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被视作头号大敌之人,既不是,也并非。
汉末时期,群雄并起。

在这个时代早期,最先在中原地区扬名的当属袁绍、袁术兄弟。
而袁绍比他的弟弟袁术,还要强大,在其巅峰时期,袁绍集团掌控了青、冀、幽、并四个大州。
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袁绍小弟,而荆州,更是袁绍盟友。
这样一位枭雄人物,要说他没有真本事,是不太现实的。
而纵观袁绍的发迹史,他也遇到过不少强敌,如南阳太守袁术、领袖、以及后来的曹操等人。
要说到袁绍的最大敌人是谁?相信不少觉得会是曹操。
但袁绍对曹操的态度,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上,从他中的轻敌表现,不难发现袁绍并没有将曹操放在心上。
在笔者看来,能被袁绍视作是头号大敌并全力以赴的,当属割据幽州的。
袁绍和公孙瓒的关系,除了都参与过关东联军外,便是妥妥的仇敌关系了。
当然,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其实有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袁绍和公孙瓒的理念不同。
说来也巧,袁绍和公孙瓒都是庶出子弟,他们两个的生母都很卑微。
但不同的是,袁绍拉拢人心很有一套,他凭借庶出身份,都能让自己的声望高过嫡出的袁术。
而袁绍能顺利起家,靠的便是家族多年积攒下来的名望和人脉。
反观公孙瓒,他并没有选择家族势力,反而凭借自己的能耐,通过积累军功,一步一步走上了政治舞台。
据《志公孙瓒传》记载,公孙瓒在起兵之后,对一些世家子弟很看不起,反而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商贾走卒青睐有加。
不仅如此,公孙瓒还主动与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结拜成了兄弟。
《公孙瓒传》亦有记载,说公孙瓒平生的口头禅便是“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
”由此可见,公孙瓒其实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袁绍的。
其次,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
袁绍曾与韩馥合谋,打算将幽州牧刘虞拥戴成新的。

但公孙瓒本就和刘虞有仇,于是率军攻杀了后者,自己接管起了幽州牧。
除此之外,袁绍和公孙瓒的利益有冲突。
公孙瓒威震北疆多年,他对冀州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
馥怀不自安。
”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提到,谋士曾对袁绍提议,令其派人联合公孙瓒,一同进攻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
於此之际,可据其位”。
袁绍从之,令荀谌前去说降,果然成功得到了冀州。
公孙瓒被袁绍算计了一次后,终于令幽州铁骑挺进了冀州地带。
在交战前期,公孙瓒一度占尽上风。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公孙瓒转战中原。
当时青州有三十万黄巾贼余党正在攻打渤海,公孙瓒率军两万余人,便在东光等地大败这支贼军,斩首三万余人。
公孙瓒乘胜追击,趁着贼兵渡河之际发动突然袭击,斩首数万贼兵,俘虏了七万多人,还得到了大批的粮草军械。
在这场战役中,公孙瓒发了一笔战争财。
他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成功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了青、冀二州,成为汉末北方地区的霸主。
公孙瓒此举,也直接威胁到了袁绍进取中原的战略目标。
不久之后,公孙瓒私自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借口堂弟之死,向袁绍发起了猛烈进攻。
此时的袁绍也很头疼,因为冀州腹地内还有黑山军作乱,一旁的袁术也是。
在此期间,公孙瓒一度处于上风,袁绍只能暂避其锋芒。
就在公孙瓒进军到界桥之时,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袁绍手下的大将鞠义,竟然靠着八百先登,用三千张重弩大破了公孙瓒手下的王牌部队——白马义从。
就连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也被鞠义给生擒了。

当然,这也和公孙瓒的指挥失误有关,毕竟重弩兵是轻骑部队的头号克星。
界桥之战,公孙瓒的军事实力遭到了严重打击,后者不得不暂时退出冀州地区。
不久之后,公孙瓒在青州的部署也被袁绍击破,青州刺史田楷也被袁谭赶出了青州地界。
