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一代奸雄曹操生前便知宣皇帝司马懿有反心,为什么不杀了他以绝后患?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生前便知有反心,为什么不杀了他以绝后患?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曹操于乱世中崛起,戎马一生,辛辛苦苦打下了曹魏基业。

谁知在他过世后,司马懿逐渐权倾朝野,司马家最终夺了曹魏的江山!真真是为他人做嫁衣,憋屈得不得了! 但是曹操真没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吗?实际上,曹操早已看出司马懿是狼顾之相,也梦到了三马食槽。

他甚至还特意给留下“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的遗言,说司马懿不是甘于做臣子之人将来一定会威胁我们曹家的江山。

既然曹操早就看出司马懿有反心,为何不直接杀了他以绝后患呢? 家族势力不容小觑 在古代,想要登上皇位,世家是必拉的强劲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不正言不顺,更是急需世家大族支持才好坐稳江山!而司马家刚好就是曹操所急需的那种世家大族! 司马家的祖先是被封为殷王的司马卬,家族历代又多出大官,是北方一等一的名门望族,更是河内势力的代表。

北方很多世家大族都以司马家马首是瞻。

而司马懿则是司马家族的头号人物,也是颍川士大家族的核心人物。

司马懿投到曹操帐下,就相当于他所代表的北方世家势力支持自己。

这对于曹操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但若是曹操杀了司马懿,将会失去支持不说,更会得罪北方世家势力,甚至很可能会被讨伐。

留司马懿能得到北方世家势力支持,稳固江山。

杀司马懿,将被北方世家讨伐,江山危矣!傻看出前者更好。

曹操又不傻,自然不能杀司马懿。

抓不到把柄 想杀司马懿又不得罪北方世家,那就必须要有光明正大的理由。

可惜,曹操没法抓到司马懿的把柄! 司马懿有才但更知道隐藏锋芒,他从不卖弄才华,为人相当低调内敛。

在曹操面前,司马懿一直低头伏小,一向表现得忠心又没野心。

平常做事勤勤恳恳,即便是喂马这种下人做的事都会自己亲自做。

看着司马懿低头伏小的样,曹操多少放松了些警惕。

更何况司马懿一向行事谨小慎微,对曹操的话言听计从,乖得跟鹌鹑一样。

曹操根本抓不到他的把柄,自然也就无法光明正大得除掉他。

惊世之才 众人皆知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一向惜才。

司马懿从小便是神童,受到世人的诸多夸奖,更有司马八达的盛名。

无论是政治才能还是军事才能,司马懿都十分出众,还为曹操献过不少奇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此爱才的曹操不忍杀他! 另外,鼎立,曹魏被其他两国盯着。

一旦曹操过世,继位的曹丕将会直面其他两国的威胁。

论计谋,曹丕可能不是和的对手。

但以司马懿才能却能帮曹丕抵御二者,甚至可能帮他成就霸业。

留下司马懿其实就是为了给儿子曹丕铺路,让曹魏能抵抗其他两国的威胁甚至成就霸业。

能压制住 曹操本人一手建立起曹魏,其手段和智谋非常人能敌。

即便司马懿再聪明,曹操相信自己完全能够压制住他,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

曹丕和司马懿亦师亦友,两人关系十分密切,感情很好。

司马懿是曹丕的心腹,很为他出谋划策。

而且曹丕为人坚韧狠辣,该动手时绝不会心软。

无论是情感还是能力,曹操相信儿子曹丕能够镇住司马懿。

另外,司马懿比曹丕大了十岁,按理也是司马懿先过世,不会威胁到其他后代。

既然曹操和曹丕都能压制住司马懿,何不人尽其用让他为曹魏江山效力? 司马家族势力过大,司马懿又是司马家的核心人物,要是杀了他将会得罪北方众多世家,不利于巩固曹魏江山。

但偏偏司马懿够隐忍也够谨慎,曹操根本抓不到把柄杀他。

司马懿有惊世之才,要是能好好利用,将能够帮助曹丕抵御其他两国甚至成就霸业。

曹操相信自己和儿子曹丕能够压制住司马懿,不让他反。

既然如此何不留下司马懿好好利用他为曹魏建功立业?因此,曹操才明知司马懿有反心,却没杀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羽张飞竟做了一代奸雄曹操的女婿 求刘备心里阴影面积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特别不情愿曹丕接皇位?真相是什么

