分军队解散回家,分给土地,使其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又下令招抚各地流民,把大量荒地供其耕种。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劳动力,世宗对社会上的很多人士进行打击,迫使其从事农业生产。955年,世宗下令毁佛,取消各地佛寺,对和尚和尼姑授予土地。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实行了新税法。网络配图 经过几年的改革,后周的政治状况日益清明,又积累了较多的物质资源,对外战争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当时北方只有北汉和契丹,而南方依然存在有数个政权,其中最为强大的就是南唐。柴荣决定,要先打击南唐,抢占土地,再准备下一步的战争。从953年起,后周连续三次出兵进攻南唐,连下江北各地。使南唐政权濒临崩溃,最后,南唐请和,柴荣也害怕契丹趁机进攻,故接受了南唐的议和条件。网络配图 由于契丹屡屡犯边,柴荣自然不能容忍,他开始积极部署对契丹的战争。959年,柴荣亲自率军猛攻契丹所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很快就占领了六州之地。眼看胜利在望,但此时柴荣突然患病,后周军队不得已班师回开封。不久,柴荣病逝,时年39岁。 世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生前曾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志向,因此,他的过早离世,使世人感到惋惜。 柴荣的悲剧就在于英雄气短,如果他能再坚持一两年,尽复,此后的中原王朝也不会如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