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孙乾的生平如何样?本来也很传奇!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身边的第一外交官:孙乾,他的一生其实也很传奇! 孙乾,字公佑,算是刘备阵营中初期的首席参谋,对刘备来说,自然是位很重要的人物。

公佑原先也是的部下,在陶谦重病在床时,为求刘备统领徐州时,举荐给刘备当参谋,于是刘备就对孙乾蛮看重的,遇事便与之商议,毕竟孙乾是陶谦死前所举荐的人物,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刘备自然就很信用孙乾。

接下来,就是吕布入境徐州的事件,首先在吕布要寄身在徐州之时,刘备底下的人都是反对的,刘备为了展现他的仁义,不顾众人反对接纳了吕布军。

之后,几经波折,吕布赶走刘备,此时的徐州老臣们,除麋竺兄弟和陈登外,都随刘备去投靠,至于刘备为何是去投靠曹操,而不是其他势力?孙乾是主要建言者,公佑认为:“今吕布占领徐州,出兵于我,虽以益德夺马匹为由,实为夺取小沛也。

小沛城防不坚,难以久守。

干以为,求救于曹操为唯一之途,今关东各路军阀,唯一视吕布为寇雠者,为曹操耳,今去投他,必能化险为夷。

”刘备听完孙乾的建议,立即命率先出城开道,云长断后,率部众取路往而去。

投靠曹军之后,的确曹操也出兵剿灭吕布,可刘备也陷入被监视的阶段,好在刘备擅用韬晦之计,瞒骗曹操,好让自己再度回到徐州。

可是回到徐州之后,所面临的,就是曹操即将东征的消息,此时刘备军力不过近万,民心尚未安稳,这个情形是该烦恼。

此时孙乾、陈登便对刘备提出了解决之法:“孙乾:“主公,曹军将至,只靠我军难以破敌,可寻求外援。

”刘备:“外援?可寻求何方势力?”孙乾:“方今可与曹操对抗者,惟河北耳。

”刘备:“袁绍?吾方破其弟,他岂肯发兵救吾?”陈登:“此间有一人,此人与袁绍关系匪浅,且主公也与之有交情。

”刘备:“‥‥莫非,是郑康成先生?”陈登:“正是,只要主公求得康成先生书信一封,袁绍必定会出兵相助。

””就这样,就在干、登二人共同建议之下,刘备让郑康成写下一封求救信,当然袁绍后来也发兵了。

(郑康成是谁?喔,他就是啊!是末期最有名的文学家。

) 发兵并不等于有实际帮到刘备,因为袁绍派兵出征之后,与曹军相拒于黎阳,然后就没有发生过战事。

刘备收到探子的报告后,非常纳闷,陈登对刘备说袁曹两军相峙而没有战事,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曹操极有可能再派兵来伐徐州。

那时刘备军已经打败前来讨伐的刘岱、王忠,孙乾便对刘备说自己愿亲往冀州,请求袁绍进攻曹操。

来到冀州的孙乾,先对说明来意之后,便一同请求袁绍出兵,田丰对袁绍说此时曹操东征徐州,许都必然空虚,乃天赐良机,不料袁绍却以幼子患病为由,不肯发兵,孙乾、田丰二人劝说无益,孙乾只能回徐州禀告。

回到徐州之后,刘备听完孙乾的报告后,也无可奈何,就决定自己和张飞出守小沛;带着刘备妻小守下邳;孙乾、陈登、麋竺、麋芳、简雍守徐州。

曹操东征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刘备兵败,而孙乾是自知徐州难守,和麋竺兄弟、简雍逃出徐州,自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孙乾等人虽是一起逃出徐州,可是之后也为了避免曹军逼杀,而各自四散,因此才会重新回归到刘备阵营的时间会不一样。

孙乾逃出徐州后是往豫州的方向跑,流浪到汝南一带时,被黄巾余党、龚都收留,因为他们正是与曹操为敌的部队,此时袁绍、曹操已然开战,刘辟处于许都后方,对曹操来说是个后患,孙乾也对刘辟说:“今袁军与曹军相峙于黄河,曹操为了抵御北方,必然布下重兵,我等居于曹操之后,曹操无暇南顾,正可夺下汝南,以为根据之地。