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为何极不情愿他接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读过《》的朋友大概都清楚,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长子,等到曹昂遇难后开始属意幼子,可等到曹冲夭折后,曹操能选择的对象便只有曹丕、兄弟二人。此时以嫡以长,曹丕都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然而曹操却迟迟不让他接班,而是极喜欢曹植,导致兄弟二人为此还曾闹出过动静很大的争储风波,把好端端的亲兄弟之情搞得势如水火。 其实曹操之所以对曹丕“心有芥蒂”,大概是他早已觉察出此子的真实本性,即刻薄寡恩、阴险毒辣,为一己之私可以做到,虽然是个搞政治的“好手”,但终归少了很多人情味。曹操的这种认识到底准不准?这还得从曹丕“接班”后的表现来考察,我们姑且选四则他对待家人态度的史实,以此来窥探他的本性。 1.诽父。曹操面对群臣拥戴,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如此看来,曹操对曹丕唯一的期冀,是希望他称帝后,能给自己一个“文”的,千万不要称“武”。因为“武”是开国的谥号,曹操自认为当不起,也怕背上“篡逆”的骂名,但曹丕偏偏给曹操加了一个“武”的谥号,让天下诽谤的言论集于其父一身,用心何其险恶! 《论语》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儿子接班后即使再猴急,也不应该马上改变父亲的治国方略,这在以孝治国的古代极为重要。曹操选拔官员的方针是“唯才是举”,不重出身门第,只看能力水平,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用人之策。可等到他死后,尸骨未寒之际,曹丕便急吼吼地改弦更张,改而采取重视出身门第的“”。如此表现,甚是令人心寒,说他“谤父”应不为过! 2.逼弟。曹丕与曹植身为亲兄弟,虽然因为争储一事搞得关系很僵,但曹丕既然目的已然达到,大可放亲弟一马,但此君却并不做如是想。曹丕接班后尤且对曹植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逼令曹植的典故虽然过于夸张,但每每以国法相压、贬斥确是事实,如果没有老娘卞护着,曹植真的有可能。曹植在魏朝一直备受监管打击,最终抑郁愤懑而死,可谓悲剧。 其实受曹丕逼迫的不仅有曹植,还有另一位亲弟曹彰。曹彰不喜读书,唯以武勇见称,本来对曹丕的储君之位没有多大威胁,只不该在为父亲奔丧期间,向大臣询问魏王玺绶,流露出争立之意。虽然风波安稳度过,但曹丕却对曹彰恨之入骨,三年之后利用曹彰入朝觐见之际,故意迟迟不许其入宫,最终令曹彰愤懑忧惧而死。亲兄弟尤且不相容,亦可推测曹丕对外人的态度。 3.杀妻。曹丕的正妻甄夫人(影视剧中说她叫),原来是的儿媳,的妻子,袁熙败亡后被曹丕收为正室,并生有明帝与东乡公主两个孩子。甄夫人不仅长得美艳绝伦,而且对待公婆极为孝顺,不仅深得曹丕的喜爱,连卞夫人对她也是欣赏有加。然而这样一位容貌品行俱佳的女子,最终却落得惨死的境地,而凶手正是曹丕,令人倍感寒心。 原来曹丕称帝后开始喜新厌旧,宠爱郭贵嫔(即)及李、阴两位贵人,却经常冷落甄夫人,令后者难免有失望怨恨的情绪。按说对甄夫人这种情况,老公曹丕哄一哄就能化解,然而曹丕的态度却是果决狠毒-赐死!不仅如此,曹丕因为担心甄夫人鬼魂作祟,竟然在殡葬时,让甄夫人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羞辱。对待自己的爱人都如此狠毒,曹丕真是禽兽不如! 4.废叔。曹丕接班后对得罪过自己的人睚眦必报,其中以对待其堂叔曹洪一事最令人不服。曹洪作为曹操的堂弟兼心腹大将,为曹魏政权的创建立下过,而且在荥阳之战中舍身施救曹操,算得上曹家的大恩人。于公于私,曹丕对待曹洪都应该是礼敬有加,然而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 原来曹洪是个出名的“守财奴”,家私殷富却极为吝啬,曹丕年轻时向他借钱被拒后遂怀恨在心,一直想寻机报复。在称帝后第7个年头,曹丕得到机会,借口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群臣苦谏无果。幸好此时卞太后尚在,于是威胁郭女王,如曹丕执意处死曹洪,她便会要求废黜郭女王的后位。经过郭皇后的百般哀求哭谏,曹丕才极不情愿的答应,但依然削夺曹洪的官位、爵号、封邑,废其为庶民。曹洪被废一事令朝臣大失所望,时人颇多抱怨之语。 曹丕本性如此偏狭狠毒、刻薄寡恩,毫无开国之君应有的宽宏大度之风,也难怪曹操极不情愿他接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