至此,公孙瓒退出了争霸中原的舞台。
公孙瓒败退幽州以后,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他强行攻杀了幽州牧刘虞,彻底掌控了整个幽州。
不过,就在公孙瓒以为自己能慢慢恢复实力之时,他的横征暴敛却引起了幽州境内诸多势力的严重不满。
上文中提到,公孙瓒瞧不起世家子弟,所以他为了筹集军费,选择和商人结拜,以换取巨大的财富支持。
不过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豪族世家的。
据《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 另外,据《三国志公孙瓒传》记载,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等人,为了给旧主报仇,也选择起兵反抗公孙瓒。
“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
”可以看到,公孙瓒仇视外族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祸端。
在刘虞旧部、冀州豪族集团、外族鲜卑乌丸等部、袁绍部将鞠义等多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公孙瓒屡屡败退,最终被困守在了易京。
公孙瓒并没有放弃挣扎,他还派人向袁绍的另外一个敌人——黑山军求援。
不过,公孙瓒此时已经是负隅顽抗的状态,就连他的求援信件,也被袁绍的手下截获了。
为了尽快解决战斗,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设置伏兵,将公孙瓒最后一支力量给摧毁掉了。
公孙瓒不愿意做袁绍的俘虏,他将自己的家人悉数杀死,随后纵火烧掉了自己的行宫。
曾经威震北疆的一代枭雄,就这样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为什么要脱离袁绍单干呢 难道说他给的待遇不好吗
还不知道:为何要脱离单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曾经投奔过袁绍,但是时间不长,一个月后就离开了。刘备为什么投奔袁绍呢?因为在时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 袁绍下令联合刘备攻打曹操 刘备听了后很害怕,知道曹操会把他视为竞争对手,容不下他。于是刘备与董承等人合谋杀曹操,刘备就借助曹操攻打的机会,进军下邳,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然后率军联合袁绍抗击曹操。 曹操知道后就猛攻刘备,结果刘备被打败,只能投奔袁绍。但是不久,刘备又离开了袁绍。袁绍和刘备的敌人都是曹操,本该通力合作共击曹操,为什么刘备突然离开了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刘备被曹操打败 1.袁绍的为人 袁绍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而且胸无大志,所以他在才输给了曹操。刘备是因为势单力薄被曹操打败了,为了避难才投奔了袁绍。 来到袁绍军中后,刘备慢慢发现袁绍并不是个明智的人。曹操在攻打刘备时,要袁绍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却以孩子生病为由拒绝出兵。 田丰觉得可惜了这次机会,就说了几句惋惜的话,袁绍听了以后,却非常生气,从此疏远了田丰。 田丰劝袁绍 刘备来到袁绍军中后,田丰又要袁绍做打持久之战的打算,袁绍认为田丰这是败坏军心,把田丰关了起来。 官渡之战时,也建议袁绍打持久战,袁绍还是不听,沮授后来建议派兵防止曹操偷袭,袁绍也没有采纳,结果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 袁绍战败回营后,觉得田丰会笑话他,就把田丰杀了。 袁绍杀田丰 这些都说明了袁绍并非是一个明主。刘备觉得跟着袁绍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也不可能复兴汉室,那么刘备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了,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因此从客观原因来讲,刘备是不可能一直跟随袁绍的。 袁绍向曹操下战书 2.刘备的志向 前面我们分析了刘备不会跟随袁绍的客观原因,我们再来分析刘备不会跟随袁绍的主观原因。刘备是要一心复兴汉室的,而且还想自己做。 他跟着任何一个军阀,都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他只有自己单干才能如愿以偿。