后可再联合袁绍,绍军正攻其前,我等乱其后,可使曹军首尾难顾也。

”刘辟二人认为孙乾的建议很好,便将军队开往汝南,此时镇守汝南的曹洪不敌,弃守汝南,刘辟一干人就以汝南为根据地,并且与袁绍约定夹击曹操。

之后孙乾得知刘备就在袁绍阵营中,前往冀州私会刘备,而此时刘备也正要脱离袁绍军,便借欲联合刘辟扰乱曹操后方为由,离开袁绍前往汝南。

刘备、简雍就和孙乾回到汝南,这个消息也让关羽、张飞、等人听到,于是刘备就与之前的旧部们团聚,可说是力量又靠拢了。

没多久,袁绍败给了曹操,吐血而亡,曹操听从的建议,回军南攻。

事实上,曹操要攻的目标,是在汝南的刘备,刘备得知消息,便与众臣商议,其中孙乾对刘备说:“今曹操已大破袁绍,声势正盛,若坚守汝南,势不能久。

可派人向荆州刘表求救,念在同宗之谊,刘表定会派兵;假若事急,也可相投。

”刘备听完认为是个好点子,就派孙乾前往荆州与刘表交涉。

结果曹军攻势猛不可挡,刘备军大败,黄巾头领刘辟、龚都阵亡,刘备领败军往南逃,于路碰上孙乾,孙乾就对刘备说刘表愿意收留,就到荆州投靠刘表了。

孙乾与简雍、麋竺一样,到了这个时期就没有什么大作为了,因为刘备先后有了徐庶、诸葛亮、等人的辅佐,所以顶多就当个外交官或幕宾罢了。

刘备入川之后,孙乾待遇在麋竺之次,只可惜,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前,孙乾就病死了。

所以公佑是老臣之中唯一没受到加封就溘然长逝的人。

最后来下个评语吧:孙公佑,受恭祖之荐辅佐玄德,于玄德流离之间尽心与各诸侯交涉以求外援,于玄德军中最佳之外交官员也。

关于孙乾的其他小档案:享寿:生于公元164年,卒于公元217年,享年54岁。

子嗣: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酷吏张汤 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御史大夫张汤因何而死

酷吏张汤: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而张汤就是其中十分出名的酷吏之一。那么张汤又是因何而死呢? 张汤的失败,最致命的原因在于他的两面性格,为法过酷,结怨太多,最后被武帝抛弃。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于盐铁收归中央政府独占,极大损害了同姓诸侯国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个人恩怨,赵王刘彭祖率先指控张汤与其下属鲁谒居合谋诡计危害国家。鲁谒居是张汤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张汤的旧怨御史李文。鲁谒居因赵王上告被关入狱中不久病死。被连累的鲁谒居的弟弟认为张汤见死不救,于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与张汤违法挟私寻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减宣调查李文案,而同为酷吏的减宣恰也是张汤的老对头,欲借此案置张汤于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动罗织大罪。正在这危机时刻,有贼偷盗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依惯例,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同向武帝谢罪。张汤临时变卦,单方面推卸责任,准备先弹劾庄青翟,将罪名全归于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长吏朱买臣(“覆水难收”的主角)、王朝、边通也都与张汤结有深怨,三人得知张汤计划后,一起联名先发制人,替丞相声辩无罪的同时,告发了张汤平日的种种非法行径,将前后数件事一一联系。武帝暴怒,认定张汤内心险诈一惯欺君,便不由分说,派使者带着罪名簿以八项大罪痛责张汤。 “天子果以汤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汤。汤具自道无此,不服。於是上使赵禹责汤。禹至,让汤曰:“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令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为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罪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武帝还派出当年与张汤情同兄弟的酷吏赵禹来质问他。张汤见了好友,自以为事情终有转机,正准备长篇解释,却被赵禹当头痛斥:“今天你觉得自己冤枉了,当年被你杀的那么多人就不冤枉吗?现在别人告你都是有真凭实据的,皇上关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断,为什么还要争辩呢?”(这与成语“请君入瓮”有神似之处)这么一折腾,张汤终于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为,再以自己对武帝的了解,尽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诸侯、部属、酷吏、同僚上下内外四面八方的夹击下,皇帝也抛弃了他。张汤自杀了,面对下葬事宜,张母之所以正气懔然地说了些我们不能理解的怪话,我想大概是因为在她眼中儿子一贯是清廉正气尽心为公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盘点:中国古时候历史上向大臣下跪的帝王有哪些?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