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
网络配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的今天,他的养生治心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或思考的呢? 治身与治心并重网络配图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
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
养生与为学并进 曾国藩养生治心之二法,是养生与为学并进。
同治十年十二月五日,曾国藩正式提出“养生六事”,他说:“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励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此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今亦望家中诸侄试行之。
”又说,“养生与为学,二者兼营并进,则志强而身不弱,或是家中振兴之象。
”网络配图 养身与养家一体 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三法是养身与养家一体。
曾国藩很看重家庭,致力于打造一个勤俭孝友之家。
这当中一个关键考量自然少不了家人的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袁枚一生勤于读书写作,且有所造诣,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
袁枚的文章个人风格很浓厚,所以与并称为“南袁北纪”。
袁枚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写作,他最著名的作品集是《小苍山房集》,一共80卷,此外还有24卷的《子不语》,16卷的《随园诗话》和10卷的《补遗》等。
其中,袁枚共创作诗词4000多首,但仅有一首是词,其余全部是诗。
袁枚不写词的原因,是因为他主张“性灵说”。
袁枚认为人应该是的,不应该受到各种限制,写作这件事亦如此。
而诗词这种文学体裁,袁枚认为束缚了人的思想,尤其是词,需要严格按照规则来写,所以袁枚从不写词。
袁枚唯一的一首词是在他33岁那年所作,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
十三年(公元1748年),袁枚是南京江宁县的一名县令,他买下当地著名的“随园”,想长期居住于此,远离官场。
一日,袁枚的朋友李宗典寄来一封书,信中写道,李宗典的府上有一位相貌出众的女子,,假如袁枚喜爱这名女子,李宗典可将她大方相赠,促成袁枚与这名女子的好事。
没过几天,袁枚打点好行装,来到了李宗典所在的扬州。
在扬州的一处观音庵里,袁枚见到了姓王的女子。
这名女子如李宗典所说,长得十分貌美,面色红润,言谈有礼,并且当袁枚打量她时,她没有露出一丝羞涩。
唯一让袁枚感觉有点不满意的是,姓王的女子皮肤不够白皙,所以袁枚陷入了犹豫之中,迟迟没有决定是否要娶这名女子。
后来袁枚坐船,来到了苏州,想在苏州的这段时间里,思考一下这件事。
最后,袁枚拿定了主意,还是要娶这名姓王的女子。
可是当他命人到扬州去请这名女子时,下人回来后,告知袁枚姓王的女子已经嫁给了一名江东的小吏。
听到这个消息,袁枚顿时后悔不已,若不是自己思量了太久,这位女子早已成为自己的人了。
悔恨交加的袁枚,难以排解心中的郁闷之情,因此写下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满江红》。
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我负卿卿,撑船去、晓风残雪。
笑平生双眼太孤高,嗟何益! 奈何袁枚的词写得再情深意切,都不可能将时间逆转,娶回那名姓王的女子。
这个故事和这名女子虽然当时对袁枚触动很大,却只是袁枚一生中简短的插曲。
袁枚依然信奉“性灵说”,依然坚持不写词,大文学家的个性鲜活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