刘备请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刘备在占荆州、夺益州之前,确实也投靠过很多军阀,但那都是暂时的避难,不是依附于这些军阀,更不会在他们麾下长期效力。 袁绍迎接刘备 一开始,袁绍看见刘备投奔他时还是很高兴的,也很敬重刘备,但是刘备发现袁绍和自己的目标不同,理念也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刘备最终必然会离开。 刘备当初投奔袁绍,除了为了保命,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部队被曹操打散了,他需要时间等待人马归来。所以一个月后,等人都回到了刘备身边,刘备也就借机离开了袁绍。 许攸离开袁绍 袁绍无大志,又小心眼,还爱面子。这种人谁都不愿意与他为伍。不仅刘备离开了,许攸等人也都离开了袁绍,最后袁绍在官渡是一败涂地,从此后他一蹶不振,直至病逝。 刘备眼光独到,志存高远,他连曹操都不愿依附,怎么可能会跟着袁绍呢?所以,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来讲,刘备都不会跟随袁绍。 刘备和袁绍代表了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心存理想,勇于实践的人。一种是贪图享乐、安于现状的人。如果你像刘备一样有理想、有抱负,那么就赶紧行动起来。因为理想要付诸于行动,才能实现。 袁绍在官渡指挥作战 能够实现理想是一种幸福。即使现实的残酷使你没有实现理想,那也无需后悔,因为你为此奋斗过,人生便无遗憾。 如果你像袁绍一样只想安于现状,那么你需要好好考虑一下,现状是否能够长久。古人说居安思危,必然有它的道理。要不然,号称拥有十万大军的袁绍,怎么会有官渡的惨败呢? 一个心中有理想的人,也能让周围的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理想是一种魅力,它会召集贤人志士来帮助自己,这样凝聚力就加强了,实力也提升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 参考文献: 《.蜀书.先主传》 《.袁绍列传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果袁绍不发动官渡之战,他能拖垮一代奸雄曹操吗?
如果听的,不发动而是,能拖垮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官渡之战是两大雄主争夺北方掌控权的重要一战,此战决定了谁能够成为雄霸一方。战斗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大胜,而占尽良机的袁绍却失败了,并且还将自己手下有才能的人全部诛杀,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有本事的,只知道自己争斗,所以在袁绍兵败退回冀州,不久病死。曹操逐个击破他的儿子,最终将北方统一。 1、袁绍优势 兵力优势他绝对是占据着最大的优势,虽然二人的领土都在北方,但曹操的地盘身处战乱之地,不光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经过黄巾之乱的摧残,千里白骨皑皑白骨就是对兖州真实的写照,因此曹操的主力兵马大多都是自己悉心培养的三万人,但这三万人都经历过大战,并且官渡之战的时候他们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俨然承托出了粮草的重要性。曹操的粮草与袁绍是根本没有办法相比的,要知道不是最终乌巢一击,袁绍就算是损失了一些兵力,还是能够继续与操对垒的。 2、田丰提的建议 总所周知,田丰是非常忠心的一个人,并且在袁军中担任着重要的职务,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参谋长。袁绍之前不论什么都会虚心听田丰的,毕竟袁绍也不是,不过在他逐渐将北方统一,也送来降书之后,渐渐的膨胀自大,对田丰的建议根本是不予理睬。 田丰建议:我们现在不用进攻,主公连年征战,曹操也是。我们恢复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的快,而曹操身处六战之地。并且天子在许都,我们出师无名,但可以随时骚扰他不让他发展,三年之内曹操一定会疲惫,到时候我们进攻,一定能够胜利。 不过袁绍还是坚信自己现在一定能够击败曹操,却没有想到曹操并不是酒囊饭袋,历史告诉我们提前决战的决定是错误的。 3、听取建议必胜 从田丰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袁绍的经济发展能力确实要比曹操强上不少,并且提前决战会造成困兽之斗,毕竟曹操手中还是有一些可用之兵的,加上大将曹操当然不惧袁绍。 事后,曹操与聊天的时候说道:要是真用田丰的建议,相信现在我们的底盘早已成为袁绍的了吧? 程昱听后二人对视一笑,这一笑包含了苦楚与开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